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悠久歷史——起源發展

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自漢代以來,民間就有元月十五張燈、賞燈的習俗,所以人們又把這一天稱作燈節。

按照我國民間的傳統,在周而復始、大地回春、明月高懸的正月十五夜晚,人們要進行觀燈會、猜燈謎、吃元宵等一系列活動。闔家團聚,其樂融融。

起源于遠古人類以火把驅邪

元宵節的起源很古老,源于遠古人類在過節時以火把驅邪。這個節要祭祀天神,由于是夜里進行,自然要打著火把,后來就逐漸演變為元宵節了。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這一節日習俗。

元宵節賞燈始于東漢的漢明帝時期。因為漢明帝提倡佛法,恰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蔡愔稱印度摩揭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

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于是下令正月十五的夜晚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我國流傳下來。

漢代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擴展成民間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此外,關于元宵節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說是起源于火把節。漢代的民眾習慣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

這種習俗自隋代、唐代、宋代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的人數以萬計,活動從第一天黃昏開始,直至第二天天黑才結束。

直到現代,我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關于元宵節的來歷,民間還有一些傳說。

據傳,漢文帝在元月十五平定了“諸呂之亂”,因此就將這一天定為元宵節。

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后,呂氏家族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于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了保住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劉囊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京城里家家戶戶都要張燈結彩,以示慶祝。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即“元宵節”。

另一則傳說是東方朔與元宵姑娘的故事,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連續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漢武帝折梅花。他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問明她欲自殺的原因。

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里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后,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時更加思念家人。她覺得不能在雙親身邊盡孝,不如一死了之。

東方朔了解了元宵姑娘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陷入一片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

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讖語給你們,可讓你們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

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

東方朔假意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姑娘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宮女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并傳令京城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宮廷人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

武帝聽后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長安城里家家張燈結彩,游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

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宮女元宵聽到喊聲,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

因為宮女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元宵節”。

[旁注]

漢明帝劉莊,性格剛毅嚴酷。父劉秀,母陰麗華。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漢明帝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其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諸國皆遣子入侍。次年,復置西域都護。明帝之世,吏治比較清明,境內安定。

摩揭陀印度古國。又作摩羯陀國、摩伽陀國。意譯無害國、善勝國。為佛陀住世時印度十六大國之一。位于今南比哈爾地方,以巴特那、佛陀伽耶為其中心。

舍利原指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后,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語叫馱都,中文叫靈骨、身骨,經過火葬后留下的結晶體。

漢文帝劉恒,漢代第五位皇帝。公元前196年,劉邦封劉恒為代王。公元前180年,漢文帝即位。他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

東方朔本姓張,字曼倩,西漢著名辭賦家。他一生著述很多,寫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著述,后人匯為《東方太中集》。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他為“滑稽之雄”。

火神在我國神話傳說中,火神是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相傳,帝嚳高辛氏時,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鄭擔任火正之官,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以火施化,為民造福。帝嚳命曰祝融,后世尊他為火神。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漢高祖,漢朝開國皇帝,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他對漢族的發展,我國的統一強大,以及漢文化的發揚有突出的貢獻。公元前202年,劉邦即位,定都長安,建立漢朝,史稱西漢。

漢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劉徹,西漢的第七位皇帝,16歲登基,是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他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漢武盛世是我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

{閱讀鏈接}

按照我國古代的習慣,“元”指月亮正圓,一年之中有所謂“三元”,即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因此元宵節也稱為“上元節”。

據考證,元宵節的來歷,有說與祭祀泰一神有關。泰一神也稱太乙神,主宰人間的風雨、饑饉和瘟疫。

據說,漢朝武帝曾久病不愈,求助太乙神后竟奇跡治愈,于是開始建太乙祠壇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達旦,以盛大的燈火祭祀。每到正月十五元宵夜,漢武帝就來到甘泉宮,主持祭祀泰一神的活動。這一活動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由誤射神鳥引起的張燈習俗

元宵節又稱燈火節,在南北朝時,燈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鬧花燈,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氣洋洋的氣氛,被人們稱作良辰美景。每到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少,都會成群結隊徜徉燈市,來領略“樓臺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的節日氛圍。

元宵節張燈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關于張燈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消滅它們。

據說當時有一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玉帝知道以后,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掉。

玉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于是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

眾人聽說這個消息后,有如頭上了一個響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位老人家想出了辦法。這位老人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3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正月十五這天晚上,玉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于是心中大快。就這樣,人們才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

從此,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燃放煙火,來表達對善良之人的感激之情。

此外,還有一些民俗專家認為,元宵張燈的習俗起源于佛家與道家的斗法。說是東漢明帝的時候,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我國傳教,遇到道家的責難。于是,攝摩騰和竺法蘭決定在宮廷與道士比試法力。

攝摩騰和竺法蘭用火燒經像,而經像絲毫無損,熠熠生輝。明帝看見后,感到佛法無量,于是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以表佛法大明。就此,佛家神燈火種在我國大地上燃起,并逐漸流傳到各地。

