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耐基勵志經典:美好人生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為人處世的12條原則》:爭論中沒有贏家
幾乎所有的爭論,都會使參加爭論的雙方更加堅持自己的觀點。不管在表面上是否占了上風,爭論中沒有贏家。
二戰結束不久,在倫敦的一個晚上,有一件事讓我大為受益。
那時候,我正擔任羅斯·史密斯爵士的經紀人。史密斯爵士在戰爭期間,是澳大利亞空軍飛行員,曾被調往巴勒斯坦駐軍。歐洲戰場勝利停戰不久,他在一個月內飛行了半個世界,這轟動了全世界。因為從來沒有人完成過這樣的壯舉。為此他得到了澳大利亞政府5000美元的獎勵,英國女王也因此授予他爵士爵位。一時間,他成為英國被談論最多的焦點人物。
一天晚上,我參加了一個為史密斯爵士舉行的宴會。宴會上,坐在我右邊的一位男士講了個笑話,這個笑話里面引用了別處的一句話,他說那句話引自《圣經》。恰巧我知道那句話的出處,于是滿懷優越感地告訴他,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的作品。他立即堅持說,不可能出自莎士比亞的作品,肯定出自《圣經》。于是我們爭論起來。
正好坐在我左邊的是我的老朋友法蘭克·蓋蒙,他非常熟悉莎士比亞的著作。于是我和那個人請教蓋蒙。蓋蒙聽后,用腳在桌子底下碰了碰我,然后說我搞錯了,那個人是正確的,那句話出自《圣經》。
在一起回去的路上,我問蓋蒙怎么回事,因為他明明知道我是對的。他說:“是的,就在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但是親愛的戴爾,我們都是作為客人去參加宴會的,為什么要指明是他的錯誤呢?那樣他會對你有好感嗎?為什么要讓他丟臉呢?他沒有問,而且也不需要你的意見啊,為什么要和他頂嘴呢?要永遠避免和他人面對面地對著干。”
“要永遠避免和他人面對面地對著干。”雖然說這句話的人已經去世了,但是我永遠記住了這句話。
這對我幫助極大,因為以前我是那樣地喜歡和人抬杠。小時候,我和我哥哥在任何事上都不停地打嘴仗。后來,我在大學里又選修邏輯和辯論學,并且經常參加辯論比賽。再后來我到了紐約,在那里教授演講和辯論,我甚至曾準備寫一本關于辯論的書。所以,以前我和斗嘴結下了不解之緣。
終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
絕大部分的爭論,結果都會使雙方比以前更加堅持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在爭論中沒有贏家。不管你是否在爭論中占了上風,本質上你都是輸了。即使你在爭論中把別人駁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又能怎樣呢?你可能暫時會高興,但對方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會對你產生怨恨。并且即使口服,他的心也不會服。
派恩互助人壽保險公司有一條嚴格的紀律,就是“不要爭論”。真正的推銷精神不是爭論。因為爭論并不能讓人改變想法。
有這樣一個例子。幾年前,我的學員中,有一個叫歐·亨利的愛爾蘭人。他受的教育不多,卻總是喜歡爭論。他給別人開過車,又做過汽車推銷員,但做得不好,于是來我這兒求教。經過簡短的交談,我知道他總是習慣于和顧客爭論,如果對方說他的汽車哪兒不好,他立即會急躁地和顧客吵起來。他在這樣的爭論中取得了不少的勝利,但是,他的汽車卻沒賣出去幾部。后來,他對我說:“在離開他們的辦公室時,我總是說:‘我這次畢竟把那個驢給治了。’他的確被我治了一次,可他也沒買我的東西。”
于是我明白,首要的不是讓歐·亨利學怎樣說話,而是教會他學會克制,不和別人吵架。
現在,歐·亨利已成為紐約懷特汽車公司的推銷明星。
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聽聽他的話:“假如我現在去向客戶推銷,但他說:‘什么?懷特的汽車?不好!不要錢我都不要,何西公司的汽車才是我想要的。’我會說:‘何西的東西確實好,買他們的貨是不會錯的,何西的車都是著名廠家生產的,而且業務員也很棒。’于是,在這點上他就沒什么可說的了,因為我認同了他的看法,也就不用再談論什么何西了。于是,我就開始說明懷特公司的好處。”
“但是,要是當年我聽到他這種話,我早就生氣了。我就會開始說何西公司的毛病,結果是,我越挑何西的毛病,他就越說它好。越是爭論,他就越喜歡我的競爭對手的東西。”
“一想起那時候,真不知道我當初的推銷是怎么做的。過去我用了那么多的時間在抬杠上,現在我懂得了自制,收到了效果。”
就像睿智的本杰明·富蘭克林說的:
“假如你總是爭論、辯駁,或許偶爾能贏!可這種勝利是空的,因為對方內心的好感你是永遠得不到的。”
所以,你要好好想一想:你是要那種語言上、表面上的勝利,還是要別人對你發自內心的好感?
