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如果說《1913:世紀之夏的浪蕩子們》展現了歐洲的時代特色,那么此續作便是對1913年全貌的絕佳補充。正如作者自己所說:我潛得越深,發現的美麗寶藏就越多。于是,本書的故事不再局限于文化、藝術領域;視角也不僅限于歐洲,而是遍及世界各地。作者延續了冷峻幽默的寫作方式,將本書的故事講述得更加新穎別致、感人至深。讓人眼花繚亂的愛情、打破常規的杰出發明、不可思議的命運成為本書的重要主題,再度證明了1913年的獨特性。
(德)弗洛里安·伊利斯 ·隨筆 ·10.6萬字
北宋“美食博主”蘇東坡仕途坎坷,顛沛流離的他走遍大江南北。貶謫的幾十年里,他憑本事在坎坷的人生里找到“詩和遠方”?!霸挵A型吃貨”白居易是詩人、也是美食家?!跋闵骄邮俊泵康揭粋€新地方,必先盡顯“吃貨”本色,美食讓他忘卻生活的苦?!疤鹗扯肥俊濒斞?0歲時只剩下5顆真牙,從故鄉紹興到北京,再到上海,他一路輾轉“探店”。能夠享受現實的美好,那些與黑暗的戰斗才有意義,先生說:“我總記得我身在人間?!北緯x取我們熟知的八大文豪,從他們的盤中餐審視他們的腳底路,看他們如何越過人間荒唐,覓得人生的意義。
傅踢踢 ·隨筆 ·8.3萬字
本書是一本文化隨筆。作者通過描寫隨州下轄的千年古鎮洛陽小鎮的人物、風俗、歷史、文化故事,為讀者細細道來洛陽鎮的前世今生及洛陽小鎮的人文風貌,表達了作者濃濃的鄉情。契合當下特色小鎮的建設,有助于推廣有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的小鎮。
李輝 ·隨筆 ·6.5萬字
本書是藏書家謝其章近年所撰寫的書話文章的合集。書中所選文章延續作者一貫的風格,依托作者本人收藏的舊書舊刊,以生動曉暢的筆調,從故紙堆中挖掘陶亢德、顧冷觀、周今覺、葉岡等近代文化人物鮮為人知的掌故,起底《圍城》《傳奇》《新兒女英雄傳》等文學名著和《小說月報》《文藝復興》等民國老舊刊背后的故事,講述藏書圈里的趣聞軼事和尋書過程中的種種見聞。書中亦選有幾篇回憶舊日生活的文章,展現了作者在書話文章之外的寫作功力。
謝其章 ·隨筆 ·12.9萬字
本書是周汝昌先生后期重要的一本紅學隨筆集,以短文講“大旨”。大旨不是張皇喊叫,卻常常隱伏于瑣墨細筆之間,從賞析雪芹“絕特”個性,提出湘云才是《紅樓夢》全書主角,到劉姥姥在全書中的重要性,以及紅學研究者極少觸及的紅樓小人物的見解等觀點,可以說本書是紅學界不可多得的精彩作品。
周汝昌著 周倫玲整理 ·隨筆 ·16.9萬字
本書是關于南京城歷史、文化的作品集。作者通過自己收藏的有關南京的老廣告,來還原過往南京的風俗風情,講述與南京相關的人物故事;以一張張舊年的招貼畫、廣告紙為引子,揭開南京城過往的面影。本書從相對微觀的角度切入,觸發聯想,涉及南京歷史、文化的諸多方面,比如文化名人、特色美食、流行妝容、衣著時尚、體育運動、商號洋行等等,呈現了南京都市生活的細節。除本身的史料價值外,還可以使讀者直觀地觸摸到歷史的細節,對南京城建立起一個整體性的印象。
由國慶 ·隨筆 ·4.6萬字
本書是一部穿越歷史長河,探尋茶文化深邃底蘊的佳作。它細述了茶從山野間的自然饋贈,如何演變為風靡全球的飲品,以及在這一過程中,茶所承載的文化、哲學與生活方式。書中不僅講述了茶葉的種植、采摘、制作與品鑒技藝,還深入剖析了茶在中國及世界各地的傳播與影響,展現了茶如何成為連接人心、促進交流的橋梁,以及茶文化中蘊含的和諧、寧靜與智慧。
張朗 ·隨筆 ·19.2萬字
《梅生攝影筆記》是世界遺產影像學專家,攝影評論家,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梅生先生30余年攝影經歷的體驗以及攝影過程中的思考。用文化筆記的形式輯錄成書,以人類文明和自然風景為時空坐標,分為《千年燈火》和《一紙云煙》兩大部分,共計60篇。文采清雅,立論嚴謹,對于中國攝影在文化層面上進行了深度思考。此書同時收入梅生先生140余幅攝影作品,以學術性和藝術性的考量,體現出文字內容的結果,將讀者帶入真實的場景,去體驗攝影筆記的思考過程,在圖文并茂的閱讀中,體驗中國文化對于攝影的深刻影響。
梅生 ·隨筆 ·18.7萬字
