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4.4萬字
蕭史 ·中國文化 ·3.4萬字
茲將本書分為四部分,以養生發展歷史為經,養生理論及學術構架、中醫文化事件為緯,分以養生之源、養生之理、養生之論、養生之法等方面,詳以養生歷史、養生文化、養生方法,圖以養生發展歷史中的理論、名醫、名著、重大事件、發展前景等重要內容,并簡以文字說明,以圖敘事,圖文結合,適用于廣大讀者學習研究之用。本書主要讀者對象是所有中醫養生臨床工作者,中醫養生文獻研究者以及喜愛中醫養生的國際友人。
王富春 哈麗娟主編 ·中國文化 ·4.7萬字
面對市面上混亂的黃歷市場,不一樣的擇吉結果,你是否無從選擇?面對大師滿地走,你是否害怕上當受騙?其實在中國古代,人們都是自己來完成黃歷擇吉的。揭開神秘面紗,深度解析,讓你明明白白看黃歷,真正了解這來自中國傳統哲學天文理念下的術數文化。
何重建 ·中國文化 ·3.6萬字
《洗髓經》是一部融合佛道儒三家養生理念的古老經典,據傳由達摩祖師所創。此書強調通過修煉精氣神,特別是精神的升華與意志的磨礪,以達到洗滌心靈、強健體魄、延年益壽的目的。書中不僅包含深奧的哲學思想,還詳細闡述了具體的修煉方法與養生技巧,被視為傳統養生文化的瑰寶。閱讀《洗髓經》,不僅能領悟養生之道,還能在精神層面得到啟迪與升華。
佚名 ·中國文化 ·9311字
《了解點中國文化》一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領讀者穿越千年歷史長河,探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儒家思想的仁愛之道,到道家哲學的自然和諧;從四大發明的智慧之光,到詩詞歌賦的韻律之美;從傳統節日的溫馨習俗,到書法繪畫的藝術精髓,本書全面而生動地展示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讓讀者在輕松閱讀中,感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與燦爛輝煌。
沛然 ·中國文化 ·19.9萬字
本書擷取了《山海經》中有關神話人物、珍禽異獸、奇花異草的記載,以一個名叫“小藏”的瑞獸為主人公,以它的第一人稱講述其在山海王國的游歷,重新描繪了《山海經》中的瑰麗世界,帶領讀者重返神秘的上古時代。本書共分“皇城部落”“林氏部落”“氐人部落”“厭火部落”“白民部落”,在書中,你可以看到皇城、林氏、氐人、厭火、白民五大部落不同的風貌和民俗,可以在小藏的視角下結識強大而神奇的守護神獸。這里面的許多奇人異獸都來自于《山海經》,也有許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來自每一個走入其中的“游客”——當然,無數的故事還在發生,我們的文化瑰寶,就如此代代傳承。
遇見館藏編委會 ·中國文化 ·10.6萬字
本書由《街頭巷尾:十九世紀中國人的市井生活》《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萬物有靈:<詩經>里的草木鳥獸魚蟲》《凡俗心愿: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四部圖書構成。
佚名 (日)細井徇 (日)野崎誠近 ·中國文化 ·13.1萬字
本書是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揚州大學淮揚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集刊,從歷史學、哲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多角度開展淮揚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研究。書中分為大運河與淮揚文化研究、一帶一路與淮揚文化、揚州學派、太谷學派研究、口述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國社科網訪談錄等五個欄目,收錄了17篇論文和2篇人物訪談。
周新國主編 ·中國文化 ·14.3萬字
《山海經》是公認的一部奇書,內容包羅萬象,堪稱研究上古中國社會歷史的寶庫。但是《山海經》并不好讀,從其成書性質、成書年代,到作者是誰、文字與圖的關系等,都有許多復雜的爭議。沈海波教授精研《山海經》多年,撰成《〈山海經〉通識》一書,為讀者掃除閱讀《山海經》的障礙。作者從地理神話、祭祀、巫術巫醫、天文歷法等方面詳細地介紹了《山海經》的內容,對《山海經》里的神話與歷史邏輯進行了深入的解析,還對《山海經》成書、版本和歷史影響有著具體的論述。讀此一書,讀者可以系統了解《山海經》的文本與內容,暢游上古社會的山川地理,賞玩奇珍異獸,增加對先民智慧的了解和對上古文化的認知。
沈海波 ·中國文化 ·9.6萬字
《周易》被稱為“第一國學”“古代東方奇書”,人人想知卻又人人難知。易學名家王振復教授的《〈周易〉通識》,既介紹閱讀《周易》須知的基本常識,又詳細解析與《周易》有關的各種符號、圖式及相應文辭,還原古老的占筮流程,并進一步梳理《周易》三千年的歷史,旁及其世界影響,正本清源,為讀者打開通向《周易》世界的門戶,構建《周易》學習的基本知識框架,是理想的學《易》入門讀物。
