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由外而內(nèi)的改變
- 王陽明心學(xué)全書
- 羅智
- 1872字
- 2015-05-28 11:09:30
`
第二天一早,冀元亨和蔣信興沖沖地跟著王陽明來到一塊荒野,滿以為今天老師又要傳授什么聞所未聞的神秘學(xué)說。
沒想到,過了一會兒,隨從們扛來了幾把鋤頭。王陽明笑道:“拿起鋤頭,把這幾塊地挖好,不然就趕不上種菜季節(jié)了。”
挖地,種菜?!冀元亨和蔣信一下就傻眼了。
王陽明等人在龍場的生活,當然并不都是游山觀水、探洞吟詩、靜坐修身這樣神仙般的日子,開荒種地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必修課。
由于地處偏僻,人煙稀少,交通不便,即使有錢也難買到糧食菜蔬等物,所以王陽明與隨從們必須發(fā)揚“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精神,在這里開墾荒地,種些農(nóng)作物及蔬菜,多少也解決一點缺菜少糧的窘境。
冀元亨和蔣信來到龍場,作為同甘共苦的學(xué)生,當然也不能免俗。
王陽明所說的新功課,指的就是開荒種地。
冀、蔣二人在家時,一心只讀圣賢書,何嘗做過挖地這等粗活?
這次來龍場追隨王陽明學(xué)習(xí)“心學(xué)”,雖然也做好了跟老師一起吃苦挨餓的思想準備,但也沒想到會有開荒種地的機會。
然而師命不可違,更何況老師身為名滿天下的儒學(xué)大師,也以身作則帶頭挖地,自己作為學(xué)生,怎么能夠逃避呢?
然而兩人畢竟還沒習(xí)慣這種體力勞動,也沒有挖地的經(jīng)驗,僅干了一會兒活,就覺得鋤頭又重又沉,且腰酸背疼,苦不堪言。
正在埋頭鋤地的王陽明直起身子,看到他們累成這個樣子,笑了笑,說道:“好了,大家歇息一會兒吧。”
聽到這句話,冀元亨等人如久旱逢甘雨,長吁了一口氣,把鋤頭扔掉,一屁股在旁邊的石頭上坐了下來。
“累壞了吧?”王陽明也在一旁坐下,關(guān)切地問道。
大家點了點頭。
王陽明學(xué)究天人,已洞悉天地萬物生生不息之理,深知天道與人事看似兩回事,其實它們之間的道理是一樣的。
于是他借機點化一下新收的兩個學(xué)生。
他看了看冀元亨和蔣信,意味深長地說道:“修身的關(guān)鍵就在于改變。我們要認識良知,看見心的本來面目,必須去除不好的習(xí)氣,讓心靈恢復(fù)活潑無滯的本來狀態(tài)。”
過了一會兒,王陽明又說:“而心要保持它的獨立自由,就需要我們首先能夠超脫種種感覺的束縛,其實,平常我們所能體驗到的各種感覺,如痛、冷、熱、累、暢快等,只是外界的刺激在內(nèi)心的種種反應(yīng)罷了,如果我們不去分別它,覺而不受,雖然種種感覺還如實存在,但心中的感受卻截然不同,就另有一番天地了。”
冀元亨問道:“如果一開始還不能達到那樣的境界,我們又該如何做呢?”
王陽明說:“當然任何事情都是從小處做起的,修身養(yǎng)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通過各種看似微小的事情來磨煉意志,增強自己的信心、決心和恒心,方能勇猛精進,持之以恒地朝一個方向去努力。
“修身之道在于正心,然而,正心必須先得正身,就是自己的行為、姿勢要正,要調(diào)整自己的形體,讓其進入一種中正自然的狀態(tài),然后內(nèi)心自然有一種正向的能量涌現(xiàn)出來,配合意念的調(diào)整,就能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冀元亨和蔣信試著調(diào)整姿勢,放松身體,抬頭挺胸,仰望浩瀚的蒼天,頓覺天寬地闊,一種敢于克服一切困難的雄心壯志油然而生,這時的感覺完全改變了,疲勞沒有了,渾身上下又充滿了活力。大家又生龍活虎地干起活來。
這種由外而內(nèi)的改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時有體驗。當你做某一件事,碰上了困難,覺得很累,想撒手不干了時,你可以來到室外,深深呼吸幾口氣,把胸膛挺起來,看看寬闊無邊的天空,活動一下肩膀,舒展身體,融身于大自然之中。
如此一來,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你就能鎮(zhèn)定下來,重新恢復(fù)自信,并有能力繼續(xù)干下去。
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和心靈本來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心理狀態(tài)的改變能夠影響生理狀態(tài),同樣,如果身體的狀態(tài)改變了,也能帶來心靈狀態(tài)的改變。
在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很累,感到?jīng)]有信心,處于一種消極的狀態(tài)中,這并不是身體真的累了,而是由于我們的思想不斷接收到厭煩、疲勞的信息,再傳送到身體的感覺器官,讓它真的以為自己累了的緣故。
這時我們要馬上改變這種狀態(tài),就必須首先截斷這種消極信息的傳導(dǎo),也就是要先調(diào)整自己的生理狀態(tài)。讓自己的行為、舉止、神情、呼吸都處于一個全新的、正面的狀態(tài)之中,你的心情就能很快得到改變,從而獲得積極的力量。
也許有人會說了:“我也裝出不怕困難、很積極的樣子,但還是不管用。這是怎么回事呢?”
的確也有這種情況。這是因為一些人在改變生理狀態(tài)時,僅僅是簡單地想了一下改變的內(nèi)容,而沒有真正進行意念調(diào)整,沒有找到真正的“感覺”。
試想一下,如果你只是抱著投機取巧的想法,漫不經(jīng)心地改變了一下身體的位置,而心里還在抱怨命運如何對自己不公的話,神情、舉止也依然流露出種種消極的狀態(tài),這時你的生理狀態(tài)就根本沒有真正改變,身體接收到的仍然是各種消極的信息,當然也就不會有什么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