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0-07-31 16:12:08
- 六三 珠娘之麗
- 四八 讀錢注杜詩
- 三七 報恩
- 三二 徐士林公
- 二三 李成樣謫戍
- 一八 張瘦銅與蔣心馀
- 六 丹陽鮑氏女
- 卷一六
- 五三 進士
- 三九 詩能令人笑者必佳
- 二三 夫人截衫袖
- 一九 “結發”“斂衽”之誤
- 一六 花旦之誤
- 一二 萱草之誤
- 一〇 鶯遷
- 卷一五
- 八四 詩以進一步為佳
- 五四 七易其稿
- 五一 王次回詩
- 四八 作詩有先后
- 三九 近人懷古詩
- 二七 句與意
- 卷一四
- 七二 胸中之書
- 六二 梁仙來太史
- 六一 徐園
- 五九 婦人之才
- 五八 合肥才女許燕珍
- 五五 江鶴亭妙詩
- 四八 詩中之惑
- 四四 詩人有后
- 三七 顧斗光佳作
- 二九 考據與論詩
- 五 高文照贈詩
- 四 章艧齋之詩
- 三 凌云之詩
- 卷一三
- 九五 游覽得佳句
- 九四 雁宕觀音洞
- 九三 溫州風俗
- 九二 贈詩戲女
- 九一 游仙之夢
- 九〇 處州巧遇
- 八九 得時文之力
- 八八 重赴鹿鳴
- 八七 心善方能詩佳
- 八六 寺壁小詩
- 八五 禁體詠梅
- 八〇 雅謔
- 七八 讀詩要讀史
- 七七 夜泊偶遇
- 七六 起句和結句
- 七四 不識眼前人
- 七三 風水之險
- 七二 《覆舟》詩原稿
- 七一 風浪不為災
- 六七 風情獨絕何春巢
- 六五 與顧駒之緣
- 五八 陶淵明自題記甲子
- 五六 青樓
- 五〇 權奇徐靈胎
- 四八 至友卿華
- 四六 似是而非之語
- 四五 先輩矜寵
- 四四 姑母沈氏
- 四一 嘲諷詩
- 四〇 通韻
- 三六 盧雅雨先生
- 三四 楊清恪詩才
- 三三 山東南村
- 三二 陶鏞之親
- 二九 熊學驥觀察
- 二三 數之不可挽
- 二〇 詩改一字,界判人天
- 一六 題畫詩
- 一〇 夢中女郎
- 六 葛筠亭作詩
- 五 無心之雷同而倶妙
- 二 共有之意,共見之景
- 卷一二
- 四〇 金陵張止原居士
- 三九 不營求而自得
- 三八 裴二知舉家之趣
- 三七 秋帆金華殿上語
- 三六 南華之才
- 三五 以王嬙見戲
- 三三 金陵贈詩
- 三二 以畫法壘石
- 三一 沈本陛詩
- 二九 小星之贈
- 二七 厲太鴻題詩
- 二四 楊大姑之事
- 二二 何不恭之有
- 二〇 就任之對
- 一七 趙苒白作詩格局
- 一四 顧牧云奇遇
- 一三 胡公之詩
- 一〇 看詩者不可不知典
- 六 嘗鼎一臠
- 三 吳中詩學
- 卷一一
- 九三 詩看用筆
- 九二 為圖征詩
- 九一 吳飛池之詩
- 九〇 弟子元超之作
- 八八 耕南詩勝文
- 八七 刻意為詩
- 八六 厲子大詩才清妙
- 八五 督學得才
- 八一 作詩得金花
- 七八 憶年少
- 七六 侯君能詩
- 七五 秋闈之友
- 七四 一代宗工魚門太史
- 七二 樂昌令吳世賢
- 七一 山左朱??拖壬?/span>
- 七〇 公私分明鏡伊
- 六九 張、賈之韻
- 六八 吳小眉少司馬
- 六六 重游廣西
- 六二 張宏勛此人
- 六〇 方燮之詩
- 五五 贈高文端公詩扇
- 五一 海寧許惟枚
- 五〇 王貢南之詩
- 四八 南耕軼事
- 四七 詩的流布
- 四六 同年泛舟
- 四五 鄒學士愛貓
- 四四 趙仁圃公兩三事
- 四一 隨園之宴
- 四〇 至真至語
- 三九 四妹之苦
- 三八 不祥之詩
- 三三 趙文哲詩
- 三二 憑詩衡人
- 三〇 誤為晚唐人
- 二七 風趣周青原
