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逃亡
崖山之役,南宋十萬軍民孤懸海上,面對蒙古大軍的絕對戰(zhàn)力碾壓,如同絕境。
陸秀夫帶著天子沉海那一刻,眾人信仰盡數(shù)崩塌,群情動蕩,最終陸續(xù)躍入海中,以身殉國。
此時,一片哀嚎之聲,掩不住心中的無盡悲憤。
然而宋軍一支駐守海島的千人水師殘部——龍淵營,由于離主戰(zhàn)場太遠,被另一支蒙古海軍阻隔在水寨內(nèi)(沒錯!你看到的沒錯!就是赫赫有名的大蒙古國海軍,人家祖上也闊過)。
眼見大勢已去,為首的統(tǒng)制將軍也號召大家以身殉國,就在他將要自刎之時,匆匆趕到的副統(tǒng)制陳文遠沖上高臺大喊道:“將軍!不可!”
“文遠,無需多言,我意已決”,統(tǒng)制將軍眼中已經(jīng)沒有了生的欲望,空空洞洞的。
他繼續(xù)說道:“神州陸沉,國破家亡,現(xiàn)已無力回天,你的那套辦法過于異想天開,認命吧。如此局面,我深知罪責(zé)深重,無顏茍活于世!”
說罷,長劍一橫,直直的倒向地面。
陳文遠趕緊撲上去,接住統(tǒng)制將軍。看著懷里不斷抽搐身體、口涌鮮血的將軍,陳文遠痛哭流涕,悲憤交加,咆哮著:
“既然大家死都不怕,還有什么可害怕的,何不搏上一搏?沖出重圍,另辟天地,結(jié)局未可知也!”
幾個正欲拔劍追隨的官兵也都怔住了,看向他們的副統(tǒng)制。
“沖出去又怎樣?整個皇室都泯滅殆盡,大宋河山也寸土不存,哪有我們的立足之地,難道做蒙賊的走狗嗎?”突然臺下一名將領(lǐng)吼道。
“說不定連狗都做不成”,另一人補充道。
臺下眾人也紛紛搖頭,面色哀愁,眼神中透出一片絕望。
“南洋之外還有大片島國,雖然未得中原教化,卻也物產(chǎn)豐富,更有諸多無主的島嶼,不如前往此地伺機以待,以圖東山再起?!?
眾人互相張望,正在疑惑之中,一名彪型部將朗聲說道:“我認為陳副統(tǒng)制的提議可行,我們不是去茍且偷生,而是要找一個喘息之地,以圖發(fā)展,為國復(fù)仇?!?
“當(dāng)然,我們這點人不夠塞人家牙縫的,等安定以后,我們可以悄悄潛回,接應(yīng)沿海平民過去,休養(yǎng)生息個一二十年,不斷擴充我軍人數(shù),復(fù)仇也未必不可。”此人見大家有些疑惑,繼續(xù)說道。
這時幾名低級軍官也紛紛附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反正都是死,不妨試一試!”
“秦、隋這等盛極一時的王朝,不也二世而亡嗎,我就不信這群蠻子能又多長的國祚。”
“可是,南洋諸國蠻族林立,我們貿(mào)然前去,恐怕難以立足?!?
