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69評論

第1章 上卷(1)

捭闔第一

(1 太極八卦圖)

【本篇提要】

“捭”即開啟,“闔”即閉藏,所謂“捭闔”,就是大開大合,大啟大閉。鬼谷子將“捭闔”之道與中國古代源遠流長的陰陽學說融會貫通,并將之運用于縱橫游說的說術言略中,使之成為戰國策士們立身處世、說諸侯、干人主、掌機變、握形勢的總原則,進而衍生出那個時代的縱橫風云。因此,作為《鬼谷子》一書開宗明義的第一篇,“捭闔”無疑具有提綱挈領、一以貫之的重要地位。

從應用范圍看,若推而廣之,陽、動、剛、張、方等皆可歸為捭術,陰、靜、柔、馳、圓等皆可歸為闔術。變陽為陰或變陰為陽,以靜制動或以動制靜,以柔克剛或剛柔相濟……都可說是捭闔之術的擴展與拓深。具體到本篇,《鬼谷子》認為:游說人主,掌握形勢,操縱政治風云,處理人際關系與社會事務,必用捭闔之術、陰陽之道。根據內外形勢與環境的不同,或主動開啟之,撥動之,促其發展變化,并在此過程中因勢而利導之,進而實現施術者的既定策略,此為用“捭”;或閉藏之,壓抑之,令其韜光養晦,靜待有利時機再使其轉化,以便更好地把握、適應形勢,使事物按照施術者的意向發展,此為用“闔”。一言以蔽之,所謂捭闔術,乃“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只要施術者在處理事物時靈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結合具體實際促使其發展轉化,就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無往而不利。

【原典】

(一)

粵若稽古①,圣人之在天地間也②,為眾生之先③。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④,知存亡之門戶⑤,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⑥,而守司其門戶⑦。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⑧。變化無窮,各有所歸⑨。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后,度權量能⑩,校其伎巧短長。

【注釋】

①粵:句首語助詞,表莊重。若:沿著。此指上溯。稽:考察。

②圣人:《鬼谷子》中所言“圣人”有兩種含義,一種指古代有所貢獻、有所創見的大智大勇之士,一種指當代精于縱橫權術的游說辯士,與儒家所言“圣人”有別。此句中的“圣人”當指前一種。

③眾生:泛指萬物生靈。此處特指民眾。先:先知先覺,指能夠預測事物發展動向,掌握事物發展規律的人。

④命物:意指抓住事物本質,表述事物名稱和性質。

⑤存亡之門戶:指世上萬事萬物生成、發展滅亡的關鍵所在。

⑥朕:指可以觀測到的事物發展形跡、征兆。

⑦守司:把握,掌握。

⑧其道一也:即言自古至今,圣人的做法、目的都是一樣的。

⑨各有所歸:即言事物的發展變化皆有一定規律可循。

⑩權:權變。此指事物可以變化、可讓人施術變動其發展方向的成分。能:能力。此指事物保持自己的不變性從而按自己的固定軌跡運行的能力。

【譯文】

先讓我們來考察一下歷史吧。古代那些大智大勇的圣者生活在人世間,之所以成為蕓蕓眾生先知先覺的導師,是因為他們能夠通過對世界上萬事萬物陰陽、分合變化的觀測,揭示它們的本質屬性而給它們立一個確定的名號,并洞曉其生成、發展、滅亡的關鍵所在,追溯事物發展的歷史過程,預測其結局,還能洞察世人的心理變化規律,及時發現世上事物、人事的發展征兆,從而把握其關鍵所在。所以,圣人在社會上立身處世,從古到今,其遵循的規律都是一樣的。由此而論,世間事物雖然變化無窮、紛紜萬端,但皆有其自身的本質特征與發展規律:或歸于陰,或歸于陽;或以柔為特征,或以剛為特征;或以開放為主導,或以閉藏為主導;或松弛不固,或緊張難入。因此,圣人在處理世間事務時,總是善于發現事物規律,把握事物關鍵,考察事物的發展過程,揣度、研究事物可變性和不變性以及事物應變能力的強弱,因才而用、取長補短、有的放矢地處理問題。