- 二六 瑤英游湖
- 二五 張瑤英佳句
- 二四 夢善之詩
- 二一 名與官
- 二〇 腴詞勿剪,終累文骨
- 一九 金江聲詩
- 一八 夢淵之詩
- 一五 詩句暗合
- 一四 詩中有畫
- 一二 憑詩猜地
- 八 傷老之詩
- 六 顧祿百之憾
- 五 俠義夏寶傳
- 一 元理之才
- 卷一〇
- 一〇〇 偶讀一詩
- 九九 吳魯齋詩
- 九二
- 九〇 廷梅過隨園
- 八六 古人推挽之盛
- 八五 少作為佳
- 七四 鄭板橋兩三事
- 七三 吟詩對仗
- 六五 僧人默默
- 六三 不誠之事不可為
- 六二 《新年百詠》
- 六一 詞曲尖巧
- 五八 王安坤詠竹
- 五五 博學多聞沈大成
- 四六 論虛心
- 四二 李棠自命不凡
- 四〇 “誤”之意
- 三九 年家子龔友
- 三四 戴喻讓之詩
- 三〇 作詩巧避禍
- 二四 松江王祖庚之恨
- 二三 許子遜失之太拘
- 一九 古人佳句皆有本
- 一七 沈歸愚受隆恩
- 一六 史先生
- 一五 公卿間的雅事
- 一四 桐城相公的詩扇
- 一三 滿洲春臺
- 一一 顧星橋善交
- 四 雅堂佳作
- 二 王葑亭所著佳句
- 一 記布衣朱草衣
- 卷九
- 九四 詩之真偽
- 八七 詠紅豆
- 八六 詩中佳品
- 八〇 愛管閑事的詩人
- 七三 隨園賞菊
- 六九 與楊萬里比
- 六六 用意精深而下語平淡
- 五三 改東坡詩
- 四八 詩人少達而多窮
- 四六 偶遇蕊仙
- 四二 古詩人遭際
- 四一 對聯解頤
- 二一 詩似舊才佳
- 一五 只向君王覓愛卿
- 一一 宦成之后讀破萬卷
- 二 詩話作而詩亡
- 卷八
- 九七 杜少陵《秋興》八首
- 八八 論詩之錯
- 八二 世間自取苦人多
- 七〇 老學究論詩
- 六八 古人作詩,今人描詩
- 六七 用典適當
- 六六 詩難其真雅
- 五九 古剌水
- 五八 從天外落想
- 五〇 襄城劉芳草先生
- 四九 扇剛寄人已歿
- 四六 鑄爐與寫詩
- 二九 妄言妄聽
- 一六 通天文者不詳
- 一四 詩文不喜平熟
- 七 鏡
- 六 唐靜涵家
- 二 偶遇戚晴川
- 卷七
- 一一一 題張憶娘圖
- 一〇五 王梅坡妻張氏
- 一〇三 作詩與宴請
- 一〇一 引曹為知己
- 九八 張五典先生
- 九五 何夢瑤之詩
- 八九 永州太守王蓬心
- 八二 時文之學
- 七九 辨生于末學
- 七二 仆人張彬好詩
- 六八 唐莪村公
- 六四 張漱石詩
- 六一 陶士橫勸言
- 五四 懷古詩要專一
- 五一 詞章與考據
- 五〇 不用生典
- 四八 典如陳設古玩
- 四六 駁周德卿之言
- 四四 夢中女子
- 四三 寫景與言情
- 四二 詩集布局之法
- 三一 不識面之交情
- 一四 音與韻
- 一三 不愿同年如落花
- 九 福建鄭王臣
- 七 瞻園觀蟻斗
- 五 荒唐事
- 一 王荊公作文與作詩
- 卷六
- 七三 召試趣聞
- 六三 讀書的困擾
- 五六 好篇與好句
- 五一 程鐘之邀
- 四六 朗夫謙癖
- 四三 大巧之樸與濃后之淡
- 四一 作詩不可域一先生之言
- 四〇 天籟與人力
- 三八 趣稱
- 三一 詩應有寄托意
- 二六 悔把恩仇抵死分
- 一四 詠窯
- 一一 娘子秀才
- 二 嘆隨園往事
- 一 兩弟之詩
- 卷五
- 七六 心榖先生
- 七五 儲氏之詩
- 六七 布衣之爭
- 六六 紛紛真愧可憐蟲
- 六三 貌美春江公子
- 四八 相國救人
- 四二 貴厚與賤薄
- 四一 李桂官與畢秋帆
- 三八 張氏才女
- 二六 陳文簡游湖
- 二四 洗冤
- 一四 泊舟偶遇
- 一一 席上偶見
