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源于祭祀——臘八節、雜米粥意在警示后人勤儉、臘八節多種多樣的傳說故事、臘八粥起源于古時臘祭農神、臘八節中多樣的風俗習慣、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臘八粥、飲宴踏青——上巳節、節日起源及隋煬帝水飾流觴、上巳節在唐代的多樣風俗、傳統佳節中的飲食習俗、少數民族中的三月三節俗、曝曬紅綠——天貺節等內容。
陳秀伶 董勝編著 ·民俗文化 ·7萬字
本書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堅持正確的理論原則,對古代歲時俗信的性質及其在古代社會化教育中發揮的重要功能進行了探析與研究。歲時俗信是幾千年來節日文化不斷傳承與發展的精神支柱,它的普遍傳播和廣泛影響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意義重大。當然,必須準確判定各種民間歲時俗信的性質,要有所選擇地吸收、繼承和創新,真正做到古為今用,吸取精華,拋棄糟粕。在理論和實踐中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忽視它的教育功能和歷史作用。
馬福貞 ·民俗文化 ·19.7萬字
古老的成都平原不是干旱就是洪澇。戰國時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為治理巴蜀,修成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建設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安武林編著 ·民俗文化 ·3234字
該書以發生在該地區禮俗儀式中的藝術行為和音樂活動為研究對象,以年度周期為時間取域,以節令順序為體例結構,力求將研究對象從宏觀和微觀層面進行深描和闡釋。該行素詳細記錄由正月春節封閉走向開放的“大神會”儀式過程,并對發生在儀式中的音聲境遇進行分類與解析;對三月清明祭祖儀式的文化生態系統進行系統概述,說明該儀式之所以繁盛至今的原因;通過對儀式中各次群體認同結構的分析,闡明祭祖是如何在“明晰血緣脈絡、凝聚宗族關系”中發揮功用;從四月至八月的廟會樂班與戲班兩方面入手,兼及音樂本體的分析,發現儀式性樂班與當地的采茶戲班在用樂上具有相通性的特點。
肖文禮 ·民俗文化 ·15.5萬字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是由當時東西海洋間一系列港口網點組成的國際貿易網。浙江是海洋大省,海洋文化悠久而豐富,該書以海洋民俗為中心探討浙江海洋文化的歷史與現狀。圖文并茂,可讀性強。
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 ·民俗文化 ·12.7萬字
狐仙到底是正是邪?為何它既能帶來財富與好運,又能引發災難與恐懼?時隔13年再版的中國民俗奇書,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故事揭示了“狐仙崇拜”文化背后隱藏的民眾訴求:清代文人筆記中,男狐常常化身英俊的“胡郎”專門魅惑世家小姐,結局總是被棒打鴛鴦,仿佛一場寒門士子想要入贅豪門的逆襲夢;一位女子在婚禮前夜突然被狐精附身,借狐精之口勇敢地拒絕包辦婚姻,上演一場超時空的古代版女性“自由宣言”;而在明清鄉野,狐仙附身村民戲弄官員,令官印失蹤、文書不翼而飛,背后的真相其實是百姓對官府壓迫的無聲反抗……這些看似荒誕離奇的民間怪談,實則體現了封建社會中底層民眾對社會公平的急切訴求。
(加)康笑菲 ·民俗文化 ·17.1萬字
本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介紹中國的謎語文化:自然謎、植物謎、動物謎、常用物謎、工礦交通謎、軍事武器謎、商業貿易謎、海外港臺謎、文化體育謎、書報刊謎、字謎、詞語謎、歇后語謎等。
嚴鍇主編 ·民俗文化 ·10.8萬字
《北京民俗論叢》是北京民俗博物館主辦的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年刊。每年1期,面向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北京民俗論叢》開設欄目豐富,主要欄目設有“博物館理論與實踐”、“民俗文物文獻研究”、“北京史地民俗研究”、“田野民俗志”、“東岳文化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
北京民俗博物館 ·民俗文化 ·13.2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了以下幾方面家庭生活竅門:購衣穿著、洗滌熨燙、服飾收藏、食品選購、食品加工、食品貯藏、美食烹調、飲食保健、廚房用具、購房居家、居室清潔、家電購買、家電使用、用品維修等。
嚴鍇主編 ·民俗文化 ·15.3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群眾聚集——歲時廟會、社祭是廟會產生的源流、時代特征明顯的發展歷程、廟會上的求神和娛神習俗、源于遼代的百態京畿廟會、六朝古都南京的廟會變遷、河南獨特而豐富的廟會習俗、規模宏大的陜西各地廟會、豐富而盛大的山西各地廟會等內容。
元順帝執政期間,河患日益嚴重,人民流離失所。丞相脫脫召大臣研討“治河方略”,并找來賈魯一同治理。公元1351年,賈魯被任命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賈魯采用疏塞并舉,先疏后塞,采取先易后難的方案,多次領導治理黃河,拯救民眾于洪水之中。
安武林編著 ·民俗文化 ·2949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悠久歷史——起源發展、起源于遠古人類以火把驅邪、由誤射神鳥引起的張燈習俗、豐富意蘊——彩燈文化、一年中燈火最旺的時節、趣味盎然的元宵節詠燈詩、源于唐詩名句的最早燈聯、絢麗多彩——各地燈會、定型于隋朝的元宵燈節、元宵燈會在宋代盛況空前等內容。
