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11評論

第1章 前言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年輕時筑室習靜于越之陽明洞,遂號陽明,世稱陽明先生。

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時代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頂峰。

明成化八年,王陽明出生于浙江余姚的瑞云樓。自幼天資聰穎,雖然到了五歲還不能說話,卻已能將祖父平時誦讀的詩書默記于心。青少年時即隨父至北京就讀,性格豪邁不羈,興趣廣泛,多才多藝,三教九流無不深究。二十多歲時遂留心武事,精究兵家秘籍。

三十五歲時,王陽明在京為官,因得罪了宦官劉瑾,被下詔入獄,判廷杖四十,氣絕復蘇,并被貶至貴州龍場驛。

龍場位于貴州西北荒山峻嶺之間,人跡罕至,環境極為惡劣。王陽明與三個隨從初至此地,水土不服,言語不通,連居住的一間房子都沒有,他們就住茅屋,居山洞,嘗盡了千辛萬苦。

在龍場兩年多來,王陽明在極艱苦的情況下,仍然不忘修身講學,終于在一個靜謐之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這就是史稱的“龍場悟道”。從此將心學思想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和深度。

龍場悟道之后,王陽明將領悟到的“知行合一”本體智慧與自己的才能結合起來,如虎添翼,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他的智慧令對手望而生畏,他的才能無事而不可為。

此后,王陽明以文臣之身統兵在外,南征北討,僅用一年多時間便剿滅了為患南贛數十年的巨寇盜賊;更在寧王朱宸濠起兵作亂時,只用四十余天便平定寧王蓄謀十余年之久的叛亂,并一舉擒獲朱宸濠……

憑戰功顯赫,一路升遷至都察院右都御史、江西巡撫、南京兵部尚書等要職,并加封新建伯。

王陽明那神奇莫測的智慧,來源于他的心學思想和躬行踐履的功夫。

“心學”中的“心”,是指作為心靈本體的靈明覺知及由此產生的認識能力。如王陽明所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在他看來,心是身體和萬物的主宰,當心靈安定下來,不為外物所動時,本身所具備的巨大智慧便會顯露出來,正所謂“此心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一切都是渾然天成,不假思索的。

王陽明認為:“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心之本體,本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沒有善惡之分。而產生常人思想中的善惡之分的觀念,只是心意念頭的萌動而已。心靈本體的靈明覺知——良知,具有我們難以想象的認識能力和洞察能力,它本身自能分別善惡,而不為是非所囿。知了善惡,不斷為善去惡,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格物致知”了。

“格物”是格除各種浮思閑慮的干擾,讓心從偏頗失控的不正常的狀態,回歸到不偏不倚的“中和境界”,以便讓真正的智慧如實地呈現出來。“致知”就是王陽明常說的“致良知”,即是要解放思想,發現、明悟心靈的本體,自信自決,做一個建功立業的大寫的人。王陽明曾對弟子說:“人胸中各有個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就是強調一個人要破除條條框框的束縛,以高度自信的姿態屹立于世間。

正如一位學生問王陽明:“‘逝者如斯’是說自家心性活潑潑地否?”

王陽明回答道:“然。須要時時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潑潑地,方才與他川水一般;若須臾間斷,便與天地不相似。此是學問極處,圣人也只如此。”

心學的思維方式是活潑而自由的,其中蘊藏著能洞徹善惡、明辨是非的本能智慧,如能在處理具體問題時擇善而用之,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節奏無比緊張的當代生活和工作中,必將煥發出新的生機。

品牌:金石海納
上架時間:2015-05-28 14:17:31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金石海納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安远县| 略阳县| 呼和浩特市| 阆中市| 惠州市| 建瓯市| 安新县| 新竹市| 福州市| 蚌埠市| 城市| 峨边| 江源县| 昆明市| 呼玛县| 巴中市| 卓资县| 长汀县| 清水县| 调兵山市| 汤阴县| 巴林左旗| 容城县| 微博| 凤庆县| 南乐县| 大英县| 胶南市| 田阳县| 高尔夫| 铜陵市| 静海县| 乃东县| 广饶县| 武安市| 靖州| 克拉玛依市| 那坡县| 宣恩县| 承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