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做人的智慧(1)
1.善于施展自己的魅力
要表明自己所受教育的高低,或者是否具備良好的修養(yǎng),再沒有比談話更能迅速地顯示出來。
哈佛大學前任校長艾略特說:“我認為有教養(yǎng)的青年男女應(yīng)該具有的惟一能力,就是講正確和純粹的本國語言。”
一個善于談吐、長于辭令的人,能引起別人的興趣和注意,像這樣的人,都可能成為偉大事業(yè)的成功者。善于談吐的律師能吸引一些訴訟的客戶,善于談吐的醫(yī)生能吸引病人,善于談吐的店員能吸引回頭客。即使最貧窮的人,健談也會幫助他踏進衣食無憂的地位。
善于談吐在處事上尤其重要。
有相當多的人,說起話來不善言辭,他們并沒有把談話看作藝術(shù)。一個人說話之前,如果沒有下過苦功來練習,沒有閱讀過大暈的書籍,沒有加以充分的準備,而是貪圖省事,甚至不假思索,那他講出來的話,難免輕浮雜亂。
有些年輕人,經(jīng)常喜歡空談,喜歡和一幫朋友們談些無聊的事情。但他們不知道這樣的談話,足以消磨一個人的雄心,敗壞一個人的思想。一般來說,無聊而又無謂的談話,往往只會使人養(yǎng)成膚淺而人云亦云的不良習慣。
在大街上、公交車里和其他公共場所,我們經(jīng)常可以聽到許多人講著粗俗不堪,難以入耳的話。
要表明自己所受教育的高低,或者是否具備良好的修養(yǎng),再沒有比談話更能迅速地顯示出來。通過談話,可以顯示自己過去的歷史,使得其他人對你有正確的評估。
許多人由于善于言辭,做出了巨大的業(yè)績;又有許多人由于善于言辭,或獲得了不朽的名聲,或是獲得了令人羨慕的職位。因此,一個人要獲得很好的職位和薪水,不僅要有做事的才能,還要把自己訓練得善于談吐,讓人感到富有興趣、活潑自然、表情豐富,并且要待人和氣。別人感興趣的事情,你也應(yīng)該表示出同樣興趣,如果你的態(tài)度是冷淡疏遠、不關(guān)痛癢,那休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其次,對于所談的問題,要順理成章、有根有據(jù),還要有條理、層次分明,要使用清晰明了、簡潔優(yōu)雅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凡此種種,都是訓練口才的最好方法。
與善于言辭的人談話,實在是一件少有的趣事。
希望有好的口才,除了實踐上述的種種訓練外,還應(yīng)該有一個受過高深教育的朋友圈,多與他們往來。如果不和高尚的人來往,那談話的內(nèi)容難免會流于庸俗。
在我們的社會中,有些人感到自己的感覺受了抑制,思想被封閉,想要說的,又不能隨心所欲地說出來,這樣的人其實最可憐。
有的時候,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忽然不翼而飛,或是結(jié)巴得說不出話來,原因就在于準備得不夠充分,或是訓練得不夠純熟,這就需要作進一步的努力。只有不斷的努力,在下次講話的時候,才能講得更好。能在口才方面作不斷地努力。一定會有驚人的成績。
許多人有著豐富的思想、新穎的觀點。可惜沒有靈活生動的語句來表達,因此就無法盡情展現(xiàn),博得他人的欣賞。這些人講起話來,不是詞不達意,就是太冗長,不會運用生動貼切的語言來表達他們胸中的思想。
多讀好書,可以豐富我們的思想,使我們獲得新穎的觀點。同時,要運用靈活貼切的語句,還必須注意修辭學方面的訓練。
2.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領(lǐng)導之所以成為領(lǐng)導,就是他們的水平和能力已經(jīng)超過了普通員工使然。因此,領(lǐng)導應(yīng)該成為工作的引導者,把握著單位的發(fā)展脈搏,一旦員工出了什么問題,你都應(yīng)該及時給予指正。很多領(lǐng)導的批評意見并不為員丁二們重視,這里有很多原因,重要的一點恐怕就是領(lǐng)導本身的素質(zhì)問題。你自己還不咋地呢,指手劃腳地肯定招人煩。所以說,水平不高的人最好別染上官癮,那是世間比較遭罪的事情之一。
