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30章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4)
- 第29章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3)
- 第28章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2)
- 第27章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1)
- 第26章 人才是成功的關鍵(4)
- 第25章 人才是成功的關鍵(3)
第1章 馬云——網絡中國的拿破侖(1)
馬云,這個相貌平平的小個子男人,在他的創業之路上走出了與眾不同的一條路,甚至被眾多網民稱為中國互聯網之父。從教師到中國黃頁,再到阿里巴巴……直到今后可能會出現的無數個奇跡,馬云一步步地走下去,在一片無人駐足的荒野上,走出了一條光輝大道,創造了新的全球神話,堪稱網絡中國的拿破侖。
1.才華與容貌成反比
才華和容貌,其實沒有什么比例。馬云這么說,更多的是一種樂觀豁達的幽默。成功是不會以貌取人的,是知識和行動,決定著人的命運。
如果你不認識馬云,卻哪天在大街上遇到了他,一定很難想象他就是當今譽滿全球的互聯網風云人物,阿里巴巴帝國的王者。
馬云的外形太普通了,不符合傳統上人們對成功人士的心理期待。一切正如2000年7月17日的《福布斯》雜志上描述的那樣:“深凹的顴骨,扭曲的頭發,淘氣的露齒笑,一個5英尺高,100磅重的頑童模樣。”又說,“這個長相怪異的人有著拿破侖一樣的身材,更有拿破侖一樣的偉大志向!”
“看了《福布斯》雜志后,我才知道自己其實有多丑。”馬云說。
馬云沒有將這樣的評價放在心上,相反,他用幽默消解了一切。在2004年CCTV“經濟風云人物”節目中,他說出了“一個男人的才華與其容貌往往是成反比的”這樣的話。臺下歡聲雷動,臺上揮灑自如,一個睿智、幽默、精干的男子漢形象顯得格外突出。
人當然不可貌相。在馬云的“男人的才華與容貌關系”怪論之前,民間早有男人的雄心與身高成反比的說法。“矮小的科西嘉人”拿破侖9歲就喊出了“我喜歡的東西就應當屬于我”的狂言。
馬云也不高,不過他的雄心倒是攀上了一個絕非一般的高度:建立“102年企業”。所謂“102年企業”,馬云解釋:阿里巴巴在1999年成立,經歷過上個世紀,而活到下個世紀,只要一年,可能就是中國唯一一家活過三個世紀的公司。
堅強的人格塑造個性,為歷史建構脈絡;軟弱的人格復制平庸,終被歷史所淹沒。馬云是金庸的“粉絲”,他讀過了金庸所有的武俠小說,小說里最喜歡的人物是風清揚。馬云覺得自己的形象與其有幾分相似,當年導演張紀中準備拍大陸版《笑傲江湖》時,馬云就曾自薦出演風清揚。不過后來劇組沒看中。他們認為馬云雖然神似,但沒有武術基礎,結果選擇了一個前武術冠軍出演。這對自比風清揚的馬云打擊不小,但他自嘲道“最重要的是神似”。風清揚眼里武功的最高境界是無招,馬云認為自己掌舵阿里巴巴,推行的也是這種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大道相通,世界上的事情本就“隔行不隔理”。馬云的所謂“無招”,與藝術領域的“無技巧”正是曲徑通幽,殊途同歸。藝術當然要從技巧做起,但那只是初級階段。只有完成了從認真研習、錘煉技巧到不需要技巧的轉變,才有望登上藝術的巔峰。真正的大師級藝術家,真正的可以傳世的藝術品,是無所謂技巧的。
我們聽馬三立的相聲,看齊白石的畫,除了“好”,我們再也說不出什么。由此可知,只要是一眼能看出好在哪的相聲、好在哪的畫,大概就不是最好的相聲、最好的畫。寫文章也是如此。難得的是平中見奇、俗中見雅。那些典用古今中外,辭堆星際域中,看似花團錦簇、五光十色的篇章,讀來往往不知所云。而大師潑墨,空處留白,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馬云的成功是必然,然而還是帶有很多運氣的成分。后者當然不可少,但是,如果馬云當初從事其他行業,那結果會怎么樣?歷史無法改寫,因為事實就在這里。馬云成功了,那就是成功了,沒有如果、或許。
這些年他得到的最大的收獲不是說學到了什么,而是吃了很多的苦,經歷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即使泰山壓頂,他也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對錢看得很淡,因為他覺得自己不喜歡吃,也不喜歡玩,也不太在乎穿品牌,所以他對錢并不怎么在乎。他覺得真正的生活是應該把事情變得有創造性,使周圍喜歡錢的人都有錢了,喜歡名的人都有名了,喜歡權的人都有權了,這才是展示自我能量的方式。
2.“騙子”、“瘋子”、“狂人”
不狂不放不馬云,天生就是闖蕩江湖的大俠,帶著一把鋒利的寶劍,尋找每一個可以施展才華的空間。
強者的有為,在于他們能夠憑借自己的意志堅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則;憑借自己的毅力實踐信念、責任和義務。
馬云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那是在他創業初期,騙子、瘋子、狂人等詞匯一股腦兒加在了一個為夢想到處奔波的矮小的年輕人身上。如果不是把互聯網當成一種使命,馬云一定倒在了輿論的唾沫里面。
偉大的事業容不得一絲的僥幸,要想成為拓荒者就必須付出極大的勇氣,去承受一切的屈辱、挫折。馬云很明白這一點,也努力做到了這一點。他成功了,并且光芒四射。在中國商業史上,馬云是一個異數。除非是先知,誰都想不到馬云能成功。
