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秘民國:大時代背后的人與事
最新章節
- 第172章 末代皇帝的“偷魚”秘事
- 第171章 張宗昌的“妙趣詩壇”傳奇
- 第170章 “孫行者”引發的趣聞風波
- 第169章 老吳的“官場氣經”
- 第168章 “妙文秘籍”與趣拒壽宴
- 第167章 鄉村老婦智斗袁世凱
第1章 舍小愛成大義的護學傳奇
1901年,風云變幻的上海灘,蔡元培在南洋公學特班任教。在這里,他結識了一位奇人——來自江蘇常熟的烏目山人黃宗仰。此僧雖身披僧袍,卻是懷揣愛國壯志的熱血之士。當時,他在猶太富商哈同的愛麗園(哈同花園)為哈同夫人羅迦陵主持佛事,備受禮遇。
南洋公學里,蔡元培等一眾老師滿是革命熱忱,常給學生們講革命思想、談國家大事。學生們聽后激情澎湃,不時批評時政,對清廷的不滿日益高漲。學校當局見狀慌了神,生怕被政府盯上,趕忙下令嚴禁學生談論時政。學生們哪肯罷休,為表抗議,集體退學。這些外地學生瞬間沒了安身之所,擠在小旅館里,生活陷入絕境。
無奈之下,學生代表向中國教育會求助。身為教育會骨干的蔡元培和吳稚暉,雖滿口答應,卻囊中羞澀。關鍵時刻,烏目山僧挺身而出,憑借口才說服哈同夫人慷慨解囊。有了這筆錢,學生們生活有了保障,烏目山僧還順勢創辦愛國學社,將南洋公學退學的學生以及從日本退學歸國的學生一并接納。原來,這些從日本回來的學生,因抗議沙俄侵略東北,組建拒俄義勇隊,卻遭清廷駐日公使蔡鈞奏請朝廷壓制,被禁止在日學軍事,只能無奈回國。
愛國學社用哈同夫人捐的房子做校舍,加上少量開辦費,勉強成立。然而,新的難題又來了——學生們吃飯的錢沒著落。蔡元培心急如焚,決定前往南京找好友借錢。出發當日,長子重病在床,但為了200多個學生,他狠下心踏上旅程。全校師生深受感動,齊聚輪船碼頭送行。
就在眾人揮手告別時,蔡家傭人匆匆跑來,大喊:“先生!大少爺不行了,快回來!”蔡元培心如刀絞,淚水奪眶而出。但望著那一張張期待的面孔,他咬咬牙,含淚起航。
三天后,蔡元培帶著1000多塊大洋趕回上海,暫時解決了學生們的吃飯問題,可他卻永遠失去了心愛的兒子。
三天后,蔡元培帶著1000多塊大洋回到了上海,總算是暫時解決了200多名學生的吃飯問題。可遺憾的是,他再也見不到自己心愛的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