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82章 做自己的英雄,不只為了掌聲
- 第81章 越能放下面子的人,發(fā)展得越好
- 第80章 把缺陷變成獨特的優(yōu)勢
- 第79章 想要的,就努力去爭取
- 第78章 在嫉妒中把自己變得更好
- 第77章 《轉(zhuǎn)化負能量,將虛榮引向正途》:怕被人看扁,那就努力變強
第1章 前言
虛榮心,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是一種追求虛榮的性格缺陷,是一種被扭曲的自尊心。為了滿足內(nèi)心的虛榮,有人迷戀“顏值”而瞞著親人去整容;有人不分場合地炫耀“我爸是李剛”式的出身;有人追求各種名牌來顯示高貴的身份;有人處處炫耀自己的經(jīng)歷和學識……但這種虛榮最終會使我們在生活中狼狽不堪。
虛榮使人與淺薄為友。虛榮的人經(jīng)常擺出一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姿態(tài),無論什么領(lǐng)域的話題,都能做到侃侃而談,唯恐別人發(fā)現(xiàn)自己學識的寡陋。即使對自己知之甚少的話題也要強行議論一番,評說一通。然而,這種行為無異于嘩眾取寵,刻意暴露自己的淺薄。
虛榮令人私欲膨脹。他們?yōu)榱藵M足自身對榮譽的渴望,往往不擇手段。比如,為了成全自己的才華,不惜盜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者在一個團隊耗費無數(shù)心血迎來成功之后,搶占一個席位。他們并不是為心馳神往的理想而追求,而是在虛榮中享受虛假的榮耀,最終失去了真誠,也失去了尊嚴,徒留一張空虛且蒼白的人生畫卷。
虛榮使人走向虛偽。他們熱衷且擅長自我夸耀,通過吹噓、掩飾等手段拔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比如,吹噓自己擁有顯赫的家世、身居要職的朋友等。
除此之外,他們敏感且脆弱,內(nèi)心時常出現(xiàn)嫉妒的沖動,排斥、疏遠、打壓某方面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在無意間損害對方的利益。奉承和恭維的話是他們最可口的“甜食”,一旦有人反駁他們的觀點或當面提出建議,他們馬上就會變得怒不可遏。因此,圍繞在他們身邊的只是一些見風使舵、溜須拍馬的“小人”。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說:“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這是由于虛榮心會不斷放大一個人的邪念,致使其喪失理智,做出某些令人抱憾終生的事情。虛榮心于人、于己、于社會都是一種危害,我們有必要學會克服自己的虛榮心。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虛榮心產(chǎn)生的原因。虛榮的背后,隱藏的是自卑心理、補償心理、面子心理等。它們是造就虛榮的心理動機。在它們的糾纏之下,我們開始逐漸變得或迷茫或肆意,最終陷入虛榮的旋渦中。
虛榮只是一個面具,而我們所構(gòu)建的幻想不過是自欺欺人、哄騙他人的一種手段而已。當虛偽的真相被揭開,我們所營造的“努力”“幸福”“學歷”“人脈”和“精致的生活”,都會成為別人眼中的笑料,帶給我們無盡的羞恥感。
虛榮的人往往過于追求名利,以滿足自身的欲望。比如,物質(zhì)本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chǔ),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物質(zhì)逐漸成為生活品質(zhì)的體現(xiàn),身份地位的象征,而這種錯誤認知就滋生出了貪婪。擺脫虛榮就要走出認知誤區(qū),正確看待這些欲望。一個人的欲望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我們可以盡量滿足高層次的欲望追求,但一定要用正確的倫理標準、健康的生活方式來規(guī)范自己,控制欲望有利于人生在發(fā)展的軌跡上運行。欲望是天使,也是惡魔,只有理性才能使它散發(fā)耀眼的光芒。
虛榮的人內(nèi)心一般十分空虛,要告別虛榮就要充實內(nèi)心。心理醫(yī)生畢淑敏說:“人生本沒有任何意義,但我們每個人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所謂意義,是指一個人安全感、成就感、存在感的集合,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從與他人和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中獲取的心理安慰。而賦予意義就是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喜悅上,就像多讀書、享受工作和生活、專注于努力、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心等,都能夠打造內(nèi)心的富足感,彌補內(nèi)心的空虛。
虛榮的背后也是過低的自我價值感,是對他人贊美、嫉妒、關(guān)注的極度渴望。阿蘭·德波頓將此稱為“渴望世界之愛”。只有悅納自己,才能重建自我價值感,走出虛榮困境。我們要認清并接納自身能力,不要因能力不足而變得自暴自棄。就像有些人在面對困境時,不思進取,反而在各種場所尋歡作樂,盲目取悅自己。然而,這種自欺欺人的“快樂”終究會招致更大的痛苦。與其將評判自己的標準交給別人,不如將目光看向自己,發(fā)掘自身的優(yōu)點,嘗試著接納自己。悅納自我比取悅他人更有力量,只要接納自己的缺陷,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價值。
本書從生活中真實的案例、小說或影視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入手,進行深度剖析,幫你找出導(dǎo)致虛榮產(chǎn)生的原因,并針對性地給予實戰(zhàn)技巧,幫助你盡快脫離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