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探討了先秦至唐孟學的學術演進,分先秦孟學、兩漢孟學、魏晉南北朝隋唐孟學三個階段,對這三個階段的孟學作整體性的研究。既有宏觀的把握與評判,也有微觀的考辨與探析。在梳理孟子思想基礎上,分析孟子弟子對孟子思想的疑惑,探討告子對孟子的駁難,辨析荀子對思孟學派的批判以及王充“刺孟”,考察漢代孟子傳記博士的廢立,剖析以趙岐為代表的漢唐學人對《孟子》的解讀,分析漢唐經學、文學、宗教等對孟子思想的吸納與融通,探尋先秦漢唐孟學升降沉浮的歷史動因。
周淑萍 ·中國哲學 ·34萬字
本書稿選擇皖南、蘇南與浙江的部分鄉村作為考察對象,運用“道德社會學研究、歷史研究、比較研究、道德敘事”等方法,圍繞“道德培育的動因、動力”“道德培育的主體”“道德培育的資源”“道德培育的機制”“道德培育狀況及其對鄉村社會影響研究”等內容,在回顧近代危機前的江南鄉村道德狀況的基礎上,審視近代社會變局中的江南鄉村道德危機,探討國家權力(政府)對鄉村道德培育的努力,揭示新式知識分子在江南鄉村建設中的道德建樹,分析傳統士紳在江南鄉村道德維系與建構中的作為,考察民間團體力量與江南鄉村道德培育,論述近代江南鄉村民眾道德培育與鄉村社會改造等。
吳民祥 ·中國哲學 ·21萬字
《老子》之道為什么“不可說”?如何說“不可說”之道?這是《老子》注疏、詮釋與研究史上的大問題。如何突破主客對立的二元論的認識模式,用現代話語將其描述清楚,提供一個既契合《老子》又能嵌入現代哲學話語體系的詮釋,是本書的問題意識。本書選取了三個古代的詮釋個案、三個當代的詮釋個案,用比較的方法,檢省這些詮釋及其方法論。《老子》中有“常道”與“非常道”之分,前者是非對象化的,后者是對象化的。“非對象化之道”是《老子》的重心,它不是絕對的不可說,而是需要用特殊的方式去說,老子本人提供了這樣的言說典范。非對象化的“常道”具有四個特點:動而無死、生而無名、妙而可觀、虛而可法,這正是其不可對象化地進行言說的原因,其提醒后世在理解與解釋“常道”時既要借助語言又要超越語言。由“非對象化”之道延伸出來的規律之道、處世之道與治國之道構成了《老子》的宇宙論、人生論與治國論。
林光華 ·中國哲學 ·24.3萬字
跨越千年時光,回歸經典本源!本套裝以馬王堆帛書版《老子》為藍本,三卷互補,層層遞進!全本全譯,逐字破解古文玄機;導讀解析,梳理思想脈絡與歷史背景;深度注讀,還原最貼近原意的哲學真義。從入門到精通,從閱讀到研究,一套讀懂中華文明最高智慧,探尋“道法自然”的終極答案!
秦波 ·中國哲學 ·52.2萬字
《王學研究》由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主辦,圍繞陽明學研究,征集國內外學者的論文,匯集陽明學最新研究成果。本輯有八個欄目:王陽明思想研究、陽明后學研究、陽明學比較研究、陽明學現代性研究、陽明學與時代思想研究、陽明學與文學研究、陽明學應用研究、陽明學文獻考論。《王學研究》具有獨特、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國陽明學研究的重要陣地。
趙平略 陸永勝主編 ·中國哲學 ·27.1萬字
本書以全新的方式解讀《道德經》,揭示《道德經》中隱含著與《易經》相通的原理,在此基礎上找到可以代替爻圖闡釋《易經》原理的特征數142857,解開了《易經》中震巽爻圖互換等謎題。本書包含如下五個論題:老子的《道德經》,“二合一道德經”,“六行易經”,“反易經”,“九爻經”。
蘇光榮 ·中國哲學 ·19.3萬字
王羲之是眾人皆知的“書圣”,他以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書法藝術獨步古今,魏晉玄學則是繼先秦、兩漢之后中國哲學的又一高峰,它不僅整合了秦漢儒道兩家思想,而且融合了西土的佛教義理,中國哲學的儒、釋、道精神內核由此形成,鼎盛的隋唐佛學隨之開啟,宋明理學也濫觴于此。“書圣”王羲之在東晉的出現,是玄學藝術化的體現,《書圣之玄》選取玄學代表人物郭象、嵇康為中心,研究王羲之的玄學思想和背景。全書穿針引線,將哲學思想和書法藝術一點一滴逐步打通。
王云飛 ·中國哲學 ·9.9萬字
讖緯是興盛于漢代、流行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學術思潮,它對漢魏六朝時期的社會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中也對文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孫蓉蓉 ·中國哲學 ·22.8萬字
《中國哲學史》是馮友蘭在哲學方面的代表著作,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在中國乃至世界哲學史領域影響都頗為深遠。全書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兩部分:上冊是子學時代主要介紹了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公孫及儒家的哲學文化;下冊是經學時代主要介紹了董仲舒以降,一直到清代的哲學思想。本書是下冊。
