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俱舍論實義疏
免費

佛典注疏。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十大論師之一安慧撰。譯者不詳。從譯文風格及引文考釋,當譯于七世紀后。原著卷數(shù)不詳。敦煌本標題下稱梵本有二萬八千頌。現(xiàn)存敦煌遺書三號;P.3196,系前五卷之節(jié)抄。此件先解釋《俱舍論本頌》之歸敬序,然后解說《分別界品》(共四十四頌)中的十四頌及二個半頌,《分別根品》(共七十四頌)中的八頌(有數(shù)頌僅列頌文,未作解說),最后論述佛教的人壽論。北新1440,首殘尾存,約長十余米,是敦煌遺書中少見的大卷子。北圖另藏殘片一件(尚未編號),恰為北新1440所殘缺的首部。兩號綴接,絲毫不差。有首尾題,為《阿毗達磨俱舍論實義疏卷第三》。從卷三的篇幅看,梵本二萬八千頌釋文的說法可信。北新1440尾有題記:“釋門法律法嚴奉寫記。”本疏釋文主要依據(jù)《俱舍論》、《順正理論》、《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等,基本符合說一切有部的思想。有藏譯本,篇幅亦與“二萬八千頌”大體相當。另有回鶻文殘片存世。歷代經(jīng)錄均無著錄,歷代大藏經(jīng)亦均未收錄,僅在日本《奈良朝現(xiàn)在一切經(jīng)疏目錄》中有記載,證明曾傳入日本。后日本《大正藏》第二十九卷根據(jù)P.3196錄文收入。

佚名 ·國學 ·3669字

最新章節(jié) 第1章 2015-12-16 17:07:50
華嚴經(jīng)旨歸
免費

簡稱《華嚴旨歸》。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一卷。論述《華嚴經(jīng)》的主要內(nèi)容和華嚴宗教義。分為十門,并各以十義解釋:(1)“說經(jīng)處”,謂《華嚴經(jīng)》“為盡法界之談”,并不限于《華嚴經(jīng)》上講的“七處八會”;(2)“說經(jīng)時”,謂盧舍那佛講《華嚴經(jīng)》是“常恒之說,前后際而無涯”;(3)“說經(jīng)佛”,謂盧舍那佛的存在超越時空,不能以“一身”或“多身”來解釋;(4)“說經(jīng)眾”,謂《華嚴經(jīng)》中的佛、菩薩、諸天王眾生等,“皆在舍那海印中現(xiàn)”;(5)“說經(jīng)儀”,述佛、菩薩以言聲、“毛孔出聲”等說法的種種神奇事跡;(6)“辨經(jīng)教”,述《華嚴經(jīng)》的不同種類、數(shù)量、性質(zhì)等;(7)“顯經(jīng)義”,各用十對范疇講《華嚴經(jīng)》的“所標之法”和“所顯理趨”,以說明其教法和義理的圓融無礙;(8)“釋經(jīng)意”,講法相圓融、無盡緣起的十種原因;(9)“明經(jīng)益”,謂根據(jù)此經(jīng)修普賢行,必當成佛;(10)“示經(jīng)圓”,講以上九門所述之教法“總合為一大緣起法”,無礙圓融,無盡自在。其中在講法相圓融、無盡緣起的十種原因時,以唯心無自性為本,與《華嚴經(jīng)》的原意差別較大。本書引用了提云般若譯《華嚴經(jīng)不思議境界分》的內(nèi)容。見載于明版諸藏及日本《大正藏》。

(唐)法藏 ·國學 ·1.2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11章 2015-12-22 11:21:24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宁市| 老河口市| 常熟市| 洞口县| 富锦市| 枣强县| 斗六市| 徐闻县| 磐安县| 迁安市| 肥东县| 苍南县| 台东县| 阳山县| 顺昌县| 岚皋县| 长兴县| 松滋市| 廊坊市| 蒲城县| 唐河县| 天台县| 景泰县| 阜宁县| 白水县| 卓资县| 鄱阳县| 桐柏县| 阳山县| 新乡县| 广州市| 哈巴河县| 通许县| 红桥区| 宿松县| 利川市| 松江区| 尚志市| 成安县| 三明市| 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