- 二 壽平奇遇
- 一 詩者各異
- 卷四
- 七七 四皓之事
- 七五 生造字句
- 七四 選詩
- 六九 看詩救人
- 六四 杭州詩會
- 六二 閨怨
- 六一 玲瑰山館詩會
- 五二 愛之報
- 五〇 詩境最寬
- 四三 因緣
- 三四 詩如言
- 二八 一時佳話
- 二五 許太夫人能詩
- 二三 墜水軼事
- 二〇 許宜媖之死
- 一八 認假為真,認真為假
- 一七 詩人不失赤子之心
- 一一 貧士詩極妙者
- 九 品評要恰當
- 六 難評第一
- 二 難與易
- 一 才欲與志欲
- 卷三
- 七六 才人吐屬
- 七三 先祖旦釜公詩
- 七二 紫姑相從
- 七一 夢中作詩去疾
- 七〇 讀《椒山集》奇遇
- 六七 陽羨詩人汪溥
- 六四 桐城張藥齋宗伯
- 六二 留別詩
- 五九 玉亭女史
- 五七 夢中奇事
- 五四 顧東山之女
- 五〇 夢之有靈
- 四七 兩先生軼事
- 四一 毫厘之差
- 三八 阮亭先生
- 三三 傳聞異詞
- 二九 英雄所見略同
- 二六 寫詩促姻緣
- 一八 詩須有言外之意
- 一二 狀元及探花之考
- 七 學詩當從五律起
- 二 同征好友
- 一 常熟孝廉趙貴璞
- 卷二
- 六六 送別詩
- 六一 錢塘洪升
- 五七 題詩救樹
- 五三 姚母軼事
- 四十 蘇州舁山轎者最狡獪
- 三七 何士頤秀才詩
- 三三 高文良公夫人
- 三一 以詩相譏
- 二七 受恩
- 二四 神廟扁對
- 一六 樂府舛誤
- 一五 洛陽紙貴之因
- 一一 尹公好和韻
- 一〇 琴爨已成焦尾斷
- 九 撫軍金震方
- 六 忘韻,詩之適
- 二 詩在骨不在格
- 一 英雄未遇時
- 卷一
- 前言
- 內容提要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提要
- 前言
- 卷一
- 一 英雄未遇時
- 二 詩在骨不在格
- 六 忘韻,詩之適
- 九 撫軍金震方
- 一〇 琴爨已成焦尾斷
- 一一 尹公好和韻
- 一五 洛陽紙貴之因
- 一六 樂府舛誤
- 二四 神廟扁對
- 二七 受恩
- 三一 以詩相譏
- 三三 高文良公夫人
- 三七 何士頤秀才詩
- 四十 蘇州舁山轎者最狡獪
- 五三 姚母軼事
- 五七 題詩救樹
- 六一 錢塘洪升
- 六六 送別詩
- 卷二
- 一 常熟孝廉趙貴璞
- 二 同征好友
- 七 學詩當從五律起
- 一二 狀元及探花之考
- 一八 詩須有言外之意
- 二六 寫詩促姻緣
- 二九 英雄所見略同
- 三三 傳聞異詞
- 三八 阮亭先生
- 四一 毫厘之差
- 四七 兩先生軼事
- 五〇 夢之有靈
- 五四 顧東山之女
- 五七 夢中奇事
- 五九 玉亭女史
- 六二 留別詩
- 六四 桐城張藥齋宗伯
- 六七 陽羨詩人汪溥
- 七〇 讀《椒山集》奇遇
- 七一 夢中作詩去疾
- 七二 紫姑相從
- 七三 先祖旦釜公詩
- 七六 才人吐屬
- 卷三
- 一 才欲與志欲
- 二 難與易
- 六 難評第一
- 九 品評要恰當
- 一一 貧士詩極妙者
- 一七 詩人不失赤子之心
- 一八 認假為真,認真為假
- 二〇 許宜媖之死
- 二三 墜水軼事
- 二五 許太夫人能詩
- 二八 一時佳話
- 三四 詩如言
- 四三 因緣
- 五〇 詩境最寬
- 五二 愛之報
- 六一 玲瑰山館詩會
- 六二 閨怨
- 六四 杭州詩會
- 六九 看詩救人
- 七四 選詩
- 七五 生造字句
- 七七 四皓之事
- 卷四
- 一 詩者各異
- 二 壽平奇遇
- 一一 席上偶見
- 一四 泊舟偶遇
- 二四 洗冤
- 二六 陳文簡游湖
