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現代西方教育哲學》是國內最早對現代西方教育哲學思想流派進行理論梳理的著作,產生了很大的學術影響。被很多高校當做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教材。《現代西方教育哲學》對進步主義、要素主義、永恒主義、存在主義、分析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等流派的思想淵源、產生的時代背景、理論基礎,以及諸如教育目的、課程、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等主要教育主張進行了系統闡述。
陸有銓 ·理論 ·31.9萬字
本書全面梳理海派文化的形成、延續、傳承、流變的脈絡,對各個文化門類逐一梳理和研究,構建一個較為完整的海派文化知識體系,為正確認識和理解海派文化提供扎實準確的史實基礎。在全面辨析史料文獻和歷次文化論爭的基礎上,理清海派文化的準確內涵和合理外延,深入挖掘海派文化精髓與當代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內在契合之處,為新時代的上海發展提供豐富的精神滋養和文化動力。本書適合相關研究人員閱讀,也可用作高校相關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
徐錦江 鄭崇選等 ·理論 ·20.9萬字
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擁有四五千年連續不斷的文明發展史的國家,文化積累之豐富,傳統價值觀念之持久穩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見的。本書研究近代文化轉型,即自晚清以來中國文化從中古的、與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相適應的文化,轉變到近現代的、與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相適應的現代文化,這個過程至今仍在繼續。書中比較清晰地描繪出近代文化轉型的基本軌跡,揭示出此次轉型的外在條件及其內在機制,具有較高學術價值。
耿云志 ·理論 ·31萬字
《S/Z》是一本標志性的理論著作,它既是羅蘭·巴特文學思想的一次發展,也是所謂的結構主義向后結構主義轉變的一個里程碑。而這所謂的標志性的里程碑,就是羅蘭·巴特從過去那種單純地運用符號學和結構主義敘事學的相關語言及文學理論,把文學作品當作一個完整的對象,當作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和總體性的精神現象來看待的指導思想,轉變成了把文學作品看成是一種文本,一種文本的動態構形過程,更多地呈現為片斷性、發散性和游戲性特征的解構觀念,文本不僅是一種特有的游戲對象,而且它自身就處于游戲活動之中。這次羅蘭·巴特在基本文學思想觀念上的著名轉變,已經被寫進了無數的文學理論教科書里。
(法)羅蘭·巴特 ·理論 ·22.2萬字
本書是《浙江人才發展藍皮書》按年度編輯出版的系列圖書,總結2015年度浙江人才發展情況,匯集人才研究優秀成果,展望今后人才發展趨勢,為推動浙江人才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幫助。
浙江人才發展研究院 ·理論 ·21.4萬字
本書圍繞中國文化的當代精神這一主題,試圖闡明以下一些主要問題:孔子、孟子為中華文明做出了什么貢獻,儒學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有哪些經驗教訓,儒學在當代如何進行理論轉型,儒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系是什么,儒學在今日社會主要應在什么領域發揮作用和發揮何種作用,儒學怎樣推動中西文化會通和新型國際關系建設,等等,而論說的重點在于中華傳統美德的闡揚。總之,試圖用時代精神激活儒學的恒在價值,以實現明體達用的目標。
牟鐘鑒 ·理論 ·23.4萬字
