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錄了李天綱教授近二十年在媒體上發表的書評和專欄文章51篇,此增訂本在初版(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版)基礎上增加了28篇新作。全書約16萬字,內容多涉及中國近代史,作者文化和歷史學養淵深,文字雋永而富有哲理,史實掌故信手拈來,文章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從和珅看貪官,從李鴻章看外交,從袁世凱看民主……書中沒有沉重、冰冷的宏大敘事,而是一幕幕融會貫通又鮮活的歷史。
李天綱 ·隨筆 ·15.8萬字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陳云、鄧小平等領導人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寶貴的工作方法,在不同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些工作方法的價值并不因時間的流逝和條件的改變而失去作用,今天我們應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充分地挖掘它、繼承它、使用它、發展它,以加快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的進程,學習的同時也是傳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優良傳統的較好方式,讓它們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當前形勢下對我們國家的干部來說這是國情教育的優質讀本。
金沖及 ·隨筆 ·8.2萬字
這是一部對三國群雄進行人格心理的深度剖析的歷史隨筆。全書站在與羅貫中截然相反的立場上,對三國鼎立的主要人物用比較詳盡的史料進行了勾畫敘述和分析評論,將發生在一千七百年前那一個英雄世紀中的英雄人物、英雄心理,近距離地挪至現代人面前。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的讀者還是同名電視連續劇的觀眾,都會從這本書中獲得全新的感受;將促使人們反省歷史,反省社會,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于趣味品讀之中就擁有了智慧。
周澤雄 ·隨筆 ·15.4萬字
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尤其是在告別帝制、民園建元的時刻,承載著古老文明意識的歷史遺跡隨處可見。而如何看待、處理和安置這些“歷史與記憶”,使它們不斷融入“現代”中國的現代生活之中,相關討論、爭議貫穿了整個民國乃至共和國初建時期。在大量典籍、詩文、建筑、城市規劃、民族國家等問題的“書寫”互動下,作者直面各種形態的材料,條分縷析、抽絲剝繭,既結構化地呈現了古都北京逐漸消逝的氣息,又在現代性理論上做出推進的嘗試,是“歷史與記憶”本土化思考的范例。
季劍青 ·隨筆 ·17.2萬字
本書是從民國史料生發出的短篇隨筆集,內容涉及民國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政界、學界、文壇無所不包;文章多短小精悍、筆法生動,可讀性強。作者從邊角史料發散開去,有料亦有趣,可愛亦可信,可從細節處補充讀者想象中的民國圖景。
唐小兵 ·隨筆 ·18.4萬字
本書對漢武帝晚年政治發生重大轉向的史學定論,提出質疑。從史源學研究和新史學的思路出發,論述司馬光所撰《資治通鑒》對漢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指出其所依據的史料《漢武故事》等存在嚴重問題,認為漢武帝晚年并沒有司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線轉變,指出《通鑒》不能作為研治秦漢史的一般史料使用?!吨圃鞚h武帝》的研究是顛覆性的,作者從史料撰寫的時代與作者意圖出發,細致爬疏、層層深入,從根本上否定了漢武帝晚年政治路線轉向的存在。作者的結論推動了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的深入,作者的方法提示史學研究中史料精研的重要性。本書出版后,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既有認同,亦有商榷。今日之學術著作能獲得如此熱烈反響的,實不多見。本次增訂,增加一篇作者回應性的文章《漢武帝太子據施行巫蠱事述說》及增訂本后記。
