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你的感覺我能懂:用共情的力量理解他人,療愈自己
最新章節(jié):
封底
共情是一種需要通過練習培養(yǎng)的能力。臨床心理學家海倫·里斯博士發(fā)現(xiàn),醫(yī)院里醫(yī)生對病人共情的缺失極大地妨礙了治療的效果。鑒于此,她開發(fā)了E.M.P.A.T.H.Y.七要素共情訓練法,用來培訓醫(yī)生提升共情能力,有效提升了醫(yī)生的治療效果。在本書中,里斯博士將這一套有效的方法推廣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她總結了關于共情的最新神經科學研究,并基于研究發(fā)現(xiàn)和多年的培訓實踐,全面討論了在職場、家庭、學校教育以及網絡社交媒體中,如何通過培養(yǎng)并踐行共情,實現(xiàn)巨大的改變,讓工作更高效,關系更親密,育兒更有力量,也讓社會更和諧美好。“你的感覺我能懂”的“你”不僅僅指他人,我們還需要學會對自己共情,書中也介紹了關懷、療愈自己的方法。
目錄(81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文前
- 推薦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深入剖析共情
- 第1章 我們共通的心智能力
- 什么是共情
- 共情與同情
- 第2章 共情的三個部分
- 情緒共情
- 認知共情
- 共情關懷
- 第3章 何時共情?何時無法共情?
- 神經影像學的新發(fā)現(xiàn)
- 共情的觸發(fā)器
- 共情疲勞和共情偽裝
- 共情的障礙
- 第4章 共情的七要素E.M.P.A.T.H.Y.
- E代表眼神接觸
- M代表面部表情的肌肉
- P代表姿勢
- A代表感情
- T代表語調
- H代表傾聽整個人
- Y代表你的回應
- 為什么E.M.P.A.T.H.Y.很重要
- 第5章 擴大共情圈
- 內群體與外群體
- 波紋效應
- 無中生有的區(qū)隔
- 第二部分 共情重塑生活
- 第6章 育兒中的共情
- 共情能力是怎樣發(fā)展的
- 父母對孩子的鏡像回應
- 共情的榜樣
- 雙倍體驗
- 處在岔路口的共情
- 稱職可能就是“足夠好”
- 第7章 學校教育中的共情
- “審問式教學”的問題
- 利用社會腦
- 課堂中的E.M.P.A.T.H.Y.
- 教育的未來
- 用共情培養(yǎng)孩子:ABC原則
- 第8章 數(shù)字時代的共情
- 膚淺的共情
- 不斷變化的大腦
- 是什么驅動了網絡噴子
- 一圖抵萬言
- 第9章 共情、藝術和文學
- 共情與藝術的科學
- 藝術如何促進共情
- 藝術激發(fā)共情的證據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 把從藝術中學到的帶入現(xiàn)實生活
- 共情七要素與藝術
- 第10章 共情領導力
- 共情領導力的神經基礎
- 共情、依戀理論和領導力
- 共情指數(shù)
- 美國2016年總統(tǒng)大選中共情的缺失與偏離
- E.M.P.A.T.H.Y.在領導力方面的應用
- 第11章 深入喚醒對更多人的共情
- 假如我和你一樣疲憊而貧窮
- 精神病患者
- 物質使用障礙
- 性少數(shù)群體
- 自閉癥和共情
- 找到E.M.P.A.T.H.Y.
- 感受在我們之間的怪物
- 第12章 自我共情
- 理解自我共情
- 雨滴效應
- 超越腦中的喋喋不休
- 我們要何去何從
- 致謝
- 參考文獻
- 作譯者簡介
- 封底 更新時間:2024-04-15 12:12:36
推薦閱讀
- 害怕你就輸了:不自信是一種恐懼癥
- 與心理創(chuàng)傷和解
- 把下一顆珍珠穿到繩子上:施圖茨的療愈之道
- 自我治愈心理學:別讓你的自尊無藥可醫(yī)
- 幸福生活的秘密
- 走出原生家庭創(chuàng)傷
- 解夢九講:心理咨詢與治療的藝術
- 喚醒敬畏
- 凈化心靈的力量
- 從此,不再復制父母婚姻
- 危機和創(chuàng)傷中成長:10位心理專家危機干預之道
- 季諾的告白
- 5%的改變
- 治愈系心理學
- 這真的是你的錯嗎
- 和生命的意外共處
- 走出抑郁:一個抑郁癥患者的成功自救
-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生活的科學
- 我們內心的沖突
- 治愈心理學:新編實用心理自助手冊(案例應用版)
- 突圍原生家庭:如何在過去的傷痛中重建自我
- 今晚,睡個好覺:高效助眠的5分鐘正念冥想
-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訓》的心理學解讀
- 愛與自由二八分
- 跟不安的自己談談
- 正念:照進烏云的陽光
- 雖然不容易,但是沒關系
- 從拖延到行動:心理學療愈精神內耗
- 想太多是會爆炸的
- 如何做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