《文化研究年度報告》是首都師范大學文藝學學科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學術輯刊,旨在充分展示國內文化研究的學術成果,促進國內外文化研究的交流,成為文化研究的另一個重要平臺和品牌。《文化研究年度報告》推崇有獨特新銳的聲音、見解、觀點、智慧的有原創性的文化研究成果,常設欄目有:“年度論文”“文化熱點評述”“文化研究年度重要論著評述”“文化研究大事記”“文化研究工作坊”。本書是2016年度的報告。
陶東風主編 ·理論 ·28.1萬字
本書立足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相關事件與史料,把五四新文化運動界定為一場與國際同步的先鋒運動。主張將五四新文化運動看作是中國古代史的一個自然延續階段,一場中國文化傳統進行自我涅槃的文藝復興,認為其在中國由古代君主專制向現代民主體制轉型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全書由20篇文章組成,聚焦新文學的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作家作品,如《王國維魯迅比較論》《巴金晚年著述中的信仰初探》《商務印書館雙甲子紀念特藏版〈茶花女遺事·天演論〉序》等,解讀整個新文學是如何影響中國現代化進程的。
陳思和 ·理論 ·23.5萬字
《跨學科視野下的文化身份認同:批評與探索》內容簡介:“文化身份認同”是一個不同文化群體共同關注的話題,它經常和性別、種族、民族主義、全球化等概念聯系在一起。由于不同學科的介入和推動,文化身份研究已經成為一種充滿活力的理論話語,給文學和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論和思想資源。《跨學科視野下的文化身份認同:批評與探索》的作者是來自歐洲,北美,中國臺灣、香港和大陸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知名學者,書中所呈現的跨學科視野將進一步促進和深化文化身份認同的研究,包括以下幾個主題:文化身份的多元理論視角;傳媒、全球化與文化身份認同;文學和文化身份認同。
何成洲 ·理論 ·26.4萬字
伯明翰學派建立于20世紀60年代,主要致力于對大眾文化、流行文化以及媒介的“批判性評估”,本書采用社會學理論和符號學、結構主義理論主要對該學派的早期批判研究、政治與意識形態研究、受眾研究和女性主義研究進行了梳理和探討,并對該學派的三個階段的特征作了具體闡述和分析。
孫勇 ·理論 ·20.8萬字
曹雪芹在塑造賈寶玉典型形象之同時,以最精彩的筆墨,塑造了多個系列的女性群像,尤其是才能、膽識、風姿卓異的少女、少婦的形象。他以這些人物群像體現其人生、社會與美學之理想:揭示男權中心主義已經徹底腐朽,必須埋葬;而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的女權文化少女、母親崇拜意識正在復蘇、復活;男尊女卑這個歷史公案必須推翻,通過撥亂反正,使兩性關系進入正軌。
季學源 ·理論 ·27.3萬字
本書中運用文化地理學的相關理論,理性辨析現代城市的空間生產、文化景觀、都市體驗與文化身份之間的內在邏輯;聚焦“法國理論”在藝術批評、電影研究和文化批判中的具體運用,彰顯了“法國理論”的跨學科性、文學性和現實的介入性;“身體美學視域中的文化研究”專題則反映了中國當代社會以及文化思考的“身體轉向”。書中還特別推出金元浦教授的訪談文章;關注了當代中國的文化現象,尤其是對他者形象、女性文化、偶像養成文化和虛擬文化等的文化批評。
周憲執行 陶東風主編 周計武 胡疆鋒副主編 ·理論 ·27.8萬字
文化政治學是對文化的政治學研究,探討文化的政治邏輯。本書對文化政治學進行了較為系統的闡述,有助于提升人們對文化治理和文化建設的理解,激發他們開展文化政治研究的興趣,進而提高文化工作的能力。嚴格而言,目前國內沒有一本文化政治學的教材或著作。本書的編寫服務于文化政治學的學習需要,并為文化政治學研究者提供參考。
吳理財主編 ·理論 ·25.3萬字
本輯“物質文化研究”專題,分別分析了“雙11”購物狂歡背后的病理邏輯、現代中國域外游記中的博物館書寫、英國人的飲食喜好從咖啡向茶的轉變、當代漢服審美的興起等;“聽覺文化研究”專題,所選文章既包括對“抖音”、歌曲《南泥灣》的個案研究,也包括一些譯介西方聽覺文化理論的文章;“同時代”問題的研究,分別探討了電影如何具有“同時代性”、“同時代”文化批評的理論資源和文明論意義;“其他論文”則是關于金庸小說的對談、對恐怖電影快感機制的解析、對“鳳凰男”書寫的批判性研究,等等。