- 三八 張氏才女
- 四一 李桂官與畢秋帆
- 四二 貴厚與賤薄
- 四八 相國救人
- 六三 貌美春江公子
- 六六 紛紛真愧可憐蟲
- 六七 布衣之爭
- 七五 儲氏之詩
- 七六 心榖先生
- 卷五
- 一 兩弟之詩
- 二 嘆隨園往事
- 一一 娘子秀才
- 一四 詠窯
- 二六 悔把恩仇抵死分
- 三一 詩應有寄托意
- 三八 趣稱
- 四〇 天籟與人力
- 四一 作詩不可域一先生之言
- 四三 大巧之樸與濃后之淡
- 四六 朗夫謙癖
- 五一 程鐘之邀
- 五六 好篇與好句
- 六三 讀書的困擾
- 七三 召試趣聞
- 卷六
- 一 王荊公作文與作詩
- 五 荒唐事
- 七 瞻園觀蟻斗
- 九 福建鄭王臣
- 一三 不愿同年如落花
- 一四 音與韻
- 三一 不識面之交情
- 四二 詩集布局之法
- 四三 寫景與言情
- 四四 夢中女子
- 四六 駁周德卿之言
- 四八 典如陳設古玩
- 五〇 不用生典
- 五一 詞章與考據
- 五四 懷古詩要專一
- 六一 陶士橫勸言
- 六四 張漱石詩
- 六八 唐莪村公
- 七二 仆人張彬好詩
- 七九 辨生于末學
- 八二 時文之學
- 八九 永州太守王蓬心
- 九五 何夢瑤之詩
- 九八 張五典先生
- 一〇一 引曹為知己
- 一〇三 作詩與宴請
- 一〇五 王梅坡妻張氏
- 一一一 題張憶娘圖
- 卷七
- 二 偶遇戚晴川
- 六 唐靜涵家
- 七 鏡
- 一四 詩文不喜平熟
- 一六 通天文者不詳
- 二九 妄言妄聽
- 四六 鑄爐與寫詩
- 四九 扇剛寄人已歿
- 五〇 襄城劉芳草先生
- 五八 從天外落想
- 五九 古剌水
- 六六 詩難其真雅
- 六七 用典適當
- 六八 古人作詩,今人描詩
- 七〇 老學究論詩
- 八二 世間自取苦人多
- 八八 論詩之錯
- 九七 杜少陵《秋興》八首
- 卷八
- 二 詩話作而詩亡
- 一一 宦成之后讀破萬卷
- 一五 只向君王覓愛卿
- 二一 詩似舊才佳
- 四一 對聯解頤
- 四二 古詩人遭際
- 四六 偶遇蕊仙
- 四八 詩人少達而多窮
- 五三 改東坡詩
- 六六 用意精深而下語平淡
- 六九 與楊萬里比
- 七三 隨園賞菊
- 八〇 愛管閑事的詩人
- 八六 詩中佳品
- 八七 詠紅豆
- 九四 詩之真偽
- 卷九
- 一 記布衣朱草衣
- 二 王葑亭所著佳句
- 四 雅堂佳作
- 一一 顧星橋善交
- 一三 滿洲春臺
- 一四 桐城相公的詩扇
- 一五 公卿間的雅事
- 一六 史先生
- 一七 沈歸愚受隆恩
- 一九 古人佳句皆有本
- 二三 許子遜失之太拘
- 二四 松江王祖庚之恨
- 三〇 作詩巧避禍
- 三四 戴喻讓之詩
- 三九 年家子龔友
- 四〇 “誤”之意
- 四二 李棠自命不凡
- 四六 論虛心
- 五五 博學多聞沈大成
- 五八 王安坤詠竹
- 六一 詞曲尖巧
- 六二 《新年百詠》
- 六三 不誠之事不可為
- 六五 僧人默默
- 七三 吟詩對仗
- 七四 鄭板橋兩三事
- 八五 少作為佳
- 八六 古人推挽之盛
- 九〇 廷梅過隨園
- 九二
- 九九 吳魯齋詩
- 一〇〇 偶讀一詩
- 卷一〇
- 一 元理之才
- 五 俠義夏寶傳
- 六 顧祿百之憾
- 八 傷老之詩
- 一二 憑詩猜地
- 一四 詩中有畫
- 一五 詩句暗合
- 一八 夢淵之詩
- 一九 金江聲詩
- 二〇 腴詞勿剪,終累文骨
- 二一 名與官
- 二四 夢善之詩
- 二五 張瑤英佳句
- 二六 瑤英游湖
- 二七 風趣周青原
- 三〇 誤為晚唐人
- 三二 憑詩衡人
- 三三 趙文哲詩
- 三八 不祥之詩
