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公主駙馬部匯考一(7)
- 明倫匯編宮闈典公主駙馬部
- (清)陳夢雷
- 4975字
- 2015-12-21 16:35:07
于官安僖皇后立以后父追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
太宰謚曰憲無子以兄子靜之嗣位至義興太守時
議者以為羲之草隸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獻之骨力
遠不及父而頗有媚趣桓元雅愛其父子書各為一
囗置左右以翫之
晉陵公主 下嫁謝混
按晉書謝安傳安子琰琰子混字叔源少有美譽善
屬文初孝武帝為晉陵公主求婿謂王珣曰主婿但
如劉真長王子敬便足如王處仲桓元子誠可才小
富貴便豫人家事珣對曰謝混雖不及真長不減子
敬帝曰如此便足未幾帝崩袁崧欲以女妻之珣曰
卿莫近禁臠初元帝始鎮建業公私窘罄每得一
以為珍膳項上一臠尤美輒以薦帝群下未嘗敢食
于時呼謂禁臠故珣因以為戲混竟尚主襲父爵桓
元嘗欲以安宅為營混曰召伯之仁猶惠及甘棠文
靖之德更不保五畝之宅邪元聞慚而止歷中書令
中領軍尚書左仆射領選以黨劉毅誅國除及宋受
禪謝晦謂劉裕曰陛下應天受命登壇日恨不得謝
益壽奉璽紱裕亦嘆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見其
風流益壽混小字也
鄱陽公主 下嫁王嘏
按晉書王導傳導子悅無子以弟恬子琨為嗣襲導
爵丹陽尹卒子嘏嗣尚鄱陽公主歷中領軍尚書卒
子恢嗣
海鹽公主 宋少帝后
按宋書司馬太妃傳太妃諱茂英河內溫人晉恭帝
女也初封海鹽公主少帝以公子尚焉宋初拜皇太
子妃少帝即位立為皇后
富陽公主
按文獻通考恭帝女富陽公主
公主駙馬部列傳一
漢
魯元公主 下嫁張敖
按漢書高祖本紀高祖為亭長呂后生孝惠帝魯元
公主高祖嘗告歸之田呂后與兩子居田中有一老
父過請飲呂后因餔之老父相后曰夫人天下貴人
也令相兩子見孝惠帝曰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
相魯元公主亦皆貴漢二年項羽大破漢軍雎水上
圍漢王三匝大風從西北起折木發屋揚砂石晝晦
楚軍大亂而漢王得與數十騎遁去過沛使人求室
家室家亦已亡不相得漢王道逢孝惠魯元載行楚
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二子滕公下收載遂得脫
按惠帝本紀孝惠二年冬十月齊悼惠王來朝獻城
陽郡以益魯元公主邑尊公主為太后
注
如淳曰張
敖子偃為魯王故公主得為太后師古曰此說非也
蓋齊王憂不得脫故從內史之言請尊公主為齊太
后以母禮事之用悅媚呂太后耳若魯元以子為魯
王自合稱太后何待齊王尊之乎據張耳傳高后元
年魯元太后薨后六年宣平侯敖薨呂太后立敖子
偃為王以母為太后故也是則偃因母為齊王太后
而得王非母因偃乃為太后也 劉攽曰顏說非也
悼惠公主兄弟耳雖欲諂呂后而以母事之于理安
乎蓋齊內史本諂呂后欲尊公主以漸王張氏故勸
王割郡就益魯邑而更號魯元公主為魯元太后也
太后之號雖更魯元之稱不除豈關為齊王母乎又
張偃以母為太后故封魯王太后非齊益明也 按
張耳傳耳子敖嗣立為王尚高祖長女魯元公主為
王后七年高祖從平城過趙趙王旦暮自上食體甚
卑有子囗禮高祖箕踞罵詈甚慢之趙相貫高趙午
年六十余故耳客也怒曰吾王孱王也說敖曰天下
豪杰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皇帝甚恭皇帝遇王無
禮請為王殺之敖嚙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誤且先
王亡國賴皇帝得復國德流子孫秋毫皆帝力也愿
君無復出口貫高等十余人相謂曰吾等非也吾王
長者不背德且吾等義不辱今帝辱我王故欲殺之
何乃污王為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八年上從東
垣過貫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囗上過欲宿心動
問曰縣名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不宿去九年
貫高怨家知其謀告之于是上逮捕趙王諸反者趙