【原典】

(二)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①,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②。審定有無與其虛實,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③,以求其實,貴得其指④;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⑤。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⑥。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⑦。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⑧。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⑨。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圣人因而為之慮⑩。其不中權衡度數,圣人因而自為之慮⑾。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內之⑿;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

【注釋】

①有差:有差等,差別。

②無為:指無為之道。《鬼谷子》所說的“無為之道”與老莊的清靜無為之道不同,這里指順應自然之性而撥動之、因勢而利導之的一種處世之道。 牧:治理,處理。

③微:暗中。排:排察。

④指:同“旨”,旨意,主旨。

⑤示:啟示,啟發。此指啟發對方讓他敞開思想。閉:閉藏。此指使對方控制感情。

⑥異:與“同其情”之“同”為互詞。同其情,即考察對方感情上與我們的同異點。異其誠,即考察對方誠意如何。

⑦離合有守:認識有差距。離合,原指二人相離或相逢,此指認識差距。守,原指各據一方,此指有距離。從:同“縱”,縱容,放縱。志:意愿,意志。

⑧貴:以……為貴,此處意為“首先要”、“關鍵是”。

⑨微:微暗,不露聲色。道:此指陰陽之道,即變動陰陽、因勢利導而處理事物的方法。 追:相隨,相合。

⑩權衡輕重:此指處理事情的謀略與措施。度數:度量,準則。

⑾自為之慮:此指自己另外謀劃決策。

⑿內:同“納”,接納,吸收。

【譯文】

世人中有賢良與不肖者,有智識之士與愚黯之輩,有勇敢者和怯懦者;有仁人君子及茍且小人……總之,人們的品行和素質是千差萬別的。所以,針對不同的人品素質,要采取不同的態度與措施。對某些人可以開導,對某些人可以壓抑;對某些人可以擢用,對某些人可以黜退;可以讓某些人富貴,可以使某些人貧賤。總歸一句話,要順應人們的自然品性去分別對待他們。(要起用一個人,)首先要審定其品質如何,摸清其真假虛實,順從其嗜欲愿望,發掘其志向意圖,并要暗中排察他的言語,或啟導他,或適當地貶抑、質疑他,以探知其真情實意,以明了其性格主流。得知對方實際情況后應緘默不語以挑動對方暢所欲言,以便了解對方所言是否于己有利。要么開導他給他以啟示,要么壓抑他使他控制自己。開導啟發他,是為了讓他暢所欲言以考察他在感情上與我們有無距離;壓抑控制他,是為了觀察他的反應如何,借此了解他對我們的誠心大小。考察某人可用不可用,還要查明其謀略計劃的優劣以及同自己謀略計劃的差距大小。若同我們的謀略計劃距離較大,先縱容他,讓他照自己的意志去辦(而我們則暗中謀劃)。當然,這種謀劃要周密。若要謀劃周密,關鍵是行事要微暗、不露聲色,這樣做,就與陰陽之道暗合無隙了。(對人使用捭闔之術,)或開啟引導他,估量出他的情志;或壓抑控制他,摸準他的誠心。此外,還要知道他的謀略措施,圣人因之作出測度與分析,若其謀略措施得當,與我們距離較小,合乎我們的準則,我們就可以據此幫他完善謀略措施;若其謀略措施失當,與我們距離較大,不合我們的準則,我們只好舍棄不用, 自己另謀良策。因此,對人使用捭闔之術時,或開導他幫他引出決策,或啟發他吐露決策以便納為己用;或抑制他以便于我們順利起用,或拒斥他棄而不用。

【原典】

(三)

