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引子

提綱挈領看儒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在中華文化的長河里,儒家文化是主流,是旗幟,正因為有旗幟的飛揚和主流的激蕩,中國才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文化傳承唯一沒有間斷、文化基因保持獨立完整的偉大國度,成為對人類的一大貢獻。

研究中華文化,不能不研究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發展、演變,是兩千多年來社會發展、演變的一種文化折射;儒家思想歷久彌新,在浩浩典籍里依然光芒四射。

那么,為什么在進入了信息時代的今天,我們還要重新審視儒學思想、重新翻閱“四書五經”呢?

一、這是追本溯源的需要

水有源,樹有根。一種文化或文化現象,也有其產生的根源,而想徹底搞清楚一種綿延數千年的文化存在,不順藤摸瓜、不追本溯源,你就永遠搞不清歷史的長藤上都結了些什么果實,也弄不懂何處是黃河的巴顏喀拉。

二、這是古為今用的需要

“古為今用”是毛澤東同志所倡導的一種科學觀點,這種觀點對于保持我們中華文化的連續性是起了積極作用的,正因為有了這樣一種科學的觀點,我們雖然經歷了極“左”時代所謂“文化革命”的沖擊,但中華文化中核心的因素依然沒有喪失。今天,我們重新研究儒學文化,其目的是“揚棄”,是從中汲取精華的部分作為自己的精神營養。

三、這是撥亂反正的需要

儒學文化,影響深遠,分支甚多,歷朝歷代儒家文化的研究者在研究或弘揚這一文化時,不可避免地對儒學思想摻進了一些自己的東西,使儒學思想體系越來越錯綜復雜,而原來主流的孔孟思想卻披上了教條、僵化的外衣。因此,我們重新審讀儒學,就要忠實于原著,就要撥開董仲舒、朱熹、王陽明等大師借儒學之名售自家之貨的種種著述,還儒學、還孔孟之道以本來面目。

說到后人對孔孟之道的誤解,我們不妨舉例一二:

例一:“刑不上大夫”。

《禮記·曲禮上》

這句話是說大夫不按一般的刑法議罪,而是另有官刑制裁。

后來的反孔人士認為孔子不能一視同仁,不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而需要大批特批。其實,孔子和孟子都主張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孔子在任大司寇時所殺的少正卯就是魯國的大夫,如果按照刑不上大夫的說法,孔子又怎么能殺掉少正卯?

針對先王制定的“使刑不上于大夫,禮不下于庶人”這種似乎與執法有矛盾的觀點,一向謹慎認真的孔子不會不發現問題。但孔子看問題是透過現象看本質,而不是拘泥于文字的本意,他對《禮記》中的這一說法早就做過解釋。據《孔子家語》記載,學生冉有曾問過孔子,說如果這么來規定,是不是大夫犯罪,就不可以加刑了?

孔子是這樣回答的:

不然,凡治君子以禮御其心,所以屬之以廉恥之節也,故古之大夫,其有坐不廉污穢而退放之者,不謂之不廉污穢而退放,則曰簠簋不飭;有坐淫亂男女無別者,不謂之淫亂男女無別,則曰帷幕不修也;有坐罔上不忠者,不謂之罔上不忠,則曰臣節未著;有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之罷軟不勝任,則曰下官不職;有坐干國之紀者,不謂之干國之紀,則曰行事不請。此五者,大夫既自定有罪名矣,而猶不忍斥,然正以呼之也,既而為之諱,所以愧恥之,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聞而譴發,則白冠厘纓,盤水加劍,造乎闕而自請罪,君不使有司執縛牽掣而加之也。其有大罪者,聞命則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殺。曰:“子大夫自取之耳,吾遇子有禮矣。”以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亦不失其罪者,教使然也。

從孔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刑對于大夫來說,主要是促其自省,要用“禮御其心”,而不是用刑來御其身。這并不是說大夫犯了罪就不能追究,真要犯了大罪,頭還是要掉的,只不過讓你自裁,無須五花大綁招搖過市罷了,這么做也算給大夫一個面子。這如同我們現在紀檢監察部門對犯了錯誤的領導干部所搞的“雙規”(即規定時間、規定地點)“兩指”(即指定時間、指定地點),從本質上講其目的還是為了教育干部,彰顯黨紀政紀的嚴肅性,而不是為了單純地懲罰干部。

