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第1章 錦衣衛的囚犯
偉大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建立的龐然大物,在朱元璋率領的起義軍的進攻下,轟然倒塌。
他,打敗過大金國,打敗了大遼,打敗了大宋,打敗了大理,甚至一路打到了歐洲。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靠著一匹戰馬、一把彎刀打下遼闊領域的蒙古帝國,就這樣完了。
所謂的元朝,和我們所說的蒙古帝國,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蒙古帝國,橫跨亞歐大陸。
由于疆域過于遼闊,蒙古人將帝國分為了好幾個汗國,分別是元帝國,吐蕃宗教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伊爾汗國。
而元帝國,就是這些汗國的唯一宗主國。
還真應了成吉思汗的那句話,“只要蒙古人能夠團結在一起,那就是無敵的!”
可惜的是,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國很快就分裂了。恐怕成吉思汗做夢也沒有想到,蒙古帝國的宗主國,居然敗給了一個長相丑陋的和尚。
細心的人會發現,蒙古帝國從成吉思汗死亡以后,他的鋒芒就已經開始腐朽了。
而我們的故事,就從這個滅掉元帝國的大明說起。
由于傳孫不傳子,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從自己侄子的手中奪去了皇帝寶座,史稱“永樂大帝”,而大明從朱棣的手中,開始走向了另外一條道路。
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夏。
炎炎夏日,酷暑難當,萬里無云,熱風撲面而來,天下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的蒸籠之中,被潮濕的空氣壓抑的喘不過氣來。
道路崎嶇,兩側山勢險峻,怪石嶙峋,大著高兩丈,矮者高七尺,其間樹木茂盛,鳥鳴依稀可聞。
一隊高舉大明旗幟的官兵,押送著十八輛囚車在山間小道上緩緩前進。
疲憊的馬兒緩緩的邁著沉重的步子,笨重的囚車“吱呀吱呀”的發出不耐煩的聲響,發泄著對上蒼的不滿,似乎在埋怨著世道的不公,又好似在訴說著自己心中的冤屈。
押送囚車的全都是身穿紅色勁裝的健壯騎士,黝黑的軟甲套在上面,雙目斜飛,英氣逼人。
這些騎士胯下的坐騎均是清一色的純黑漠北千里馬,全身沒有半根雜毛,毛發烏黑發亮,昂首挺胸,步伐穩健,馬上懸掛著一個黑黝黝的盾牌。
馬上騎士的腰間挎著一柄鑲嵌紅色寶石的寶刀,肩上扛著一柄寒光閃爍的銀槍,腰的右半邊懸掛著一塊打造精致黃銅令牌,這絕不是一般工匠可以輕易仿造的東西,銅牌上刻著三個大字“錦衣衛”。
囚車中的一個十六歲少年,面色蒼白,嘴唇干裂,臉上有著一層白白鹽花,這是由于天氣炎熱,渾身出汗,汗水迅速蒸發,身體分泌出來的鹽分便在臉上凝結成一層白白的鹽花,此時他身體柔弱無力的靠在身后的囚車上,雙眼露出了不甘與迷茫,怨恨。
“大人!給點水喝吧!這孩子會熬不下去的!”旁邊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虛弱的懇求著。
這老者頭顱皆白,上面滿是灰塵泥濘,胡須與長發虬結在一起,如同一堆雜草。
“啪!”一聲脆響。
旁邊騎在馬上的一個騎士揮動手中的鞭子,狠狠地抽在的囚車上,鞭子準確的順著囚車的空隙鉆了進去,在老者的臉上留下了一條鮮血淋淋的傷痕。
“想喝水!你們這群反賊,你們也配喝水,也不看看你們是個什么東西?”說到這里,騎士眼睛一轉,笑道,“不過也好,今個大爺我高興,就大發慈悲的賞賜你們一點吧!”
說話間,這騎士從馬上縱身一躍,穩穩地站在的囚車的頂端,“接好了!別怪大爺我沒有給你們機會!”