后來,佛教大興,佛僧積極勸導人們正月十五張燈,認為張燈之舉功德無量。如此一來,佛家燈火逐漸遍布于民間,便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的習俗。

自從元宵節張燈之俗形成以后,我國歷朝歷代都把正月十五張燈、觀燈視為一大盛事。梁簡文帝曾寫過一篇《列燈賦》,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節張燈的盛況。其中寫道:

南油俱滿,西漆爭燃。

蘇征安息,蠟出龍川。

斜暉交映,倒影澄鮮。

到了隋煬帝時期,朝廷每年正月十五都要舉行盛大的晚會以招待萬國來賓和使節。

據《隋書·音樂志》記載:元宵慶典甚為隆重,處處張燈結彩,日夜歌舞奏樂。參加表演的達30000多人,奏樂的人近20000人,戲臺有4000米長,游玩觀燈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數萬人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常。

到了唐代,元宵慶典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在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50000盞,花燈種類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燈樓達20多間,高約50米,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唐代是實行宵禁的,每當夜晚禁鼓一響就禁止人們出行,犯夜就要受到處罰。唯獨在元宵節,皇帝特許開禁3天,稱為“放夜”。

據《大唐新語》記載,每逢元宵節之夜,長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燈3天。到了宋代,張燈由3夜延長到5夜,除燈彩以外還要燃放焰火,表演各種雜耍,情景更加熱鬧。據《東京夢華錄》中記載:

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游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余里。

這時的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長明不絕。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為使京城繁華熱鬧,又規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連張10夜,家家戶戶都要懸掛五色燈彩。彩燈上描繪了各種人物,舞姿翩翩,鳥飛花放,龍騰魚躍,花燈焰火照耀通宵,鼓樂游樂,通宵達旦,這是當時我國最長的燈節。

到了清代,花燈種類繁多,有形色俱佳的各種燈,其中有古樸典雅的宮燈,五彩繽紛的龍燈,結構精巧、借風旋轉的走馬燈,綾綢扎制、栩栩如生的人物燈等。清代,雖然宮廷不再辦燈會,但是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燈會的日期縮短為5天。

宮燈,是我國馳名世界的特種手工花燈藝品。宮燈因多為皇宮和官府制作和使用,故有此名。現存最早的宮燈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宮燈。

歷朝歷代的張燈、觀燈盛事,充分表達了人們祈求五谷豐登,祝福人間太平的美好愿望。

[旁注]

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由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

玉皇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稱“昊天通明宮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居住在玉清宮。玉皇在道教神階中修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權最大。玉皇上帝除統領天、地、人三界神靈之外,還管理宇宙萬物的興隆衰敗、吉兇禍福。

攝摩騰全名迦攝摩騰,迦攝即迦葉,意譯飲光,摩騰意譯大象,中天竺人。擅長禮儀,解大小乘經典,常以游化為己任。公元68年,漢明帝從西域請來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在京都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中國建佛寺的開端。

竺法蘭是古印度人。東漢明帝時到我國傳授佛教,成為漢地沙門之師,所譯經文是我國第一部漢譯佛經,在我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公元67年,竺法蘭與攝摩騰一起來到我國,很快學會漢語,在京都洛陽傳授佛法,翻譯佛經,兩人被尊為我國佛教的鼻祖。

隋煬帝楊廣,華陰人,生于京師長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麼,604年繼位。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城,開創科舉制度,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因為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618年,他在江都被部下縊殺。

唐玄宗(685年~762年),李隆基,也稱唐明皇。712年李旦禪位于李隆基,李隆基取得國家的最高統治權。他統治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統治后期,他怠慢朝政,寵信奸臣,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

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后取名興宗,字國瑞。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于南京稱帝,國號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

{閱讀鏈接}

宮燈的制作十分復雜,主要用雕木、雕竹、鏤銅做骨架,然后鑲上紗絹、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繪山水、花鳥、魚蟲、人物等各種吉祥喜慶的題材。上品宮燈還嵌有翠玉或白玉。

宮燈的造型十分豐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圓珠、花籃、方勝、雙魚、葫蘆、盤長、艾葉、眼鏡、套環等許多品種,尤以六方宮燈為代表。

1915年,北京宮燈首次被送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榮獲金獎,受到國際好評。其后,宮燈逐漸向實用方向發展,出現各種吊燈、壁燈、臺燈和戳燈等。我國的宮燈制作以北京最為著名,宮燈是觀賞性花燈主要品種之一。

品牌:中版集團
上架時間:2021-05-24 18:38:36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版集團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容城县| 蓬莱市| 安国市| 宜川县| 乌兰察布市| 孟州市| 海兴县| 三明市| 彭山县| 二连浩特市| 类乌齐县| 泊头市| 当阳市| 白朗县| 彭阳县| 嫩江县| 南安市| 云霄县| 当阳市| 上高县| 星座| 临夏县| 明溪县| 比如县| 昭通市| 寻乌县| 勐海县| 十堰市| 荥阳市| 桐乡市| 府谷县| 仪陇县| 德钦县| 南开区| 南阳市| 吐鲁番市| 当雄县| 镇宁| 义马市| 托克托县| 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