午等十余人皆爭自剄貫高獨怒罵曰誰令公等為
之今王實無謀而并捕王公等死誰當白王不反者
乃檻車與王詣長安高對獄曰獨吾屬為之王不知
也吏榜笞數千刺身無完者終不復言呂后數言
張王以魯元故不宜有此上怒曰使張敖據天下豈
少乃女呼廷尉以貫高辭聞上曰壯士誰知者以私
問之中大夫泄公曰臣素知之此固趙國立名義不
侵為然諾者也上使泄公持節問之箯輿前邛視泄
公勞苦如平生歡與語問張王果有謀不高曰人情
豈不各愛其父母妻子哉今吾三族皆以論死豈以
王易吾親哉顧謂王實不反獨吾等為之具道本根
所以王不知狀于是泄公具以報上上乃赦趙王上
賢高能自立然諾使泄公赦之告曰張王已出上多
足下故赦足下高曰所以不死者白張王不反耳今
王已出吾責塞矣且人臣有篡弒之名豈有面目復
事上哉乃仰絕亢而死敖已出尚魯元公主如故封
為宣平侯于是上賢張王諸客皆以為諸侯相郡守
語在田叔傳及孝惠高后文景時張王客子孫皆為
二千石初孝惠時齊悼惠王獻城陽郡尊魯元公主
為太后高后元年魯元太后薨后六年宣平侯敖復
薨呂太后立敖子偃為魯王以母為太后故也又憐
其年少孤弱乃封敖前婦子二人壽為樂昌侯侈為
信都侯高后崩大臣誅諸呂廢魯王及二侯孝文即
位復封故魯王偃為南宮侯薨子生嗣武帝時生有
罪免國除元光中復封偃孫廣國為雎陵侯薨子昌
嗣太初中昌坐不敬免國除孝平元始二年繼絕世
封敖元孫慶忌為宣平侯食千戶
館陶長公主 下嫁陳午
按史記竇太后傳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
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
公主建元六年太后崩遺詔盡以東宮金錢財物賜
長公主嫖 按王太后傳景帝長男榮其母栗姬栗
姬齊人也立榮為太子長公主嫖有女欲予為妃栗
姬囗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皆
過栗姬栗姬日怨怒謝長公主不許長公主欲予王
夫人王夫人許之長公主怒而日讒栗姬短于景帝
曰栗姬與諸貴夫人幸姬會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挾
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景帝常體不安心不樂屬諸
子為王者于栗姬曰百歲后善視之栗姬怒不肯應
言不遜景帝恚心嗛之而未發也長公主日譽王夫
人男之美景帝亦賢之又有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
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
立栗姬為皇后大行奏事畢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
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栗姬愈恚恨不
得見以憂死卒立王夫人為皇后其男為太子
按漢書東方朔傳帝姑館陶公主號竇太主堂邑侯
陳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始偃
與母以賣珠為事偃年十三隨母出入主家左右言
其姣好主召見曰吾為母養之因留第中教書計相
馬御射頗讀傳記至年十八而冠出則執轡入則侍
內為人溫柔愛人以主故諸公接之名稱城中號曰
董君主因推令散財交士令中府曰董君所發一日
金滿百斤錢滿百萬帛滿千匹乃白之安陵爰叔者
爰盎兄子也與偃善謂偃曰足下私侍漢主挾不測
之罪將欲安處乎偃懼曰憂之久矣不知所以爰叔
曰顧城廟遠無宿宮又有萩竹籍田足下何不白主
獻長門園此上所欲也如是上知計出于足下也則
安枕而臥長無慘怛之憂久之不然上且請之于足
下何如偃頓首曰敬奉教入言之主主立奏書獻之
上大悅更名竇太主園為長門宮主大喜使偃以黃
金百斤為爰叔壽叔因是為董君畫求見上之策令
主稱疾不朝上往臨疾問所欲主辭謝曰妾幸蒙陛
下厚恩先帝遺德奉朝請之禮備臣妾之使列為公
主賞賜邑入隆天重地死無以塞責一日卒有不勝
灑掃之職先狗馬填溝壑竊有所恨不勝大愿愿陛
下時忘萬事養精游神從中掖庭回輿枉路臨妾山
林得獻觴上壽娛樂左右如是而死何恨之有上曰
主何憂幸得愈恐群臣從官多大為主費上還有頃
主疾愈起謁上以錢千萬從主飲后數日上臨山林
主自執宰敝膝道入登階就坐坐未定上曰愿謁主