作者是魯迅研究專家,《魯迅研究月刊》執行主編,多年來致力于魯迅的研究與普及工作。此書語言通俗易懂,面向普通讀者,努力向讀者呈現一個不一樣的魯迅形象。這不是一本學術書,而是一本以魯迅為出發點的隨筆,包括《誰說我是禮物》《魯迅的另類簽名》等文章,大多以魯迅為切口,還原這一位大人物的平凡之處,更加切近當下普通人的生活日常。正如“偉大的人也要有人懂”,本書就是試圖讓我們走進一個和尋常認知不一樣的魯迅,讀懂魯迅的偉大,也讀懂魯迅的七情六欲、人間煙火。
姜異新 ·隨筆 ·17.1萬字
《大秦之道》起自《石鼓山之謎》,結于《三秦之游》,五十二篇文章,一以貫之,是一個人的路。阿瑩先生在陜西這片土地上一路行去,尋幽探勝,撫今訪古。一邊走著,有所見、有所感、有所思,形諸筆底,蔚為大觀,一個人的路竟被他走成了“大秦之道”,大道朝天,所通者古今之變、文明之理。
阿瑩 ·隨筆 ·5.1萬字
《山家風味》是張西昌所著的一部深入探討秦嶺地區飲食文化的書籍。本書以二十四節氣為脈絡,細致描繪了秦嶺山脈不同季節、不同地區的特色食材及其烹飪方式,展現了山鄉人家的生活智慧和對自然的深刻感悟。書中不僅記錄了各種野菜、花卉、果實等天然食材的采集和食用方法,還深入介紹了當地的傳統習俗和飲食哲學。從春天的薺菜、香椿,到夏日的神仙粉,再到秋天的洋芋糍粑和冬日的臘肉,每一章節都如同一幅生動的畫卷,讓讀者仿佛置身于秦嶺的山水之間,感受著山民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作者通過對食物的深入觀察和體驗,傳達了對傳統飲食文化的尊重和對現代生活節奏的反思?!渡郊绎L味》不僅是一次味覺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靈上的歸隱,引領讀者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尋找到一片寧靜和詩意。本書適合對傳統飲食文化、地域特色美食以及自然生活方式感興趣的讀者。它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對傳統生活方式的致敬,一次對自然和人文的深刻對話。
張西昌 ·隨筆 ·7.5萬字
本書在文字修辭與表達上,契合和賡續五四時期周作人等新文化先驅提出的“美文”理念,也呼應20世紀末巴金、張中行、季羨林、楊絳、余秋雨等知識分子的學者散文寫作傳統。本書描述古都西安、陜西、甘肅、青海等西北地區的人文風情和自然景觀,不僅僅是描寫西北地區雄渾壯美的自然風光和悠遠深厚的歷史積淀,更從思想知識文化等角度拓展散文文體,深入探討西北地區文化及其特點,揭示西北地區文化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巨大貢獻。本書以厚重寬闊的內容和樸實醇厚的文字,致力于為散文閱讀提供學者視角的文化新質,在學者情懷和語言表達上給讀者帶來別樣的閱讀感受。
黎荔 ·隨筆 ·14.3萬字
本書是一部中國風物展示集,作者多年來注重觀察寄寓在風物中的自然節令之美,并研習當中延續千年的審美經驗的傳承。書稿按照時序分為青(春)、朱(夏)、白(秋)、玄(冬)四章,不著眼于華貴事物,只細致呈現每季中人們最常見到的桃花、檐廊、簾席、山水、艾草、琴棋書酒、迷霧、秋蟹柿子、消寒圖等平凡而典型的風物意象,同時關照他們的淵源承繼、審美氛圍和今昔對照。書稿配有作者多年來采集的意象照片,共同展示中國風物生活中常被人忽略的審美細節,吸引當代讀者從生活的最尋常處發現美和情韻。
晏藜 ·隨筆 ·11.1萬字
所收《廬山日記》《秦淮之夜》《蘇州紀行》《西湖之月》《中國菜》《流浪者面影》等六篇,起筆自作家到中國的首次旅行。1918年10月至12月,谷崎輾轉從朝鮮進入中國沈陽,由北向南至天津、北京、漢口、九江、南京、蘇州、上海等地,寫下一路見聞,《中國菜》是他游經幾地品嘗食物的體驗,《流浪者面影》則是對旅途中偶遇一人物的特寫?!耳Q唳》介乎隨筆與故事之間,對中國的向往之意呼之欲出。1926年1月,谷崎乘坐海輪,從已開通的長崎—上海航路直抵上海,開始了第二次中國之旅。經內山書店老板內山完造介紹,他與中國數十位文人、藝術家見面、交流,如田漢、歐陽予倩、郭沫若、任矜蘋等,其間詳情結成《上海見聞錄》《上海交游記》兩篇札記?!对捵蛘摻瘛芬彩枪绕樵谏虾F陂g與中國知名人士結交的回憶,以及回國后的來往,比如田漢帶他去歐陽予倩家過大年,比如他心儀廣東品種的小狗,特意將中國友人相贈的兩只從中國帶回日本,等等。谷崎從這些交往延展開來,對中國現代文學進行評價,寫下了自己閱讀胡適、豐子愷、周作人、林語堂等人作品的感受,美國作家賽珍珠書寫中國的作品、改編拍攝的電影也在他談論之列。
