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公主駙馬部匯考一(9)

弟門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時漢兵亦已大合通

與光武李軼相遇棘陽遂共破前隊殺甄阜梁丘賜

更始立以通為柱國大將軍輔漢侯從至長安更拜

為大將軍封西平王軼為舞陰王通從弟松為丞相

更始使通持節還鎮荊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

為寧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為衛尉建武二年封固

始侯拜大司農帝每征討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師鎮

撫百姓修宮室起學宮五年春代王梁為前將軍六

年夏領破奸將軍侯進捕鹵將軍王霸等十營擊漢

中賊公孫述遣兵赴救通等與戰于西城破之還屯

田順陽時天下略定通思欲避榮寵以病上書乞身

詔下公卿群臣議大司徒侯霸等曰王莽篡漢傾亂

天下通懷伊呂蕭曹之謀建造大策扶助神靈輔成

圣德破家為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義功德最

高海內所聞通以天下平定謙讓辭位夫安不忘危

宜令通居職療疾欲就諸侯不可聽于是詔通勉致

醫藥以時視事其夏引拜為大司空通布衣唱義助

成大業重以寧平公主故特見親重然性謙恭常欲

避權勢素有消疾自為宰相謝病不視事連年乞骸

骨帝每優寵之令以公位歸第養疾通復固辭積二

歲乃聽上大司空印綬以特進奉朝請有司奏請封

諸皇子帝感通首創大謀即日封通少子雄為召陵

侯每幸南陽常遣使者以太牢祠通父冢十八年卒

謚曰恭侯帝及皇后親臨吊送葬子音嗣音卒子定

嗣定卒子黃嗣黃卒子壽嗣李軼后為朱鮪所殺更

始之敗李松戰死惟通能以功名終永平中顯宗幸

宛詔諸李隨安眾宗室會見并受賞賜恩寵篤焉

舞陽長公主 下嫁梁松

按后漢書后紀末世祖五女皇女義王建武十五年

封舞陽長公主適延陵鄉侯太仆梁松松坐誹謗誅

松梁統子其傳云尚光武女舞陰公主又鄧訓傳

舞陰公主子梁扈有罪訓與交通此云舞陽誤也

按梁統傳統子松字伯孫少為郎尚光武女舞陰長

公主再遷虎賁中郎將松博通經書明習故事與諸

儒修明堂辟雍郊祀封禪禮儀常與論議寵幸莫比

光武崩受遺詔輔政永平元年遷太仆松數為私書

請托郡縣二年發覺免官遂懷怨望四年冬乃縣飛

書誹謗下獄死國除子扈后

涅陽公主 下嫁竇固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中禮十五年封涅陽公主適

顯親侯大鴻臚竇固肅宗尊為長公主 按竇融傳

融弟友為城門校尉友子固尚光武女涅陽公主固

字孟孫少以尚公主為黃門侍郎好覽書傳喜兵法

貴顯用事中元元年襲父友封顯親侯顯宗即位遷

中郎將監羽林士后坐從兄穆有罪廢于家十余年

時天下乂安帝欲遵武帝故事擊匈奴通西域以固

明習邊事十五年冬拜為奉車都尉以騎都尉耿忠

為副謁者仆射耿秉為駙馬都尉秦彭為副皆置從

事司馬并出屯涼州明年固與忠率酒泉敦煌張掖

甲卒及盧水羌胡萬二千騎出酒泉塞耿秉秦彭率

武威隴西天水募士及羌胡萬騎出居延塞又太仆

祭彤度遼將軍吳棠將河東北地西河羌胡及南單

于兵萬一千騎出高闕塞騎都尉來苗護烏桓校尉

文穆將太原雁門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定襄郡兵

及烏桓鮮卑萬一千騎出平城塞固忠至天山擊呼

衍王斬首千余級呼衍王走追至蒲類海留吏士屯

伊吾廬城耿秉秦彭絕漠六百余里至三木樓山來

苗文穆至匈奴河水上鹵皆奔走無所獲祭彤吳棠

坐不至涿邪山免為庶人時諸將唯固有功加位特

進明年復出玉門擊西域詔耿秉及騎都尉劉張皆

去符傳以屬固固遂破白山降車師事已具耿秉傳

固在邊數年羌伏其恩信肅宗即位以公主修敕慈

愛累世崇重加號長公主增邑三千戶征固代魏應

為大鴻臚帝以其曉習邊事每被訪及建初三年追

錄前功增邑一千三百戶七年代馬防為光祿勛明

年復代馬防為衛尉固久歷大位甚見尊貴賞賜租

祿貲累巨億而性謙儉愛人好施士以此稱之章和

二年卒謚曰文侯子彪至射聲校尉先固卒無子國

館陶公主 下嫁韓光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紅夫十五年封館陶公主適

駙馬都尉韓光光坐與淮陽王延謀反誅 按阜陵

質王延傳延性驕奢而遇下嚴烈永平中有上書告

延與姬兄謝弇及姊館陶主囗駙馬都尉韓光招奸