陳秀伶 董勝編著 ·民俗文化 ·6.8萬字
本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的新舊習俗對比來介紹中國的婚喪喜慶文化:結婚、喪葬、壽誕、節日。
嚴鍇主編 ·民俗文化 ·16.6萬字
《二十四節氣在江南》是民俗學專家袁瑾和蕭放共同講解中國節氣文化的傳統人文讀物。該作品立足于江南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生產,以二十四節氣在江南地域對經濟生產生活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影響為基礎,講解二十四節氣時江南地區的地域文化和民間習俗。從農事活動到節日慶典、從飲食到服飾,全面展現并總結了伴隨著時節變化而孕育出的江南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特色。該書為我國在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后,首部解讀節氣文化和江南人文特色的傳統文化國民讀本。
袁瑾 蕭放 ·民俗文化 ·11.3萬字
月月和亮亮每年寒暑假都會去農村老家,等到假期結束后,他們便回到北京上學。農村和城市的過節氣氛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爺爺奶奶帶月月和亮亮參加節日的活動,是為了讓他們了解很多古老的風俗習慣;吃節日的美食,是為了讓他們了解節日的文化淵源。“手繪中國民俗”是由本土作者創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圖畫書,將中國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按時間順序,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卷,共16個節日,每卷介紹四個節日。故事講述了以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是如何過節的,每個節日都設置了幾個版塊,介紹民俗活動、美食、傳說、物候等小知識。每個節日還甄選出適合孩子誦讀的詩歌和童謠。這套書將我們的節日編織成一個個鮮活有趣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讓他們在聆聽中感受節日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通過形式多樣的節日實操,讓他們體驗節日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對節日文化的興趣與熱愛,并引以為豪。《我們的傳統節日秋》介紹了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
邵鳳麗 張貞 ·民俗文化 ·6557字
江湖是什么?不是喬峰的霸氣,不是獨孤求敗的孤高,更不是楚留香的風流,而是生存。詭詐騙局,幽默江湖。江湖是主流社會之外的另一個社會形態。風云幾百年,影響至深,像鈣一樣流在炎黃子孫的血液里,已成一種情結。所以,有中國人的地方,我們就無法相忘于江湖。江湖社會很神秘、令人熱血沸騰、令人心神往之。江湖里有恩怨情仇、也有刀光劍影,更多的是生存智慧。實際上,江湖就在我們身邊,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在每個中國人的心里深深扎根,無法擺脫。
趙家三郎 ·民俗文化 ·17萬字
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后,一些基本的人情風俗就產生了。我們今天雖然知道見面握手是一種禮貌,結婚時要遵守種種禮儀,以及全國各地的風俗迥然有別,不懂地方風俗的人甚至還會鬧出笑話來,人情風俗是經過長時間的文化積累和沉淀才逐漸形成的,那么誰又是這些風俗的創始者呢?不要著急,謎底就將在本書中一一為你揭曉。
王二編著 ·民俗文化 ·10.1萬字
本書的寫作目的在于分析藝術村現今展現的新形式——一種結合了都市民俗的新的社會文化聚落。它具有怎樣的特點?它更適合的發展模式是什么?它在整個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它是如何通過藝術家們的作品滲透到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中的……這些問題和分析這些藝術村存在的理由與當前發展中所出現的問題同等重要,筆者選取了一個正在成長中的藝術村——武漢市武昌區曇華林藝術村作為研究的對象,從宏觀與微觀兩條平行的主線上開展研究。經過了系統的理論分析后,關注的重點落到了藝術村向都市民俗村如何轉型的問題的探討上,在藝術村中找尋傳統民俗蛻變為新的都市民俗的過程印跡,提煉藝術村中新的都市民俗存在的影像與其產生的深遠意義,為都市民俗在城市中如何產生、展現、變化、流傳的過程提供理論借鑒。
張曉瑾 ·民俗文化 ·19.6萬字
日本民俗學奠基人柳田國男力作!講述日本社會女性在信仰、家庭中的地位與作用!指出后世信仰中對女性的禁忌!
(日)柳田國男 ·民俗文化 ·17.3萬字
本書以嶺南疍民為研究對象,按照文化產生、文化景觀、文化擴散、文化分區等板塊梳理疍民文化景觀,闡述了地理環境對疍民文化景觀形成和發展的影響,梳理了疍民文化形成的歷史過程,介紹了漁業生產、沙田耕作、珍珠采集等疍民生產活動,展示了疍民婚俗、飲食、服飾、居住等生活方式和相關精神信仰,闡述了與疍民相關的征兵、編戶等管理制度,并介紹了疍民文化與其他文化的相互影響和地域差異。現代社會,疍民逐步上岸居住,疍民文化逐步消失。
吳水田 陳平平 ·民俗文化 ·1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