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一個時代的文化精神,往往在文化構成各個層面的交匯處得以體現。作者治北宋文化史,而以“宋學”為綱領,深入探討了傳統儒學在北宋時期的發展和變化,及其對同時代其他文化層面的滲透和影響。本書比較全面地剖析了宋學產生的時代背景及發展的各個階段,揭示了宋學若干重大主題和以議論精神為主的宋學基本精神,論述了宋學與宗教哲學、文學藝術以及科學技術等等北宋文化各層面之間的相互關系,展現了北宋社會文化中無所不在的宋學及其時代精神。
陳植鍔 ·理論 ·37.7萬字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由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編,側重介紹國際漢學界在中國傳統人文學科領域的研究動態,收錄中外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涵蓋中國文學、歷史、藝術、中西交流等多個領域。分為漢學論壇、文獻天地、漢學人物、論著評介、研究綜覽、基地紀事等幾部分。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 ·理論 ·30.8萬字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 ·理論 ·29.4萬字
本書選編了作者有關蜀學文獻與人物研究的論文14篇,大體上分成三組,內容涉及張栻、魏了翁、廖平與四川經學。深入研究了相關蜀學人物的著述及學術思想,并對清代四川經學做了總體性論述。以義理與考證相結合為特色,注重實證,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本書選編了作者有關蜀學文獻與人物研究的論文14篇,大體上分成三組,內容涉及張栻、魏了翁、廖平與四川經學。深入研究了相關蜀學人物的著述及學術思想,并對清代四川經學做了總體性論述。以義理與考證相結合為特色,注重實證,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本書選編了作者有關蜀學文獻與人物研究的論文14篇,大體上分成三組,內容涉及張栻、魏了翁、廖平與四川經學。深入研究了相關蜀學人物的著述及學術思想,并對清代四川經學做了總體性論述。以義理與考證相結合為特色,注重實證,內容豐富,資料翔實。
楊世文 ·理論 ·24.8萬字
本書是《浙江人才發展藍皮書》按年度編輯出版的系列圖書,總結2015年度浙江人才發展情況,匯集人才研究優秀成果,展望今后人才發展趨勢,為推動浙江人才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幫助。
浙江人才發展研究院 ·理論 ·21.4萬字
《S/Z》是一本標志性的理論著作,它既是羅蘭·巴特文學思想的一次發展,也是所謂的結構主義向后結構主義轉變的一個里程碑。而這所謂的標志性的里程碑,就是羅蘭·巴特從過去那種單純地運用符號學和結構主義敘事學的相關語言及文學理論,把文學作品當作一個完整的對象,當作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和總體性的精神現象來看待的指導思想,轉變成了把文學作品看成是一種文本,一種文本的動態構形過程,更多地呈現為片斷性、發散性和游戲性特征的解構觀念,文本不僅是一種特有的游戲對象,而且它自身就處于游戲活動之中。這次羅蘭·巴特在基本文學思想觀念上的著名轉變,已經被寫進了無數的文學理論教科書里。
(法)羅蘭·巴特 ·理論 ·22.2萬字
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擁有四五千年連續不斷的文明發展史的國家,文化積累之豐富,傳統價值觀念之持久穩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見的。本書研究近代文化轉型,即自晚清以來中國文化從中古的、與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相適應的文化,轉變到近現代的、與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相適應的現代文化,這個過程至今仍在繼續。書中比較清晰地描繪出近代文化轉型的基本軌跡,揭示出此次轉型的外在條件及其內在機制,具有較高學術價值。
