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前言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融入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鑄就了我們偉大民族的高尚品格。可以說,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磨難而不衰,正是源于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而產生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向心力。而儒家創始人孔子及《論語》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之作,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時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觀念、政治主張、倫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則等。它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
“論”意為論纂,“語”即是箴言,這部偉大的著作成于眾人之手,記述者既有孔子的弟子,又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不乏孔門以外的人,但主要以孔門弟子為主。在《論語》一書中,我們可以清晰見到眾多孔門弟子的形象,比如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路的率直魯莽、曾皙的瀟灑脫俗、子貢的聰穎善辯等,其生動的描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所依據的《論語》版本為20篇。每篇一般是以第一章的前兩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如《學而》《述而》等,每篇又分出若干章。雖然全書的篇幅不多,卻出現了很多重復的章節,比如:“巧言令色,鮮矣仁。”此章先見于《學而》篇,后又重出于《陽貨》篇。這種現象可以做出一個合理的推論:當時,孔子的弟子對夫子的言論各有記載,后來才匯集成書,這才出現了章節重復的現象。這也證明了《論語》一書絕不是某一個人的著作。
《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典著作,諸多篇章都講到了做人原則的問題。孔子強調做人要重視“仁德”,要光明磊落、正直勇敢、謙虛禮讓、恭敬嚴謹、謹言慎行、積極進取、寬以待人、真誠守信、勤敏好學、注重個人道德修養的提高等,這對當代人同樣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為人、處世、交友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著作。它所蘊涵的思想博大精深,先后影響了中國及世界文化長達兩千年之久,被人們稱為“世界最有影響的百部著作”之一。
兩千多年來,歷代學者苦心研讀,希望能夠感知“仁”的意境與“禮”的真諦。可以說,研習《論語》是了解傳統文化,了解儒家思想的最佳途徑。為此,我們選擇繼續為讀者奉上國學之經典——《論語全集》。
本書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分別從原文、注釋、譯文、引注、解說五大方面進行了全新的解讀。為了做到更加精準,我們在編著本書的過程中參閱了大量具有權威性的注譯版本。在“譯文”中,我們兼用了意譯的方法,以便行文更加通順,有助于讀者對原文的理解;在書中所設的“引注”中,我們精挑細選了一些歷代名人經史典籍中的相應篇章、語句對《論語》加以注解,以便互為佐證,助于理解;最后的“解說”,則以簡短文字與時下生活現象相聯系,從而使讀者更好地體悟圣賢的思想。
本書編寫過程中,譯注者在參閱先賢今俊的優秀著作的同時,也傾注了些許認識和感悟,希望本書能夠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也歡迎讀者指出不足,以便使本書更符合讀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