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浮梁歷代名勝古跡詩歌選注》是歷代浮梁詩歌作品的解讀,作者繼承古代傳統做法,一是博引相關材料,翔實而可信,二是就精彩處作簡要的藝術賞析,對“詩眼”的闡明尤能切中要害。作者在力求篇篇可讀的基礎上,兼顧各種篇幅、體式、風格等,以滿足讀者多方面的審美需求。作者對每一首作品的創作背景、語言藝術、思想意境等進行深入淺出的評析,使普通大眾能清晰地了解歷代詩人名家在浮梁的創作情況,從而了解浮梁古代詩歌發展的歷程和概況。
韓曉光 ·地域文化 ·11.2萬字
藏歷根據佛經中的記載,詳細地標示出一年中的吉祥月、每月的吉祥日、不同的紀念日。對于這些特殊時節,若再加上布薩日、飛幡日、出龍日、不祥日等宜忌時日,則屬藏歷中的記載最為完備,所以祈福開運,不可不知殊勝時節;而欲把握殊勝時節,便不可不看藏歷。本書對于佛陀紀念日、菩薩吉祥日、十圣日、日月食日以及上師紀念日等特殊時日的緣由、功德做了詳盡的文字敘述,并撘配簡要的圖解流程,說明了把握絕佳修持時日及行善時機的重要性,并且為個人祈福、供養、禮拜提供各種簡易方法。附贈的2010年西藏歷書,更方便你查詢每一個殊勝的日子,讓心愿得以實現,讓生活更加美好!
諾布旺典 ·地域文化 ·11.3萬字
本書是作者八年親歷6個非洲國家的真實記錄。當年,作者作為《人民日報》駐非洲的常任記者,以具體生動的筆觸,運用大量鮮活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向讀者全方位、寬領域、多角度、深層次地層示了世紀之交的非洲大陸和源遠流長、平等友好、互利共贏、真誠支持的中非關系。該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以圖片和文字兩條主線貫穿全書,以講故事的輕松方式,告訴讀者一個現代與傳統相接、機遇與挑戰并存、現實與理想交匯、繁榮與復興在望的真實而立體的非洲,使遙遠的非洲大陸可見可聞可感可知可信,為中國讀者認識非洲開啟了一扇嶄新的“窗戶”,讓您能夠“鳥瞰非洲”。
李新烽 ·地域文化 ·33.3萬字
廣西處處風景如畫,旅游資源豐富。因此,廣西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奮力建設“旅游強區”。而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設和品牌開發至關重要,廣西已經獲得國家認可的5A、4A級旅游景區就是文化旅游品牌戰略的重要基點,本書由此展開,重點向讀者推介廣西的品牌旅游景區。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11.7萬字
珠海,有著自己的格調。金色連綿的沙灘勾勒出蜿蜒曲折的海岸線,百余座小島星羅棋布地散落在海面上,在城區,一山一水一回眸皆是美景,在這里,海濱城市的悠閑與愜意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在橫琴,一街一景一高樓皆是繁華,港珠澳大橋貫通珠港澳,書寫時代篇章。航空航天、賽車、帆船、網球、馬戲、游艇……讓世界重新認識珠海。珠海,不再是匆匆而過的驛站,而是一座值得你駐足留戀的城市。
中共珠海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編 ·地域文化 ·2萬字
《蘇州園林匾額楹聯鑒賞》是以蘇州園林文化中直觀的物質景觀為背景,聚焦于楹聯匾額這些文字性、文獻性遺存,結合各園林不同風韻的實景,深入淺出地介紹文字聯額的書家、出處、用典、建園歷史,置景意境,移步換景的高妙韻致等,并作出立體、綜合的介紹和深度、細致的賞析,引導讀者超越走馬觀花似的留念性游玩,從更高層面體會、感悟園林文化以至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風范。作者是我國專心致力于園林文化的著名專家,更是蘇州園林研究的第一人,學養豐盈,在寫作本書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每座園林的講說上,按照人們入院后的行走線路,結合蘇州園林移步異景的文化特點,駕輕就熟地逐一介紹各個景致所見的匾聯,循循善誘、娓娓道來。本書有彩圖可供觀景讀書時比對,文字流暢平白,完全可以作為一般讀者了解、研習蘇州園林文化的啟蒙讀物。
