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與血:德意志帝國的興亡(1871—1918)
- (德)卡佳·霍耶
- 2979字
- 2022-03-15 10:23:47
1868—1871:帝國誕生
直到1868年,俾斯麥仍不相信德意志會在不久的將來走向統一。在1866年普奧“兄弟之戰”以普魯士的壓倒性勝利告終后,法國迅速警惕起來,德意志南部各邦也不愿在經濟合作和共同防御以外與北德意志邦聯締結更緊密的關系。在和符騰堡陸軍的軍需官蘇科(Suckow)談話時,俾斯麥坦承:“在我看來,德意志如果能在19世紀完成民族統一大業,就已經很了不得了?!?img alt="引自Ullrich, p. 71。"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D9900/22676810809398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446372-k5xXW5VxLZYbhr7R3EsGbyGfM02cWp6B-0-e3985f86450ce6a8f71edc32d76bd500">從1866年到1869年,俾斯麥致力于鞏固北德意志邦聯的內部統治,并努力保障歐洲腹地各邦國的安定。1867年,他公開了自己與南德意志各邦之間締結的秘密防御協議,向法國和奧地利發出強有力的震懾:一旦兩國試圖染指普魯士在1866年戰爭中占領的土地,整個德意志都將與它們為敵。
在邦聯內部,俾斯麥和北德意志邦聯議會致力于強化經濟和政治上的影響力,希望能提升統一體制對各國的吸引力,從而減少巴登、符騰堡與巴伐利亞等國的抵觸情緒。由俾斯麥主持編纂的邦聯憲法認可了1848年革命的一些理念,賦予全體男性公民選舉權,允許國民在各個成員國之間自由流動。憲法還規范了貿易活動,引入了一套刑法典,并統一了邦聯境內的度量衡。從前,德意志各地的計量單位差異經常導致誤會與分歧。例如,一個巴伐利亞布匹商人打算從不倫瑞克進些新奇的商品,他很可能在產品計量單位的算法上遇到些意想不到的麻煩:在不倫瑞克買一“臂”(EII)布料,他會得到僅有57厘米長的布匹,而在他的老家巴伐利亞,這個單位對應的長度是83厘米。統一的法律體系,加上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北德意志邦聯可以迅速成為一個近代化的歐洲國家,在如此有利的條件下,俾斯麥并不急于實現德意志全境的統一。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強迫南部邦國統一:至少在自己有生之年,防御性的民族主義情緒將是驅動泛德意志地區同心協力的唯一力量。只有與外敵作戰的戰火才能鑄就統一德意志帝國的皇冠,而俾斯麥不必費太大力氣,就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敵人。
俾斯麥需要一場讓普魯士扮演受害者的沖突,而在1869年,這個絕佳的機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降臨了。此時距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二世被推翻已有一年之久,但西班牙王位尚無合適的繼承者,霍亨索倫王朝的利奧波德親王憑著與葡萄牙公主安東尼婭的姻親關系,成為潛在的候選人之一。不消說,西班牙若是迎來一位霍亨索倫家族的君主,無疑是對法國的詛咒,因為后者馬上就會被普魯士所控制的國家包圍。俾斯麥早已料到法國對此不會坐視不管。1870年夏天,西班牙王位被正式授予霍亨索倫家族的利奧波德親王,俾斯麥決心利用這個大好機會。讓利奧波德親王更加猶豫不決的是,威廉一世乃至利奧波德的生父卡爾·安東·馮·霍亨索倫對是否接受西班牙王位一事都極為謹慎。此時,拿破侖三世已明確表示,自己不會容忍普魯士與霍亨索倫家族的勢力染指西班牙。他在公開場合與私下里都表示過,他將會把普魯士染指西班牙王位視為對歐洲均勢體系的破壞,乃至對法國尊嚴的踐踏。換言之,霍亨索倫家族膽敢繼承西班牙王位,就意味著將會有戰爭爆發——而這正是俾斯麥想要的。如果法國以看似主動的理由對普魯士宣戰,北德意志邦聯與南德意志各邦間的防御協定就將生效,整個德意志就會在普魯士的主導下凝聚起來。就這樣,可憐的利奧波德親王成了俾斯麥與拿破侖三世政治博弈中的棋子。