耿云志 ·理論 ·31萬字
流行文化或時尚已經充斥當代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把本來已經強勁滾動的市場經濟進一步滲透到各個角落,又把市場經濟連接到文化創造和再生產的場域,使經濟、政治和科學技術都在流行文化的櫥窗中展現成全社會可以觀看和鑒賞的對象,成為文化裝飾的普遍社會現象,這一切,簡直就使流行文化本身變成為當代消費社會的魔術式運作的基本支柱,顯示出流行文化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本書是唯一從學術觀點和方法對流行文化進行系統分析的著作,它對流行文化的性質及其實際運作機制,既從理論上、又結合具體實例對流行文化進行全面探索,試圖超越平俗的觀點,嚴肅認真地總結流行文化的理論意義,揭示流行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總結西方思想家對流行文化提出的重要和最新理論,也在實踐上指明流行文化與媒體、政治、語言運作、權力、身體、城市文化與藝術等因素之間的微妙關系,并根據當代社會的特征,揭示流行文化的心理學、美學及符號學基礎。這是一本對流行文化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高宣揚 ·理論 ·35.9萬字
《現代西方教育哲學》是國內最早對現代西方教育哲學思想流派進行理論梳理的著作,產生了很大的學術影響。被很多高校當做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教材。《現代西方教育哲學》對進步主義、要素主義、永恒主義、存在主義、分析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等流派的思想淵源、產生的時代背景、理論基礎,以及諸如教育目的、課程、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等主要教育主張進行了系統闡述。
陸有銓 ·理論 ·31.9萬字
本書研究了英國新左派如何發展出一系列關于“文化”的特殊觀念,從而為后世的左翼批評理論尋找到了更為豐富而可信的對象,并提供了不同于歐洲大陸體系的理論與方法。新左派的文化觀念是英國左翼在二戰之后極為不利的形勢下面臨的多方壓力以及尋求突圍的沖動。新左派思想家以歷史和經驗的豐富性來對抗理論的抽象和還原傾向,提出了“普遍文化”“感覺結構”“文化唯物主義”等重要思想理論,豐富了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闡釋,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念。
程祥鈺 ·理論 ·22.1萬字
本書全面梳理海派文化的形成、延續、傳承、流變的脈絡,對各個文化門類逐一梳理和研究,構建一個較為完整的海派文化知識體系,為正確認識和理解海派文化提供扎實準確的史實基礎。在全面辨析史料文獻和歷次文化論爭的基礎上,理清海派文化的準確內涵和合理外延,深入挖掘海派文化精髓與當代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內在契合之處,為新時代的上海發展提供豐富的精神滋養和文化動力。本書適合相關研究人員閱讀,也可用作高校相關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
徐錦江 鄭崇選等 ·理論 ·20.9萬字
本書系作者關于中國古代文體學與美學研究的論文結集,涉及文體史與文體學史、文體理論與文化意蘊、審美形式與美學理論等研究領域。作者將中國古代的文體形式與文體理論置于社會歷史、文化的關聯域中進行研究,探討文體和文體觀念生成的文化和美學機制,闡釋其中所蘊含的美學意蘊和文化意蘊,深入發掘中國古代文體和文體學的民族特色。
賈奮然 ·理論 ·20.4萬字
