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一開始就讓對方說“是”

在談話的開始,說一些對方認同的事情,這就能讓他忽略分歧,愿意接受你的意見。

當你希望別人同意你時,不要一開始就與他爭論,要以雙方所同意的觀點作為開始。也許,你們的目標都是相同的,不一樣的只是方法的運用。

奧韋司基教授在他的《影響人的舉動》一書中說:“當一個人開始‘否定’時,就形成了一道心理防線,他就要固執(zhí)下去,來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即使他意識到自己的‘不’并不正確,他也不會放棄自尊,而是繼續(xù)固執(zhí)下去。因此在開始談話時,最重要的是先說一些對方認同的事情。”

“會說話的人,一開始就會說一些讓對方認同的話,這樣對方就會對自己不再那么抵觸。如同打壁球,順著球的方向打,它更容易前進;要使它彈回來,就必須花更大的力氣。”

“這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當一個人說‘不’的時候,他所表達的并不只是一個詞。他的整個身心都處于抵觸中,并形成一種緊張感去抗拒吸收別人的觀點。反之,當一個人說‘是’的時候,整個身心便處于歡迎和開放的狀態(tài),就越容易接納我們的意見。所以當我們讓對方說‘是’的時候,就能最終讓其容易地接受我們的意見。”

“這種讓對方說‘是’的辦法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技巧。但它被很多人忽視了!人們往往在一開始用否定的姿態(tài),似乎能使自己顯得更重要。激進的人和保守的人碰到一起,總是很快使對方憤怒起來,這一點兒好處都沒有。難道只想得到一種發(fā)泄嗎?如果他想得到一個滿意的結(jié)果的話,這樣做就太蠢了。”

“無論你面對任何人,如果對方在一開始說‘不’的話,你就要有足夠的聰明和耐心,來轉(zhuǎn)變這個態(tài)度。”

紐約市格林威治儲蓄銀行的職員詹姆斯·艾伯森曾因這種“是”的技巧,留住了一位顧客。

“那個人要在我們銀行開一個賬戶,”艾伯森先生說,“我給他一些例行手續(xù)的表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表格上的一些問題,但有些他卻堅決不填。”

“如果我不懂這個技巧,我一定會告訴他,如果沒有那些個人信息的話,我們不會給他開賬戶。我過去就是那么做的,那樣做當然痛快,這就是告訴他我們在這里說了算,銀行的規(guī)定是不能變的。但那不是我們的目的,一個來開賬戶的人希望被尊重。”

“那天上午我決定不談?wù)撱y行的規(guī)定,而要用一種辦法。我決定使用讓對方說‘是’的技巧。因此,我對他說,他拒絕填的那些信息,并不是非填不可。”

“我說:‘可是,假設(shè)在你去世的時候,銀行是否有責(zé)任把這筆錢轉(zhuǎn)到你的繼承親友那里呢?’”

“他作了肯定的回答。”

“我繼續(xù)說:‘如果我們知道了你最親近的親屬的名字,是不是很方便呢?如果你去世了,我們就能夠迅速而準確地實現(xiàn)你的愿望,對嗎?’”

“他又作了肯定的回答。”

“這位顧客的態(tài)度改變了,因為他了解到銀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guī)定,不是為了別的,正是為了他自己。在離開之前,那位年輕人又聽從我的建議開了一個信托賬戶,把他母親填為受益人,很配合地回答所有關(guān)于他母親的信息。”

采用“是”的技巧,會讓對方忽略爭執(zhí),而樂意去接受我們的意見。

西屋公司的推銷員約瑟夫·亞力森說:“有一個人是在我所負責(zé)的那一片里,我們公司極想讓他成為我們的客戶,我的前任為此努力了10年,一點收獲也沒有。輪到我接任時,我也作了3年的努力,但沒拿到一張訂單。但后來我們終于賣了幾部發(fā)動機給他。我相信接下來他會開下一張幾百部發(fā)動機的訂單。”

“我3個星期之后又去見他,當時我充滿信心。”

“但很快我就掃興了,那位總工程師的第一句話是:‘亞力森,我不能再買你的發(fā)動機了。’”

“我吃驚地問為什么,他回答說機器的散熱性太差,摸起來燙手。憑我的經(jīng)驗,我知道爭辯是沒有用的。于是我想采用‘是’的技巧。”

“我說:‘史密斯先生,你所說的我完全同意。如果機器的散熱性不好,那當然不能買,發(fā)動機的熱度不能超過全國電器制造協(xié)會制定的標準,不是嗎?’”