在爭論中也許你是有理的,但如果想用爭論來改變別人的意見,那你就錯了,這樣甚至不起任何效果。
威廉·麥肯錫是美國前總統威爾遜當政時的財政部長,他根據多年的從政經驗總結了一句話:“依靠辯論無法讓無知的人服氣。”
“無知的人?”麥肯錫說得太保守了。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不管對方的知識和智商情況如何,你都無法靠辯論改變他的想法。
舉個例子,佩森是個所得稅顧問。為了一筆關鍵性的9000美元,他和一名政府的稅務稽查員爭論了一個小時。佩森解釋,這9000美元實際上是應收賬款中的死賬,沒辦法收回來,所以不該對其征收所得稅。那位稽查員反駁道:“必須要收。”
佩森在上課時說:“那位稽查員非常冷酷、傲慢,而且頑固,任何解釋都不起作用;而且我越和他爭,他就越頑固,于是,我決定不再和他爭論,開始轉移話題并說一些他喜歡的話。”
我很認真地對他說:“這件事比起其他要你處理的重要而困難的事情,真是不值一提。我對稅務問題的研究大多來自書上的死知識,而你的知識全是實際工作經驗上得來的。我有時真羨慕你的工作,那會學到很多東西。”
“于是,稽查員在椅子上坐直了,長時間地談論起他的工作來,告訴我他見過很多稅務方面的花招。他的語氣緩和起來,并說起他的孩子。他臨走時說要再考慮一下這個問題,過幾天會把結果通知我。”
“三天后,我在我的辦公室接到了他的電話,他告訴我,那筆所得稅他決定不征了。”
人性最常見的弱點在這位稽查員身上被表現出來。他要的是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佩森越和他爭論,他就越頑固地用職務的職能來顯示自己的權威,可當佩森認同了他的權威時,也就沒什么可爭的了。他的膨脹得到了滿足,于是他就表現出了寬容和理解的一面。
康斯坦曾是拿破侖的大管家,他在《拿破侖私生活拾遺》中寫道,拿破侖在和約瑟芬玩桌球時曾說:“雖然我的球技挺好,可我總是讓她贏,這樣她就會很高興。”
我們可以從康斯坦那里得到一個道理:在細小的爭論上,讓我們的客戶、情人、丈夫、妻子贏我們。
爭論無法消除誤會。對待別人的不同看法,我們要依靠技巧、協調、寬容,還有同情。
林肯曾經這樣教訓一位和同事吵架的青年軍官:“任何想有所作為的人,絕不會把時間浪費在和人爭執上。你承擔不起爭執的后果,像發火、失去自制等。在擁有相等權利的事物上,要多讓對方一些;即使在明顯是你對的事情上,你也要讓一下。與其和狗搶路,被它咬傷,還不如讓它過去;否則,就算你把狗殺了,你還是已經被咬了。”
《點滴》一書中的一篇文章,建議持不同意見者這樣避免爭論:
第一,歡迎異見
有這樣一句話:“人們不需要意見總是相同的伙伴。”如果有人提出了你沒想到的東西,你就應該衷心感謝。不同的意見可以使你避免犯重大錯誤。
第二,不要盲信直覺
當有人提出不同意見的時候,你最開始的自然反應是自我保護。你要謹慎,心平氣和,注意你的直覺反應,因為這可能是你特別不好的地方。
第三,控制情緒
記住,可以根據一個人在什么情況下會發脾氣,可以判定這個人的氣度以及作為。
第四,首先傾聽
給予你的不同意見者表達的機會。不要打斷他,讓他把他的意思完整地表達出來。用心地傾聽,增加溝通和了解。
第五,尋找相同點
在你聽完了持不同意見者的話以后,首先去尋找你和他意見相同或相近的地方。
第六,誠實為本
發現自己的錯誤,就要勇于向對方承認,并為此而道歉。這有助于溝通和減輕對方的敵對心理。
第七,答應認真考慮不同的意見
要真心地承認,他的不同意見可能是對的。因此,答應考慮他們的意見是比較聰明的做法。不要等對方對你說“我早就對你說了,但是你卻不聽”而讓你感到難堪。
第八,感謝持不同意見者的關心
因為關心同一件事情,所以才產生不同的意見。把他們看做能給你帶來幫助的人,也許他們會成為你的朋友。
第九,不急于行動,給雙方時間
適當地停下來,把事情更仔細地考慮一下,再舉行會談。在準備期間,想一想:“他們的意見,會不會是對的,或者部分是對的呢?他們的立場或理由是不是有道理呢?我的反應是基于客觀問題本身還是自己的主觀感受呢?對方因此和我的分歧是更大還是更小呢?我的反應會不會讓別人對我的看法更好呢?我將會勝利還是失敗呢?假如我勝利了,會讓我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呢?假如我保持沉默,分歧就會不存在了嗎?這個難題是我的一次機會嗎?”
真·皮爾斯是歌劇男高音,他結婚快50年了。他說過:“我和我太太很長時間以來有一個默契,那就是:當一個人大聲吼叫時,另一個會平靜地聽。因為如果我們一塊對著叫,那只有噪音和激動,根本就不可能溝通。”
所以,第一條規則是:
“贏得爭論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