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怪異而奇妙的史前古獸終極野外指南!在6500萬年前的恐龍大規模滅絕之后,哺乳動物成為了地球上占主導地位的陸地生命形式。漫游在地球上的是壯觀的野獸,例如劍齒虎、巨大的乳齒象、巨大的樹懶和巨大的長頸鹿般的犀牛。本書涵蓋了化石哺乳動物的所有主要群體,討論了分類學和演化史,并簡要介紹了最著名的屬和物種,以及每個群體的最新譜系。沒有其他書可以提供有關這些動物的如此豐富的新信息,包括它們的外觀,行為方式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美)唐納德·R.普羅瑟羅 ·生物世界 ·16.7萬字
《森林報》是蘇聯作家維·比安基的代表作,此書自1927年問世以來,進行了多次再版和加印,書中的部分內容還被選入了小學語文教材。比安基以輕松,詼諧的筆調,生動地描摹了自然界當中的四季變化,可謂描繪自然的百科全書,也是世界科普讀物中不可多得的奇葩。《一本書讀懂經典:森林報》對原著進行了精彩和改變,可以帶讀者領域到世界經典科普讀者的魅力。
(蘇)比安基著 劉小驥改編 ·生物世界 ·20.1萬字
絢麗多彩的海底世界,不僅生活著數以萬計的各種魚類動物,還生長著各類茂盛的海洋植物。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宛如海底花園一般。由于海水中生活條件的特殊,海洋中生物種類的成分與陸地成分迥然不同。通過研究海洋生物在海洋環境中的繁殖、生長、分布和數量變化,以及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闡明生物海洋學的規律,為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和增養殖,保護海洋環境和生態平衡等,提供科學依據。
李宏主編 ·生物世界 ·7.5萬字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畢生觀察研究的心血結晶,也是經久不衰的昆蟲學百科全書。它詳細記載了蜜蜂、螞蟻、蛾子、蜘蛛等數百種昆蟲的生活,同時收錄了一些講述作者童年及成長經歷的回憶性往事。法布爾將自己對昆蟲的獨特認知與本人的生平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在揭開昆蟲世界運作規律的同時,也表達出對人類社會生存處境的深沉思考。
(法)讓-亨利·法布爾 ·生物世界 ·5.1萬字
《驚奇與怪異:域外世界怪物志》是一本好奇心之書,是在尋找世間奇偉、瑰怪、非常之觀的過程中,偶有所得,編撰而成。也是一本志怪之書,收集了人們在了解未知事物的途中,以想象力凝結而成的誤解,并對這些誤解進行深入淺出的挖掘,試圖找出其背后的故事。同時也是一本鏡像之書,希望對照這本書,能夠發現一些東西方共同存在的觀念、思維,試圖減少一點對東西方認知差異上的迷思。
劉星 ·生物世界 ·8.9萬字
地理學是關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兩大部分。地理學家研究眾多現象、過程、特征以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在空間及時間上的分布。因為空間及時間影響了多種主題例如經濟、健康、氣候、植物及動物,所以地理學是一個有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
李芙蓉 ·生物世界 ·14.6萬字
作為編輯,我和我的同事們努力想要呈現給讀者一種特別的圖書,能幫助讀者將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我們精心策劃了這一套《指尖上的探索》系列小百科圖書。這套書,實現了傳統圖書前所未有的動手效果,實現了同類圖書難以效仿的閱讀體驗。在許多百科圖書將知識拆散、用更多的圖片呈現的今天,我們還是喜歡把一段一段完整的文字提供給讀者。文字帶給人們更多思考與想象的空間。閱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是確定無疑的。閱讀能夠幫助一個人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我們的世界。深度閱讀尤其有益于小讀者形成系統性的思維習慣。閱讀能力強的人,更容易洞察這個世界,相對而言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生物世界 ·5.7萬字
《海錯圖》為聶璜的作品,共有255個條目,336種生物,其中絕大部分為海洋生物。該書不僅有細致艷麗的工筆繪畫,還有作者十數年的實地觀察記錄和文獻考證,可謂是古代中國最后一本傳世海洋生物圖志。雍正四年(1726),《海錯圖》一書由雍正近侍蘇培盛交入清宮造辦處,后深受乾隆、嘉慶、宣統等皇帝的喜愛。《海錯圖》共分四冊,前三冊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第四冊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因其極為珍貴,面世尤為難得。本次出版的《海錯圖》在保留全本的基礎上,附以簡潔明了又不失專業的注釋與譯文,使當代讀者可以從輕松愉快的閱讀中體會文字、繪畫之美,亦可體味清朝時期頗具趣味的生物科學觀。
(清)聶璜著 戴啟飛 吳冠臻譯注 ·生物世界 ·29.3萬字
