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總序
黑龍江大學哲學學科建立于1958年,歷史悠久。1958年原哈爾濱外國語學院擴建為黑龍江大學,當年便組建了哲學系。黑龍江大學成為全國較早建立哲學系的高等院校之一。全國統一恢復高考后,1983年,黑龍江大學哲學系獲批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點,1986年獲批中國哲學碩士點,1993年組建哲學與行政管理系,1996年獲批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點,1999年獲批中國哲學博士點。2000年哲學系發展為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2003年獲批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6年獲批外國哲學博士點和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2007年馬克思主義哲學獲批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011年獨立為哲學學院,下設1個哲學本科專業,1個哲學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1個哲學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
縱觀60年的發展歷程,黑龍江大學哲學學科歷經三個階段:1958年~1978年為“艱難的初創期”,以張奎良先生和張錫勤先生等為代表的老一輩學者從祖國各地來到冰城哈爾濱,扎根龍江大地,為龍江哲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78年~1998年為“起步的發展期”,以丁立群教授和柴文華教授等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學者或畢業于這里,或來到這里參加工作,接續龍江哲學的發展傳統;1998年~2018年為“跨越的轉型期”,一批“70后”和“80后”青年博士群體開始回流龍江,加入龍江哲學傳統創新發展之列,成為傳承龍江哲學血脈的生力軍。
毋庸置疑,老、中、青幾代“黑大哲學人”共同塑造了黑龍江大學哲學學科“愛智致用、批判創新”的學術傳統,即“龍江哲學傳統”。這一傳統具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從學科門類上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和外國哲學三大主干學科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形成“文化哲學”和“實踐哲學”兩個特色研究領域,從而把倫理學、美學、科技哲學等不同二級學科有機結合起來,逐漸呈現打破原有二級學科壁壘的研究態勢。第二,從學術研究方法來說,龍江哲學注重史論結合,既關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中國倫理思想史和西方哲學史的學術史梳理,又強調從哲學問題出發創新性轉換對哲學史的研究,即轉換哲學史的研究范疇,轉換哲學史的研究視野,轉換哲學史的研究方法,轉換哲學史的研究目的,從而達到以哲學的方式研究哲學史,將對哲學史的研究轉化為哲學研究的有機組成部分。第三,從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來說,龍江哲學始終關注現實,強調理論要走出“書齋”,積極參與到中國社會的發展實踐中去。無論是80年代初關于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與異化”問題的爭論,還是90年代關于實踐唯物主義的討論、中國現代化路徑的文化反思、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再認識、實用主義思想的再評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諸種探討,以及21世紀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探索等,都有“黑大哲學人”的積極參與。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和恢復高考40周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是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在北京舉辦之年,是黑龍江大學命名并確定為綜合性大學60周年,是黑龍江大學哲學學科建立60周年。值此60周年之際,學院統一組織出版“龍江哲學研究叢書”,以更好地發展和彰顯“龍江哲學傳統”。
丁立群 羅躍軍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