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公主駙馬部匯考二(10)

在永巷私于譯曰久愿出藩公所悉也敢布心腹少

留意焉譯曰以公德望天下歸心欲求多福豈敢忘

也謹即言之時將遣譯南征譯請元帥帝曰卿意如

何譯對曰若定江東自非懿戚重臣無以鎮撫可令

隋公行且為壽陽總管以督軍事帝從之乃下詔以

高祖為揚州總管譯發兵俱會壽陽以伐陳行有日

矣帝不悆遂與御正下大夫劉昉謀引高祖入受顧

托既而譯宣詔文武百官皆受高祖節度時御正中

大夫顏之儀與宦者謀引大將軍宇文仲輔政仲已

至御坐譯知之遽率開府楊惠及劉昉皇甫績柳裘

俱入仲與之儀見譯等愕然逡巡欲出高祖因執之

于是矯詔復以譯為內史上大夫明日高祖為丞相

拜譯柱國相府長史治內史上大夫事及高祖為大

冢宰總百揆以譯兼領天官都府司會總六府事出

入臥內言無不從賞賜玉帛不可勝計每出入以甲

士從拜其子元為儀同時尉迥王謙司馬消難等

作亂高祖逾加親禮俄而進位上柱國恕以十死譯

性輕險不親職務而贓貨狼籍高祖陰疏之然以其

有定策功不忍廢放陰囗官屬不得白事于譯譯猶

坐廳事無所關預譯懼頓首求解職高祖寬諭之接

以恩禮及上受禪以上柱國公歸第賞賜豐厚進子

元爵城皋郡公邑二千戶元珣永安男追贈其父

及亡兄二人并為刺史譯自以被疏陰呼道士章醮

以祈福助其婢奏譯厭蠱左道上謂譯曰我不負公

此何意也譯無以對譯又與母別居為憲司所劾由

是除名下詔曰譯嘉謀良策寂爾無聞鬻獄賣官沸

騰盈耳若留之于世在人為不道之臣戮之于朝入

地為不孝之鬼有累幽顯無以置之宜賜以孝經令

其熟讀仍遣與母共居未幾詔譯參撰律令復授開

府隆州刺史請還治疾有詔征之見于醴泉宮上賜

宴甚歡因謂譯曰貶退已久情相矜愍于是復爵沛

國公位上柱國上顧謂侍臣曰鄭譯與朕同生共死

間關危難興言念此何日忘之譯因奉觴上壽上令

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颎戲謂譯曰筆干譯答

曰出為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上大笑

未幾詔譯參議樂事譯以周代七聲廢缺自大隋受

命禮樂宜新更修七始之義名曰樂府聲調凡八篇

奏之上嘉美焉俄遷岐州刺史在職歲余復奉詔定

樂于太常前后所論樂事語在音律志上勞譯曰律

令則公定之音樂則公正之禮樂律令公居其三良

足美也于是還岐州開皇十一年以疾卒官時年五

十二上遣使吊祭焉謚曰達子元嗣煬帝初立五

等悉除以譯佐命元功詔追改封譯莘公以元襲

元初為驃騎將軍后轉武賁郎將數以軍功進位

右光祿大夫遷右候衛將軍大業末出為文城太守

及義兵起義將張倫略地至文城元以城歸之

公主駙馬部列傳七

安成長公主 下嫁竇榮定

按隋書竇榮定傳榮定扶風平陵人也父善周太仆

季父熾開皇初為太傅榮定沉深有器局容貌偉

美須囗便弓馬魏文帝時為千牛備兵周太祖見而

奇之授平東將軍賜爵宜君縣子邑三百戶后從太

祖與齊人戰于北邙周師不利榮定與汝南公宇文

神慶帥精騎二千邀擊之齊師乃卻以功拜上儀同

后從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桿侵齊之并州賜物三百

段襲爵永富縣公邑千戶進位開府除忠州刺史從

武帝平齊加上開府拜前將軍佽飛中大夫其妻則

高祖姊安成長公主也高祖少小與之情契甚厚榮

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尢相推結及高祖作相領

左右宮伯使鎮守天臺總統露門內兩箱仗衛常宿

禁中遇尉迥初平朝廷頗以山東為意乃拜榮定為