- 三九 四妹之苦
- 四〇 至真至語
- 四一 隨園之宴
- 四四 趙仁圃公兩三事
- 四五 鄒學士愛貓
- 四六 同年泛舟
- 四七 詩的流布
- 四八 南耕軼事
- 五〇 王貢南之詩
- 五一 海寧許惟枚
- 五五 贈高文端公詩扇
- 六〇 方燮之詩
- 六二 張宏勛此人
- 六六 重游廣西
- 六八 吳小眉少司馬
- 六九 張、賈之韻
- 七〇 公私分明鏡伊
- 七一 山左朱??拖壬?/span>
- 七二 樂昌令吳世賢
- 七四 一代宗工魚門太史
- 七五 秋闈之友
- 七六 侯君能詩
- 七八 憶年少
- 八一 作詩得金花
- 八五 督學得才
- 八六 厲子大詩才清妙
- 八七 刻意為詩
- 八八 耕南詩勝文
- 九〇 弟子元超之作
- 九一 吳飛池之詩
- 九二 為圖征詩
- 九三 詩看用筆
- 卷一一
- 三 吳中詩學
- 六 嘗鼎一臠
- 一〇 看詩者不可不知典
- 一三 胡公之詩
- 一四 顧牧云奇遇
- 一七 趙苒白作詩格局
- 二〇 就任之對
- 二二 何不恭之有
- 二四 楊大姑之事
- 二七 厲太鴻題詩
- 二九 小星之贈
- 三一 沈本陛詩
- 三二 以畫法壘石
- 三三 金陵贈詩
- 三五 以王嬙見戲
- 三六 南華之才
- 三七 秋帆金華殿上語
- 三八 裴二知舉家之趣
- 三九 不營求而自得
- 四〇 金陵張止原居士
- 卷一二
- 二 共有之意,共見之景
- 五 無心之雷同而倶妙
- 六 葛筠亭作詩
- 一〇 夢中女郎
- 一六 題畫詩
- 二〇 詩改一字,界判人天
- 二三 數之不可挽
- 二九 熊學驥觀察
- 三二 陶鏞之親
- 三三 山東南村
- 三四 楊清恪詩才
- 三六 盧雅雨先生
- 四〇 通韻
- 四一 嘲諷詩
- 四四 姑母沈氏
- 四五 先輩矜寵
- 四六 似是而非之語
- 四八 至友卿華
- 五〇 權奇徐靈胎
- 五六 青樓
- 五八 陶淵明自題記甲子
- 六五 與顧駒之緣
- 六七 風情獨絕何春巢
- 七一 風浪不為災
- 七二 《覆舟》詩原稿
- 七三 風水之險
- 七四 不識眼前人
- 七六 起句和結句
- 七七 夜泊偶遇
- 七八 讀詩要讀史
- 八〇 雅謔
- 八五 禁體詠梅
- 八六 寺壁小詩
- 八七 心善方能詩佳
- 八八 重赴鹿鳴
- 八九 得時文之力
- 九〇 處州巧遇
- 九一 游仙之夢
- 九二 贈詩戲女
- 九三 溫州風俗
- 九四 雁宕觀音洞
- 九五 游覽得佳句
- 卷一三
- 三 凌云之詩
- 四 章艧齋之詩
- 五 高文照贈詩
- 二九 考據與論詩
- 三七 顧斗光佳作
- 四四 詩人有后
- 四八 詩中之惑
- 五五 江鶴亭妙詩
- 五八 合肥才女許燕珍
- 五九 婦人之才
- 六一 徐園
- 六二 梁仙來太史
- 七二 胸中之書
- 卷一四
- 二七 句與意
- 三九 近人懷古詩
- 四八 作詩有先后
- 五一 王次回詩
- 五四 七易其稿
- 八四 詩以進一步為佳
- 卷一五
- 一〇 鶯遷
- 一二 萱草之誤
- 一六 花旦之誤
- 一九 “結發”“斂衽”之誤
- 二三 夫人截衫袖
- 三九 詩能令人笑者必佳
- 五三 進士
- 卷一六
- 六 丹陽鮑氏女
- 一八 張瘦銅與蔣心馀
- 二三 李成樣謫戍
- 三二 徐士林公
- 三七 報恩
- 四八 讀錢注杜詩
- 六三 珠娘之麗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0-07-31 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