捭闔者,天地之道①。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復、反忤,必由此矣②。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兇大命系焉③。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④,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⑤。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⑥。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⑦。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⑧。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⑨。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⑩。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⑾。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⑿。為小無內,為大無外。

【注釋】

①天地之道:即陰陽之道。天為陽,地為陰。

②縱橫、反出:即陰陽的具體表現。縱與橫,反(返)與出,都是對立的事物,可用陰陽來涵括。反覆、反忤:亦為陰陽的具體表現。

③豫:同“預”,預先。吉兇:此指游說成功或失敗。大命:此指游說目的。

④出入:此指表現、表述。

⑤陰陽其和,終始其義:終事始事的要義所在,是明了陰陽調和之理。

⑥故言長生……曰始:始為乾,乾為陽,故“始”“陽”并言。始即初始,出發點,引申為人生行動的目的所在。即言上述長生、安樂、富貴等事物都是人生所追求的東西。

⑦故言死亡……曰終:終為坤,坤為陰,故“終”“陰”并言。終:窮。窮急困窘,是人所不欲,是人生的忌諱。

⑧善:此指善言。善言為陽。惡:此指惡言。惡言為陰。

⑨陰陽:此指陰言和陽言。

⑩下:卑下的陰言。小:此指小人。高:崇高的陽言。大:此指君子。

⑾出:這里指被策士、說客們啟發。入:這里指聽從游說策士的話。

⑿家:這里指封有采邑的大夫。國:這里指據有一國的諸侯。

【譯文】

捭闔之術,以陰陽之道為主旨。捭闔,就是變動陰陽,用開閉之法構成四季輪回,使萬物化生、萬事興亡交替。縱和橫,返和出,反和覆,反與忤,皆為陰陽之道的具體表現,都可用陰陽變動來區別、說明它們。而使用捭闔之術使事物轉化,正是陰陽之道的關鍵所在。游說過程中的每一變化,都出自捭闔之術,所以要預先審知捭闔之術的陰陽變化法則,這是游說能否成功、游說目的能否達到的關鍵所在。口,是表達內心思想的門戶;而心靈,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主宰。人的志向與意愿,喜好與欲求,思念和焦慮,智慧和謀略,都是由口這個門戶出入從而表露出來的。所以,應該用捭闔之術來把守自己的口,用開閉之法來調控自己的言談。使用捭術,就是讓對方開口,讓對方說話,這就是陽之道;使用闔術,就是讓對方閉口,讓對方沉默,這就是陰之道。懂得了陰陽之道的協調交替使用,就能夠懂得“終”和“始”的意義了。所以,我們把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等歸為陽類事物,稱作人生向往;把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等歸為陰類事物,稱作人生忌諱。凡是那些遵循、效仿、涉及上述陽類事物的說辭,可以叫作“人生向往型語言”,也就是說可以用這類美好的語言去說動對方進行某事;凡是那些遵循、效仿、涉及上述陰類事物的說辭,可以叫作“人生忌諱型語言”,也就是說可以用這類令人厭惡的語言去威脅、警醒對方中止某種計謀。游說中運用捭闔之術時,先用陰言和陽言去試探對方(以確定對方是喜歡陰言還是喜歡陽言)。由此,與喜歡陽言的人論談時,以使用涉及上述陽類事物的崇高語言為主;與喜歡陰言的人論談時,以使用涉及上述陰類事物的卑下語言為主。這樣,我們就可以用卑下的陰言去打動小人,用崇高的陽言去說服君子。照此而論,(用捭闔之術去游說,)就沒有探測不出來的真情,就沒有不聽從我們決策的人,就沒有不能說服的對象。(用捭闔之術去游說,)可以說動每個普通民眾,可以說動每個有封地的大夫,可以說動每個諸侯國的國王,甚至可以說動天下的君主。若要成就小事,可以小到極限,沒有更小的了;若要成就大事,可以大到極限,沒有更大的了。

【原典】

(四)

