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去來:永定河紀行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
大河東流,鴻蒙造化。造就瀚海金灣、滋養遠古人類,開創中華文明、孕育古都北京。永定河,一條偉大、卓越而超凡的河流。綜觀整個永定河流域,它流經了京津冀晉蒙五個省區市,全長747千米,全流域面積4.7萬平方千米,涉及人口達到了1400萬。
桑干河、永定河同屬一脈,涿鹿作為與北京毗鄰的永定河上游地區,人文鼎盛,物產豐饒。在這里,桑干河漸寬的水域形成一片肥沃的沖積平原,流域面積達1209平方千米,因此自古就有“千里桑干,唯富涿鹿”之說,也使這里歷史上就成為富庶一方的“瓜果之鄉”。
一條河流哺育生民,一條水脈滋養文化。的確,這條水脈之于涿鹿,上可溯相傳約5000年前“涿鹿之戰”,下可循現代丁玲生花妙筆。這種歷史的眷顧,這種千百年來來自河水的哺育,讓我們對感恩和回哺這兩個詞語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今天,致力于這條水脈的修復和文脈的傳承,已成為每位涿鹿人的共識和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也正在將“桑干之水”作為城市之脈,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作為城市重要名片進行傾力打造。
當前,保護這條河流,致力于永定河流域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是我們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是構筑京津冀綠色生態屏障的需要,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需要。它對于服務和助推張家口“兩區”建設,進而有序推進永定河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協同治理,爭取早日將這條河恢復為“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具有重大意義。
當然對于一條河流的保護與修復,不僅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更需要我們的宣傳文化部門、我們的作家文藝群體和廣大文學愛好者的鼓與呼。唯此,才能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文化認同感,提高我們護河、愛河的責任感、使命感,以及擁有這條河流的自豪感。
幾年來,我欣喜地看到我們的宣傳文化部門及一批土生土長的作家和文學愛好者正在薪火接力,不斷將我們的大河文化發揚光大。特別是在縣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指導下,縣廣播電視臺的媒體人肩負歷史責任和使命,不遺余力推動對這條河流歷史文化的宣傳弘揚工作,先后拍攝了《桑干行》《涿水鹿山話桑干》《永定行》等融媒體作品,此書的作者張凱然同志正是基此沿河行走的經歷,在2018年出版《大河桑干》的基礎上,厚積薄發終成此書。
這本書共分為上、中、下三個篇章。上篇“雪泥鴻爪”按照時間順序,以沿河行走所經過地域線性鋪開,主要是作者的一些見聞、隨想和感受;中篇“在河之洲”以永定河的歷史發源、對北京城的影響和作用、永定河的水利灌溉、漕運價值、治水歷程、因河而生的古渡與古道、永定河畔的紅色故事以及這條河流跌宕起伏的歷史命運為主要內容,從九個方面進行講述;下篇“曲岸流觴”主要介紹永定河及其支流媯水河、清水河畔的自然地理風貌、名山秀水、人情風土、民間藝術等。
“永定桑干一線牽,協同發展在路上”。北京—涿鹿,山脈相擁、水脈相連、文脈相通,北京市也正在大力推進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這與我們大力推動的桑干河文化帶建設高度契合,一脈相承、休戚與共。在繼續強化與北京市各城區特別是門頭溝區對接合作的大背景下,此書的出版,將成為推進東西部協作、深化涿門兩地文化交流的有效形式和載體。
當前,奮進中的涿鹿已進入由“信心重振”向“形象重造”蛻變,由“動能重組”向“格局重構”嬗變,由“體制重建”向“品質重塑”蝶變的歷史新階段,我們正牢牢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冬奧會籌辦、“首都兩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全力打造“衛星新城、品質涿鹿”,加快構建“兩帶三區四園五廊”的生態保護格局,努力使綠色成為涿鹿的城市底色、發展主色和鮮明特色!
“且持夢筆書奇景,日破云濤萬里紅”,我相信,只要我們勠力同心,矢志不渝,我們心向往之的美好夢想必將成為現實。
來廣普
中共張家口市涿鹿縣委書記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