口碑好的領(lǐng)導者常常被認為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是非常重要的素質(zhì),“正人先正己”。你覺得人家頭發(fā)臟,自己身上還有虱子呢,人家憑什么聽你的話?身教重于言教,體就是說得唾沫遍地,人家也不一定往自個兒心里去;但是,如果體做出讓人豎大拇指的事,員工們的自覺意識自然也就提高了。這個問題很好理解,人家都在干活呢。體到那兒說沒用的話和親手參加勞動的感覺差異大了。
以前有一句話,叫做“以身作則,就是無聲的命令”。如果是“天橋的把式”在那兒只說不練,恐怕就成“行動的矮子”了。記得魯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如果作家們聽到某個批評家的不太高明的批評,就沉不住氣,就發(fā)火,要求批評家自己創(chuàng)作一篇試試,這就好比廚師對品味食品的食客大叫道:那么,你去做一碗給我吃吃看。”這句話可以從好幾個側(cè)面去考慮,如果把領(lǐng)導看作是那個廚師,寓意也同樣存在。所以,批評人之前一定要三思。
我們一想到好的領(lǐng)導干部們,總是說出焦裕祿、孔繁森的名字。一個是在河南的蘭考不顧疾病纏身走家串戶訪貧問苦,在鹽堿地里種了那么多梧桐,而且,吃穿用跟群眾沒有什么區(qū)別,那一身為民服務(wù)的脊梁是錚錚作響的。所以,后來人們寫文章、拍電影,那是怎樣的場面,我們都跟著流了不少眼淚。另一個是在西藏的阿里地區(qū),把自己的津貼都給了牧民們,在大風沙的天氣中奔走,把當?shù)氐睦蠇寢尞斪鲇H娘一樣看待。人心都是肉長的,你焦書記、孔書記說一聲,誰能不惟馬首是瞻?
但是,生活中我們似也能看到有些單位的領(lǐng)導同志“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的囂張氣焰,這樣的領(lǐng)導還打算得到群眾的擁護,簡直就是做夢,而且你永遠都是得不償失的。拋開這種行為的后果且不談,即使你得逞了,如同“莊主”似地在某個地方耀武揚威幾十年,在這幾十年中,體得到的每一個鞠躬和微笑都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換句話來說,你生活在不真實之中,這純粹是自找的,而且,等你不是領(lǐng)導的時候,以往的問題就都找上門來了,你根本應(yīng)付不過來。
如果說如今“正人”已經(jīng)成為不可省卻的領(lǐng)導環(huán)節(jié),那么“正己”就是一個前提,你別想法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抽條,因為這直接決定著一個領(lǐng)導者的威嚴被多大程度的認可,要想真正得到部屬們的擁護,就必須腳踏實地地操勞,你如果不勤勤懇懇,沒人會拿八抬大轎抬著體走,這似乎也算是一種自知之明。“己所不敢,勿施于人”。如果壓根兒就沒有“正”的必要,你也別強以不必要為最必要,那簡直就是畫蛇添足,沒事找事了,真正聰明的領(lǐng)導者跟這種做法不沾邊。
3.不患人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歐洲19世紀著名的金融家南森·羅特希爾德曾對一位年輕的釀酒師說:“年輕人,要堅持做一件事情。堅持釀你的酒,你就會成為倫敦最偉大的釀酒師。但是,如果你既要釀酒,又要當銀行家,又要做貿(mào)易,還要當制造商,那么你最終將無所適從、一事無成。”
生活充滿了成功的誘惑:做科學家,像陳景潤那樣去摘取哥德巴赫猜想的桂冠;做企業(yè)家,像比爾·蓋茨那樣創(chuàng)造自己的數(shù)字化王國;做影視明星,像“大嘴美女”朱麗婭·羅伯茨那樣去捧得奧斯卡金獎;做作家,像曹雪芹那樣寫出驚世之作。人,要有高遠的志向,偉大的抱負。人,也不能把自己局限在某一個狹小的死角而抑制了自己能力的發(fā)揮。這些都沒錯。但是,你是否已意識到你存在的問題。
你決心做一番大事業(yè),但你的目標只是個含含糊糊的大概想法,你至今也沒明確你到底要干什么,你的想法是:“管它呢,走著瞧吧。”
或者,你的目標倒很明確,但是很多,你興趣廣泛,許多領(lǐng)域都想涉足,你東弄弄、西弄弄,像一位巴黎的先生,“是一位小有名氣的作家,懂一點兒會計業(yè)務(wù),通一點兒植物學,還會炸薯條”。
再或者,你的目標經(jīng)常更換。今天MBA火爆,你決心做一名工商界的“金領(lǐng)”;明天電子商務(wù)升溫,你又轉(zhuǎn)而琢磨如何開辦一家網(wǎng)站,過一把做CEO的癮。你晚上躺在床上還在考慮如何在證券市場一展身手,而第二天晨起來一聽廣播:某某年輕人的一部小說一炮走紅,你心動了:“我也會寫小說呀,為什么自甘埋沒呢?”于是你鋪開了稿紙。