猾作圖讖祠祭祝詛事下案驗光弇俱被殺

淯陽公主 下嫁郭璜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禮劉十七年封淯陽公主適

陽安侯長樂少府郭璜璜坐與竇憲謀反誅 按竇

憲傳憲女囗射聲校尉郭舉舉父長樂少府璜皆相

結納舉出入禁中得幸太后遂共圖為殺害帝陰知

其謀會憲及鄧迭班師還詔執金吾五校尉勒兵屯

衛南北宮閉城門收捕璜舉皆下獄誅家屬徙合浦

酈邑公主 下嫁陰豐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綬二十一年封酈邑公主適

新陽侯世子陰豐豐害主誅死 按陰識傳識弟就

就子豐尚酈邑公主公主嬌妒豐亦狷急永平二年

遂殺主被誅父母當坐皆自殺國除

獲嘉長公主 下嫁馮柱

按后漢書后紀末顯宗十一女皇女姬永平二年封

獲嘉長公主適楊邑侯將作大匠馮柱 按馮魴傳

魴子柱尚顯宗女獲嘉長公主少為侍中以恭肅謙

約稱位至將作大匠柱卒子定嗣

平陽公主 下嫁馮順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奴三年封平陽公主適大鴻

臚馮順 按馮勤傳勤中子順尚平陽長公主終于

大鴻臚建初八年以順中子奮襲主爵為平陽侯薨

無子永元七年詔書復封奮兄羽林右監勁為平陽

侯奉公主之祀

隆慮公主 下嫁耿襲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迎三年封隆慮公主適牟平

侯耿襲 按耿弇傳弇弟牟平侯舒卒子襲嗣襲尚

顯宗女隆慮公主襲卒子寶嗣

平氏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次三年封平氏公主

既不

言所適不顯始終蓋史闕之也

沁水公主 下嫁鄧干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致三年封沁水公主適高密

侯鄧干 按鄧禹傳禹長子高密侯震卒子干嗣干

尚顯宗女沁水公主永元十四年陰皇后巫蠱事發

干從兄奉以后舅被誅干從坐國除元興元年和帝

復封干本國拜侍中干卒子成嗣

平囗公主     下嫁鄧藩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小姬十二年封平囗公主適

昌安侯侍中鄧藩 按鄧禹傳藩亦尚顯宗女平囗

長公主和帝時為侍中

浚儀公主 下嫁王度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仲十七年封浚儀公主適轪

侯黃門侍郎王度 按王霸傳霸子符徙封轪侯符

卒子度嗣度尚顯宗女浚儀長公主為黃門侍郎度

卒子敦嗣

武安公主 下嫁來棱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惠十七年封武安公主適征

羌侯世子黃門侍郎來棱安帝尊為長公主 按來

歙傳歙卒子嗣子棱尚顯宗女武安公主棱早

歿卒以棱子歷為嗣

魯陽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臣建初元年封魯陽公主

樂平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小迎元年封樂平公主

成安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小民元年封成安公主

武德長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末顯宗二女皇女男建初四年封武

德長公主

平邑公主 下嫁馮由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王四年封平邑公主適黃門

侍郎馮由 按馮勤傳勤孫奮奮弟由黃門侍郎尚

安平公主

陰安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吉永元五年封永安公主

修武長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永和帝四女皇女保延平元年封修

武長公主

共邑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成元年封共邑公主

臨潁公主 下嫁賈建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利元年封臨潁公主適即墨