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①。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還終陰②,陰極反陽。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③。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④;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⑤。

【注釋】

① 御:治理,處理,掌控。

② 還:還返,再生。

③ 德:內在本質,自身規律。形:外在形態。

④ 苞:包容,規范。結:連接,引申為輔助。施以力:施以外力,由外影響內。

⑤ 先:先導,這里指既定法則。圓方:即天地,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故以“圓方”代指天地。

【譯文】

所有的裨益或損害、離去與接近、背叛和復歸,都是陰陽之道的行為表現,可用陰陽之道加以掌控和駕馭。陽以動為特征,故主要表現為進取;陰以靜止為特征,故主要表現為閉藏。陽動必然顯現出來,陰止必然潛藏進去。陽發展到極致就成為陰,陰超過了極限就變為陽。用陽去撥動事物,是為了讓它按照自身規律發展;用陰去安定事物,是為了讓它鞏固自己的形態。用陽去統括陰,就要用內部規律去規范外在形態;用陰去輔佐陽,就要用外在形態去影響內在本質。陰陽相輔相成,互為其用,集中體現在捭闔之術上。這就是世間萬物陰陽變化的基本規律,也是游說人主所應遵循的根本原則,是萬事萬物生成變化的既定法則,也即所謂的天地萬物運行的關鍵。

【以史為鑒】

司馬懿活用泥魚戰術

在我國古典文獻中曾描述過一種特殊的魚,雅號“泥魚”。它也屬于魚類,自然也棲息在水中。每當遭遇大旱災時,其他的魚類都在拼命地尋找賴以存命的水,可惜到最后,很多魚兒還是難逃一劫。

此時的泥魚卻毫不慌張,它們悠然自得地觀察著四周,找到一塊足以長期容身的泥地,就把自己整個身體都鉆進泥里,就像冬眠的動物一樣一動也不動,這就是它們所采取的“闔”的戰術。由于泥魚具備這種特殊的生存本能,最厲害的是它能夠一直這樣維持達半年之久,因而能夠逃過一劫更多地生存下來。

隨著自然界春夏秋冬、陰晴云雨的變化,老天終于降下了傾盆大雨,江河水滿,此時泥魚迎來了它們的黃金時代,就又采取“捭”的姿態,從泥里鉆出來,在水里優哉游哉,不亦樂乎。而此時其他的魚幾乎已經死光了,這些魚的遺骸轉而變成了泥魚的食物,泥魚因此獲得了很快的繁殖,儼然成為河川里的統治階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人也應該學習泥魚的這種隨著時機的轉變而有捭有闔、有顯有藏的生存秘訣。當一個人得勢時,似乎沒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夠順利完成的,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反之,在失勢時,什么事情都不順心,越是努力,事態仿佛越是惡化,此時,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泥魚戰術啟示我們,在面臨不利于自己的形勢時,越發不能心浮氣躁,亂了章法,而要沉著冷靜,遵循“闔”的秘訣,以強韌的意志、堅定的信念打持久戰,本著勇往直前的精神繼續前進,渡過難關;而隨著外部形勢的變化,有利于自己的黃金時代一定會到來的,那時再采取“捭”的戰術。下面再看一個歷史上純熟運用泥魚戰術的典型事例。

品牌:金石海納
上架時間:2014-01-27 10:51:35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金石海納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宁县| 会东县| 浠水县| 广宗县| 夏邑县| 津市市| 资溪县| 前郭尔| 安顺市| 礼泉县| 中牟县| 怀安县| 屏山县| 泾阳县| 平江县| 闵行区| 河东区| 阜南县| 泰和县| 瓦房店市| 栾川县| 依兰县| 义乌市| 吉安县| 无极县| 商河县| 曲周县| 南阳市| 广宁县| 合作市| 兴隆县| 泸水县| 安西县| 衡东县| 横山县| 木里| 绥江县| 张家港市| 峨边| 金阳县| 博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