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互動與交流:希臘化世界與絲綢之路關系研究
最新章節:
后記
“希臘化”一詞,最早出現于公元前3世紀托勒密二世在位時組織編譯的希臘語《圣經》中,指非希臘人說希臘語,過希臘人的生活。希臘化世界是指在亞歷山大帝國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政治上以希臘—馬其頓人為主導、文化上以希臘文化為主體、同時容納東方當地文化因素的新世界。其范圍東起地中海,西到中亞、印度河,北至北方草原,南至印度洋。存續時間,大致開始于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東征,結束于公元前后。希臘化世界是亞歷山大東征留下的最重要的遺產,在他死后,其部將三分天下,在廣袤的區域內,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長期接觸,相互適應、相互融合,從而孕育了希臘化文明。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希臘化文明遺產不僅在希臘化世界傳播、接受、改造,而且傳入了遙遠的中原內地,最終融入了中華文明發展的洪流之中。從某方面來說,亞歷山大在絲綢之路的開通上,發揮了與張騫同樣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絲綢之路的中文著作,多從中原視角出發,本書則圍繞絲路的另一端——希臘化世界展開論述。第1編共分3章,論證亞歷山大東征、希臘化世界對于絲路開通的作用;第2編是本書的重點,共分5章,屬于個案研究,分別論述希臘化文明遺產在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傳播、接受;第3編共3章,論述希臘化文明信息在中國的遺存與影響。各章既獨立成篇,又有內在聯系,可以全面、系統、立體地反映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的關系。本次出版,并附錄5篇在國外權威期刊發表的英文論文。
目錄(33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頁
- 編委會
- 獻給
- 出版說明
- 自序
- 緒論 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關系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 第一編 希臘化世界形成與絲綢之路貫通
- 引言
- 第一章 亞歷山大東征與絲綢之路開通
- 第二章 兩漢中印關系與絲路南道的開通
- 第三章 遠東希臘化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歷史定位
- 第二編 希臘化世界與絲路沿線文明的互動
- 引言
- 第四章 娜娜女神的傳播與演變——一項關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宗教認同現象的個案研究
- 第五章 希臘式錢幣的變遷與古代東西方文化交融
- 第六章 “Soter Megas”考辨
- 第七章 希臘化還是印度化?——“Yavanas”考
- 第八章 帕提亞王朝的“愛希臘”情結
- 第三編 絲路希臘化文明遺產的傳入
- 引言
- 第九章 傳聞還是史實?——漢史記載中有關西域希臘化國家與城市的信息
- 第十章 彌蘭王還是米南德? ——《那先比丘經》中的希臘化歷史信息考
- 第十一章 犍陀羅藝術中的“希臘神”及其在中國的演化——一項基于圖像的初步考察
- 第十二章 山西地區北朝隋唐文物中的外來文化因素
- 附錄
- Hellenistic World and the Silk Road
-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nd the Opening of the Southern Silk Road during the Han Dynasty
- Hellenisation or Indianisation:A Study of the Yavanas
- Chinese Historical Sources and the Greeks in the Western Regions
- Some Notes on Dayuezhi,Daxia,Guishuang,and Dumi in Chinese Sources
- 征引文獻
- 后記 更新時間:2023-02-08 18:01:36
推薦閱讀
- 明史講義
- 歷史學的理論和歷史(修訂版)
- 諸史天象記錄考證(二十四史校訂研究叢刊)
- 簡帛學論稿
- 《尚書》新研(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 明弘治正德時期首輔劉健研究
- 宗教與歷史(第十二輯)
- 史學調查與探索: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學部論叢(2017)
- 唐宋元東亞關系研究(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宋代中國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
- 亞洲概念史研究(第9卷)
- 歷史與記憶(新史學·第八卷)
- 清代巴縣婚姻檔案研究
- 中國社會史
- 當代俄羅斯史學研究
- 王水照說蘇東坡
- 墨學概論
- 史記論著集成(全二十卷)
- 《史學史研究》文選:中國近現代史學卷
- 維米爾的帽子:17世紀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
- 從《唐將書帖》看明清時代的南兵北將
- 梁啟超與護國運動
- 西周金文禮制研究
- 九品中正制研究
-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17年上卷/總第16卷)
- 史學理論:唯物史觀的視域和尺度
- 中國經典給教師的教育智慧
- 地理學思想史:以中國為中心的地理學大事年表長表(全3冊)
- 清代省級地方立法:以“省例”為中心
- 宋代軍隊經營問題研究(中華文史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