侯侍中賈建 按賈復傳復少子宗為即墨侯卒子

參嗣參卒子建嗣元初元年尚和帝女臨潁長公主

主兼食潁陰許合三縣數萬戶時鄧太后臨朝光寵

最盛以建為侍中順帝時為光祿勛

聞喜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興元年封聞喜公主

平氏長公主 下嫁來定

按后漢書來歙傳歙孫定尚安帝妹平氏長公主順

帝時為虎賁中郎將定卒子虎嗣

陰城公主 下嫁班始

按后漢書班超傳超子雄雄卒子始嗣尚清河孝王

女陰城公主主順帝之姑貴驕淫亂與嬖人居帷中

而召始入使伏囗下始積怒永建五年遂拔刃殺主

帝大怒腰斬始同產皆棄市

舞陰長公主    下嫁鄧

按后漢書鄧禹傳禹元孫尚安帝妺舞陰長公主

桓帝時為少府卒長子某嗣少子昌襲母爵為舞

陰侯拜黃門侍郎

濮陽長公主 下嫁耿良

按后漢書耿弇傳弇子忠忠子馮馮子良一名無禁

延光中尚安帝妹濮陽長公主位至侍中良卒子協

涅陽長公主 下嫁岑熙

按后漢書岑彭傳彭子遵遵子伉伉子杞杞子熙熙

尚安帝妺涅陽長公主少為侍中虎賁中郎將朝廷

多稱其能遷魏郡太守招聘隱逸與參政事無為而

化視事二年輿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

蟊賊岑君遏之狗吠不驚足下生牦含哺鼓腹焉知

兇災我喜我生獨丁斯時美矣岑君于戲休茲熙卒

子福嗣為黃門侍郎

舞陽長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末順帝三女皇女生永和三年封舞

陽長公主

冠軍長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成男三年封冠軍長公主

汝陽長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廣永和六年封汝陽長公主

長社公主 下嫁耿援

按后漢書耿弇傳弇裔孫援尚桓帝妹長社公主為

河陽太守后曹操誅耿氏惟援孫弘存焉

援字伯

緒官至河東太守也

陽安長公主 下嫁伏完

按后漢書后紀末桓帝三女皇女華延熹元年封陽

安長公主適不其侯輔國將軍伏完 按伏湛傳湛

五世孫完尚桓帝女陽安長公主女為孝獻皇后曹

操殺后誅伏氏國除

潁陰長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堅七年封潁陰長公主

陽翟長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末皇女修九年封陽翟長公主

萬年公主

按后漢書后紀末靈帝一女皇女某光和三年封萬

年公主

公主 下嫁諸葛瞻

按蜀志諸葛亮傳亮子瞻字思遠建興十二年亮出

武功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

恐不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騎都尉其明年為

翰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仆射加軍師

將軍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咸愛其才敏每

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

曰葛侯之所為也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景耀四

年為行都護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并平

尚書事六年冬魏征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

谷道旁入瞻督諸軍至涪亭住前鋒破退還住棉竹

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瑯琊王瞻怒斬艾使

遂戰大敗臨陣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

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次子京及攀子顯等咸熙

元年內移河東

公主駙馬部列傳三

會稽公主 下嫁徐達之

按宋書徐湛之傳湛之父達之尚高祖長女會稽公

主為振威將軍彭城沛二郡太守高祖諸子并幼以

達之姻戚將大任之欲先令立功及討司馬休之使

統軍為前鋒配以精兵利器事囗當即授荊州休之