洛州總管以鎮之前后賜縑四千匹西涼女樂一部

高祖受禪來朝京師上顧謂群臣曰朕少惡輕薄性

相近者唯竇榮定而已賜馬三百匹部曲八千戶而

遣之坐事除名高祖以長公主之故尋拜右武候大

將軍上數幸其第恩賜甚厚每令尚食局日供羊一

口珍味稱是以佐命功拜上柱國寧州刺史未幾復

為右武候大將軍尋除秦州總管賜吳樂一部突厥

沙囗略寇邊以為行軍元帥率九總管步騎三萬出

涼州與鹵戰

二字

于高越原兩軍相持其地無水士

卒渴甚至刺馬血而飲死者十有二三榮定仰天太

息俄而澍雨軍乃復振于是進擊數挫其鋒突厥憚

之請盟而去賜縑萬匹進爵安豐郡公增邑千六百

戶復封子憲為安康郡公賜縑五千匹歲余拜右武

衛大將軍俄轉左武衛大將軍上欲以為三公榮定

上書曰臣每觀西朝衛霍東都梁鄧幸托葭莩位極

臺鉉寵積驕盈必致傾覆向使前賢少自貶損遠避

權勢推而不居則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覽前

修實為畏懼上于是乃止前后賞賜不可勝計開皇

六年卒時年五十七上為之廢朝令左衛大將軍元

旻監護喪事賻縑三千匹上謂侍臣曰吾每欲致榮

定于三事其人固讓不可今若贈之重違其志于是

贈冀州刺史陳國公謚曰懿子抗嗣抗美容儀性通

率長于巧思父卒之后恩遇彌隆所賜錢帛金寶亦

以巨萬抗官至定州刺史復檢校幽州總管煬帝即

位漢王諒構逆以為抗與通謀由是除名以其弟慶

襲封陳公焉慶亦有姿儀性和厚頗工草隸初封永

富郡公官至河東太守衛尉卿大業之末出為南郡

太守為盜賊所害慶弟琎亦工草隸頗解鍾律官歷

潁川南郡扶風太守

樂平公主 周宣帝后

按周書宣帝楊皇后傳宣帝楊皇后名麗華隋文帝

長女性柔婉不妒忌帝后昏暴滋甚喜怒乖度嘗譴

后欲加之罪后進止詳閑辭色不撓帝大怒遂賜后

死逼令引訣后母獨孤氏聞之詣合陳謝叩頭流血

然后得免帝不豫詔后父入禁中侍疾及大漸劉昉

鄭譯等因矯詔以后父受遺輔政后初雖不預謀然

以嗣主幼沖恐權在他族不利于己聞昉譯已行此

詔心甚悅之后知其父有異圖意頗不平形于言色

及行禪代憤惋逾甚文帝既不能譴責內甚愧之開

皇六年封后為樂平公主后又議奪其志后誓不許

乃止大業五年從煬帝幸張掖殂于河西年四十九

蘭陵公主 下嫁王奉孝 又嫁柳述

按隋書列女傳蘭陵公主字阿五高祖第五女也美

姿儀性婉順好讀書高祖于諸女中特所鐘愛初嫁

儀同王奉孝卒適河東柳述時年十八諸姊并驕倨

主獨折節遵于婦道事舅姑甚謹遇有疾病必親奉

湯藥高祖聞之大悅由是述漸見寵遇初晉王廣欲

以主配其妃弟蕭玚高祖初許之后遂適述晉王因

不悅及述用事彌惡之高祖既崩述徙嶺表煬帝令

主與述離絕將改嫁之公主以死自誓不復朝謁上

表請免主號與述同徙帝大怒曰天下豈無男子欲

與述同徙耶主曰先帝以妾適于柳家今其有罪妾

當從坐不愿陛下屈法申恩帝不從主憂憤而卒時

年三十二臨終上表曰昔共姜自誓著美前詩鄎媯

不言傳芳往誥妾雖負罪竊慕古人生既不得從夫

死乞葬于柳氏帝覽之愈怒竟不哭乃葬主于洪瀆

川資送甚薄朝野傷之 按王誼傳高祖以誼前代

舊臣甚加禮敬遣使勞問冠蓋不絕以第五女妻其

子奉孝尋拜大司徒誼自以與高祖有舊亦歸心焉

未幾其子奉孝卒逾年誼上表言公主少請除服御

史大夫楊素劾誼曰臣聞喪服有五親疏異節喪制

有四降殺殊文王者之所常行故曰不易之道也是

以賢者不得逾不肖者不得不及而儀同王奉孝既

尚蘭陵公主奉孝以去年五月身喪始經一周而誼

便請除釋竊以雖曰王姬終成下嫁之禮公則主之

猶在移天之義況復三年之喪自上達下及囗釋服

在禮未詳然夫婦則人倫攸始喪紀則人道至大茍

不重之取笑君子故鉆燧改火責以居喪之速朝祥

暮歌譏以忘哀之早然誼雖不自強爵位已重欲為

