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黃帝素問

金匱真言論

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藏精于脾。

【注中央土位,脾土臟,其氣相通。黃者土色,口者脾竅。】

陰陽應象大論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生口,在竅為口。

【注脾氣通于口,脾和則能知谷味,故脾主口。脾者主為衛,使之迎糧,故脾竅在口。】

六節臟象論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榮之居也,名曰器。其華在唇四白。

【注脾受水谷為轉輸之官,腸胃受傳水谷,三焦決瀆水道,膀胱為水精之腑,故皆為倉廩之本。脾藏榮,故為榮之居。脾具升降出入之氣,故名曰器。四白者,唇之四際白肉也。口為脾竅而主肌,故華在唇四白。】

診要經終論

陽明終者,口目動作,善驚妄言,色黃。其上下經盛不仁則終矣。

【注手足陽明之脈,皆挾口系目,故口目動作而牽引歪邪也。】

熱論

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滿,舌干已而嚏。

【注六氣相傳,雖入于里陰而皆為熱證,故口燥渴。邪氣漸衰,則正氣漸復,故渴止。】

其兩感于寒者,病一日,則巨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干而煩滿。

【注此復論陰陽兩感之為病也。太陽與少陰相為表里,一日而陰陽俱受其邪,是以見太陽之頭痛,少陰之煩滿口干。】

氣厥論

膀胱移熱于小腸,鬲腸不便,上為口糜。

【注小腸之脈,絡心循咽下鬲,屬小腸。小腸之下名曰闌門,濟泌別汁,滲入膀胱。膀胱反移熱于小腸,是以鬲腸不能下滲。濕熱之氣,反隨經上逆,而口為之糜爛矣。】

風論

以夏丙丁傷于風者為心風。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

【注心為火臟,風淫則火盛,故唇口焦而津液絕也。風化木,木火交熾,故善為怒嚇。心主舌,病甚則舌本強而言不可快,心和則舌能知五味,故診驗在口。】

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外在腠理則為泄風。泄風之狀,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漬其風,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

【注脾胃之氣外主肌腠,內主腹中。風邪久在肌腠而入于中,則脾胃之氣受傷而為腸風飧泄。蓋大腸小腸皆屬于胃也。若久在外之腠理,則陽氣外馳而為泄風。泄風者,腠理開而傷氣,故多汗。汗泄衣上漸漬滲泄,元府不閉也。津液外泄,故口中干燥。上漬其風者,謂身半以上,風濕相搏,則陽氣受傷,故不能煩勞其事。若妄作勞則身體盡痛而發寒矣。】

痿論

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

【注膽者中精之腑,其應在筋。是周身之筋膜由膽藏之精汁以營養。膽附于肝,肝氣熱,則膽汁泄而口苦;膽汁泄,則筋膜無以營養而干燥,筋膜干則攣急而發為筋痿也。】

厥論

少陰之厥則口干、溺赤、腹滿、心痛。

【注足少陰之脈屬腎,絡膀胱,貫肝膈,入肺中,出絡心注胸中,循喉嚨挾舌本。經脈厥逆,而陰液不能上資,是以口干心痛。肺金不能通調于下,故溺赤。水火陰陽之氣不交,故腹滿也。】

奇病論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注五氣者土氣也,土位中央,在數為五,在味為甘,在臭為香,在臟為脾,在竅為口。多食甘美,則臭味留于脾中,脾氣溢而證見于外竅也。厚味令人內熱,甘者主于留中,夫脾主為胃行其津液。五味入口,津液各走其道,甘先人脾,數食甘美而多肥,則內熱留中。津液不能輸布于五臟而獨存于脾。脾氣上溢,發為口甘。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氣交變大論

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瘡,甚則心痛。

【注六乙之歲,金運不及,則所勝之火氣乃行。金弱火亢,水乃復之。水寒之氣上乘,迫其心火外炎,故民病口瘡,甚則心痛。】

五常政大論

備化之紀其主口。

【注備化,土政也,土屬脾,脾開竅于口。】

厥陰司天,風氣下臨,脾氣上從,而土且隆黃起,水乃眚,土用革,體重肌肉萎,食減口爽。

【注土平之紀其類土,其臟脾,其色黃。土且隆者,土體豐厚于下也。黃起者土用上從于天也。土從木化則受其勝制,故土變革而為體重食減之脾病也。】

至真要大論

少陽之復,大熱將至,火氣內發,上為口糜。

【注夫所謂火者,少陰之火也。火氣內發于上焦,則為口糜也。】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7 09:42:25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营市| 泊头市| 保德县| 宜昌市| 庆安县| 洱源县| 灵石县| 宁远县| 万全县| 湖北省| 东兴市| 高阳县| 宁安市| 常山县| 麻阳| 亳州市| 西宁市| 杨浦区| 盐津县| 兰坪| 牙克石市| 寿宁县| 临沧市| 稷山县| 铁岭县| 莱阳市| 舞钢市| 甘谷县| 西安市| 习水县| 民勤县| 雷山县| 招远市| 定南县| 汉川市| 华阴市| 伊川县| 庄浪县| 淮滨县| 巩留县| 仙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