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對虛榮和驕傲給出了自己的觀點:“虛榮與驕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雖然這兩個字眼經常被當作同義詞混用,一個人可以驕傲而不虛榮。驕傲多指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而虛榮多指我們想要別人對我們抱有什么看法。”
簡單來說,虛榮和驕傲的本質區別在于:驕傲是一個人相信自己在某方面擁有獨特的價值,而虛榮卻是讓他人相信我們所擁有的價值,并以此提高自己的信心。驕傲源自內部對自我的直接尊重,虛榮是通過外界的評價間接地獲得自我尊重。
關于虛榮,有這樣一個笑話:“我最近去附近的餐館打包遇到了自己的朋友,只能互相裝作不認識。畢竟都是活在朋友圈中的人,最近一段時間他應該在法國,而我應該在馬爾代夫。”一個人的虛榮和驕傲都是希望為自己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那么,虛榮和驕傲究竟有什么樣的區別?
愛慕虛榮的人喜歡裝腔作勢,夸夸其談,而驕傲的人更喜歡不卑不亢,沉默寡言。比如很多人熱衷于各種圈子,像禪茶圈、機車圈等,而圈子所帶來的更多是一種形式上的虛榮。
而只有一個人對自己的價值有著發自內心且堅定的信心時,才是真正的驕傲。就像一個環保主義者,她無論去什么樣的場合都選擇綠色出行,且毫不掩飾自己這種出行方式,即使遭遇他人的白眼和嘲笑。這就是一種源自內心的驕傲,她摒棄了世俗的概念,沒有故作姿態,只遵循于自己的標準。
虛榮是驕傲最大的敵人,因為虛榮通過構建虛假的形象來獲得他人的贊美,并以此確認自我評價。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個人對自身能力的認識和肯定。
很多人會反感,甚至抨擊驕傲,將其視為人類本性中三個愚蠢特質之一,說的就是驕傲的負面意思,是指一種對于個人的地位或成就的自我膨脹與炫耀,通常與傲慢是同義詞,形容一個人的傲慢和目中無人。
虛榮的確是一項缺點,但對傲慢而言,只要你能夠把握好其中的度,你總能夠避免它帶來的麻煩。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擺出一副睥睨天下的姿態,仿佛所有人都應該跪倒在他的腳下,甚至罹患自大妄想癥等精神疾病,將自己看作活佛轉世,聲稱自己擁有億萬資產。但是,心理學家經研究發現,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存在輕微的自大傾向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也可以理解為心存一絲驕傲的人才是正常的,就像樂觀主義者一樣,總是充滿信心。
一個人的自信源自內心的驕傲,過于看重他人評價并盡力獵取他人稱贊的虛榮者,往往就是缺少這種內心的驕傲。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的30位姐姐中,張雨綺作為搞笑擔當,一直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在節目開播當天,張雨綺憑借自己的發言掀起了網絡輿論的第一個浪頭——姐姐的自信根本不設上限。當她收到意味著“女團技能中無強項”的差評分后,依然能夠保持絕對的自信:“就是我很優秀,是嗎?”甚至在被提及缺點時,她也會毫不掩飾地表示:“我的缺點就是太過于自信。”
社會心理學家曾提出“積極錯覺”的概念,是指人們對自己和自己所親近的人所抱有的一種不現實的積極態度。而在大多數觀眾眼中,張雨綺大概就擁有著這份“積極錯覺”。實際上,這種積極錯覺在內心驕傲的人身上都有所體現,就像是拍照時附加的“濾鏡”一樣。
我們應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在看到自己消極的一面時,也要看到自己積極的一面,并且,主動欣賞積極的部分。為自己感到驕傲,我們就不會為了確認自我價值,而為自己構建虛幻的形象,從他人身上獲得稱贊和認可。
詩人賀拉斯曾說:“你必須強迫自己接受應有的驕傲。”那我們為什么要接受自己的驕傲呢?因為,我們要明白在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錯誤或失敗都要歸咎于自己,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和提高的地方,但更要意識到世界本身的變化無常。我們只是萬千人中的一個,如果總是獨立承受外界的強壓,我們內心的自己就會越來越小,也就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知所措。而驕傲則更像是一種自信,一種無所畏懼。
越是身處大格局中,越是要盡快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驕傲,名譽、地位、金錢等虛榮的載體都遠遠比不上一腔熱血。人生布滿了荊棘,只有擁有屬于自己的驕傲,才能活出自己獨特的味道,而且,他人也休想利用主觀印象來否定我們內心的自我價值。別人笑我頭撞南墻,卻不見我推倒南墻,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