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政府:企業家精神如何改革著公共部門
最新章節
- 第17章 附錄B 測算成績的藝術
- 第16章 附錄A 可供選擇的提供服務方式
- 第15章 匯總組合
- 第14章 以市場為導向的政府:通過市場力量進行變革
- 第13章 分權的政府:從等級制到參與和協作
- 第12章 有預見的政府:預防而不是治療
第1章 再版寄言
20世紀90年代中,美國兩位作者合寫出版了Reinventing Government這本書,引起極大的重視與轟動。上海譯文出版社隨即在1996年出版了它的中譯本《改革政府》,距今24個年頭。
24年過去了,我國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而且我們的政府和社會建設也有了長足的進展??墒?,為什么廣大群眾對一些政府部門的政務,對有關人員的行為還是不滿意,且嘖有煩言?為什么還看見媒體對一些政府部門的“懶作為”和“爛作為”頻頻曝光?我想,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和社會大踏步前進了,對政府部門的要求則更多、更高、更復雜,而且更迫切了。許多不合格,不協調,跟不上時代的深層次問題與矛盾就暴露出來了。中央領導及時指出,要大力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以求達到建立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F在上海譯文出版社重新出版《改革政府》,應該是響應了中央的號召,配合政府功能歷史性轉變的需要。
除了廣大讀者外,我還特別希望我們的政府官員和批評政府官員的人也來讀一讀這本書。書里雖然說的是美國的故事,但請別當“西洋鏡”來看。我在“初版譯序”中討論,現代官僚機構的出現和運作有其歷史的使命與必然。但是時代又進步了,它的弊病就更加突出了。它不是一國一族的特有現象?!皣椤彪m有不同,弊病卻頗相似。書中涉及改革政府的觀念、思路、建議和事例,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比如,當時美國執政黨民主黨中的改革先鋒,深知美國官僚主義體制盤根錯節,不同利益集團代言人貌似公正卻各說各話。所以盡量走“務實”道路,求得改進和突破,“不爭論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強求政府做什么而著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糾纏征稅多少花錢多少而講究適當征稅花錢得體;不辯論政府辦事的動機而著重政府辦事的效果”。這些難道對我們沒有一點啟示嗎?在這個意義上,《改革政府》權充一塊“他山之石”吧,有助我們對政府和施政的深入考察和研究。
最后,對譯文中出現的“公營企業”、“公營公司”等詞組做一點說明。這樣的組合讀起來可能不太順。但若譯成“國營企業”、“國營公司”,或者“公共企業”、“公共公司”,造成的誤解也許更大,無奈只好在一定上下文中用“公營”來譯“public”,有所區別。
周敦仁 又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