陶東風執行 周憲主編 胡疆鋒 周計武副主編 ·理論 ·22.7萬字
《鄉土中國文化重建與新農民想象》,從人類文明變遷、社會轉型、文化重建的大視野,來探尋百年鄉土中國文學史中的審美想象和農民“新人”形象的審美建構,力圖為21世紀正在進行中的鄉土中國社會轉型、文化重建提供來自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精神鏡鑒和思想資源,推進中華現代文化的建設和新世紀中國文學的繁榮發展。百年來鄉土中國歷經“千年未有之劇變”,而且這一社會轉型、文化重構,依然持續性存在于當代中國歷史歷程之中。事實上,作為一個“鄉土中國”及其“農民新人”形象,這是眾多地域文化、代表性作家的審美結晶,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歷史文化的積淀成果和文化形態之所在,更是百年來民族文化思維、審美想象的獨特思想邏輯的特征。
張麗軍 ·理論 ·35.7萬字
日本天皇文化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日本文化的謎題之一,日本天皇制自確立一千多年來沒有發生過易姓革命,具有濃厚的政治文化特色。從某種意義上說,不了解日本天皇制度,就無法把握日本歷史文化。本書通過分析《古事記》中關于日本皇室起源的系列神話,探究日本天皇制的理論基礎和發展脈絡,為讀者進一步了解日本歷史文化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界,以期加深中日兩國歷史文化的交流。
莊培章 ·理論 ·29.1萬字
本書為劉東先生對中西文化進行長期比較思考的結晶。書名“長問西東”從清華校歌“無問西東”中來。作者深入究詰“無問西東”下的西方話語隱喻,示例性地掃描了歷史哲學、國際漢學、比較文學、美學、地域文化、大學研究、文化批評等領域,而又旁及邊疆史學、人類學與藝術社會學,顯示了寬廣的關切領域和深沉的問題意識。在如此發散的思緒中,卻又緊扣思想的主線,即中國與西方的文化邊界。作者認為,只有緊緊扣住這條邊界線,才能展示近百年來最為激烈的沖突;并且,在如此震蕩的界面上,可能正孕育著未來文明的增長點。全書行文流暢、論說精彩,推理細密繁復、結論斬截自信,顯示了作者恢廓的學術抱負和深刻的現實關懷。
劉東 ·理論 ·21.3萬字
祥瑞與災異是漢代思想與學術的重要內容,尤其是東漢以降,流波日廣,最終在民族深層文化心理結構中占據一席之地。漢代讖緯由思想而政治,由民間到廟堂,全面地影響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書在先秦兩漢思想文化及政治制度形成的歷史背景下,考察了讖緯產生的政治、思想、文化根源,并揭示了讖緯中蘊含的有益于文學理論生成以及書寫的積極因素與特有價值。
王洪軍 ·理論 ·28.8萬字
傳奇即南戲在明清時期的新發展,是中國古代戲曲史上的重要戲曲形式。本書對明清傳奇作了較全面深入的考論。首先,聯系不同時期的社會特點,從宏觀上對明清傳奇的創作傾向和作家流派作了考察與論述。其次,對明清時期一些重要的傳奇作家與作品如梁辰魚與《浣沙記》、湯顯祖、沈璟、吳炳、馮夢龍、南洪北孔、《雷峰塔》等作了專題研究。全書也以此為依據,分為上下兩編。另外,本書還對明清時期的一些戲曲論著及有關傳奇創作的理論問題進行了論述。在論述中,既顧及史的線索,又突出重點,即通過一個個專題研究,既能看到明清傳奇發展的全貌,又能看到明清傳奇發展長河中的一個個閃光點。
俞為民 ·理論 ·32萬字
《國學大師談國學》由概覽篇、明德篇、資政篇、修身篇、齊家篇、史鑒篇、藝文篇、問學篇、宗教篇、交流篇10篇構成,主要包括:鄧實:古學復興論;陳獨秀:寸鐵·國學;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李大釗:今與古;成仿吾:國學運動之我見;聞一多:論振興國學;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蔡尚思:國學二字之解釋;張岱年:說“國學”;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么用等。
梁啟超 ·理論 ·23.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