【樹木是大地寫上天空的詩】如果你從未仰望過一棵樹,你就會錯過地球上最神奇的存在。風靡全世界的“森林游俠”彼得·渥雷本,通過20多年來對森林和自然的研究,掌握了樹木之間的交流方式和規律,在本書中通過解讀樹的秘密語言系統,讓讀者了解它們的心聲和愿望,采用擬人的手法揭秘樹木世界的生態萬象:一棵樹怎樣在母樹的呵護下成長?怎樣與同伴交流?怎樣判斷天氣的變化?人類從樹的生命中能學到什么?書中不僅展示了樹的生命智慧,更讓人對自然生出敬畏之心。
(德)彼得·渥雷本 ·生物世界 ·11.1萬字
本書基于BBC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系列紀錄片《獵捕》,憑借240多張攝人心魄的照片和一些片段鏡頭,以全新的視角呈現了自然界中捕食者與獵物間精彩絕倫的相遇畫面。從獵豹到非洲野狗,從虎鯨到北極熊,動物捕食的高超策略令人拍案叫絕。這些畫面及故事將徹底顛覆你對野生動物生活的認知。不管是以速度、耐力還是詭計取勝,捕食者的捕食策略都與其生存環境息息相關,而獵物的適應性改變也使其得以時常智勝捕食者。在生死攸關之際,動物的生存技巧可以發揮到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紀錄片《獵捕》由《冰凍地球》與《地球脈動》的制作團隊聯手打造,以令人驚心動魄的細節呈現了自然世界中出乎意料以及意義重大的場景。
(英)阿拉斯泰爾·福瑟吉爾 胡·科里 ·生物世界 ·9.8萬字
植物圣經《法布爾植物記》。因《昆蟲記》而聞名于世的法布爾不僅關心昆蟲,對植物也富有極大的興趣,同時還編著了這本《法布爾植物記》。他不僅從科學角度對植物世界進行觀察和研究,還通過他卓越的觀察力反映了各種植物不同的生存狀態,留下了字字珠璣的文字,仿佛將植物作為文學或哲學對象來描繪。他在用親切慈祥的口吻向我們講述故事的同時還告訴人們許多人生的智慧,法布爾的《植物記》比任何一本植物讀本都來得特別。
(法)法布爾 ·生物世界 ·7.2萬字
兩位飲食地理學家的食物尋根之旅。從舊石器時代的猛犸象,到上世紀的渡渡鳥,從古羅馬時期的“神圣草藥”羅盤草,到一百年前才滅絕的旅鴿……本書關注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各種神奇生物,也同樣關心人類飲食的未來。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冰島火山之下追尋本地牛生產的優質黃油,到夏威夷群島品嘗古老的芋泥,追溯從古老天山流傳至今的梨和蘋果種群,研究古老配方制成的肉食盛宴……《絕世美味》是飲食與自然史的漫游,也是未來環境的啟示錄,提示我們除了那些消失的“絕世美味”,人類還將失去什么。
(加)麗諾爾·紐曼 ·生物世界 ·16.9萬字
央視2015年“中國好書”入圍;2015年度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中版好書榜2015年度好書;中國教育報2015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中國出版協會年度中國30本好書;中華讀書報年度好書。本書為我們描繪了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世界。作者潘富俊先生是一位熱愛中國文學的科學家,他業余時間樂于沉浸在詩文歌賦,在書房中遨游于文學世界,在田野中實地探訪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每種植物,將古文中的植物與現代植物學體系中的植物相比對,追根溯源,考訂名目,分辨其中虛實,考評植物所在地的自然生態,還原幾千年來文人筆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名稱與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進中國的脈絡,以科學印證文學,以文學豐富科學的維度。他左手文學,右手科學,在看似無關的兩個領域摸索潛行,編枝結草搭建起一座溝通文學與自然科學的鵲橋,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精妙細致美好的中國古典場景。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面親近古詩詞,一面認識大千植物世界。
潘富俊 ·生物世界 ·19.1萬字
《野菜圖鑒》主要選取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257種野菜,以方便讀者認識。比如人們常見的馬齒莧、蕨菜、蒲公英、大車前、豆瓣菜等,詳細介紹它們的名稱、別名、特征、功效、習性、分布、飲食宜忌等,使讀者能夠有針對性地食用。同時,為每種野菜配備高清彩色圖片,采取圖鑒的方式展現野菜的各部位特征,以方便讀者辨認不同野菜。
付彥榮 ·生物世界 ·9.6萬字
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諤的興趣從純粹的物理學,轉向了對生命與心靈問題的思索。為此,他進行了兩場跨界演講,在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系列演講——“生命是什么”,以及在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演講——“心靈與物質”。這兩場演講后來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書。薛定諤的演講震撼了學術界,號召并激勵了一大批優秀的物理學家投入生物學研究,包括因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而獲得諾貝爾獎的三位科學家——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爾金斯。這場學科融合帶來了20世紀生物學研究的爆發式成長,因此催生了“分子生物學”的誕生。《生命是什么》是能讓每個人都受益一生的科學啟蒙經典之作。薛定諤的語言輕松、簡潔、有趣,即使沒有相關學科背景也能讀懂。