王振復 ·中國文化 ·8.8萬字
這是一套介紹中國民間剪紙的叢書,通過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透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本冊主要介紹了中國兒童類經典剪紙并加以闡釋其美學價值和內在含義。
沈泓 舒惠芳 ·中國文化 ·2.8萬字
《周易》是影響中國文化最為深遠的三本經典之一(其余兩本是《論語》及《老子》),既是儒、道兩家哲學之源,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各門學術基本理論的依據,因此可以推知,《周易》和易學的興衰,可以影響中國文化的興衰。本書乃根據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辦、黃漢立老師演講的易學課程——“如何打開《易經》之門”的錄音整理而成,內容既涉及《易經》、易傳《十翼》與易學發展的重點介紹,也精辟地闡述了《周易》與占筮、太極圖、太極拳及丹道的關系與精粹所在,并旁及西方文化以作比較,可視為開啟中國文化寶庫不可多得的鑰匙。
黃漢立 ·中國文化 ·16.2萬字
城市,充溢著現代性理念的投影,而建筑空間作為城市的基本構成,又是承載著厚重歷史的物質實體。北京城市的傳統與現代,在建筑空間的物質文化、歷史記憶與現實中不斷被喚醒、重構,塑造出了綿延的人文氣息。城市營造、街道坊巷、商業市集、士人活動、宅邸設計與園林藝術,多樣的城市空間提供了諸多場景,蘊含著繁復的文化符號與意義,為北京城市的人文氣息賦予了復雜的內涵。這些情懷和記憶,藉由文字、圖畫或物質文化的形式,凝結在這座城市之中,為今日北京的城市氣象積蘊了豐厚的人文傳統。
劉鳳云 江曉成 張一弛 ·中國文化 ·18.1萬字
這是一套介紹中國民間剪紙的叢書,通過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透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本冊主要介紹了中國蟲獸類經典剪紙并加以闡釋其美學價值和內在含義。
沈泓 舒惠芳 ·中國文化 ·3.3萬字
本書薈萃范曾先生近年來對中國生肖文化的研究成果。作者或用訓詁之法詳察天干地支的起源與演變,稽考陳說,撥云驅霧;或以優美之筆道說人類與眾生和諧共處之大義,詼諧自然,妙趣天成。時而款款敘事,時而嚴謹考證,時而闊論雜談,時而優雅抒情,詩詞歌賦,論文寫畫,豐富的藝術形態展現了文化大家的學問修養和他回歸自然的仁愛之心。
范曾 ·中國文化 ·2.9萬字
本書以春夏秋冬為序,以生命體驗與文化貫通相融相生的方式切入,從言語組織方式的角度闡釋古詩藝術的形成規律;從詩歌生發的角度探尋古詩產生的文化邏輯;從詩與生活互證的角度理解詩性生活和生活詩性。同時穿插50余幅宋代山水名畫(含山水小品)臨摩畫,配近百幅精美宋元花鳥小品名畫臨摩畫,從四季生活的角度,以文化貫通的視角關注古詩的言語方式體現的詩語藝術,直擊詩歌核心,揭示詩歌藝術形成規律,創生“現代詩話”。
黃榮華 ·中國文化 ·7.7萬字
“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水滸傳》是明代“四大奇書”之一,眾多梁山好漢的傳奇經歷和獨特個性,使小說富于傳奇色彩。本書是“中華經典通識”(第三輯)之一種,是當代名家講解《水滸傳》的通識之作,內容全面,分析透徹。除了講述《水滸傳》世代積累的成書脈絡、影響和傳播,賞析小說中的經典情節和人物形象外,還緊跟時代,以問題為導向,回應了大眾關心的諸多問題:為什么有人說“少不讀《水滸》”?宋江是真講義氣,還是假仁假義?梁山好漢為什么一定要被招安?魯智深從不恪守清規戒律,為何還被贊為“佛”?等等。讀者可以通過這部通識,真正走進富于傳奇色彩的《水滸》世界,對這部古典小說名著獲得全面的認知。
吳兆路 高紅豪 ·中國文化 ·9.1萬字
《年畫上的中華經典故事·民本篇》是以“民本”為主題,圍繞著愛民、福民、尊民、貴民、重民、富民、保民、恤民、安民這九個民本思想講述與其相關的故事。每章有來龍去脈、知識廣角、人物典故等內容,從不同角度介紹與民本思想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傳說,并配有和各章主題相關的年畫。
沈泓 王本華主編 ·中國文化 ·5.1萬字
《墨子公開課》是滕州市委、市政府主辦,由《光明日報》社國學版策劃,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作為教學單位,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辦公室承辦的國學系列公開課之一。本書是在墨子公開課課堂錄音稿基礎上整理而成的演講體書稿。各講專家均為墨子研究的著名教授。本書基本上按照墨子公開課講課順序,通俗易懂。
李守信 邵長婕 ·中國文化 ·19.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