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連環畫”中的小學十二種圖書之一。小學十二種圖書,每種圍繞一個核心價值觀主題詞,以連環畫的形式,生動講述六個能體現該價值觀的歷史故事,展現民族精神和價值觀,弘揚中華美德,表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的深層關系。小學生通過閱讀本書,不僅可以了解相關歷史事件,感受歷史人物的高尚情操,提升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更能在歷史故事中體會、理解“法治”的內涵,增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
蘇凝編繪 ·中國文化 ·450字
齊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鮮明的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文化精神,不僅在我國古代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已經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對今人依然有許多啟迪和借鑒意義。《中華傳統文化:齊文化讀本》叢書編寫委員會以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為指針,從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結合上把握齊文化的特點,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面向中小學生,一體化設計讀本的編寫內容與編寫體例,使讀本由淺入深,由分到總,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點面結合,縱向延伸,呈現出層級性、有序性、銜接性、系統性。
《中華傳統文化——走進齊文化》編委會編 ·中國文化 ·2.8萬字
“大樂與天地同和”,國樂無雙,民族音樂正逢盛世!本書共分為六章,介紹了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樂器。第一章至第三章分別介紹了彈撥樂器中的琵琶、古琴和古箏等;第四章介紹了拉弦樂器的典型代表——胡琴家族;第五章介紹了具有代表性的吹管樂器,如笛、簫、笙、管、嗩吶等;第六章介紹了打擊樂器中最常見的鐘、磬、鼓。本書將多種樂器的來源、特點、傳承、變革與相關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圖文并茂,行文間還設置了四個小欄目——在“漲知識”“開眼界”兩個小欄目中分享一些與樂器相關的科普知識和圖片,在“方言”小欄目中分享作者個人的一些觀點和有趣的經歷,在“方響”小欄目中分享相關的音、視頻資源。本書干貨滿滿又妙趣橫生,適合每一位對中國民族樂器感興趣的讀者閑來閱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和而不同、美美與共”,這不僅僅是我們民族樂器的內在特征,更是我們國人的內在風骨,希望這本書能夠帶你了解并愛上中國民族樂器!
方錦龍 ·中國文化 ·10萬字
中國古典音樂如一首綿長高遠的流動的詩歌,我們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源遠流長的美,千古纏綿的情,以及生生不息的生命與活力。中國古典音樂,可以是高山、是流水、是絲竹,是春雨、是冬雪,是一抹綠意,是一泊月色,是一份快樂,是一份傷感,是一腔熱血,是一縷忠魂……中國古典音樂的魅力,跨越漫長的歷史進程,不能不說是一個文明的奇跡。本書將帶領讀者,了解中國古典音樂的重要知識與奇聞軼事,從中國古典音樂的起源、發展,到與詩歌、舞蹈、戲曲、繪畫等藝術的關系,再到中國古典十大名曲、十大音樂家、十大樂器,讓讀者快速了解中國古典音樂這一藝術瑰寶,并對古典音樂產后濃厚的興趣。
李清如 ·中國文化 ·2.8萬字
對上百個躍動的中國文化“符號”進行饒有趣味的科普解讀,融自然、人文、傳統、歷史、藝術、情感于書中,訴說著千年的傳承,凝視著現今的變遷。無可否認,這些文化符號已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生活,以至思想當中,再從我們手中流傳下去。
馮驥才 ·中國文化 ·5萬字
《論語故事》,以《論語》章句為根基主干,參考史料文獻,闡發《論語》的真義,用情景劇般的故事形式生動活潑地表達出來。作者以一種對人而非對神的心態,揣測《論語》情貌,但行文之間又滿是謙卑和中和的態度,頗適應現代人的閱讀口味和理解力。面世之后即風行日本,對日本之戰后重建與復興影響深遠,再版重印不絕。譯為中文后,亦暢行中國臺灣、香港等地,成為臺港地區振興騰飛的重要精神資糧。
(日)下村湖人 ·中國文化 ·12.7萬字
《荀子》一書的歷代版本超過百種,互有短長。本書對五十餘個《荀子》重要版本逐一考訂,指出每個版本系統之特徵,探索各系統間的源流遞變,並評論各版本得失。在此基礎上,作者選《荀子》重要版本進行校勘,撰成《荀子宋槧善本重要異文校勘記》;選《荀子》中《勸學》《脩身》《不茍》《榮辱》四篇進行注釋、今譯。
高正 ·中國文化 ·13.2萬字
這是一套介紹中國民間剪紙的叢書,通過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透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本冊主要介紹了中國仕女類經典剪紙并加以闡釋其美學價值和內在含義。
沈泓 舒惠芳 ·中國文化 ·3.3萬字
中華門神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沈泓歷時20多年,鑄就皇皇10卷“非遺-中國年畫經典”系列叢書,該書是中國年畫領域的經典之作,以搶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大意義,也將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的精品圖書。