(奧)埃爾溫·薛定諤 ·生物世界 ·12.2萬字
本書按照進化的軌跡,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冰河世紀的史前動物,既有亞歐大陸的猛犸象、鋸齒虎這些冰川時代代表性的物種,也有美洲大陸的短面熊、美洲擬獅等大型掠食者,還有大洋洲的古巨蜥、非洲的恐象,等等。這些物種涉及飛禽、走獸、爬行類等眾多類型,書中不僅對這些史前動物的身體特征、生活習性、生存環境作了詳細講解,還配備了大量精美的手繪圖和照片進行還原。除此之外,本書還描述了冰河世紀史前生命的演化軌跡以及人類和動物之間的關系,多角度展示了冰河世紀的神奇與蓬勃生機。
江泓 董子凡 ·生物世界 ·15.1萬字
虎皮鸚鵡怎樣挑選心儀的配偶?看似陰森的渡鴉居然是世界上最貪玩的動物之一?鳥類和我們一樣,也會日復一日地與同類交流、勞作、玩耍、育兒、思考,它們的種種行為背后隱藏著非凡的策略和智慧。在本書中,珍妮弗·阿克曼通過稀奇古怪、五花八門的鳥類生活和行為,證明了鳥類擁有可同人類或少數高智商哺乳動物相媲美的能力。她將個人的觀鳥經歷與世界各地鳥類學家的前沿科研成果熔于一爐,使我們得以窺見生命的復雜和多樣性,并對人類中心主義做出深刻的反思。
(美)珍妮弗·阿克曼 ·生物世界 ·22.7萬字
本書通過最前沿的動物行為學研究成果及大量典型案例,展現了動物們與繁育后代有關的本能以及經營家庭所遵循的法則。斑馬母親在保衛孩子時,甚至會拼命撕咬獅子的喉嚨;四驅車魚母親則將丈夫關在巢穴中操持家務,自己只顧大吃大喝;帝企鵝父親在南極漫長的極夜里,一連幾個月不吃不喝孵化寶寶;綠頭鴨父親則在妻子生育之后便四處風流;考拉媽媽拉出“??”就為孩子提供了營養餐;母愛泛濫的紅雀竟把池中錦鯉當作養子喂養……從這些例子中我們會發現,母親對子女的傾力付出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父親在養育后代中的缺位也不一定是常態。與人類相似,子女教育也是許多動物要面對的重大問題。動物對待孩子并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只是粗暴的、條件反射式的,它們在教育過程中體現出了驚人的耐心與循循善誘,在懲罰錯誤的同時又給予足夠的安全感和親密感,其中高超的教育技巧甚至足以讓眾多人類家長和中小學教師自愧弗如。了解動物們的治家之道和教育之法,我們可以反思人類的家庭問題,探尋如何建立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
(德)費陀斯·德浩謝爾 ·生物世界 ·20.8萬字
從炎熱干燥的熱帶沙漠,到大洋深處的荒涼島嶼,鳥類忙碌而自由的身影無處不在。在覓食、社交、求偶、育兒,乃至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它們表現出多樣化的行為與高度的靈活性,為人類提供了理解進化、反觀自身的新途徑。本書在進化論的語境中繪制出全球鳥類私生活的豐富圖景,收錄150幅彩色照片、科學圖例和水彩插畫,為我們呈現了鳥類各種獨特行為的含義。與此同時,作者也記錄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觀鳥愛好者觀察、研究鳥類的故事,以及人們為了拯救鳥類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美)童文菲 ·生物世界 ·10.1萬字
在人類的生活史中,微生物常常隱而不現,只有當我們被因它們而起的疾病擊倒時,才猛然意識到微生物的存在。因此,人們常常給微生物冠以惡棍之名,直到今天仍然容易談菌色變。可事實上,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微生物不僅從未缺席,而且必不可少。放眼萬物,斑頭雁遷徙飛躍喜馬拉雅山時帶著微生物,象海豹潛入深海時也攜有微生物。當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登上月球時,他們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類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本書將帶領我們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認識生命體之間的共生關系。在每個自成“動物園”的人體之上,微生物能塑造器官、防御疾病、消化食物、馴化免疫系統、指導行為,并賦予我們各種神奇的能力。讀者可以通過本書重新認識人類過往對很多古老共生關系的大意破壞,同時見證當下各行各業努力構建新型共生關系的謹慎嘗試。也許,是時候用沃爾特·惠特曼的詩句改寫奧遜·威爾斯的“我們孤獨地出生,孤獨地活著,又孤獨地死去”了。在離不開與微生物的共生互動之中:“我遼闊博大,我包羅萬象。”
(英)埃德·揚 ·生物世界 ·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