對于這句話中的“上”“下”二字,按照先秦以前的釋義,理解為“尊”“卑”,這種解釋就更好理解了。

例二:“學而優則仕”。

《論語》

筆者親歷過轟轟烈烈的“批林批孔”運動,當時批判孔子一個十分“反動”的觀點就是讀書做官論,證據當然就是《論語》中所記載的“學而優則仕”一句話。不知是當時的學者們不明白還是故意望文生義做文章,生生把這句話解釋成學習好了就可以做官。

現在看來,用這樣一句話來證明孔子的讀書做官論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立的。

古漢語中的“優”,的確有優良之意,但在此處則不同。這里的“優”是閑適從容、有余力之意,正如《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中“優哉游哉,聊以卒歲”一語“優”之解釋。這句話本來是對仗的兩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意思是做官了,有余力就去學習;學好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這句話并不是孔子所言,而是孔子的學生子夏的話,后人出于某種政治目的,把這句話砍去前半句,再加以錯誤的解釋用來責難孔子實在不應該。

子夏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他要說明的道理是,做官的如果有余力,就該進行學習;因為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更好地做官;人學習了,如果有余力就要出來做官,因為只有做官才能更好地學有所用。

古代不同于今天,今天有個科技人員的概念,而在古代所有的公職人員都叫官,都有俸祿有官服。子夏希望做官的人不斷提高素質,希望讀書人出來服務社會,這種觀點就是在今天也是正確的。一個人做了高官就以為自己學識也高人一等,不需要再學習的感覺是愚蠢的;而一個滿腹經綸之士,如果歸隱山林消極避世,同樣也是對學問的糟蹋。

例三:“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論語》

這是被后來許多人用以攻擊孔子,指責他歧視婦女的一大罪狀。其實,孔子說的有沒有道理,我們每個人揣摩一番后,都心知肚明,只是有些人不愿意承認罷了。

對孔子這一說法持反對意見的人其實對孔子這句話的含義在理解上出現了偏差。

這里有一個關鍵的詞:“養。”

在孔子那個時代,“養”,并不是現在養字的含義,它的本意是“縱容、姑息”,是“長”的意思。

比如說“養虎為患”,并不是說你家里養只老虎,這老虎會成為禍患,而是指縱敵必將成為禍患。

再如“姑息養奸”,這里的“養”是扶植、助長的意思。

那么,孔子認為女子和小人不能縱容、助長,這話錯了嗎?這里的小人和女人都是特指,就是說在外面,對小人不能姑息遷就,在家中對女人不能助長溺愛。這話說得多么精辟!

成功男人栽倒在女色上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吉林的一個縣委書記,在當地是個有口皆碑的清官,調到北京國家體育總局任一個國有公司的總經理,是個廳級干部。到北京后,一個與他保持特殊關系的女人也跟了去,要開一個公司,他就挪用了400萬公款借給了這個女人,結果自己進了監獄。如果這個書記能在女人面前留一分清醒,少一分縱容,他哪里會有囹圄之禍?

我們不能否認這樣兩點:其一,孔孟之道的確是好經,可惜被歷朝歷代一批歪嘴和尚給念壞了。正如馬克思主義學說本來是充滿靈性的,卻被后來一些所謂的馬克思主義者給修正得僵化教條了一樣,需要進行撥亂反正。

其二,在對儒家思想的理解上,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中一些政治色彩濃厚的詮釋誤導了人們,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所發生的那場“批林批孔”運動,對孔孟之道的斷章取義、歪曲丑化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影響了相當一部分人對儒家思想的正確認識。

品牌:安徽文藝
上架時間:2021-05-08 11:20:23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安徽文藝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鲁县| 平邑县| 平乡县| 梧州市| 宜兰县| 体育| 寿宁县| 肥东县| 革吉县| 大同县| 云和县| 峨边| 游戏| 交城县| 涡阳县| 新泰市| 望谟县| 万盛区| 石门县| 获嘉县| 寿光市| 闵行区| 牙克石市| 淮南市| 定边县| 海南省| 延津县| 安国市| 宜都市| 楚雄市| 龙州县| 故城县| 措美县| 滨海县| 左权县| 建瓯市| 长宁县| 台南市| 浦东新区| 屏山县|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