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說
會員

王通離世后,他的門生們為了紀念他,弘揚他的思想學術,于是仿孔子門徒作《論語》而編撰了《中說》。《中說》也稱《文中子說》。全書共分為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問易篇、禮樂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和關朗篇十篇。佚文《敘篇》里云:"文中子之教,繼素王之道,故以《王道篇》為首。古先圣王,俯仰二儀必合其德,故次之以《天地篇》。天尊地卑,君臣立矣,故次之以《事君篇》。事君法天,莫如周公,故次之以《周公篇》。周公之道,蓋神乎《易》中,故次之以《問易篇》。《易》者,教化之原也。教化莫大乎禮樂,故次之以《禮樂篇》。禮樂彌文,著明則史,故次之以《述史篇》。興文立制,燮理為大,惟魏相有焉,故次之以《魏相篇》。夫陰陽既燮,則理性達矣,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故次之以《立命篇》。通性命之說者,非《易》安能至乎?關氏,《易》之深者也,故次之《關朗篇》終焉。"是對《中說》的一個簡略概括。十篇皆以文章標題為核心,用講授的形式,以及與眾弟子、學友、時人的問對,記錄保存了王通主要的言行和思想。是后人研究王通思想以及隋唐之際思想發展的重要文獻。《中說》最早有北宋阮逸注本及龔鼎臣注本,南宋有陳亮重編本。阮逸注本流傳至今而龔鼎臣本、陳亮本皆佚。三全本《中說》吸納前輩整理的成果,在注釋和翻譯過程中充分參考各類原典以期對文意有更為準確的把握,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務求做到文字明達雅正。

馬天祥譯注 ·中國哲學 ·19.9萬字

《論語》注譯
會員

本書是《論語》全譯本。自“學而篇第一”至“堯曰篇第二十”,各篇均分段先出原文,之后是“注釋”“提示”“譯文”。生僻字或多音字隨文括注漢語拼音讀音,便于誦讀學習。作者開篇的“序言——關于孔子和《論語》”,深入淺出地從六方面論述了孔子學說、孔子思想、《論語》的地位,以及關于《論語》的解釋,有助于讀者更全面地理解《論語》,了解孔子。作者還專門談到了《論語》在民族和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用比較的眼光,對國內外關于孔子的評價進行分析,闡述了孔子學說對中國文化、世界文化的影響,孔子學說在今天仍有其獨特的價值。文章有內容,有啟發,很有可讀性。關于《論語》的解釋,本書充分學習古來權威注本,如三國時何晏《論語集解》、宋代邢昺《論語注疏》、宋代朱熹《論語集注》、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現代楊伯峻《論語譯注》,同時也有自己的研究見解。作者從“語言問題”和“理解問題”兩方面,很好地對《論語》常用語和古詞古義做出準確訓解,并強調應從《論語》的言論背景、各章節間的聯系、人物性格,以及孔子言論的針對性諸方面學習和理解《論語》。注重“以《論語》釋《論語》”,即切實從原文出發,正確理解詞語的原義和孔子的本意,而不是無根據、少根據地外加一些因素,借題發揮。作者說:“念《論語》的同時,也是我們閱讀和判斷能力提高的過程。”這實在是注譯者的研究心得;也是對讀者(無論是初讀者還是再讀者)閱讀經典的最好的提點和啟示。

齊沖天 齊小乎注譯 ·中國哲學 ·15.9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令哈市| 晋城| 韶山市| 合肥市| 民权县| 乌拉特前旗| 拜泉县| 牙克石市| 镶黄旗| 南陵县| 新乐市| 宁乡县| 连南| 静海县| 尼勒克县| 乳山市| 淮滨县| 怀化市| 平凉市| 灵山县| 庆云县| 上饶市| 沙坪坝区| 河南省| 社旗县| 沐川县| 辽阳市| 嘉定区| 启东市| 平和县| 张家港市| 青海省| 巴塘县| 桐庐县| 巴里| 秀山| 蓝田县| 邯郸县| 阳东县| 渭源县|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