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身上要流著道德的血液,社會責任是每個企業都無法回避的課題。阿里巴巴從誕生那天開始,就把為中小企業服務作為自己的使命,創立了著名的B2B模式。這個模式的影子從1995年馬云在西雅圖放到網上的海博社的網頁上就可以找到,從后來的中國黃頁的頁面上也能找到,但那只是影子,而等他創立了阿里巴巴,這一模式才真正成熟起來,并被稱為全球互聯網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創新模式。2001年,為中國企業“人世”,更好地開拓國際市場的目標,阿里巴巴推出“中國供應商”服務,向全球推薦中國優秀的出口企業和商品,同時推出“阿里巴巴推薦采購商”服務,與國際采購集團沃爾瑪、通用電氣、Markant和Sobond等結盟,共同在網上進行跨國采購。同年,阿里巴巴在全球率先推出企業級網上信用管理產品“誠信通”。
阿里巴巴帶領全球生意人跨入了網商時代,杰出的成績使阿里巴巴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阿里巴巴在美國學術界掀起研究熱潮,并且連續五年被美國權威財經雜志《福布斯》選為全球最佳B2B站點之一,多次被相關機構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B2B網站、中國商務類優秀網站、中國百家優秀網站、中國最佳貿易網;被國內外媒體、硅谷和國外風險投資家譽為與Yahoo(雅虎)、Ama-zon(亞馬遜)、eBay、AOL(美國在線)比肩的五大互聯網商務流派代表之一。
“傾聽客戶的聲音,滿足客戶的需求”是阿里巴巴生存與發展的根基。調查顯示:阿里巴巴的網上會員近五成是通過口碑相傳得知阿里巴巴并使用阿里巴巴的;各行業會員通過阿里巴巴商務平臺達成合作者占總會員比例近五成。目前,阿里巴巴已經占據了中國B2B市場近七成的份額,它的平臺上會聚了300萬個海外會員和超過1900萬家中國注冊用戶。
投機者能夠成為短暫的“焦點”,卻因無力推動社會前進,而沒有經久的影響力。而企業家不同,企業家是真正能推動社會前進并能產生巨大激勵作用的人。2007年7月28日下午,杭州黃龍體育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向在場參加年會的6000多名員工宣布,阿里巴巴旗下的B2B業務已正式啟動上市程序,頓時全場一片沸騰。所有有關阿里巴巴的傳說都將隨著它的上市而一得到驗證,無數媒體聚光燈也瞬間投向這個傳說中的“中國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
以“無我”追求“自我”,是哲學家的縮影,而永不滿足,則是企業家的動力。在馬云眼里,將來一個“生活在阿里巴巴”的典型形象是:阿里巴巴B2B的會員,在淘寶網上開店銷售尾單,同時利用雅虎進行競價推廣,使用支付寶收款,用阿里軟件進行日常的運營管理?,F在阿里巴巴的產業布局,已經深入到一個中小企業經營者工作的各個方面。馬云認為未來的商業世界是一個小型公司的世界,任何巨大的企業都將會被肢解。
如果說新浪堆積的是信息,阿里巴巴則堆積了國內1500多萬中小企業會員,以及海外接近1000萬個會員,建成了一個循環體,誰想要復制都很難。自從2003年8月Google(谷歌)上市融資16.7億美元以來,已經數年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網絡公司上市事件了——阿里巴巴籌資14.9億美元資金,其融資規模將僅次于網絡巨頭Google,排名全球第二位。
馬云“蔑視”那些喋喋不休于“阿里巴巴是什么”的人,因為其實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阿里巴巴為何物,“能夠說清楚阿里巴巴是什么的人,我絕不把他當對手”。是的,好東西是無須解釋的。
草根創造的全球神話
鯉魚跳龍門,歷來是激勵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其貌不揚的馬云也做到了,他起點不高,走的路也不平坦,從草根走到成功殿堂,怎能不令人敬佩。
很多人喜歡讀成功者的故事,不僅是想了解一下這個人的精彩經歷,更希望能從他們身上找到一些成功的秘訣為自己的人生所用。如果分析馬云的成功,會發現其實他在天賦上和普通人并沒有太大的差異,甚至他還有點笨,高考考了三年才進了杭州師范學院。并且他取得成功的行業,又跟他所學專業不對口。
IT不是他的強項,他幾乎一竅不通。但是事實證明不懂“鼠標”不要緊,不懂技術也不要緊,只要了解自己,了解環境,懂得駕馭,就一樣可以在陌生的領域大展拳腳。他是民間長大的“草根”,過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民間生活的疾苦讓他對中國國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這也是他后來把企業搞好的原因。
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找到適合中國人的商業模式,這是他早就寫在心里的想法,后來都在中國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得到了實現。