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頓首謝曰妾無狀負陛
下身當伏誅陛下不致之法頓首死罪有詔謝主簪
履起之東廂自引董君董君綠幘傅鞴隨主前伏殿
下主乃贊館陶公主胞人臣偃昧死再拜謁因叩頭
謝上為之起有詔賜衣冠上偃起走就衣冠主自奉
食進觴當是時董君見尊不名稱為主人翁飲大歡
樂主乃請賜將軍列侯從官金錢雜繒各有數于是
董君貴寵天下莫不聞郡國狗馬蹴鞠劍客輻湊董
氏嘗從游戲北宮馳逐平樂觀雞鞠之會角狗馬之
足上大歡樂之于是上為竇太主置酒宣室使謁者
引內董君是時朔陛戟殿下辟戟而前曰董偃有斬
罪三安得入乎上曰何謂也朔曰偃以人臣私侍公
主其罪一也敗男女之化而亂婚姻之禮傷王制其
罪二也陛下富于春秋方積思于六經留神于王事
馳騖于唐虞折節于三代偃不遵經勸學反以靡麗
為右奢侈為務盡狗馬之樂極耳目之欲行邪枉之
道徑淫辟之路是乃國家之大賊人主之大蜮也偃
為淫首其罪三也昔伯姬燔而諸侯憚奈何乎陛下
上默然不應良久曰吾業以設飲后而自改朔曰不
可夫宣室者先帝之正處也非法度之政不得入焉
故淫亂之漸其變為篡是以豎貂為淫而易牙作患
慶父死而魯國全管蔡誅而周室安上曰善有詔止
更置酒北宮引董君從東司馬門東司馬門更名東
交門賜朔黃金三十斤董君之寵由是日衰至年三
十而終后數歲竇太主卒與董君會葬于霸陵是后
公主貴人多逾禮制自董偃始
公主 下嫁周勝之
按史記周勃世家河東守行縣至絳絳侯勃自畏恐
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其后人有上書告勃
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
知置辭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與獄吏獄乃書牘背
示之曰以公主為證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勝
之尚之故獄吏教引為證于是使使持節赦絳侯復
爵邑孝文十一年卒子勝之代侯六歲尚公主不相
中坐殺人國除
平陽公主 下嫁曹時 又嫁衛青
按漢書外戚傳王皇后長女為平陽公主
按史記衛皇后傳衛皇后字子夫生微矣蓋其家號
曰衛氏出平陽侯邑子夫為平陽主謳者武帝初即
位數歲無子平陽主求諸良家子女十余人飾置家
武帝祓霸上還因過平陽主主見所侍美人上弗說
既飲謳者進上望見獨說衛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
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上還坐歡甚賜平陽主金千
斤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宮子夫上車平陽主拊其背
曰行矣強飯勉之即貴無相忘入宮歲余竟不復幸
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歸之衛子夫得見涕泣
請出上憐之復幸遂有身尊寵日隆召其兄衛長君
弟青為侍中而子夫后大幸有寵凡生三女一男男
名據初上為太子時娶長公主女為妃立為帝妃立
為皇后姓陳氏無子上之得為嗣大長公主有力焉
以故陳皇后驕貴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上
愈怒陳皇后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于是廢陳皇后
而立衛子夫為皇后陳皇后母大長公主景帝姊也
數讓武帝姊平陽公主曰帝非我不得立已而棄捐
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平陽公主曰用無子故
廢爾陳皇后求子與醫錢凡九千萬然竟無子衛子
夫立為皇后后弟衛青字仲卿以大將軍封為長平
侯四子長子伉為侯世子侯世子常侍中貴幸其三
弟皆封為侯各千三百戶一曰陰安侯二曰發干侯
三曰宜春侯貴震天下天下歌之曰生男無喜生女
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是時平陽主寡居當用
列侯尚主主與左右議長安中列侯可為夫者皆言
大將軍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騎從我出入爾