讓我們仔細審視一下這樣一個人物的成功,就更加覺得不同尋常: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大學英語講師,一個IT界的門外漢,一個瘦小的杭州男人,卻最終完成了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大手筆——他用近乎一竅不通的網絡搭了個平臺,然后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讓全天下再也沒有難做的生意。就是這么一個創意,加上一流的執行力、感染力、說服力,還有偏愛他的好運氣,他登上了歷史的大舞臺。馬云讓一個來自阿拉伯民間故事中的人物成為了影響甚至改變互聯網產業、電子商務進程的事件。更重要的是,它來自東方,來自中國。阿里巴巴,芝麻開門。馬云開啟的不僅是一道財富之門,更是一道英雄之門、夢想之門和未來之門。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覺得阿里巴巴不是很“正經”的企業,他的“忽悠”能力太強,而其CEO馬云更是一個傳教士一樣的“蠱惑者”。很多人干脆認為馬云是個“口出狂言”的“瘋子”,甚至有些人認為馬云只不過是個“滿嘴大話”的“騙子”。
狂人敢干一般人不敢干的事。在中國互聯網尚未興起時,馬云就高調說服企業把資料放在網上并支付費用,故而成為一個“騙子”;2001年他又喊出“要做全中國最好的企業”,故又被人稱為“瘋子”;現在,在與全球網絡巨鱷eBay(易貝)的過招中,他升格成為“狂人”。
這是個需要狂人的時代,也只有狂人,才能在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馬云左手拿著阿里巴巴,右手拿著淘寶網,口袋里還放著支付寶。有這樣的成績,不狂都不行。在各種公開的場合中,他總是口若懸河、口出狂言。“我就是拿著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內中氣魄,可見一斑。
電子商務三種模式“B2B”(business to business,指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互聯網進行產品、服務以及信息交換的電子商務)、“B2C”(business to consumer,指商家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也就是通常說的商業零售)和“C2C”(consumer to consumer,指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主要指網上拍賣)。馬云說,其中兩種模式以及“B”和“C”兩種元素我都有了,要發展三種模式,隨時都可以。
2001年,馬云當選為“非官方的國際經濟最高級論壇”——世界經濟論壇的“未來領袖”。同年,美國亞洲商業協會還在好萊塢把年度“商業領袖獎”頒給了馬云。“馬云以他的遠見和努力,不僅在很短的時間內使阿里巴巴成為一家成功的國際性公司,而且幫助許多亞洲企業走上了全球化之路。”美國亞洲商業協會主席戴維·本田這樣闡述為何美國亞洲商業協會將這一獎項授予這位唯一的非美國籍人士的原因。
2002年5月馬云成為日本最大的《日經》雜志的封面人物,《日經》雜志高度評價了阿里巴巴在中日貿易領域里的貢獻。
2004年馬云以“新經濟領袖”入選CCTV年度“十大經濟人物”。公司成立至今,全球十幾種語言400多家媒體對馬云的追蹤報道從未間斷。《福布斯》連續5年將阿里巴巴評選為全球最佳B2B商業站點,哈佛商學院也兩度將其“業績優秀”的經營選為MBA教學的案例。
馬云在海外輿論中的盛譽,被認為是一個奇跡。
“東西方文化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每當談到馬云在海外的盛譽,很多人就會把“馬云現象”歸結為東西方對價值觀認定的嚴重分歧上。無論如何,馬云的本事在海外市場獲得相當大的輿論認同。與此同時,他還把各種人才團結到自己的周圍,打造一個個性突出而戰斗力強大的團隊,這就是他成功的另一個原因。
3.打開“藏寶洞”的現代版阿里巴巴
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經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藏寶洞,日進萬金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當年苦澀的記憶不敢忘記,正是那段艱難困苦的歷史,激勵著阿里巴巴人不驕不躁地快步前行。
“藏寶洞”的說法來自于在《天方夜譚》中的《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那是一個非常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樵夫出身的阿里巴巴有一天在砍柴的路上無意中發現了強盜集團的藏寶地。他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大批財寶,但他并不完全據為己有。強盜們為除后患,密謀要殺害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得到了聰明、機智、疾惡如仇的女仆莫吉娜的幫助,才化險為夷,并戰勝了強盜。最后,阿里巴巴把寶庫的一半財物送給了她,并讓自己的兒子娶她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