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鐵與血:德意志帝國的興亡(1871—1918)
最新章節:
彩插
1871年誕生的德意志帝國只有48年歷史,卻孕育出了現代德國,并使其側身歐洲乃至世界強國之列,歐洲歷史格局由此被改變并延續到今日。19世紀初對抗拿破侖的戰爭中培育起的德意志民族之魂,在這半個世紀中生根發芽,從建國之初各邦彼此獨立的狀態到“一戰”爆發時的“全民保衛德意志”,民族精神在德意志人民的歷史與記憶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德意志帝國的歷史遺產并不止于此。把握新興產業革命機遇,成功實現經濟飛躍的德意志崛起之路,為現代世界提供了一條迥異于其他西歐國家通過殖民擴張崛起的強國發展范例。俾斯麥在現實政治策略下對市場機制的靈活調整與福利保障體系的建設,也使德意志帝國時期成為經濟繁榮、國威高揚和軍力強盛的代名詞,“建國時代”的光輝與榮耀百余年來不曾褪色。本書試圖講述這個鐵血帝國從1871年建國直到“一戰”后殞落、解體的短暫歷史,摒棄成見,重新審視帝國的掌舵者們——從帝國的創建者“鐵血宰相”俾斯麥,到帶領德意志走向毀滅之路的“傀儡皇帝”威廉二世——的歷史處境與心路歷程,透視現實政治的復雜意涵,以及整個帝國自上而下,不同階層人士的渴望、拼搏與掙扎。
目錄(43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文前
- 序章
- 第一章 崛起:1815—1871
- 1815:德意志人挺身而出
- 1815—1840:兩個德意志的交鋒
- 1840 —1848:德意志的革命
- 1850 —1862:“容克瘋少爺”崛起
- 1862—1867:鐵與血
- 1868—1871:帝國誕生
- 第二章 俾斯麥的帝國:1871—1888
- 一個全新的帝國:宣言與憲法
- 同床異夢:俾斯麥與民族自由黨
- 德意志的愷撒?帝國的治理之道
- “文化斗爭”:俾斯麥與德國天主教
- 德國制造:帝國成為經濟大國
- 什么是德意志?俾斯麥統治時期的德國社會
- 社會問題:俾斯麥與工人階級
- 外交政策
- 第三章 三帝一相:1888—1890
- 1888:三帝之年
- 1888—1890:兩個舵手
- 1890:踢走領航員
- 第四章 威廉二世的帝國:1890—1914
- 君主親政還是“影子皇帝”?
- 經濟大國德意志
- 新路線:列奧·馮·卡普里維時期,1890—1894
- 霍恩洛厄侯爵與權力格局的重塑:1894—1900
- “世界政策”:爭取優勢地位
- 文化
- 比洛與貝特曼—霍爾維格:尋求共識,1900—1914
- 丑聞纏身的皇帝
- 第五章 大災難:1914—1918
- 1914年的精神
- 簡述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 沉默獨裁
- 戰時經濟
- 苦難與犧牲
- 德意志帝國的滅亡
- 結論 全劇終?
- 參考書目
- 彩插 更新時間:2022-03-15 10:23:55
推薦閱讀
- 猶太文明
- 不許可:相機中的侵華歷史
- 西夏王
- 滿文檔案與清代邊疆和民族研究
- 漢趙國史
- 十六國北朝權力嬗代新探
- 北京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研究
- 粵東畬族:族群認同與社會文化變遷研究
- 契丹資料輯錄:東胡系民族資料匯編
- 藏羌彝走廊研究(2018年下半年刊/總第3輯)
- 中國門巴族
- 唐代黠戛斯歷史研究
- 西北民族論叢(第11輯)
- 圖說廣東回族
- 史事與史源:《通鑒續編》中的蒙元王朝
- 中國夢我的夢
- 遠渡加勒比:彼岸的祖父
- 箕氏朝鮮史
- 胡商 胡騰舞與入華中亞人:解讀虞弘墓
- 《蒙古秘史》文獻版本考
- 以色列:一個奇跡國家的誕生
- 云南種人圖說考釋
- 戰國秦漢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與觀念研究
- 鐵與血:德意志帝國的興亡(1871—1918)
- 失落的文明:史圖博《海南島民族志》研究
- 中國民族簡史
- 吐魯番地區民族交往與語言接觸:以吐魯番出土文書為中心
- 后金史
- 夫余興亡史
- 貴州黔東南侗族文化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