“據(jù)說那邊瘴氣叢生、毒蟲肆虐……”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氣氛又高漲了起來。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沖出重圍,至少還有生的希望,還有復(fù)仇的機會,在這里等死,就什么都沒有了。”最后,陳文遠的鼓動下,眾人內(nèi)心中的猶豫和不安開始逐漸消散。
主將死后,作為副統(tǒng)制的陳文遠順理成章成為這支水師分隊的主將。
眾人都知道,現(xiàn)在的局勢十分危險,他們已經(jīng)處于敵人的包圍之中,死亡幾乎是注定的。然而,陳文遠的提議帶來了新的方向,讓眾人看到了希望。
雖然這個提議也會面臨幾乎必亡風(fēng)險,但是眾人決定跟隨陳文遠。他們在這位新主將的領(lǐng)導(dǎo)下,為了國家的榮譽和尊嚴,以及未來,開始了他們的逃亡之旅。
在陳文遠的帶領(lǐng)下,龍淵營水師化整為零,登上30余條小型輕舟快船,利用小船機動迅速的優(yōu)點,在敵方的大船間竄來竄去。
蒙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主戰(zhàn)場上,沒有人料到這支小型水師分隊會像無頭蒼蠅一樣會左突右進。他們調(diào)轉(zhuǎn)船頭追擊,卻發(fā)現(xiàn)靈活性和速度都遠遠不夠。
他們的包圍圈也不敢收縮得太快,不然一個不小心大船就撞在一起了。也不敢太密集的用艦炮攻擊,因為那個時代的艦炮準(zhǔn)頭都很差,打大船都是靠概率,打小船可能誤傷自己的概率更大。
用火攻也不奏效,因為宋軍這邊還是跟主力艦隊一樣的老套路,在船身敷上一層淤泥,唯一有點效果的就是普通箭矢了,但效果也不大。
說實話,宋軍的水師也不算弱,在崖山的大本營有一千余艘戰(zhàn)船。
其主帥張世杰卻采用防守策略,將所有大船用鐵索連成一片,用簾布覆蓋船體并敷上厚厚的淤泥,防止火攻和炮石,只留一些輕舟快船作為機動部隊。
不知道是不是怕小皇帝和眾多家眷、平民們暈船,在后人看來,這確實是一個暈招。
不僅如此,他還燒毀崖山的行宮和軍營,全部軍力都集中到戰(zhàn)船上,擺出一副背水一戰(zhàn)的架勢。亦或是想要靠著他的“人造浮島”跑到遠海上避難?就像當(dāng)年宋高宗躲避金軍追擊的那樣。
可是時過境遷,當(dāng)年金軍沒有水師,看著海上的宋高宗也無可奈何。
而如今,蒙古也攻占了華夏大半土地,而且早已自稱“大元”,這個取自《易經(jīng)》中“大哉乾元”的名字,預(yù)示著想要傳承華夏正統(tǒng)的深意。
縱然宋朝并不愿意承認,但在絕對的力量面前,又能怎樣?
現(xiàn)今的蒙元帝國,有著強大的水師,這些水師將士大部分是北方漢人的后代,在原金國統(tǒng)治下生活了幾十年,后來又成為蒙古的臣民,對南宋已經(jīng)沒什么認同感了。
還有一部分是投降蒙古的宋軍,他們對外御敵上戰(zhàn)績平平,縮頭烏龜一般,對付原來的同袍卻勢如猛虎。
因為行動不便,又失守了出???,宋軍艦隊很快被蒙軍三百多艘大型海船用一字長蛇陣堵在崖山和大陸之間的海峽里,由于陸地都被攻占,導(dǎo)致缺水缺糧,宋朝軍民心態(tài)都趨于崩潰。
前幾輪海戰(zhàn)中,宋軍的輕舟快船還取得不少勝績,卻根本無法撼動蒙軍的大型海船。
僵持幾天后,另一支蒙軍也從后面較淺的水道駛?cè)耄纬蓛擅鎶A擊的形態(tài),形勢岌岌可危。宋軍的活動空間不斷被壓縮,逐漸被三面包圍,只留背靠崖山的一側(cè)。
雙方就這樣對峙著,誰也無法突破對方。
期間還進行了多次招降談判,宋軍張世杰也曾請求蒙軍撤退,給宋朝留下廣東一路,用以供奉趙氏宗族。
