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革命浪潮中的“硬骨頭”
- 隱秘民國:大時代背后的人與事
- 順衍
- 728字
- 2025-03-12 18:22:42
1911年,風云變幻的大幕拉開,這一年熱鬧非凡又至關重要。譚人鳳作為同盟會的骨干成員,在7月中部同盟會成立時,憑借出色的能力和威望,被眾人推舉為總務會議長,還兼任干事會交通部干事,妥妥成為中部同盟會的核心人物之一。
到了12月初,局勢緊張得如同拉滿的弓弦。漢口和漢陽相繼落入清軍之手,武昌城就像狂風暴雨中的孤舟,搖搖欲墜。戰時總司令黃興辭職前往上海,鄂督黎元洪也慌慌張張地溜走了,一時間群龍無首,武昌陷入混亂。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譚人鳳站了出來,出任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討使。他帶著一股勇往直前的蠻勁和過人的智慧,投入到保衛武昌的戰斗中,成功立下赫赫戰功。
隨后,籌建南京臨時政府提上日程。譚人鳳作為湖南代表,提出了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主張——他支持黎元洪當臨時大總統,卻反對選孫中山。
這一想法瞬間引發軒然大波,遭到許多人反對。結果在南京臨時政府組建時,譚人鳳沒得到任何職務安排。有人覺得他太委屈,想為他鳴不平,可譚人鳳卻坦然地擺擺手說:“我壓根就沒想過做官這事兒。”
不久后,袁世凱登場了。袁世凱企圖拉攏譚人鳳,先是任命他為長江巡閱使,接著又要授予陸軍上將銜,還送上勛章。譚人鳳根本不吃這一套,全部果斷拒絕,還當面告訴袁世凱:“我譚某人志在干大事、做一番革命事業,可不是來要官職的!”
1913年3月,國民黨的宋教仁被袁世凱派人暗殺。1916年10月,黃興也因長期操勞積勞成疾,不幸離世。譚人鳳與他們情誼深厚,親自操辦兩人的喪事。他把宋教仁安葬在上海,并專門修建“宋園”;將黃興國葬于長沙岳麓山,豎起墓碑供后人憑吊。
譚人鳳這一生,心里始終裝著革命和他人。即便晚年體弱多病,他仍在湖南、上海、廣東等地來回奔波,為革命事業盡心盡力。1920年4月,譚人鳳在上海病逝,結束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60年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