孔子文化獎是由文化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設立的國際獎項,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團體、個人若干名,主要表彰獎勵對全球儒學研究和孔子文化傳播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體、個人和非政府組織。這個獎是文化部的最高獎項之一。本套叢書是自2009年首屆孔子文化獎設立以來,歷屆個人獎獲得者的文集匯編,已經出版有:《杜維明卷》(2009年度),《龐樸卷》(2010年度),《湯一介卷》(2011年度),《牟鐘鑒卷》(2012年度),《李學勤卷》和《安樂哲卷》(2013年度)共6本;此次預計出版的為《陳來卷》和《董金裕卷》(均為2015年度)。每本書的內容以“孔子儒學與傳統文化”為核心,選取獲獎人最具學術創見的觀點、短語、概念等,選錄其最具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創新性的文章、著述、學術演講。《陳來卷》共分為“中國儒學史研究”“儒學與當代哲學建構”“儒學與美德倫理”“儒學與現代世界”“儒學與文化的多元普遍性”“傳統與現代”共六編,所選內容均為已公開發表的論文或已出版專著中的節選,內容以儒家文化與倫理建設為中心,充滿了學者深沉的文化和社會關切。
楊朝明主編 ·理論 ·34.1萬字
文化政治學是對文化的政治學研究,探討文化的政治邏輯。本書對文化政治學進行了較為系統的闡述,有助于提升人們對文化治理和文化建設的理解,激發他們開展文化政治研究的興趣,進而提高文化工作的能力。嚴格而言,目前國內沒有一本文化政治學的教材或著作。本書的編寫服務于文化政治學的學習需要,并為文化政治學研究者提供參考。
吳理財主編 ·理論 ·25.3萬字
本書中運用文化地理學的相關理論,理性辨析現代城市的空間生產、文化景觀、都市體驗與文化身份之間的內在邏輯;聚焦“法國理論”在藝術批評、電影研究和文化批判中的具體運用,彰顯了“法國理論”的跨學科性、文學性和現實的介入性;“身體美學視域中的文化研究”專題則反映了中國當代社會以及文化思考的“身體轉向”。書中還特別推出金元浦教授的訪談文章;關注了當代中國的文化現象,尤其是對他者形象、女性文化、偶像養成文化和虛擬文化等的文化批評。
周憲執行 陶東風主編 周計武 胡疆鋒副主編 ·理論 ·27.8萬字
儒學創立于春秋戰國時期,獨尊于西漢武帝之時。在此之后的兩千多年中,儒學成為了我國的顯學,對我國社會的穩定、對中華文化的熔鑄、對中國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為了傳承和弘揚我國儒學,本書編者編著了《儒學基本常識》以供廣大讀者朋友閱讀或參考。
舒斯林 ·理論 ·24.5萬字
本輯“物質文化研究”專題,分別分析了“雙11”購物狂歡背后的病理邏輯、現代中國域外游記中的博物館書寫、英國人的飲食喜好從咖啡向茶的轉變、當代漢服審美的興起等;“聽覺文化研究”專題,所選文章既包括對“抖音”、歌曲《南泥灣》的個案研究,也包括一些譯介西方聽覺文化理論的文章;“同時代”問題的研究,分別探討了電影如何具有“同時代性”、“同時代”文化批評的理論資源和文明論意義;“其他論文”則是關于金庸小說的對談、對恐怖電影快感機制的解析、對“鳳凰男”書寫的批判性研究,等等。
陶東風執行 周憲主編 胡疆鋒 周計武副主編 ·理論 ·22.7萬字
伯明翰學派建立于20世紀60年代,主要致力于對大眾文化、流行文化以及媒介的“批判性評估”,本書采用社會學理論和符號學、結構主義理論主要對該學派的早期批判研究、政治與意識形態研究、受眾研究和女性主義研究進行了梳理和探討,并對該學派的三個階段的特征作了具體闡述和分析。
孫勇 ·理論 ·20.8萬字
曹雪芹在塑造賈寶玉典型形象之同時,以最精彩的筆墨,塑造了多個系列的女性群像,尤其是才能、膽識、風姿卓異的少女、少婦的形象。他以這些人物群像體現其人生、社會與美學之理想:揭示男權中心主義已經徹底腐朽,必須埋葬;而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的女權文化少女、母親崇拜意識正在復蘇、復活;男尊女卑這個歷史公案必須推翻,通過撥亂反正,使兩性關系進入正軌。
季學源 ·理論 ·27.3萬字
中德思想文化彼此靠近的擺渡人曹衛東學術散文自選集。追溯法蘭克福學派的沿革史,繪就德國現代社會批判理論的思維圖景。在《遲到民族與激進思想》中,作者以《德國思想的他者視角》開篇,從著名學者卡爾·曼海姆、馬丁·格萊芬哈根、庫爾特·倫克的研究成果出發,考察了有關保守主義的不同定義,揭示了德國保守主義思想的發生語境,分析了德國保守主義的思想結構,發掘其背后隱藏的思想關聯、社會關聯,特別是政治關聯,揭示出德國作為后發現代化國家的激進思想;從宏觀上勾畫出德國保守主義的發展脈絡。
曹衛東 ·理論 ·2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