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品牌廣西:中國特產之鄉卷》是讀者了解廣西特產、進行鄉土特產深度游的指南。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8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袁鳳東編著 ·地域文化 ·6.8萬字
本書為“城市映像”系列之一,以杭州為主題城市。主要收錄了現當代著名作家,如俞平伯、郁達夫、豐子愷、張抗抗等人關于杭州風土人物的經典之作。通過他們的筆觸,可以看出杭州歷史的興衰更替,人文風景的如詩如畫。文筆含蓄雋永,讀來韻味悠長。
孫曄 ·地域文化 ·15萬字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與“刀”來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個西方人的冷靜視角,通覽日本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民族性格。既抓住了日本文化細致的地方,又將它置于人類文化學的視野加以考察。時至今日,本尼迪克特被公認為歷史上懂日本人的作者,作者對日本人性格和文化的定義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普世性的解讀范本。1946年《菊與刀》出版后,在美國、日本等國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現代“日本學開山之作”,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讀書。
(美)魯思·本尼迪克特 ·地域文化 ·16.8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連語尋趣:大連方言》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本書選取最有代表性的大連方言若干,以隨筆的形式,剖析方言背后的市井生活、民俗風情與文化特質,帶你領略聲音里的別樣大連。
董曉葵 ·地域文化 ·19萬字
叢書以文化為原素,進一步拓展外延,從梳理浦東歷史文化入手,挖掘浦東江南文化的歷史內涵和閃光點。把浦東文化放在江南文化的范疇內來考量,把浦東文化的人與事和江南文化的人與事聯系起來,從而突出文化的歷史縱深感,展現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人們在這種優秀的人文精神氛圍中,享受文化所帶來的精神動力和思想熏陶。
龍鴻彬主編 ·地域文化 ·32.6萬字
大河東流,鴻蒙造化。滋養遠古人類、開創中華文明,成就瀚海金灣、孕育古都北京。永定河,一條偉大、卓越而超凡的河流。綜觀整個永定河流域,它流經了京津冀晉蒙五個省市區,全長747公里,全流域面積4.7萬平方公里,涉及人口達到了1400萬。這本書共分為上、中、下三個篇章。上篇《雪泥鴻爪》按照時間順序,以沿河行走所經過地域線性鋪開,主要是作者的一些見聞、隨想和感受;中篇《在河之洲》從永定河的歷史發源、對北京城的影響和作用、永定河的水利灌溉、漕運價值、治水歷程、因河而生的古渡、古道、永定河畔的紅色故事以及這條河流跌宕起伏的歷史命運為主要內容,從九個方面進行講述;下篇《曲岸流觴》主要介紹永定河及其支流媯水河、清水河畔的自然地理風貌、名山秀水、人情風土、民間藝術等。
張凱然 ·地域文化 ·11.2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東北(遼寧)老工業基地‘勞模文化史料編纂及當代價值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共分為勞模與勞模文化、勞模文化史料、勞模文化價值三大板塊。第一板塊集中展示了對勞模、勞模文化、勞模精神等相關內容的研究;第二板塊是對以黑、吉、遼三省為代表的東北地區的勞模文化史料研究的概述;第三板塊則是在前兩個板塊的基礎上集中展示不同學者對勞模文化的時代價值及其在社會發展中作用的相關研究。
田鵬穎 ·地域文化 ·15.2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風情尋根·大連民俗》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民俗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從歲時習俗、農耕、漁業、商貿、環保、婚姻、生育、飲食、服飾、居住、出行、禮儀、文化、信仰、禁忌等方面介紹了大連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王萬濤 ·地域文化 ·16.1萬字
《品牌廣西:中國特產之鄉卷》作者以自身對特產詩情畫意的感悟進入該書主題。由小鄉到大城鎮,均記錄當地驕傲的特產。《品牌廣西:中國特產之鄉卷》首先概括說地方特產的定義。再述及廣西地方特產的特點。然后是分別記敘各縣市的地理特征、歷史文化及氣候條件對特產產業發展的影響。再一一介紹縣內地方特產的特點,形成背景、發展狀況。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6.1萬字
本書從固原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文化旅游、社會發展、生態、民生等方面圖文并茂的展現了固原的無限魅力。她享有中國文學之鄉、書畫之鄉、高原綠色明珠、生態宜居家園的美譽,政治、經濟、文化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走進固原》會讓更多世界游客更好地了解、欣賞這片西北熱土。