奈何用為夫乎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將軍姊為皇后
三子為侯富貴振動天下主何以易之乎于是主乃
許之言之皇后令白之武帝乃詔衛將軍尚平陽公
主焉
按史記曹參世家簡侯卒子時代侯時尚平陽公主
生子襄時病癘歸國立二十三年卒謚夷侯子襄代
侯
按漢書衛青傳青字仲卿其父鄭季河東平陽人也
以縣吏給事侯家平陽侯曹壽尚武帝姊陽信長公
主季與主家僮衛媼通生青青有同母兄衛長君及
姊子夫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為
衛氏衛媼長女君孺次女少兒次女則子夫子夫男
弟步廣皆冒衛氏青為侯家人少時歸其父父使牧
羊民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為兄弟數青嘗從人至
甘泉居室有一鉗徒相青曰貴人也官至封侯青笑
曰人奴之生得無笞罵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青壯
為侯家騎從平陽主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宮
幸上皇后大長公主女也無子妒大長公主聞子夫
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時給事建章未知名大
長公主執囚青欲殺之其友騎郎公孫敖與壯士往
篡之故得不死上聞乃召青為建章監侍中及母昆
弟貴賞賜數日間累千金君孺為太仆公孫賀妻少
兒故與陳掌通上召貴掌公孫敖由此益顯子夫為
夫人青為大中大夫元光六年拜為車騎將軍擊匈
奴出上谷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出云中大中大夫公
孫敖為騎將軍出代郡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出雁
門軍各萬騎青至籠城斬首虜數百騎將軍敖亡七
千騎衛尉廣為鹵所得得脫歸皆當斬贖為庶人賀
亦無功惟青賜爵關內侯元朔元年春衛夫人有男
立為皇后明年封青為長平侯元朔五年天子使使
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青為大將軍諸將皆以兵
屬立號而歸上曰大將軍青躬率我士師大捷獲匈
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戶而封青子伉為
宜春侯子不疑為陰安侯子登為發千侯青固謝曰
臣幸得待罪行間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力戰
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
勤勞上幸列地封為三侯非臣所以勸士力戰之意
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上曰我非忘諸校功也今固
且圖之后青長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后五歲伉弟
二人陰安侯不疑發千侯登皆坐酎金失侯元封五
年青薨謚曰烈侯子伉嗣初青既尊貴而平陽侯曹
壽有惡疾就國長公主問列侯誰賢者左右皆言大
將軍主笑曰此出吾家常騎從我奈何左右曰于今
尊貴無比于是長公主風白皇后皇后言之上上乃
詔青尚平陽主與主合葬起冢象廬山云
南宮公主 下嫁耏申
按漢書外戚傳王皇后次女南宮公主 按功臣表
芒侯耏跖孫申嗣侯元朔六年坐尚南宮公主不敬
免師古曰景帝女也
隆慮公主
按漢書外戚傳王皇后少女隆慮公主
鄂邑蓋長公主 下嫁蓋侯
按漢書昭帝本紀后元二年太子即皇帝位帝姊鄂
邑公主益湯沐邑為長公主共養省中元鳳元年春
長公主共養勞苦復以藍田益長公主湯沐邑九月
鄂邑長公主燕王旦與左將軍上官桀桀子驃騎將
軍安御史大夫桑弘羊皆謀反伏誅初桀安父子與
大將軍光爭權欲害之詐使人為燕王旦上書言光
罪時上年十四覺其詐后有譖光者上輒怒曰大將
軍國家忠臣先帝所屬敢有譖毀者坐之光由是得
盡忠語在燕王霍光傳冬十月詔曰左將軍安陽侯
桀驃騎將軍桑落侯安御史大夫桑弘羊皆數以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