馮友蘭 ·中國哲學 ·30.3萬字
清代既是儒家學說的總結期,又是儒家文化的衰落期。儒家學說發展到清代,已難以承受歷史重負。清儒漢學與宋學的學術分派,不是學術繁榮的象征。各學派各是其是、各行其道,割裂了儒學原創期的辯證統一和思想活力。學派的分化和爭論,不僅沒有帶來自由學風,推進學術創新,反而標榜門戶,黨同伐異,加劇了內耗和衰落。清中葉以后,各學派創新乏力,只是抱殘守缺、篤守倫常名教。如果沒有外來文化的激發,儒家文化自身不可能擺脫困境,走出低谷。
張昭軍 ·中國哲學 ·16.7萬字
一次偶然的機會,丫丫遇到了一只流浪狗,并在追逐小狗的過程中,撿到了一本書——《莊子》。奇怪的事情不斷發生,丫丫意外進入了一座奇怪的花園,并在花園中遇到了《莊子》這本書的“精魂”——蟲蟲園丁。蟲蟲園丁告訴丫丫這座花園不是別處,正是她自己的“心靈花園”。通過一次次談心和聊天,丫丫從蟲蟲園丁那里知道了很多莊子的小故事和哲學思想,也解決了她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系列介紹:本系列選題是一套適合兒童閱讀,貼近兒童語言,融入日常生活,又遵照國學經典原著精神創作而成的一套兒童小說。小說構思巧妙、想象神奇,講述一位8歲女孩丫丫與國學名著中幻化出來的“精魂”(精魂是一本書的思想精髓)之間發生的對話和故事,通俗地將小讀者帶入《論語》《莊子》《詩經》的博大思想和智慧里。本書特邀畢業于中央美院的青年插畫藝術家子衿配圖,為該書增添了唯美又活潑的中國風韻味。
明霞著 子衿繪 ·中國哲學 ·3.8萬字
《漢書·藝文志》有言:“農家者流,蓋出于農稷之官。播百谷,勸耕桑,以足衣食。”農家以許行為代表,宣揚重農思想,參與百家爭鳴。后來經過稷下學派和呂氏門客兩個發展階段,農家思想在中國古代農學和農學家中得以復活和延續。重農思想、民本主義、農業管理和生態農學是中國古代農家思想的基本內容。在考察農家的流變沿革、思想內涵的基礎上,本書重點探討了中國古代生態農業模式的貢獻和價值,尤其是從天時、地利、人力和御旱濟時四個方面對之進行了說明。同時,也實事求是地指出了農家思想的歷史局限性。本書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展現歷史上農家思想的原貌,為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農家的窗口。農家思想為我們提供了豐富、深刻的歷史借鑒,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所需要的重要的歷史資源,有助于我們增強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當然,從“農家”到“農學家”的敘述存在著“觀念冒險”,有待時間的檢驗。
張云飛 ·中國哲學 ·15.4萬字
《老子》又稱《道德經》《五千言》,相傳為春秋時期老子所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家的開山之作,也是中國歷史上手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老子》共81章,多為韻文,分為“道經”與“德經”兩大部分。前37章為上篇,以“道”開頭,稱為“道經”,“道”是全書的核心,講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的奧妙;后44章為下篇,以“德”開頭,稱為“德經”,講述的是處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進退之術,包含了長生久世之道。《老子》以其文意深奧,包含廣博,而被譽為“萬經之王”。
稚子文化編繪 ·中國哲學 ·6670字
本書稿是一部將宇宙萬物演化高度濃縮在太極圖里來敘述的專著。全書約30萬字,圖122張。全書共分5章,第一章宇宙演化同構律,1.提出一個科學假說;2.探討中國古典哲學思想中的宇宙演化同構律;揭示宇宙演化同“道”同“理”。第二章物質演化同構律,闡述了物質結構,如原子結構同構律、元素周期同構律以及太陽系演化同構律等等,均符合宇宙演化同構律,從而證明宇宙物質演化嚴格按照宇宙演化同構律而演化它們的物質內涵及規律實質。第三章生命演化同構律,以無形的生物性狀演化同構律、有形細胞演化同構律、器官演化同構律、系統演化同構律,論證生命演化嚴格按照宇宙演化同構律而演化它們的生命內涵。第四章意識演化同構律,揭示了人類意識“象偶類奇”的宇宙演化同構律本質。第五章宇宙演化同構律教學示范,寧夏醫科大學“同構律”研究團隊2016年開始率先在中國學術界開拓出從中國古典哲學視域研究宇宙演化規律的專題研究。開設了選修課。《宇宙演化同構律》是中國學術界奉獻給全人類的一門以中國哲學解讀萬物演化的“宇宙學”。
