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詩在骨不在格
【原文】
楊誠齋①曰:“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diào),而不解風(fēng)趣。何也?格調(diào)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fēng)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辦?!庇嗌類燮溲?。須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度倨钒胧莿谌怂紜D率真言情之事,誰為之格?誰為之律?而今之談格調(diào)者,能出其范圍否?況皋②、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國風(fēng)》之格,不同乎《雅》《頌》。格豈有一定哉?許渾云:“吟詩好似成仙骨,骨里無詩莫浪吟?!痹娫诠遣辉诟褚?。
【注釋】
①楊誠齋:即楊萬里,南宋著名愛國詩人。②皋(gāo):皋陶,傳說中堯、舜時的名臣。
【譯文】
楊萬里說:“從古至今,天資愚笨的人,都喜歡探討詩歌的格調(diào),卻不明白其中的風(fēng)情趣味。為什么會如此呢?因為格調(diào)本身就是空架子,只要有嘴就能輕易描繪出來;而風(fēng)趣卻專門描寫性靈,不是天才不能辦到?!蔽疑類圻@句話。要知道有了性情便有了格律,格律不會在性情之外出現(xiàn)?!度倨分杏薪胧怯蓜趧又撕退寄钫煞虻膵D人的坦率直言構(gòu)成的。誰又為他們定過韻律呢?而如今談格調(diào)的人,能夠超出這個范圍嗎?況且,皋、禹時期的歌謠,不同于《三百篇》;《國風(fēng)》的格調(diào)與《雅》《頌》又有不同。難道格調(diào)可以用來規(guī)矩來制約嗎?許渾說過:“吟詩就如同修成仙骨,骨子里如果沒有詩根就不要亂吟。”由此可見,詩歌最寶貴的地方在于風(fēng)骨,而不在于格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