毫無疑問,這種形勢下提這種條件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隨著時間越拖越長,蒙軍的增援越來越多,宋軍主艦隊就像一只被困的大象,不斷被狼群蠶食,漸漸支撐不住了。
丞相陸秀夫在最后的時刻,抱著幼帝跳海殉國,十萬軍民也紛紛追隨,壯烈犧牲。
他們的身影在海水中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有悲壯和哀傷的回聲,令人不勝唏噓。
這一幕,永遠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讓人痛惜不已,哀其不幸,卻又怒其不爭。
在大包圍圈以外的龍淵營將士面對蒙軍的阻隔,無法突圍過去,看到大本營的軍民成片成片的跳海,瞬間也泄了氣,于是就有了開頭的一幕。
如今,龍淵營的小型艦隊成功突破了敵人的包圍,雖有死傷,好歹大部分人活下來了。趁著船快的優(yōu)勢,他們拼命往南逃去。
陳文遠的果敢和智謀得到了眾人的尊重和崇敬。他們都覺得,如果沒有這位新主將的帶領(lǐng),他們根本無法在那么危險的情況下逃出生天。
隨后的三十多天里,他們都在一片陌生的海域行進著,無法確認自己的具體位置,只能緊盯著天上的星星一路向南,憑著船師們的經(jīng)驗和眼力尋找著有利于休整的小島。
他們經(jīng)過了風(fēng)浪交加的海域,有島的時候就上島取淡水、摘野果,沒有陸地就扎海捕魚,吃生魚喝魚血,補充疲憊的身體。
這期間,蒙古軍隊并沒有緊追不舍,似乎對這些逃亡者絲毫不感興趣?;蛟S是覺得跑到遠海沒有陸地、沒有食物、沒有淡水必死無疑,也或許是有更重要的任務(wù)在身,顧不上他們。
畢竟,即使這些人最終能夠活下來,他們的數(shù)量也實在太少,根本無法在蒙古大軍的龐大陰影下?lián)P起半點波瀾。追捕他們只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和資源,得不償失。
在南海的島嶼間穿梭四千多里后,這只水師分隊終于在一片看似大陸的海岸登陸。
當(dāng)?shù)赜幸恍┩林用瘢m然有些落后,卻也能夠進行基本的貿(mào)易交流,想必就是沿海漁民口中傳說的南洋諸國。
夕陽西下,龍淵營艦隊終于發(fā)現(xiàn)一處絕佳之地——一片風(fēng)徐浪緩的無人海灣。士兵們不約而同地躍下了船,邁著輕快的步伐登上這片陌生的土地。
陳文遠走上高處,緊握手中的長劍,眺望四周,只見海天一色,一片平靜,遠處飄來幾只海鳥,自由自在地翱翔著,令人感到無限的寧靜與美好。
海風(fēng)輕輕吹拂,帶來陣陣清香,倍覺心曠神怡,一切煩惱都在這一刻煙消云散。
將士們深深呼吸著這里的空氣,感受著大自然的恩賜,他們臉上露出了滿足的微笑。
這里將是他們的新家,是他們再次展開征程的起點,也是他們開啟新篇章的地方。
“這里人跡罕至,正適合我們安營扎寨?!标愇倪h面露喜色,拍了拍身旁的幾名將領(lǐng)的肩膀。
收攏殘部,點了點人數(shù),還有八百余人。陳文遠心理盤算著什么,讓大家就近休息,先度過今晚再說。
第二天,他們找到一片平坦的地勢,在上面豎起了帳篷,布置了一些簡陋的營房。士兵們忙碌著在海岸線上設(shè)置了防御陷阱和哨崗,整個營地顯得繁忙而又生機勃勃。
“將士們,諸位欲報國恨家仇,吾心頗為理解。然而眼下當(dāng)以休養(yǎng)生息、壯大實力為要。”陳文遠高居巨石之上,放聲高喊。
“惟有當(dāng)我軍實力足以匹敵強敵,才可重整旗鼓,重奪故土,復(fù)得我輩失去的榮耀?!?
“將軍英明!”將士們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