無禮其可得乎乃薄俗傷教為父則不慈輕禮易喪

致婦于無義若縱而不正恐傷風俗請付法推科有

詔勿治 按柳機傳機子述字業隆性明敏有干略

頗涉文藝少以父蔭為太子親衛后以尚主之故拜

開府儀同三司內史侍郎上于諸囗中特所寵敬歲

余判兵部尚書事丁父艱去職未幾起攝給事黃門

侍郎事襲爵建安郡公仁壽中判吏部尚書事述雖

職務修理為當時所稱然不達大體暴于馭下又怙

寵驕豪無所降屈楊素時稱貴幸朝臣莫不詟憚述

每陵侮之數于上前面折素短判事有不合素意素

或令述改之輒謂將命者曰語仆射道尚書不肯素

由是銜之俄而楊素亦被疏忌不知省務述任寄逾

重拜兵部尚書參掌機密述自以無功可紀過叨匪

服抗表陳讓上許之令攝兵部尚書上于仁壽宮寢

疾述與楊素黃門侍郎元巖等侍疾宮中時皇太子

無禮于陳貴人上知而大怒因令述召房陵王述與

元巖出外作囗書楊素聞之與皇太子協謀便矯詔

執述巖二人持以屬吏及煬帝嗣位述竟坐除名與

公主離絕徙述于龍川郡公主請與述同徙帝不聽

事見列女傳述在龍川數年復徙寧越遇瘴癘而死

時年三十九 按韋鼎傳蘭陵公主寡上為之求夫

選親衛柳述及蕭玚等以示于鼎鼎曰玚當封侯而

無貴妻之相述亦通顯而守位不終上曰位由我耳

遂以主降述

廣平公主 下嫁宇文靜禮

按隋書宇文慶傳慶子靜禮初為太子千牛備身尋

尚高祖女廣平公主授儀同安德縣公邑千五百戶

后為熊州刺史先慶卒

襄國公主 下嫁李長稚

按隋書李衍傳衍弟子長稚尚高祖女襄國公主襲

父綸爵為河陽郡公開皇初拜將軍散騎常侍歷內

史侍郎河州刺史檢校秦州總管

南陽公主 下嫁宇文士及

按隋書列女傳南陽公主者煬帝之長女也美風儀

有志節造次必以禮年十四嫁于許國公宇文述子

士及以謹肅聞及述病且卒主親調飲食手自奉上

世以此稱之及宇文化及囗逆主隨至聊城而化及

為竇建德所敗士及自濟北西歸大唐時隋代衣冠

并在其所建德引見之莫不惶懼失常唯主神色自

若建德與語主自陳國破家亡不能報怨雪恥淚下

盈襟聲辭不輟情理切至建德及觀聽者莫不為之

動容隕涕咸肅然敬異焉及建德誅化及時主有一

子名禪師年且十歲建德遣武賁郎將于士澄謂主

曰宇文化及躬行囗逆人神所不容今將族滅其家

公主之子法當從坐若不能割愛亦聽留之主泣曰

武賁既是隋室貴臣此事何須見問建德竟殺之主

尋請建德削發為尼及建德敗將歸西京復與士及

遇于東都之下主不與相見士及就之立于戶外請

復為夫妻主拒之曰我與君讎家今恨不能手刃君

者但謀逆之日察君不預知耳因與告絕訶令速去

士及固請之主怒曰必欲就死可相見也士及見其

言切知不可屈乃拜辭而去

按唐書宇文士及傳士及字仁人京兆長安人父述

為隋右衛大將軍開皇末以述勛封新城縣公文帝

引入臥內與語奇之詔尚煬帝女南陽公主為尚輦

奉御從幸江都以父喪免起為鴻臚少卿其兄化及

謀囗逆以主囗忌之弗告已囗帝乃封蜀王

唐一

同安公主 下嫁王裕

按唐書公主列傳世祖一女同安公主高祖同母媦

也下嫁隋州刺史王裕貞觀時以屬尊進大長公主

嘗有疾太宗躬省視賜縑五百姆侍皆有予永徽

初賜實戶三百薨年八十六裕隋司徒柬之子終開

府儀同三司 按王方翼傳方翼并州祁人祖裕隋

州刺史尚同安大長公主官開府儀同三司卒謚曰

文方翼早孤哀毀如成人時號孝童母李為主所斥

居鳳泉墅方翼尚幼雜庸保執業不棄日墾田植樹

治林埌囗完墻屋燎松丸墨為富家主薨還京師

長沙公主 下嫁馮少師

按唐書公主列傳高祖十九女長沙公主下嫁馮少

襄陽公主 下嫁竇誕

按唐書公主列傳襄陽公主下嫁竇誕 按竇威傳

威從兄子抗抗子誕隋末起家朝請郎義寧初辟丞

相府祭酒封安豐郡公尚襄陽公主從秦王征薛舉

為元帥府司馬累遷太常卿高祖諸子幼未出宮者

十余王國司家事皆誕主之出為梁州都督貞觀初

