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自序

有一種智慧叫“天人合一”

儒家“正心修身、平治天下”的學術思想,包含著一種博大精深的東方智慧。

這種智慧,就是以“天人合一”為基礎的哲學思想。

天人合一,是一種人生境界。

儒家認為,唯有認識到自己的本性,方能使心靈進入穩定、寧靜、安頓的狀態,正確認識事物的規律,進而參透天地玄機,獲得一種與萬物一體的大智慧,協助天地化育萬物,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這種境界中,心靈擺脫了環境及外物的束縛,活潑而自由,以不變應萬變,往往表現出超乎常人的聰明才智。

如《明史》記載:“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當危疑之際,神明愈定,智慮無遺,雖由天資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歟。”

王陽明以文臣之身領兵打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戰功顯赫,在明朝一代,首屈一指。為什么在局勢十分危險復雜之時,他的神色仍然能夠鎮定如常,心境靜止如水,算無遺策,智謀過人?

此中雖然有他天資高的緣故,但他經過修養身心,領略了儒家的“中和之道”,進入了“天人合一”的化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人只有與自然規律融為一體,才能駕馭自然事物,只有超脫了各種偏頗情緒的干擾,才能將自身的潛力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韓非子·喻老篇》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趙襄王愛好上了駕馭馬車,但他馭術不高,便向精于駕車的王子期學習此道。

學了一段時間,趙襄王認為自己已把駕車技術全學到手了,便不想再學,要求馬上與王子期進行比賽。他以為憑自己的本領,加上百里挑一的好馬,肯定能贏老師。

出乎意料的是,趙襄王開場就輸了,他接連換了三次馬,結果都輸得很慘。

他百思不得其解,便責怪王子期沒有把駕車技術全部教給他。

王子期深知其中奧妙,回答道:“對于駕車技術,我真的是毫無保留地全部教給你了,只是你還沒學到駕車的心法。

“駕馭馬車時,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合’字。馬與車合,人與馬合,如此人、馬、車的行動融合為一體,才能將整體的潛力激發到極致。

“而你在駕車時,只想著要盡快超過別人,唯恐落后,心思全放在這些無關緊要的地方去了,反而不能使自己的心理、行動與馬、車的步調一致,這樣三者的力相互沖突,抵消,失敗就是難免的了。”

這個例子說明了,身心與外物合而為一,乃至完全融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進入最完美、最協調的狀態,將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到一處,形成一種神奇的“合力”。

其實,不僅駕馭馬車如此,做任何事情,欲達到完美至善的境地,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各種棋類高手們,如果能領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因物喜,不以己悲,始終鎮定自若,就能在對弈或比賽中,將自己的技藝發揮到極點。

天人合一,還是一個人對天地萬物的一種態度。

這是一種“齊萬物同觀,與天地為一”的態度。

經過“正心修身”,一個人的“誠、仁”等美好的品德達到了深厚的境地,自然誠而生明,仁而生愛,對天地事物的規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處處有一顆仁愛之心。

王陽明說:“至于山川鬼神鳥獸草木也,莫不實有以親之,達吾一體之仁。”

這時人與大自然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和諧關系,心靈有了一個安身立命之處,就能獲得一種內在的愉悅和安頓感。

有了這種體驗,心性本來的大智慧就能顯現出來,就能正確對待人生所遇到的困難、窮達、毀譽等問題,做到灑脫于心,不為這些東西所糾纏,不是一味地去抱怨環境,對抗既成的事實,而是一心修德進業,把它們作為改變自己、成就自己的契機,進而實現自己最高的人生價值。

儒家以“參贊化育”為人生的最高目標。

“參贊化育”,就是要用自己厚德載物的修養和智慧,去為這個社會做一點有益的事情。

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洞悉天地玄機,明了事物規律,擁有了大智慧,則可使一個人順其規律而行之,立于不敗之地,并有能力去解決那些未曾面對過的問題,為進入“參贊化育”的高層次境界,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么,在王陽明的“心學”看來,如何達到“天人合一”這一境界呢?

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

王陽明說:“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

又說:“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

可見,王陽明的心學承傳孟子一脈,以求本心、去私、無欲、盡性為通向“天人合一”的方法,而其具體途徑是“格物致知”“去欲存心”“致良知”。

“格物致知”,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擺正自己的心態,進入一個專注、寧靜、高效的狀態,以一種客觀的心態去認識事物規律。

在這個認識過程中,也是鍛煉心靈的過程,使心靈擺脫雜念紛擾的狀態,而恢復到靜如止水的本來狀態,以領悟良知。

“去欲存心”,這個“欲”并不是指人生所有正當的追求和需要,而是指那些過分的、不切實際的欲望。

剛進行修養時,肯定會有很多雜念涌出來,這時就要用意志調整自己的心態,摒棄那些亂七八糟的閑思雜念,把心集中到當前所做的事情上,心無二念,只活在當下。

如此不斷鍛煉自己的“真心”,磨煉自己的“誠意”,至誠無息,最后超越自我,認識到心靈的本來狀態。

這也就是“致良知”。

明悟了良知,心無私欲所蔽,與天地大自然融為一體,智慧自然現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汉市| 曲沃县| 仲巴县| 莱州市| 延长县| 宁南县| 湄潭县| 南宁市| 子洲县| 乌兰县| 交城县| 都安| 屏边| 大化| 天全县| 都江堰市| 马山县| 枝江市| 泰安市| 奉化市| 偏关县| 香河县| 清流县| 藁城市| 连山| 永善县| 临武县| 宝坻区| 武冈市| 突泉县| 德江县| 天津市| 湟源县| 拉萨市| 五莲县| 开江县| 和顺县| 莎车县| 浮梁县| 安宁市|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