你的問題在那里呢?就是目標不明,游移不定,這山望著那山高。你有能力,也付出了不少精力,但你的辛苦恰如邊建設(shè)邊破壞一樣,最后的結(jié)果只能是支離破碎的一堆。
美國成功學家馬爾登講過一個叫柯爾律治的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的故事。這個年輕人一生都在不停地下決心,定計劃,盡管他時時有新主意、新目標,但他從未持續(xù)地完成過一件事。后來他死了,據(jù)說他身后留下了四萬多篇各式論文,但是其中沒有一篇是寫完了的。
馬爾登說,我們這個時代的成功者是那些在自己的領(lǐng)域無所不知,對自己的目標堅定不移,做事專心致志、精益求精的人。“泛而雜”在職業(yè)生活中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就像有一個人,可以用二十四種語言進行簡單的對話,卻不會用其中的任何一種語占表達自己的觀點。
明人趙世顯說,再難的事,只要專心致志,即“有志”,就能做成,但如果“心分”,即三心二意,就會失敗。再遠的路,慢慢走下去,也能到達目的地,為什么要急于求成呢?
清人申居鄖說,樹枝一動,上面的所有葉子就會跟著亂動。心志一散漫,所有的思慮就都會變成妄想。
兩位古人的話都意在說明,成就事業(yè)要專心致志、鍥而不舍。不能見異思遷、一曝十寒,沒有常性。
《莊子》里有一個“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故事說,一日,孔子在楚國林中見一位駝背老人手執(zhí)長竿粘蟬,十分靈敏,得心應(yīng)手如同撿拾一般。孔子便問他有何訣竅。老人說他在粘蟬時,只想著、盯著蟬翅。其他都置于身外,所以才能如此快捷。孔子得到啟發(fā),教育弟子說:“用志不分,乃凝于沖,其佝僂丈人之謂乎,”(專心致志,聚精會神,是老人成功之所在)
一位智者說:即使是最弱小的生命,一旦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個目標上也會有所成就。而最強大的生命如果把精力分散開來,最終也將一事無成。這也就是大金融家告訴年輕的釀酒師的生活真理。
這里有三項建議,供體參考:
第一,為自己制定明確的目標。
在這個世界上,必定有某種工作,你可以做得比任何其他人更好。你一定要努力尋找出這種特別適合你的下作或行業(yè),把它當做你的明確的主要目標,然后集合體所有的力量,向它發(fā)動攻擊,并要確信你一定會獲勝。
居里夫人選擇了“鐳”作為自己的研究目標,她集中精力探索它的奧秘,最后獲得了成功。
伍爾沃斯的目標是在全國各地設(shè)立一連串的“廉價連鎖商店”,他把全副精力花在這件工作上,終于完成了這項目標。
雷格萊決心生產(chǎn)及制造5美分一包的口香糖,結(jié)果使他賺進數(shù)以百萬計的利潤。
北京的一位年輕鄧攝影家為自己找到了一個目標:拍攝世界名人的照片。他以極大的熱忱尋找一切拍攝機會,終于拍到了許多世界名人的珍貴照片,出版了《鄧偉眼中的世界名人》一書。
一位作家對北京的胡同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他決心寫一本《北京的胡同》的書。他為此付出了艱苦努力,終于實現(xiàn)了目標。
一個沒有目標的水手是可憐的,因為他在海上是那么辛苦,卻不知道要上哪兒去,他的生命就在錯過一個個成功的口岸后漸漸老去。
馬爾登說:如果我們沒有明確而具體的奮斗目標,那么到手的也不會是明確而具體的東西。蜜蜂不是落在鮮花上的惟一昆蟲,但它是惟一采到蜜的昆蟲。我們年輕時代積累和學習了多少知識倒沒有太大關(guān)系,但如果我們對自己將來的生活沒有明確定位,那么知識本身就不能成為我們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有利的資本和基礎(chǔ)。
第二,在確定目標時,要結(jié)合自己的渴望與實際能力。不要好高騖遠。
有一首詩是這樣說的:
動物明白自己的特性——
熊不會試著飛翔,
駑馬在跳過高高的柵欄時會猶豫,
狗看到又深又寬的溝渠會轉(zhuǎn)身離去。
但是人是惟一不知趣的動物,
受到愚蠢與自負天性左右,
對著力不能及的事情大聲地嘶吼——堅持下去!