曾經有一個遠大的理想,徘徊在馬云的心里,那是在阿里巴巴創業初期,馬云提出企業要活80年。為什么不活得更長久一些,馬云是這樣解釋的:
我認為百年太多了,中國人都要講百年,而有八成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6年到7年,有13年的很少,有18年的更少。然后我想80年,已經是很妖怪一樣的人了,你干嘛一定要活100年?大家都說100年,而我覺得80年是一個人的生命周期。我本來覺得我們公司真不錯,現在一個月的收入這么高,利潤又那么好,對不對?好像在中國我們也飄飄然,有幾家上市公司有像我們這樣的利潤?……我在日本時碰到一個企業家,一個老頭,我去參觀他的公司,我真看不起那公司,沒聽說過這個名字,叫Tomen(東綿貿易)公司,可能你也沒聽說過,那老先生說他們今年生意不是很好,營業額不是很好,那我說營業額不是很好是多少?他說200億,我說200億日幣,他說200億美元,我都要暈過去了,200億美元還說生意不是很好,一比較之后你會覺得這就是距離。然后我就覺得忘掉什么一個億利潤,幾個億的收入,如果你真的希望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公司,在你腦子里面如果連一個億美元的營業額都沒做到的話,我們叫做peanut,連花生你都不是,所以今天我們阿里巴巴還是個芝麻,綠豆也沒做到,花生也沒做到,所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現在掙的錢都是零花錢。
男兒當有凌云壯志。從馬云的話語中,你可以感覺到他昂揚的斗志和進取心。馬云不但自己有強烈的斗志,而且善于把自己的這種決心傳達給別人。1999年大年初五,馬云趁春節放假大家都回杭州的機會,把他的十幾個朋友拉到他家開了一次創業動員會。阿里巴巴副總裁、“十八羅漢”之一的金建杭后來回憶道:“馬云主講,其中講到三點:第一是將來要做持續發展80年的公司;第二是要成為全球十大網站之一;第三就是說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這三點目標已經成為公司的遠景目標。”
望著阿里巴巴創業之初的照片,金建杭感慨萬千,“你們看看照片里大家的眼神是怎么樣的,都是迷茫的、空洞的”。為什么會迷茫,金建杭說:“因為我覺得對我們這十多個人來說,提出做80年的公司,這個目標好像跟我們沒有關系,離我們那么遠!說全球十大網站,打死也沒有人相信,就憑十多個人,你要做全球十大網站?人家可都是幾十億美元投入,所以也覺得路比較遠。
‘只要是商人就要用阿里巴巴’,這個比較舒服,但這個也是永無止境的目標。”
成大事者總會想得深遠,馬云也是這樣,提出80年的目標,其實還有另外一層用意:
我們原先2000年的口號是做80年,這個“80”是定出來的,我是拍腦袋說出來的。1999年互聯網,很多人在公司上市8個月,就跑掉了。全中國人民都在講互聯網可以上市圈錢然后大家就跑。
而我們在公司提出我們要做80年的企業,反正你們待多久我不擔心,我肯定要辦80年。直到今天我還在說我不上市,所以很多人,為了上市而來的人,他就撤出去了。所以提出80年就是要讓那些心浮氣躁的人離開。
夢想是可以調整的,或許是80年的時間真的有點短了,在阿里巴巴5周年慶的時候,馬云又提出了一個新的目標:
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公司,誕生于20世紀最后一年的阿里巴巴,如果做滿102年,那么它將橫跨三個世紀,阿里巴巴必將是中國最偉大的公司之一。
夢想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阿里巴巴第一天出來就是要走80年?,F在我們又有明確的目標出來,要做102年。在這個時期我想活100年,下個世紀我們再活2年。在102年之前任何一個時候我失敗,就是我沒有成功。
做一個102年的大企業,阿里巴巴必須經歷3個世紀。馬云不僅要做一個商業王國,還要做一個屹立于3個世紀不倒的大企業。
2006年,馬云再次強調了要做102年企業的決心:
很多企業為了賺錢尋找機會,而我們為了102年這個目標,就研究全球具有100多年發展歷史的企業及他們的體制與機制的組織力量。體制建設、文化建設、體系建設這種組織力量的建設是阿里巴巴和其他公司最大的區別。我們絕對不是什么電子商務B2B,而是財務部門、運營部門、執行層面的制度的建設,從員工的招聘培訓成長到整套的體系建設。
所以我們不會為了近期套利海外上市,現在阿里巴巴只有7歲,還有95年的時間,必須要苦練基本功才能上大學。我希望踏踏實實的,我不希望(阿里巴巴)在馬云手上變成世界上偉大的企業,我沒這個能力,但我堅信阿里巴巴以后的人有這樣的能力。
馬云說,102年的任務不是自己一人就能完成的,就像接力賽,必須要幾個人甚至幾代人共同完成,馬云認為自己跑的只是第一棒。
再創輝煌續寫神話只是阿里巴巴的一種可能,還有一種可能是阿里巴巴的失敗。也許到了2029年,阿里巴巴已不復存在,曾經那樣生動的阿里巴巴神話已被人遺忘。果真如此也沒有什么,因為馬云說:“我追求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