(日)谷崎潤一郎 ·隨筆 ·11.3萬字
《江南詩性文化》是作者劉士林十多年來關于“江南文化”思考的學術隨筆合集,從“時間與文脈”“空間與變遷”“此在與詩境”三個層面對江南詩性文化的產生、發展變化及個人體驗等方面進行闡釋。江南詩性文化善于處理和協調“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社會和個人”的矛盾關系,能最大限度實現物質與精神、功利主義與審美主義的融合發展,對社會來說,可以為推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協調發展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資源,指導長三角一體化的城市發展方向;對個人來說,書中描繪的諸多江南生活細節,可以思考如何在當下物質世界生活得更詩意。
劉士林 ·隨筆 ·15.2萬字
《孔子:我們的好老師》從孔子的相貌氣質、身世家傳、成長之路等多方面、立體介紹了我們熟悉的陌生人——孔子,同時作者又對孔子的飲食觀、穿衣觀、教育觀、女性觀及音樂觀等做了詳細論述,為我們還原了一位懂生活、有品位的仁師孔子。
劉冬穎 ·隨筆 ·8.6萬字
《詠心集“從心出發”叢書:你我之間》講述“我”和“你”是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而我與你之間卻有著永遠也訴說不盡的話題,發生了許多許多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喜劇或悲劇。身為殘疾人,用殘疾人的眼光去透視殘疾人的感情世界,以殘疾人的思維方式去感悟殘疾人的愛情生活,抒發殘疾人對愛與被愛的渴望,是否會更深入透徹一些呢?
劉悅來 ·隨筆 ·7.9萬字
作者在美國工作生活,深感科學普及之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因此,作者多年來致力于科普文章的中文寫作,就是希望“不但讓沒有理、工科背景的讀者對所涉及的科學問題能有些感性的認識,而且盡可能地講一講每個問題的來龍去脈——多多少少了解一點其所以然,特別是其動向”。在書中,既有進化論、熵與黑洞、反物質、上帝粒子等耳熟能詳卻也一知半解的科學理論,也有希爾伯特、愛因斯坦、圖靈、伽莫夫等頗具個性和意趣的科學家形象。尤為難得的是,作者與父親湯一介、兒子Brady組成的“三湯對話”,在《讀書》多期連載,引入物理、生物學的視角討論哲學問題,不但讓讀者領略跨學科視角下的思想魅力,更是對湯一介先生的某種懷念。
湯雙 ·隨筆 ·12.7萬字
“走江湖的人,講究三硬:官面兒的靠山硬;道兒上的關系硬;本身能耐硬。”——郭德綱《江湖》行走江湖,你需要怎么樣的城府、心機和格局?看郭德綱煮酒論史,江湖大佬論江湖,從官方正史、逸聞野史和民間故事中提煉出中國式人情社會的底層邏輯,點破江湖、官場、商場玄機,一本書教你做人、防人、馭人?!靶挠胁婧荷?,此為江湖。”
郭德綱 ·隨筆 ·11.8萬字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智慧的集中體現,是展示我們祖先認識自然規律并用于指導農事活動和發展農業文明的窗口。江南和二十四節氣,這兩個主題碰撞在一起會是什么樣的呢?如何有機地把這兩個主題糅合在一起?作者從一個普通江南人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再由小及大,透過絢麗多彩的節氣畫面去感受其背后所散發出的自然與文化之魅力。詳細講述了地處江南之地的桐鄉在每一個節氣時的風貌,通過大量唯美、寫實的照片和樸實、準確的文字,展示了二十四節氣中江南的生活日常,讀之如徜徉在江南水鄉之中。
沈衛林 ·隨筆 ·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