喬幪編著 ·地域文化 ·2.5萬字
中衛市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地處寧、甘、蒙三省(區)交界地帶。全市國土面積1.76萬平方公里,轄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和海興開發區,共有40個鄉鎮、446個行政村(村委會)、47個社區(居委會)。2019年底常住人口117.46萬,其中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41.48萬,占35.3%。
《走進中衛》編委會 ·地域文化 ·22.7萬字
該套書為有關重慶本土歷史文化的通俗讀物,內容涉及重慶本土的美食、民俗、文化和歷史。作者精選重慶本土歷史文化中有代表性的人、事、物,廣羅史料,去偽存真,用通俗的語言、詼諧的文筆,將重慶本土歷史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書中有趣的手繪老重慶線描圖,更是錦上添花,別有一番風味。
司馬青衫 ·地域文化 ·16.3萬字
立足于向國內外朋友介紹包頭基本情況,以簡明的文字、生動的圖片、直觀的圖表,幫助讀者在短的時間內增進對包頭的了解,了解這座文明和諧城市、現代工業城市、科技創新城市、生態宜居城市,發掘這座城市的魅力。
包頭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地域文化 ·2.3萬字
《京味兒食足》是繼《京味兒》之后,崔岱遠深入挖掘北京文化所推出的又一部介紹北京飲食文化、風土人情的作品。在原作的基礎上,作者新增了三分之一的內容,其中包括《羊肉串進京記》《國際都市東西融》《臭豆腐,醬豆腐》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作者對北京文化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北京沒有本地人,所謂老北京也并不能說是祖輩世居,只不過是早些年遷進來,或者晚幾代移過來而已。而北京文化的神奇就在于能夠海納百川,不管從哪來,住上幾輩子就成了老北京了。這種奇妙的融合力體現在吃上就是可以滿足八方口味,讓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不同民族的人士都能在這里享受到口福。
崔岱遠 ·地域文化 ·9.3萬字
西方邏輯在貴州的傳播、發展既有輝煌的歷程,也有坎坷的經歷,既凸顯了西方邏輯在中國傳播、發展的共同性,又呈現出差異性。從學術史研究的維度看,西方邏輯在貴州傳播、發展的歷史,無疑是中華學術史寶庫中的重要個案,同時也是貴州學術史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考察貴州這一個案,揭示其發展規律及特點,總結得失,既可豐富中國邏輯史的研究內容,又能增添貴州學術史的研究成果,對于推進貴州學術史研究,吸收西方優秀文明成果,增強貴州文化的國內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和意義。
張學立等 ·地域文化 ·22.4萬字
《浙江有意思》是作者王寒多年來生活所感雜記,主要包括作者對浙江省十一地市風土人情獨到的見解,文風戲謔,多以當地名勝古跡、美食趣事為題材,以片段的形式對每一城市進行描述,令讀者得以快速閱讀中體味到浙江各地的城市形象。
王寒 ·地域文化 ·13.1萬字
本書是作者八年親歷6個非洲國家的真實記錄。當年,作者作為《人民日報》駐非洲的常任記者,以具體生動的筆觸,運用大量鮮活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向讀者全方位、寬領域、多角度、深層次地層示了世紀之交的非洲大陸和源遠流長、平等友好、互利共贏、真誠支持的中非關系。該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以圖片和文字兩條主線貫穿全書,以講故事的輕松方式,告訴讀者一個現代與傳統相接、機遇與挑戰并存、現實與理想交匯、繁榮與復興在望的真實而立體的非洲,使遙遠的非洲大陸可見可聞可感可知可信,為中國讀者認識非洲開啟了一扇嶄新的“窗戶”,讓您能夠“鳥瞰非洲”。
李新烽 ·地域文化 ·33.3萬字
藏歷根據佛經中的記載,詳細地標示出一年中的吉祥月、每月的吉祥日、不同的紀念日。對于這些特殊時節,若再加上布薩日、飛幡日、出龍日、不祥日等宜忌時日,則屬藏歷中的記載最為完備,所以祈福開運,不可不知殊勝時節;而欲把握殊勝時節,便不可不看藏歷。本書對于佛陀紀念日、菩薩吉祥日、十圣日、日月食日以及上師紀念日等特殊時日的緣由、功德做了詳盡的文字敘述,并撘配簡要的圖解流程,說明了把握絕佳修持時日及行善時機的重要性,并且為個人祈福、供養、禮拜提供各種簡易方法。附贈的2010年西藏歷書,更方便你查詢每一個殊勝的日子,讓心愿得以實現,讓生活更加美好!
諾布旺典 ·地域文化 ·11.3萬字
本書聚焦雄安,著眼現實遺跡和相關人物,由現實切入,鉤沉史實,解說作品,以歷史人文的角度,展現雄安的前身今世,滄桑浪漫,描摹其中蘊含的雄安氣質。分前言和五章,章節大體以時間為序,分段表現春秋以來的雄安人文歷史。每章用一種顏色作為統領,重點展示雄安一個側面的歷史積淀和精神氣質。
王文化 ·地域文化 ·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