沈泓編著 ·中國文化 ·7.3萬字
《墨子讀本》收錄《墨子》原典,作者在詳細注釋、完整翻譯的基礎上,對原典進行了簡明透徹的解說,讓讀者深入理解《墨子》。《墨子讀本》共分為兩大部分。主體部分包括《兼愛》《非攻》等墨家思想的核心篇章,隨后摘錄《非儒》《公輸》等重要篇章。每章由譯文、原文、注釋、解說四部分組成,既疏通文意、注解疑難字詞,又闡釋本章的思想實質。第二部分是附論,介紹了墨家團體及思想的發展軌跡、《墨子》的思想史意義等。作者淺野裕一是日本漢學領域的中國哲學專家,用現代、國際的視角解讀《墨子》原典,不僅將墨家精神的內核外延、發展源流清晰梳理,還塑造了生動的墨子及墨家團體形象。
(日)淺野裕一 ·中國文化 ·12.2萬字
如果讀者對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還有質疑,那么就請從《余味:跟隨余秋雨品中國文化》開始--翻開第一頁,從《余味:跟隨余秋雨品中國文化》對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語的擷取中,用心去鑒賞、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識以外的文化內涵,細細體悟這份綿延不盡的文化“余味”。
曾一 ·中國文化 ·17.8萬字
沈泓編著 ·中國文化 ·5.1萬字
《中華好家風》一書以還原經典的方式向讀者呈現中華民族優秀的家風文化,分為經典家書、傳世家訓、特色家規、名門家風四部分,經典家書、傳世家訓和典藏家規精選我國古代最有影響、最有價值的家書、家訓、家規,名門家風則介紹了我國歷史上那些顯赫一時的名門望族。全書結構安排合理,敘述嚴謹,充分展示了我國家風的精髓。
張天清 ·中國文化 ·11.3萬字
《每天一堂北大歷史課》匯集了眾多北大學者、學子有關中國歷史研討的精辟論述和觀點,以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為主線,按照朝代更迭的順序,介紹了從炎黃傳說到清帝退位之間,我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重要人物、制度沿革以及社會變遷的文化風貌,可使讀者對中華文明有一個清晰、簡潔的了解。《每天一堂北大歷史課》適合對中國歷史感興趣、希望領略更多史學大家觀點的讀者參考閱讀。
程門立雪 ·中國文化 ·14.3萬字
《由巫到禮釋禮歸仁》是我國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李澤厚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李澤厚認為,由巫入禮歸仁為中華文化關鍵所在。全書分為五部分:“前記”、“說巫史傳統(1999)”、“說巫史傳統補(2005)”、“由巫到禮(2001、2014)”、“釋禮歸仁(2014)”以及附錄的四部分“中華文化的源頭符號(2005)”、“初讀《郭店楚墓竹簡》印象紀要(1998)”、“初擬儒學深層結構說”、“中日文化心理比較試說略稿(1997)”。本書的講述,深入淺出,自成體系,傳達出中國文化的這一特點。
李澤厚 ·中國文化 ·14.6萬字
用英語解讀中國文化,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含52幅精美插畫,生動活潑,圖文并茂。了解一個國家,必先了解此國的人。在本書中,你將一覽中國歷史長河,認識曾在哲學、藝術、文學、宗教、科技和政治等領域留下深深烙印的88位重要人物。《中國歷史人物(英文版)》以地道流暢的英語,深入淺出地介紹了88位不同領域的歷史人物,每則故事配以彩色插畫,賞心悅目,圖文并茂,是讀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材料。
張慈贇著 朱晨蕾繪 ·中國文化 ·5.5萬字
《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學》是一部深刻探究中國文學精髓的巨著,帶領讀者穿越數千年的歷史長河,細品中華文化的璀璨光輝。本書從《詩經》、《楚辭》的源頭講起,細致分析唐宋詩歌的繁榮、明清小說的成熟與戲劇文學的興盛,全面展現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多樣性與獨特性。書中不僅涵蓋了文學形式的演變與發展,更深入探討了這些經典作品所承載的社會背景與文化內涵。
柳詩洱 ·中國文化 ·8.8萬字
本叢書是為海外華裔及大陸的少年兒童編寫的漢語學習讀物,它可使讀者在學習漢語的同時,了解中國古代文化。每本書包括故事若干篇,每篇故事的語言都是典范的現代漢語,并加注了漢語拼音,篇后附故事梗概的英文介紹,全書語言流暢生動,圖文并茂。
蕭浩 ·中國文化 ·8萬字
中國古代,婚禮就形成六個儀式,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稱為“六禮”,而且沿襲千年。本文就是用生動、通俗的語言,分別講述各個地區、民族和不同社會階層婚禮的特異之處、細微之處,富有知識性、趣味性,使讀者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中國傳統民俗,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常勝利 ·中國文化 ·5.4萬字
孟子奮然繼起孔子的志業,“雖千萬人吾往矣”,就是他最真確的寫照。《孟子:雄辯時代的斗士》還原了孟子的經典、孟子的思想所處的真實歷史場景,孟子的觀點和想法在列國爭雄的時代遠遠不是主流,而孟子所講的道理也不為當政者及時人所理解,所以孟子要周游各國,大聲陳述自己的觀點以對抗時代。本書以《孟子》為依據勾勒出了戰國時代的孟子形象:承襲儒家理想的孟子,奮然繼起孔子奔走游說的志業,為維護儒家理想而戰。
楊照 ·中國文化 ·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