召授右領軍大將軍進莘國公為宗正卿太宗與語

昏謬失對乃下詔曰誕比衰耗不能事朕知而任之

是謂不明且為官擇人者治為人擇官者亂其以光

祿大夫罷就第卒贈工部尚書荊州刺史謚曰安

平陽昭公主 下嫁柴紹

按唐書公主列傳平陽昭公主太穆皇后所生下嫁

柴紹初高祖兵興主居長安紹曰尊公將以兵清京

師我欲往恐不能偕奈何主曰公行矣我自為計紹

詭道走并州主奔鄠發家貲招南山亡命得數百人

以應帝于是名賊何潘仁璧司竹園殺行人稱總管

主遣家奴馬三寶喻降之共攻鄠別部賊李仲文向

善志丘師利等各持所領會戲下因略地盩厔武功

始平下之乃申法誓眾禁剽奪遠近咸附勒兵七萬

威振關中帝渡河紹以數百騎并南山來迎主引精

兵萬人與秦王會渭北紹及主對置幕府分定京師

號娘子軍帝即位以功給不涯武德六年薨葬加

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賁甲卒班劍太常議

婦人葬古無鼓吹帝不從曰鼓吹軍樂也往者主身

執金鼓參佐命于古有邪宜用之 按柴紹傳紹字

嗣昌晉州臨汾人幼趫悍有武力以任俠聞補隋太

子千牛備身高祖妻以平陽公主將起兵紹走間道

迎謁時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亦自河東往遇諸涂建

成曰追書急恐吏逮捕請依劇賊冀自全紹曰不可

賊知君唐公子必執以為功徒死爾不如疾走太原

既入雀鼠谷聞義兵起謂紹有謀乃相賀授右領軍

大都督府長史領彀騎發晉陽先抵霍邑城下覘形

勢還白宋老生一夫敵我兵到必出戰可擄也大師

至老生果出紹力戰有功從下臨汾絳郡隋將桑顯

和來戰紹引軍繚其背與史大奈合攻之顯和敗遂

平京師進右光祿大夫封臨汾郡公高祖即位拜左

翊衛大將軍累從征討以功進封霍國公遷右驍衛

大將軍吐谷渾黨項寇邊囗紹討之鹵據高射紹軍

雨矢士失色紹安坐遣人彈胡琵琶使一女子舞鹵

疑之休射觀紹伺其懈以精騎從后掩擊鹵大潰斬

首五百級貞觀二年平梁師都轉左衛大將軍出為

華州刺史加鎮軍大將軍徙譙國既病太宗親問之

卒贈荊州都督謚曰襄二子哲威令武哲威為左屯

衛將軍襲封坐弟謀反免死流邵州起為交州都督

高密公主 下嫁長孫孝政 又嫁段綸

按唐書公主列傳高密公主下嫁長孫孝政又嫁段

綸綸隋兵部尚書文振子為工部尚書杞國公永徽

六年主薨遺命吾葬必令墓東向以望獻陵冀不忘

孝也

按隋書段文振傳文振次子綸少以俠氣聞

長廣公主 下嫁趙慈景 又嫁楊師道

按唐書公主列傳長廣公主始封桂陽下嫁趙慈景

慈景隴西人帝美其姿制故妻之帝起兵或勸亡去

對曰母以我為命且安往吏捕系于獄帝平京師引

拜開化郡公為相國府文學進兵部侍郎為華州刺

史討堯君素戰死贈秦州刺史謚曰忠公主更嫁楊

師道聰悟有思工為詩豪侈自肆晚稍折節以壽薨

按冊府元龜唐趙慈景番州總管納之子也幼有姿

儀美風調高祖潛龍時見而悅之妻以桂陽公主及

長有文武才干好結交座客常滿接對忘疲弱冠得

美名于京邑高祖于諸囗中特所親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南县| 和顺县| 门头沟区| 葵青区| 成武县| 双峰县| 府谷县| 望都县| 东安县| 玉田县| 邯郸市| 江西省| 旺苍县| 绵竹市| 兴和县| 敦化市| 景泰县| 岳池县| 资源县| 阳西县| 台山市| 汉寿县| 峡江县| 嫩江县| 卢龙县| 海安县| 绥阳县| 陕西省| 中方县| 康马县| 余江县| 武强县| 兴业县| 内乡县| 旺苍县| 安新县| 竹溪县| 罗山县| 边坝县| 孟津县| 莱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