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從軍大同
- 大明有盟主
- 十月情花
- 2125字
- 2016-06-27 23:37:57
鄧莎莎坐過來,蹲在旁邊,贊道,“沒想到你這么利害啊!我劈這樣一根木頭,都要浪費老半天的時間,平時都是我爹劈柴的,你比我爹快多了。”
孫泰笑著解釋道,“習武之人,力氣本來就大,劈柴這種小事要是都做不好,那還練什么功夫!”
“可我爹也練功夫啊!他比你練功的時間還長,為什么我爹就沒你這么厲害啊?”鄧莎莎歪著腦袋問道。
“咳咳!丫頭!你這是在嫌棄你爹沒本事嗎?”鄧海站在鄧莎莎的背后笑道。
“爹!”鄧莎莎連忙站了起來,低著頭,紅著臉,“我不是這個意思,爹你當然是最厲害的了。”
鄧海并沒有理會女兒,而是對著孫泰說道,“你應該不是一般人吧!看你這樣子,應該是練過內功的人,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內功心法。”
孫泰笑道,“真是,只不過我現在除了這一身的武藝,一無所有。”
“你師承何處?”
聽到這里,孫泰的臉上漏出了一絲的哀傷,剛下山的時候,他對武當充滿了怨恨,可漸漸的,他明白了很多,武當并不是江湖,像以前那樣,他遲早是要死的,所以,他現在改變了很多,已經沒有了對武當的那種怨恨。
孫泰如實答道,“師承武當,不過因為違反門規,已經被逐出山門。現在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鄧海點點頭,“算你老實,對武當還沒有怨恨,看來你已經走出來了,這樣吧!你幫我干活,我收留你,你就先住在我家吧!雖然老頭子我窮點,只要你肯出力,我相信一定不會餓肚子。”
孫泰現在也不想回襄陽了,那是一個讓他心痛的地方,現在有人收留他,他也沒有過多的要求,當即答應下來,打算先在這里呆一段時間再說。
自此,孫泰白天跟著鄧海打獵砍柴,晚上就和鄧海睡在一個房間,日子雖然過得清苦,可也餐餐有肉,吃喝不愁,孫泰漸漸的有點喜歡鄧莎莎這個小姑娘了,清純,簡單,沒有什么壞心思,處處都為他人著相,比起孫玉香來說,不知好了多少倍。
不知不覺中,孫泰已經在這里待了十天了,這日清早,陽光明媚,孫泰吃過早飯,正準備去城里搬搬貨物,賺幾個銅板,沒想到,幾個官差走了進來。
“請問這里是鄧海的家里嗎?”帶頭的官差問道。
“是!”鄧海帶著女兒從里面走了出來,“這位大人,在下就是鄧海!不知有何貴干。”
帶頭的官差問道,“鄧飛是你兒子吧!”
鄧海連忙答道,“正是犬子,不知他出了什么事情?”
“那就沒錯了!拿過來!”官差說著便遞給鄧海一串銅板,“那好了!你兒子在大同和韃子作戰,被殺死了,這是撫恤金,知府大人有令,免你家三年賦稅,還有,鄧飛死了,按照規矩,我想你應該知道,后天中午,衙門口集合,領取公文,前往大同。”
孫泰在鄧海家里帶了這么久,自然知道這里的情況,也知道他們所說的規矩,自然是要有人去當兵的,可現在這個家里,再也沒有壯丁了,總不能讓鄧海去當兵吧,當即道,“這位大人!鄧家也沒幾個人了,我去吧!”
鄧海與鄧莎莎聞言,均是一愣,忙道,“你小子瘋了,當兵是要掉腦袋的。我怎么能把你牽扯進來呢?”
官差道,“你們是什么關系?這鄧家的情況我們也知道,你別是逃犯吧?”
孫泰笑道,“這位大人,瞧你說的,在下襄陽人,是鄧海家里入贅的女婿,想必我應該有資格去吧!”
“這事我怎么不知道?”
孫泰笑道,“這還是前幾天的事情,我也沒有來得及去登記,反正都是要上戰場,還不都一樣,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官差點點頭,“也對!只要有人去就可以了,記住,后天中午,別錯過了!”
“一定!一定!”
送走了官差,鄧莎莎抽泣道,“孫大哥!你為什么要這么幫我們?”
孫泰微微一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何況你們這是救命之恩,我不去,你們上哪里找人去,官府還不是要到你們的三族里面去抓人,誰愿意去送死,反正我是無所謂,我爛命一條,死在哪里都是一樣,再說了,我還有一身武藝,普通的人,百八十個還奈何不了我。”
鄧海無奈的拍了拍孫泰的肩膀,“你小子,人不錯,算我沒看錯人!不過你說你是我鄧海的女婿,這話你可要負責,你這么一說,我女兒以后還怎么嫁得出去?”
孫泰聞言一愣,“前輩說笑了,我只不過是權宜之計,并沒有想這么多。”
鄧海怒道,“你是看不起我女兒嗎?”
孫泰搖頭道,“不是!鄧姑娘是個好姑娘,可我是要上戰場的人,這是把腦袋掛在腰里的生活,我是怕耽誤了鄧姑娘。”
鄧莎莎本來還是一臉的憂愁,聽見孫泰這么說,立馬笑了起來,“孫大哥!我不怕!你是好人!只要嫁給你,我就是立馬守活寡我也不怕,反正你不要我,我也沒臉嫁人了,也不會再有人要我了。”
孫泰道,“我就是怕苦了姑娘!”
“我不怕!我這輩子跟定你了!”鄧莎莎堅定的說道。
鄧海見兩個晚輩都心甘情愿,也就沒有多說什么,當即便買了紅燭,為兩個人簡單的拜了天地,算是正式成親。
窮人家的婚禮,自然沒有那么多的規矩,能省就省,何況這以后還要生活呢!
第二天,孫泰到衙門去說了一下,這當官的也是好說話,他也知道這鄧海的情況,當即直接發放了路引,同意他們共同遷往大同。
這也沒什么,反正就是兩個人,多兩個不多,少兩個不少,何況這鄧海還是個活不了幾年的人了,留著也沒什么意思,還不如直接放了。
大明建國的時候,本來是不允許離鄉的,可到了最后,這種事根本管不了,到了朱棣靖難的時候,更是混亂,朱棣繼位以后,也有了變通,只要在所在地取得了遷移路引,當即就可以離開,到了另外的地方,只要到衙門報備就可以了,這也大大的方便了許多。
第三天,孫泰帶著新婚夫人鄧莎莎和丈人鄧海,直接離開了南陽,直奔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