出于盲目和頑固,
他荒唐地執(zhí)迷于自己最不擅長的事情,
使自己歷經(jīng)艱辛,然而收獲甚微。
(斯威夫特)
生活中的確有一些人,“受到愚蠢與自負天性的左右”而選擇了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目標,他們雖然竭盡了全力,卻難免失敗的結(jié)局。有的人在報刊上發(fā)表了幾個小“豆腐塊”,就認為自己可以成為大作家。有的人唱卡拉OK自我感覺不錯,就夢想著自己會成為“天王巨星”。他們或閉門苦寫,不斷投稿,或到處找唱片公司推銷自己,如果沒有成功,他們不是檢討自己是否具備所需才能,而是埋怨別人不“識貨”,大有懷才不遇的憤懣。
歷史上曾有過發(fā)明“永動機”的熱潮。許多人花費巨大的精力試圖制作出不需要任何動力就能永遠工作下去的“永動機”,結(jié)果他們無一例外都以失敗而告終。因為“永動機”是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發(fā)明“永動機”就如同拔著自己的頭發(fā)要離開地球一樣。這些發(fā)明者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可以“戰(zhàn)勝”自然規(guī)律,他們制定的目標倒是很明確,但這個目標本身就意味著勞而無功。
有的人之所以常常脫離實際地為自己確定一些“雄偉”的目標,他們更多考慮的是賺大錢或“一朝成名天下知”。其實,你需要的不是金錢、地位和名望,而是實現(xiàn)你真正的內(nèi)拯和價值。實現(xiàn)自我、做一個完整的人比獲得金錢和名聲更重要,而個性與品格也要比事業(yè)本身更有價值。
富蘭克林說:“有事可做的人就有了自己的產(chǎn)業(yè),而只有從事天性擅長的職業(yè),才會給他帶來利益和榮譽。站著的農(nóng)夫要比跪著的貴族高大得多。”
馬爾登引述馬修·阿諾德的話說:寧可做鞋匠中的拿破侖,寧可做清潔工中的亞歷山大,也不要做根本不懂法律的平庸律師。
做鞋匠是可以取得不遜色于拿破侖的業(yè)績的。薩爾巴特列·菲拉加莫被稱為意大利的“夢幻鞋匠”。為了實現(xiàn)舒適的穿著感,他下苦功鉆研人體骨骼學和解剖學,精益求精地設(shè)計和制作。他的公司在鞋業(yè)界和消費者中頗富威信,他在美國開設(shè)分公司后,吸引了不少好萊塢女明星光顧。1946年創(chuàng)業(yè)的意大利卡隆波公司,從祖父一輩起就以制鞋為業(yè)。匠人氣質(zhì)至今不變,仍然堅持手工勞作,仿佛根本不知道有大批量生產(chǎn)的現(xiàn)代制鞋工業(yè)。也正因為如此,卡隆波的質(zhì)量高超卓絕,出席正式的社交場合一定要穿卡隆波鞋,已成為歐洲女性心照不宣的戒律。另一個例子是意大利馬格利鞋,它被陳列在紐約近代美術(shù)館里作永久性保存。
試想,如果這些高超的鞋匠為自己制定的是做政治家或軍事家的奮斗目標,他們自己可能就不會像今日這樣為我們所知,世界可能多了幾個失敗的軍事家和無能的政治家,卻永遠不會享受到菲拉加莫鞋、卡隆波鞋、馬格利鞋。
第三,一旦適合自己的目標確定,就要全力以赴,不要半途而廢。
這一點的重要性,似乎不用多講。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愚公移山”……前人已經(jīng)講過很多很多。馬爾登也有精辟的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