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朱家不讓活
大漢初平元年,東萊郡介亭縣。
四月,本該是萬物復蘇、春暖花開的季節,然而在這里,官道上卻人煙稀少,到處都是一副荒涼的景象。
六年前的黃巾之亂宛若壓倒駱駝的最后一個稻草,一時之間,到處都是草寇、流賊。
尋常百姓想要活下來難之又難。
即便是外出,鄉民們也只有結伴壯膽這一條路。
這一日,一伙黑瘦的鄉民擔著重重的貨物緩緩而行。
方賢便是其中的一員,半個月之前,他穿越而來。
本想去縣城亦或者大城池謀個富貴,可腦海中盜匪猖獗的景象讓他退而卻步。
倘若沒有足夠的自保手段,特立獨行無異于自尋死路。
沒法子,只能暫且安頓下來,靜待時機。
此處土地貧瘠,幸而靠海,百姓們便以煮鹽為生。
方賢擔著的貨物就是他辛辛苦苦煮出來的鹽粒。
只有將鹽賣掉,鄉民才能買到糧食、布匹。
收鹽的地方距離方家莊有三十多里。
一行人足足走了兩個時辰才看到收鹽的招牌。
據說,鹽場是介亭朱游繳所設。
游繳是大漢官吏中享有秩祿的最底層官員,其職責與后世的派出所所長等同,麾下有大量的武裝力量,是地方不可忽視的實權角色。
由于煮曬鹽貨需要大量的時間,故而這是方賢穿越以來第一次賣鹽。
臟、亂、臭,這是鹽場給人的第一印象。
一面“鹽”字大旗下,一個獐頭鼠目的中年管事正在趾高氣揚地檢查鹽貨,“鹽貨不純,若非游繳菩薩心腸,可憐你們這幫窮鬼,這樣的鹽貨我們是萬萬不收的。”
賣鹽的鄉民十分惶恐,再三懇求之下,管事才點頭,讓人稱重付錢。
銅錢到手,鄉民臉色難堪,“朱管事,這錢怎么少了許多?莫非是數錯了?”
管事瞇縫著眼,“嫌少?嫌少別賣啊!眼下鹽價跌的厲害,朱老爺賞你們一口飯吃,你們就知足吧!”
鹽價跌了?
這分明是在胡扯。
方家莊土地貧瘠,百姓全靠賣鹽養家糊口。
朱管事這行徑就是在割鄉民的肉,斷他們的活路。
一時間,鄉民鼓噪不已。
只是朱管事非但不懼,反而不屑道:“怎么?你們這幫刁民難道還想造反?”
無需吩咐,四下里陡然竄出幾十條持械的莽漢。
毫無疑問,這些人便是鹽場豢養的打手。
正是靠著這樣的打手,朱游繳才壟斷了介亭的鹽貨。
在此之前,也曾有鄉民試圖越過朱游繳,直接賣到糜氏那里。
第一次倒是賺了不少錢,可第二次就比朱游繳帶著人馬將鄉民打斷了手腳,并且罰了重金。
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賣鹽的鄉民只能忍氣吞聲,咽下這口惡氣。
“朱管事言重了,是小人口誤眼花,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還請您高抬貴手,饒過則個”
朱管事冷冷一笑,“算你識相,想賣鹽趕緊滾過來,不要耽誤游繳的買賣!”
方賢氣得咬牙,卻只能在同伴的示意下安靜下來。
沒辦法,鄉民們需要這么一個收鹽的地方。
今日若是鬧出亂子,豈不是斷了大伙的生路?
再者,朱游繳爪牙眾多,在這里鬧事,定然討不到好處。
可有時候,再三忍讓的結果就是對方得寸進尺。
接下來,朱管事又將鹽價壓低了不少。
方家莊的鄉民敢怒不敢言。
方賢氣炸了肺,這些混蛋,早晚要讓他們連本帶利的還回來。
小半個時辰之后,鄉民踏上了返程的路。
不多的錢財在購買米粟之后所剩無幾。
若是在之前,賣了鹽貨之后,鄉民們會歡聲笑語、滿載而歸。
可現在,朱管事的貪婪讓到手的錢財少了三成。
原本可以溫飽的日子,陡然變成了勉強果腹。
這讓人如何能忍?
幾個鄉民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殺千刀的豬扒皮!”
“該死的混球!”
……
咒罵聲中,方賢狠聲說道:“先回家,日子還要過,鹽還要煮。”
鄉民心中憤懣,長久以來,他們飽受欺壓、剝削。
本以為靠著煮鹽、曬鹽能夠逐漸改善生活,可現在看來,朱游繳只怕不會讓眾人如愿。
怎么辦?
難道就這么繼續忍受剝削?
無人出頭的情況下,一眾鄉民只能強忍怒火,回到住所。
沒辦法,朱游繳是官,麾下又豢養一批爪牙,誰敢跟他斗?
不過,積年累月的怒火并不會消失,只是暫時沉寂,一旦有了機會便會噴薄而出。
回村之后,方賢并無家人,他將買來的米粟放入瓦罐,又將剩余的兩百錢藏入塌下。
日當正午,正是午食的時候。
辛苦了大半日,肚子早就餓得前胸貼后背了。
生火、煮飯。
沒有大魚大肉,只有野菜、湯餅。
相較于日食兩頓的其余鄉民,方賢的日子已經算是不錯了。
院中有一根圓木棍,棍前綁著塊青石。
在這亂世將至的年月,自身的武力是存活下去的重要依仗。
“呼呼呼!”
木棍不停刺出,為了保證前刺的角度,需要控制腰腹力量。
兩百個回合過后,方賢已經額頭生汗,右臂、腰腹也隱隱作痛了。
是時候開始下一步的訓練了,方賢將青石的數目加到了五塊,而他邁出左腿,雙手持棍,保持前刺而出的姿勢。
這樣的鍛煉可以增加下盤的穩定性,確保刺出的力量和準度。
沒有顯赫的世家背景,方賢只能用雙手拼出一份未來。
興許是這具身體可塑性強,半個月前,這樣的姿勢只能堅持半柱香的時間。
可現在,經過訓練,方賢已經可以堅持半個時辰了!
日頭傾斜的厲害,木棍也變得逐漸沉重,腰、腿都在隱隱顫抖。
堅持、堅持、再堅持!
終于,堪堪到了極限的時候,方賢將木棍、青石收回,開始舒緩筋骨。
一套八段錦過后,方賢又做了兩百個俯臥撐。
超負荷的訓練很快將肚中的食物消耗殆盡,方賢將海邊撿來的海蚌煮熟了吃掉。
在缺乏調味料的漢代,也只有海蚌不需要太多的佐料。
就這樣,時間在煮鹽、鍛煉中過的飛快。
差不多到了五月,每戶又積攢出了一百多斤的鹽貨。
方賢與眾人議定了賣鹽的時日。
這一日,天還沒亮,方賢便挑著扁擔,與眾人匯合起來出發了。
方賢帶了跟頂端削尖的木棍,而他的同伴也將砍柴的刀、斧藏入鹽中。
世道不太平,倘若遇到賊寇,這些武器便是舍命一擊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