曹林娣 ·地域文化 ·21.2萬字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更有著燦爛的文化。本書是《美麗石嘴山叢書》之一,是眾多史志學專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結,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資政、教化價值的文獻。
石嘴山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地域文化 ·19.8萬字
本書以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的湘西大地為背景,以地域飲食文化為線,解讀獨特的湘西飲食文化里的典故、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本書共七部分,分別為野蔌山蔬次第嘗、山野肉珍饈外香、小梅風韻最妖嬈、吊腳樓內味猶爽、千嬌百媚濃家常、樂如疏食曲肱眠、溫馨漫溢沁心間等,將地域文化與特色食材相結合,呈現湘西的魅力生活畫卷。
彭梁心 ·地域文化 ·10.2萬字
康定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極為豐厚的地方,一山一水,一街一屋,都有說不完的龍門陣。康定從歷史深處走來,康定正在走出重重疊疊的大山,走向更廣大的世界。《康定龍門陣》,能讓不了解康定的人更快地了解康定,能讓熟悉康定的人對康定有更深的認識。《康定龍門陣》既以嚴謹的方式講述康定作為茶馬互市重鎮的歷史文化,又以輕松活潑的語氣告訴你康定這方水土上特有的風土人物。
賀先棗 ·地域文化 ·9.7萬字
本書精選關于上海的散文40篇,收錄了現當代著名作家,尤其是上海本土作家張愛玲、陳丹燕、趙麗宏以及魯迅、豐子愷、黃裳等,關于上海記憶的經典作品,將上海的摩登風情與獨特的人文情懷展示得淋漓盡致。以上海坐標、上海風情、上海人物、上海情結為切入點,角度新穎。
孫曄 ·地域文化 ·15.4萬字
三年前的5月,“浙江文藝印記”征集評選結果公布,良渚古城遺址、杭州西湖、河姆渡遺址、西泠印社等首批共20項“文化印記”出爐。2020年6月,浙江新聞客戶端、浙江日報推出《浙江文化印記》欄目,將首批20個浙江文化印記串珠成線,每一期邀請一位與文化印記密切相關的專家與記者同行,走近印記的現場,感受印記的魅力,講述印記和它們背后的故事。《江南形勝:浙江文化印記尋蹤》是這一欄目的結集,全書以專家豐厚的學養、記者詩意的書寫,細數浙江文明的淵源和脈絡。
童穎駿主編 ·地域文化 ·8萬字
石嘴山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地域文化 ·17萬字
本書從固原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文化旅游、社會發展、生態、民生等方面圖文并茂的展現了固原的無限魅力。她享有中國文學之鄉、書畫之鄉、高原綠色明珠、生態宜居家園的美譽,政治、經濟、文化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走進固原》會讓更多世界游客更好地了解、欣賞這片西北熱土。
喬幪編著 ·地域文化 ·2.5萬字
中衛市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地處寧、甘、蒙三省(區)交界地帶。全市國土面積1.76萬平方公里,轄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和海興開發區,共有40個鄉鎮、446個行政村(村委會)、47個社區(居委會)。2019年底常住人口117.46萬,其中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41.48萬,占35.3%。
《走進中衛》編委會 ·地域文化 ·22.7萬字
