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道由中出
最新章節:
后記
本書主要探討了北宋理學家呂大臨道學理論的闡釋徑路和特點,依次考察了呂大臨思想形成的道學背景、呂大臨經學詮釋中對道學理論的體認和把握特點,以及作為呂大臨理論體系的天道性命論、心性修養論和禮學實踐論的具體內涵,最后簡述了道學的現代哲學意義。本書認為,呂大臨的道學理論,承接《孟子》、《中庸》“盡心知性知天”的心性之學傳統,貫通并重釋了《易傳》的“窮理”、“成性”與《大學》的“正心”、“格物”等道德修養徑路,以天道性命為根源,以本心為基點,以禮教為常道,融合關洛兩派學風,發揚了孔孟儒學上達與下學并重、德性與禮法兼修的精神傳統,表現出關注道德實踐和禮法教化落實的特點;呂大臨典型地反映了初創期的道學理論與儒家傳統經學、禮學的互動、轉化及其自身的生成、演進狀況,也展現出道學內部相近的問題意識和不同的學風傾向之間的相互激蕩過程。
目錄(38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文前輔文
- 總序
- 緒論 道學的闡釋與再闡釋
- 一、“道”與“道學”的名義
- 二、“道學”的理論闡釋
- 三、“道學闡釋”的再闡釋
- 四、本書的研究內容和結構
- 第一章 道學興起背景下呂大臨的學行
- 一、道學譜系
- 二、家學淵源
- 三、道學初興
- 四、倡道關中
- 五、由關入洛
- 六、解經論道
- 第二章 呂大臨以經釋道的學術特點
- 一、“通六經,尤邃于禮”
- 二、四書:“入德之大要”
- 三、易學:“惟人倫之為務”
- 四、禮學:“義理之所當然”
- 第三章 呂大臨的天道論與性命論
- 一、“性命”與“天道”
- 二、天道之“虛”與“感”
- 三、理氣與“一體”
- 第四章 呂大臨的心性論與修養工夫論
- 一、心與“理義”
- 二、心與“中庸”
- 三、“窮理”與“體仁”
- 第五章 呂大臨的禮學及其實踐宗旨
- 一、禮的“理義”根據
- 二、禮的“養氣成性”功能
- 三、禮之“敬”的意義
- 結語
- 附錄:呂大臨道學研究述評
- 參考文獻
- 后記 更新時間:2021-03-12 16:41:37
推薦閱讀
- 魏晉南北朝“論語學”研究
- 探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基礎
- 中國哲學的發展道路:本體學思想訪談錄
- 四書五經經典故事
- 莊子諵譁
- 中華儒學課
- 淵海子平
- 周易文化研究(第六輯)
- 近思錄全鑒
- 勝鬘經 勝鬘寶窟釋讀
- 焚書注
- 周易元義
- 國際儒學論叢(2017年第2期/總第4期)
- 季風講圣賢家訓
- 孟子譯評
- 儒道情感哲學及其現代價值
- 中國哲學創始者:老子新論(陳鼓應著作集)
- 探古求今說儒學
- 莊子百句(中華經典百句)
- 老子道文化研究(2019年第1輯)
- 易理與人生
- 《周易》與中國文化
- 先秦氣論思想新探
- 中國唯物主義思想簡史·宋元明清哲學史提綱·外一種(張岱年全集)
- 再現傳統中國的思想
- 讀古人書之《孟子》
- 儒家第一課
- 《論語》譯話
- 忍經(中華人生智慧經典)
- 論語別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