王全年 李秀美 ·中國哲學 ·15.9萬字
本書是著名國學專家、哲學家、易經專家、中醫學家、作家,歷史文化學者楊力教授所著。楊力教授昔號神童,今稱奇才,精通文史哲醫,國學著作頗豐,她曾在北京大學艱苦坐寫二十年,獨立撰寫,出版了六百萬字的論著體《中華五千年文化經典》、《中華五千年文學經典》、《中華五千年科學經典》學術巨著,又曾嘔心瀝血寫出了十部長篇歷史小說,“千古系列”以及質量很高的五部《易經》專著及禪佛專著。為她寫作國學融匯貫通,升華提煉奠定了基礎。本書從哲學的視角,對老子及老子開創的道家學派作了精湛的論述,相信這部高水平的《老子哲學大智慧》將和她的《孔子哲學大智慧》一起,給讀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智慧啟示。
楊力 ·中國哲學 ·12.7萬字
本書將《呂氏春秋》與“類思維”問題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目的在于從類思維的思維理論特別是思維實踐的視角剖析《呂氏春秋》,挖掘《呂氏春秋》的思維價值。其獨特意義在于,從橫向上基本厘清了《呂氏春秋》分類思維、比類思維、比附思維的主要表現、基本特征、價值評價等問題,從縱向上基本厘清了《呂氏春秋》分類思維、比類思維、比附思維的“前史”和后世流變等問題,特別是以《黃帝內經》、《淮南子》和《春秋繁露》3書為例,較為系統地考察了類思維在西漢的歷史演進。在此基礎上,爬疏、整理與總結出《呂氏春秋》中主導思維形態是比類思維的基本特質,為更加準確、科學地認識古代中國思維形態和思維方式中所展現出的“重比類”的特質提供了重要支撐和有力證明。
蔣開天 ·中國哲學 ·23.7萬字
《近思錄》是依朱、呂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的,從宇宙生成的世界本體到孔顏樂處的圣人氣象,循著格物窮理,存養而意誠,正心而遷善,修身而復禮,齊家而正倫理,以至治國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禮法制度,然后批異端而明圣賢道統。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故此書實可謂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呂一派學術的主體。
(宋)朱熹 呂祖謙編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哲學 ·16.5萬字
本書旨在探討朱熹理學與楚辭學之間關系以及朱熹楚辭學的特點與成就。朱熹理學對楚辭學產生重要影響,具體表現在篇目選擇、注釋特點、比興手法揭示、魂魄巫俗闡釋、屈原精神分析、理學楚辭觀念、格物致知方法論等方面。在楚辭學史上,朱熹成就卓著,與王逸、洪興祖比較,朱熹楚辭學在義理闡釋方面更系統化,他對后來的楚辭注釋名家如汪瑗、黃文煥、林云銘、來欽之、王夫之、曹同春、方苞、蔣驥等人都產生重要影響。在南宋,朱熹與眾不同,其身份是儒家學者兼詩人,與好友如理學家張栻、陸九淵、陸九齡等不同,朱熹對楚辭情有獨鐘。詩人陸游、辛棄疾與晚年朱熹交往密切,但無楚辭學著作,朱熹卻帶病注釋楚辭。呂祖謙、楊萬里、吳仁杰等楚辭著作只是對楚辭中某一方面加以研究,如吳仁杰專門疏證《離騷》草木,楊萬里只是研究《天問》作何解。朱熹楚辭學研究的范圍更廣、分量更重、成就更大。朱熹與楚辭之間關系頗為復雜,亟需厘清。從縱向、橫向考察朱熹楚辭學的特點以及成就,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標。
徐涓 ·中國哲學 ·21.6萬字
對八卦、六十四卦的解釋,可謂眾說紛紜,見仁見智。本書作者結合卦畫系統和歷史文獻、考古發現,認為八卦、六十四卦這兩組符號體系其實是中華民族先祖留下的數學文化遺產,表現的是二進制和八進制的計數方法,是中國數系對世界數學的巨大貢獻。
陳少彤 ·中國哲學 ·5244字
本書是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注釋翻譯王陽明《傳習錄》的哲學經典普及讀物。全書內容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經王陽明先生親自審閱,中卷為王陽明先生晚年親筆著述,下卷為王陽明先生弟子在聽其講學時所記錄整理,記載了王陽明先生提出的“四句教”,雖未經其本人審閱,但也充分反映了其晚年的思想。葉圣陶先生校注的《傳習錄》,早于1927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由于注釋翻譯嚴謹準確、流暢好讀,出版后備受歡迎,后于1980年由臺灣商務印書館修訂再版。葉圣陶版《傳習錄》堪稱《傳習錄》眾多注解版本中頗為權威可靠的版本,值得王陽明心學擁躉和國學愛好者閱讀收藏。
(明)王陽明著 葉圣陶校注 ·中國哲學 ·2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