“他作了肯定的回答,我也得到了第一個‘是的’。”

“我接著說:‘依照規(guī)定,凡是合格的發(fā)動機,溫度可比室內(nèi)溫度高出華氏72度。對嗎?’”

“他又作了肯定的回答,但還是強調(diào)我們的機器太熱了。”

“我沒有和他爭執(zhí),只是問廠房的溫度是多少。他說大約華氏75度。我就給他計算了一下,我說:‘75度,加上72度,等于華氏147度。如果你把手放在華氏147度的物體上,會不會很燙呢?’他沒有別的選擇,他又作了肯定的回答。于是我提議:‘別把手放在上面,不就行了嗎?’他承認我說得對。我們又聊了一段時間,然后他叫來他的秘書,又訂了價值35000美元的貨。”

“在損失了很多錢,砸了很多生意后,我才終于領(lǐng)悟:爭辯是行不通的,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讓對方說‘是’才有更多好處。”

斯諾是加州奧克蘭市卡耐基課程的主持人,他講述了他的一個故事。他成為一家商店的常客,是因為那家商店老板使他說了“是”的原因。斯諾酷愛用弓箭打獵,他花很多的錢來買弓箭及其他裝備。一次他弟弟來看他,因此他想租一支弓給他弟弟用。那家他常去的店里的人,說他們沒有出租弓的業(yè)務(wù),艾迪于是給另一家商店打電話,下面就是接下來的事情:

“一位男士接了電話,語氣非常和善,他的態(tài)度和前面那家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說很抱歉他們不出租弓了,因為他們擔不起責(zé)任。他問我以前是不是租過弓,我說:是,我?guī)啄昵白膺^。他又問我是不是出了25到30美元的租金,我又說是。他又問我想不想省錢,無疑我又回答是。他告訴我他那兒有一些附帶一切裝備的弓要處理,一套只要34美元多一點。并說這正是他們不再出租的原因。他又問我,如果買他們的是不是很合算。我說是的。于是我去買了一套弓,并從他的店里買了一些別的東西,自那以后,我就成為他的常客。”

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是個聰明的“老頑童”,經(jīng)常光著腳,在他40歲禿了頭時,娶了一個19歲的姑娘。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哲人之一,他引導(dǎo)了人類思想。2300多年以來,他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辯論家之一。

是的,他太“狡猾”了。他的方法——稱之為“蘇格拉底妙法”,就是要讓對方說“是”。他問對方的問題,是別人無法否定的。他連續(xù)得到了一個又一個的“是”。他不停地這樣問對方,直到對方不知不覺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結(jié)論,正好與自己的原意相反。

在你自以為是地否定別人的時候,別忘了蘇格拉底,這樣你就會提出巧妙的問題,才會得到“是”這樣的回答。

中國有句古語,閃爍著東方永恒而悠久的智慧:“穿輕便的鞋子者走得遠。”

所以讓別人認同你的第5條原則是:

“一開始就讓對方說‘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潜山县| 宝丰县| 黄山市| 黎平县| 新巴尔虎右旗| 澎湖县| 年辖:市辖区| 东辽县| 台山市| 大安市| 广河县| 龙里县| 宁波市| 鸡泽县| 怀来县| 响水县| 马鞍山市| 讷河市| 图木舒克市| 怀远县| 孟村| 汝城县| 甘德县| 河曲县| 双江| 通化市| 开封市| 宽城| 榆社县| 新沂市| 曲阜市| 淮安市| 衡水市| 宜昌市| 博客| 水富县| 抚州市| 乌苏市| 星子县| 武威市| 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