在當今許多川渝民眾的記憶中,他們祖先生活的故鄉,是一個名叫“湖廣省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的地方。早在宋元時期,四川人口就發生了重大變化,直到明初,幾百年間湖廣地區持續向四川移民,特別是明中期以后,以麻城為代表的移民家族在四川各地迅速成長起來,成為川渝兩地同湖廣地區血緣、歷史情感的百年紐帶。而湖北麻城孝感鄉,也成為四川重慶兩地居民關于祖籍記憶的終點。本文講述了百年前湖廣填四川這場移民潮,講述了“麻城孝感鄉”是如何成為川渝民眾共同的認知故鄉,以及這種傳承記憶背后的文化情懷。
陳世松等 ·地域文化 ·23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風情尋根·大連民俗》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民俗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從歲時習俗、農耕、漁業、商貿、環保、婚姻、生育、飲食、服飾、居住、出行、禮儀、文化、信仰、禁忌等方面介紹了大連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王萬濤 ·地域文化 ·16.1萬字
大河東流,鴻蒙造化。滋養遠古人類、開創中華文明,成就瀚海金灣、孕育古都北京。永定河,一條偉大、卓越而超凡的河流。綜觀整個永定河流域,它流經了京津冀晉蒙五個省市區,全長747公里,全流域面積4.7萬平方公里,涉及人口達到了1400萬。這本書共分為上、中、下三個篇章。上篇《雪泥鴻爪》按照時間順序,以沿河行走所經過地域線性鋪開,主要是作者的一些見聞、隨想和感受;中篇《在河之洲》從永定河的歷史發源、對北京城的影響和作用、永定河的水利灌溉、漕運價值、治水歷程、因河而生的古渡、古道、永定河畔的紅色故事以及這條河流跌宕起伏的歷史命運為主要內容,從九個方面進行講述;下篇《曲岸流觴》主要介紹永定河及其支流媯水河、清水河畔的自然地理風貌、名山秀水、人情風土、民間藝術等。
張凱然 ·地域文化 ·11.2萬字
中國商人階層一開始就表現出它的地域色彩,形成不同的流派,崛起了十大商幫。各商幫的經營項目、活動范圍、經營風格、觀念并不完全一樣。就是到了現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到來的時代,各地商人經商還是呈現出不同特點。因此,要想與各地商人做生意,并在商業活動中步步為“嬴”,先聲奪人,就有必要了解不同地域商人的性格特點,抓住關鍵,區別對待。本書擷取了十七個具有代表性的商人群體,從各地商人的性格特點,以及經商手段入手,生動而全面地提示了商業游戲中的隱形規則。
呂叔春編著 ·地域文化 ·16.6萬字
秦東境內華岳高聳,黃渭洛三河匯流,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素有“山河圣地,八省通衢”的美譽,不僅自然風光壯美,而且歷史文化積淀深厚。自古以來,無數歷史名人詩壇巨子為之傾倒,留下了大量歌詠的詩篇;境內各縣市的“八景詩”,更使這片神奇熱土的自然人文景觀熠熠生輝。為發掘、整理、弘揚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本書的兩位著者多年以來在現存的有關文化典籍中細心爬搜、輯錄,精心選擇,共選取歌詠該地自然人文景觀詩歌四百余首,認真加以注釋,以期在保存這份珍貴文化遺產的同時,為新時期該地的經濟文化建設作出貢獻。
嚴安政 曹靜 ·地域文化 ·18.2萬字
《京味兒食足》是繼《京味兒》之后,崔岱遠深入挖掘北京文化所推出的又一部介紹北京飲食文化、風土人情的作品。在原作的基礎上,作者新增了三分之一的內容,其中包括《羊肉串進京記》《國際都市東西融》《臭豆腐,醬豆腐》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作者對北京文化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北京沒有本地人,所謂老北京也并不能說是祖輩世居,只不過是早些年遷進來,或者晚幾代移過來而已。而北京文化的神奇就在于能夠海納百川,不管從哪來,住上幾輩子就成了老北京了。這種奇妙的融合力體現在吃上就是可以滿足八方口味,讓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不同民族的人士都能在這里享受到口福。
崔岱遠 ·地域文化 ·9.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