遣魯宗之子軏擊破之于陣見害追贈中書侍郎湛

之幼孤為高祖所愛常與江夏王義恭寢食不離于

側永初三年詔曰永興公主一門嫡長早罹辛苦外

孫湛之特所鐘愛且致節之裔情實兼常可封枝江

縣侯食邑五百戶會稽公主身居長嫡為太祖所禮

家事大小必咨而后行西征謝晦使公主留止臺內

總攝六宮忽有不得意輒號哭上甚憚之初高祖微

時貧陋過甚嘗自新洲伐荻有納布衫襖等衣皆敬

皇后手自作高祖既貴以此衣付公主曰后世若有

驕奢不節者可以此衣示之湛之為大將軍彭城王

義宣所愛與劉湛等頗相附協及劉湛得罪事連湛

之太祖大怒將致大辟湛之憂懼無計以告公主公

主即日入宮既見太祖因號哭下囗不復施臣妾之

禮以錦囊盛高祖納衣擲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貧賤

此是我母為汝父作此納衣今日有一頓飽食便欲

殘害我兒子上亦號哭湛之由此得全也

吳興長公主 下嫁王偃

按宋書孝武文穆皇后傳后父偃字子游晉丞相導

元孫尚嘏之子也尚高祖第二女吳興長公主諱榮

男少歷顯官黃門侍郎秘書監侍中元嘉末為散騎

常侍右衛將軍世祖即位以后父授金紫光祿大夫

領義陽王師常侍如故遷右光祿大夫常侍王師如

故偃謙虛恭謹不以世事關懷孝建二年卒時年五

十四追贈開府儀同三司本官如故謚曰恭

宣城德公主 下嫁周嶠

按宋書周朗傳朗兄嶠尚高祖第四女宣城德公主

二女適建平王宏廬江王袆以貴戚顯官元嘉末為

吳興太守賊劭弒立隨王誕舉義于會稽劭加嶠冠

軍將軍誕檄又至嶠素懼怯回惑不知所從為府司

馬丘珍孫所殺朝廷明其本心國婚如故

新安公主 下嫁王景深

按南史王彧傳彧字景文武帝第五女新安公主先

適太原王景深離絕當以適景文景文固辭以疾故

不成婚襲爵建陵子

豫章康長公主 下嫁徐喬 又嫁何瑀

按宋書前廢帝何皇后傳后父瑀字玉晉尚書左

仆射澄曾孫也祖融大司農瑀尚高祖少女豫章康

長公主諱欣男公主先適徐喬美容色聰敏有智數

太祖世禮待特隆瑀豪競于時與平昌孟靈休東海

何勖等并以輿馬驕奢相尚公主與瑀情愛隆密何

氏外姻疏戚莫不沾被恩紀瑀歷位清顯至衛將軍

大明八年公主薨瑀墓開世祖追贈金紫光祿大夫

加散騎常侍

始安哀公主 吳郡宣公主 并下嫁褚湛之

按宋書褚叔度傳叔度弟湛之字休元尚高祖第七

女始安哀公主拜駙馬都尉著作郎哀公主薨湛之

復尚高祖第五女吳郡宣公主諸尚公主者并用世

胄不必皆有才能湛之謹實有意干故為太祖所知

歷顯位揚武將軍南彭城沛二郡太守太子中庶子

司徒左長史侍中左衛將軍左民尚書丹陽尹元兇

弒逆以為吏部尚書復出為輔國將軍丹陽尹統石

頭戍事世祖入伐劭自攻新亭壘使湛之率水師俱

進湛之因二息淵澄輕船南奔淵有一男始生為

劭所殺世祖即位以為尚書右仆射孝建元年為中

書令丹陽尹坐南郡王義宣諸子逃藏郡界建康令

王興之江寧令沈道源下獄湛之免官禁錮其年復

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俄遷侍中左衛如故以久疾

拜散騎常侍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頃之復為丹陽

尹光祿如故尋為尚書左仆射以南奔賜爵都鄉侯

大明四年卒時年五十追贈侍中特進驃騎將軍給

鼓吹一部左仆射如故謚曰敬侯

東陽獻公主 下嫁王僧綽

按宋書王僧綽傳僧綽瑯邪臨沂人也左光祿大夫

曇首子也幼有大成之度弱年眾以國器許之好學

有理思練悉朝典年十三太祖引見下拜便流涕哽

咽上亦悲不自勝襲封豫章縣侯尚太祖長女東陽

獻公主

海鹽公主 下嫁趙倩

按宋書趙倫之傳倫之子伯符伯符子倩尚文帝第

四女海鹽公主初始興王浚以潘妃之寵故得出入

后宮遂與公主私通及適倩倩入宮而怒肆詈搏擊

引絕帳帶事上聞有詔離婚殺主所生蔣美人伯符

慚懼發病卒

長城公主 下嫁謝緯

按南史謝裕傳裕弟述述三子綜約緯綜有才藝善

隸書為太子中舍人與范煜謀反伏誅約亦死緯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山县| 荔浦县| 夏河县| 江阴市| 黔南| 萝北县| 垫江县| 伊春市| 神农架林区| 阿巴嘎旗| 南漳县| 罗江县| 井研县| 宁南县| 正定县| 凌海市| 广德县| 惠安县| 偃师市| 镇赉县| 苏州市| 任丘市| 南投县| 南和县| 谢通门县| 静海县| 西林县| 南昌市| 临沂市| 龙游县| 镇宁| 宜都市| 新建县| 阿瓦提县| 云安县| 南安市| 大厂| 新蔡县| 游戏| 开封市| 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