“呼啦啦!”這騎士直接解開了腰帶,站在囚車上面開始撒尿,搖搖晃晃的囚車并沒有影響他的身形,這騎士依舊穩如泰山版的站在上面,前后左右沒有一絲的晃動。
由此可見這騎士還是一個功夫高手。
熱騰騰的尿液傾灑在囚車內的兩人臉上,如同春雨一般滋潤著二人干裂的嘴唇,和那已經被曬得開始蛻皮的臉龐。
“哈哈哈哈!”這騎士大聲笑了起來,“老雜種!小雜種!就你們這個樣子,一輩子都是這個樣子了,能活到京城,那是你們命大,活不到京城,那是你們的命運,看見沒!老天都不幫你們,我幫你們!求神拜佛還不如跪地求我。”
囚車中的少年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侮辱與戲謔,此時他的臉上只有冷漠,波瀾不起,這一切侮辱,已經無法在他的心中激起一丁點的反應,不是到是心灰意冷,還是破罐子破摔,誰也不知道他心中的想法。
“老四!別玩了,萬一這老不死的死了,我們回去可就沒法交差了!”帶頭的一名錦衣衛出言勸阻了這位騎士的行為。
但也默認了這個騎士的行為,在他眼里,只要死不了人就行了,反正囚車里的這些人,去了京城也是死路一條,雖說現在死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他也有足夠的理由去解釋給自己的上司,可還是有點麻煩啊!
這個領頭者,叫做司馬越,從朱棣起兵奪位的時候就已經跟隨朱棣了,現在被朱棣委以重任,專門收拾明教余孽。
朱元璋當年依靠著明教起家,深知明教的厲害,所以在取得皇位以后,便大力打壓明教,并且下令,除了佛教與道教,其他的均屬邪教,極力打壓。無論是建文帝朱允炆還是現在的永樂帝朱棣,都毫不猶豫的執行著朱元璋的這條命令。
天下所有威脅帝國穩定的不利因素,都要毫不猶豫的剪除,斬草除根,因為誰也不想再出現一個可以奪取他們地位的和尚。
縱觀歷史,任何一次的農名起義都是由那些教派引起的,人沒有文化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些人有了信仰,這是比文化還要恐怖的東西。有文化的人又怕死的,有膽小的,也有錚錚鐵骨的,可這些有信仰的農民,他們悍不畏死,瘋狂,不顧一切。
司馬越不僅是朱棣的親信,還是紀綱的親信,甚至于,在他的眼里,紀綱的命令比朱棣還要管用。
司馬越還有另外一個任務,那就是暗中追尋建文帝的下落。
建文帝朱允炆,在朱棣攻破南京的時候,一把大火將皇城燒了個干干凈凈,而他本人,也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就好比是朱棣心頭插了一把刀一樣,你說你死了,那好說,不死,好歹讓朱棣知道啊,可現在這樣,不死不活的也沒個準信,這算哪門子事啊!搞得朱棣每天都提心吊膽的擔心朱允炆回來復辟奪位。
也正是如此,這錦衣衛也越來越放肆,接著打擊明教余孽和建文帝余孽的名號,囂張跋扈,胡作非為,朝中大臣,莫敢言語。
……
不遠處的山崖上,站立著八個穿著白色勁裝的男子,他們手持長劍,長發飄揚,劍眉豎起,面無表情,悄無聲息的注視著山腳下的囚車隊伍。
“所有人準備,等他們走過下一個彎道,立即發動攻擊,這幫錦衣衛,一個不留!”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下令道。
“是!”眾人齊聲說道。
山道上緩緩前進的錦衣衛,對于這一切,全然毫不知情,依舊自顧自的走著,笑著,時常還侮辱一下囚車中關押的婦女,在他們看來,這世界上還沒有幾個人不長眼的敢來和錦衣衛做對。
……
“山對山來個崖對崖,小河隔著過不尼來,哥哥拾起那小石頭,妹妹兜起那河中沙,沙花橋抬起走過尼來……”
就在此時,一聲嘹亮的山歌打斷了的錦衣衛們的嬉鬧,所有人都停下來腳步,停止了歡笑,右手緊緊的握在刀柄,警惕的看著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