在馬德里方面進行了一些外交運作之后,利奧波德親王突然在6月19日宣布正式接受西班牙王儲的身份。為了表明自己與此事無關,俾斯麥避居瓦爾津(Varzin)的鄉間宅邸(威廉一世為了表彰俾斯麥挑起并贏得普奧戰爭的功績而賞賜他40萬泰勒銀幣,后者就用這筆錢購置了瓦爾津的宅邸)。我們幾乎可以想象到這個狡猾的容克貴族坐在瓦爾津莊園里的扶手椅上,等著計謀奏效的有趣場景。盡管如此,俾斯麥的戰爭游戲帶來了嚴重而深遠的后果。在霍亨索倫家族接受西班牙王位繼承權的消息于7月2日被新聞報刊提前獲悉并公之于眾時,法國公眾輿論大為震驚。法國政府在自尊心受挫的憤怒之下,一時沖動踏進了俾斯麥的圈套,宣稱此事對法國造成了嚴重的羞辱,同時拒絕接受利奧波德之父提議放棄王位繼承權的讓步請求。俾斯麥十分滿意:火藥桶已經準備就緒,只要一點火星就能引爆。
最終,引發戰爭的導火索正是俾斯麥本人一手炮制的“埃姆斯電報”,這也是他人生中最臭名昭著的陰謀之一。法國政府不但要求威廉一世撤銷利奧波德親王的西班牙王位候選人資格,還要求他保證霍亨索倫家族永遠不會染指西班牙王位,并公開宣布自己無意冒犯法國尊嚴。相較于當時歐洲國家間的外交慣例,這一要求異常強硬,即便是性格平和、對此事不甚關心的威廉也無法接受這樣的要求,公然在法蘭西國王面前卑躬屈膝。他禮貌地拒絕了法國方面的要求,讓俾斯麥起草一份措辭恰當的回電,既要緩和氣氛安撫法國人,也要維護普魯士的尊嚴。俾斯麥知道自己要怎么做,并且采取了行動。問題在于,他從一開始就想利用這場風波挑起戰爭,現在已經到收網的時候了。俾斯麥在起草電報時有意采用了強硬的措辭,強硬得好像威廉國王剛剛在埃姆斯溫泉聽完法國大使貝內代蒂提出的要求,就毫不客氣地把他趕走了。俾斯麥準確地判斷出,法國方面的情緒已到達臨界點,現在他又施加了最后一重羞辱。為了保證法國政府中的理性派不會占據上風,他將這份轟動性的電報內容透露給了媒體。拿破侖三世和他的內閣完全被俾斯麥的陰謀所擺布,而現在,他們已別無選擇。憤怒的法國民眾呼吁他們的皇帝立刻采取行動,拿破侖三世不得不在1870年7月19日正式宣戰。
在大眾眼里,普魯士顯然是這場風波中的受害方。整個歐洲都看到,當北德意志邦聯的首相在鄉間別墅不問世事地度假,普魯士國王在埃姆斯溫泉安心休憩時,法國方面的態度卻變得越來越過激。這樣一來,沒有其他歐洲國家愿意支持法國,南德意志諸邦更是對普魯士抱有強烈的同情。防御性民族主義的熱情被再次點燃,美因河以南的邦國也忠實履行了共同防御的約定。在整個德意志的大軍面前,兵力有限且備戰不足的法軍根本無力招架。1870年9月2日,普法兩軍在色當一決勝負,拿破侖三世戰敗被俘。雖然法軍在這之后仍堅持英勇抵抗,但普魯士軍隊在1870年12月對巴黎進行持續炮擊,徹底打垮了法國。
在色當會戰與1870年9月以來一系列軍事勝利的鼓動下,一股民族主義熱潮席卷了德意志各地。俾斯麥利用這股暫時性的友善態度,將德意志各邦元首召集起來,商討建立一個統一的德意志民族聯邦。11月,南德意志諸邦同意加入北德意志邦聯,各邦同意將新的聯邦改名為“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Reich)。但威廉本人仍然猶豫不決:就像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國王不愿放棄自己的王位,威廉也不愿舍棄他心愛的普魯士王冠。于是,俾斯麥再次使出手段。他首先買通路德維希,讓他保持沉默,然后用路德維希的名義寫信給威廉,聲稱要擁戴威廉成為德意志皇帝。即便如此,威廉仍未徹底轉變態度,俾斯麥不得不繼續與他談判,讓他正式接受德意志帝國的皇冠。威廉堅持以“威廉皇帝”自居,而不是按照俾斯麥的計劃自稱“德意志皇帝”——這一分歧足以表明他對將普魯士并入德意志的計劃有多不情愿。
新的德意志民族國家將在1871年1月1日正式誕生,但宣告帝國成立的儀式需要一個更具有象征意義的日期。相近時間里最適合的紀念日是1月18日:在1701年的這一天,勃蘭登堡選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正式成為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一世,隨后將分裂的德意志國家凝聚成一個更強大的整體。在戰勝宿敵法國的榮光照耀下,這個精心設計的民族歷史敘事展現出了極強的感染力。隨著德意志帝國在凡爾賽宮宣告成立,狂歡席卷了德意志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