辛德勇 ·隨筆 ·9.7萬字
《歷史在你我身邊》與《掃起落葉好過冬》、《一路走來一路讀》同屬一類,為林達近年文章的結集,不同的是前兩書內容基本都圍繞美國,而本書則多有中國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故事,顯示了作者眼界的開闊和思考內容的多樣。至于敘事和文字風格仍沿襲以往的精準流暢和親和性。
林達 ·隨筆 ·19.2萬字
本書分成五輯:第一輯是美國的歷史故事;第二輯是有關法治國家立法規則的故事;第三輯是就一些具體的案例來講述有關司法過程的故事;第四輯主要通過修道士、苦修院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故事訴說“不寬容”的惡果;第五輯是作者關于讀書和見聞的隨想。
林達 ·隨筆 ·25萬字
本書以數十幅“二戰”中猶太集中營被害兒童的幸存畫作為主,圍繞在苦難中堅守人的尊嚴、堅持美的創造和智慧的思考這一核心內容,講述相關背景和有記載的人物及故事,內容涉及普通的猶太家庭、猶太兒童、猶太藝術家等大批浩劫受難者的遭遇和他們不懈的精神追求。
林達 ·隨筆 ·6.2萬字
通過這本小書,探討中國知識人群體在甲午戰爭之后的覺醒,對維新思潮、實踐的推動。由于現代知識體系在這個時候尚未真正形成,戊戌文人還帶有濃厚的尚未分化的士大夫情懷,因而他們一方面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育、進步,另一方面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引發一系列完全可以不必發生的沖突、意外,進而使一場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變革戛然而止。
馬勇 ·隨筆 ·43萬字
本書走進各個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中國人的內心世界,激情與理性相互交織,歷史與現實融于一體,品味他們各自獨具特色的人生,探尋他們在歷史、社會和國家、個人關鍵時期的心路歷程,還原一代代中國人年復一年歷經風霜雪雨、一步步走出困境的坎坷之路。撫今追昔,以古鑒今。它是一個人心中形象的中國人的大歷史,也是一部一輩又一輩的中國人給今人的啟示錄。它是廣大讀者了解中國人人生之路的美文讀本,也是一部有極高品位的文學作品;它既有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又有很高的閱讀價值、欣賞價值、借鑒價值。
王充閭 ·隨筆 ·17.4萬字
本書是杰出歐洲中世紀史專家帕特里克·格里的論文選編,所收論文涵蓋了他近半個世紀學術生涯的主要方面,涉及族群意識、社會變遷、文化結構、歷史記憶、民族主義和基因技術的歷史學應用等多個重要領域。本書旨在向中國讀者介紹格里的研究,不僅看他面對遙遠的過去時如何提出問題、組織材料并給出解釋,更重要的,看他如何理解過去與現在、歷史與未來的關系,如何回應當下社會的歷史焦慮,以及如何踐行歷史學家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道義責任。
(美)帕特里克·格里 ·隨筆 ·19.4萬字
本書記錄了1842年至1941年中國的百年歷史,前半段是作者“親聞”的,后半段是作者“親歷”的。作者利用抗戰期間躲空襲的“閑暇”,在沒有燈光、沒有桌椅的空洞里,用隨身攜帶的鉛筆和硬面筆記本,寫成這樣的一部“自傳”。這部書被作者視為“有點像自傳,有點像回憶錄,也有點像近代史”。
蔣夢麟 ·隨筆 ·21.6萬字
本書為“通俗說史”新銳作家鳳城杜哥《晚清危亡錄》系列作品第一部。作者以調侃的口吻敘述晚清鴉片戰爭前后歷史,語言詼諧,行云流水。以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英國商船船長洪仁輝進京告御狀為切入點,一步步揭示鴉片戰爭爆發的深層原因。以戰爭進程線、主要事件為面,人物表現為點,立體敘述鴉片戰爭過程。戰后,重點闡釋《南京條約》及相關條約對中國近代的影響,揭示中國近代史走向的深層原因,啟迪讀者思考。
鳳城杜哥 ·隨筆 ·19.7萬字
有漢一代,史家分為兩段,號為前、后漢,亦稱東、西漢,這因為漢朝四百年來,中經王莽篡國僭位一十八年,所以王莽以前,叫作前漢,王莽以后,叫作后漢。《前漢演義》百回,自秦始皇起,至王莽篡國止;此編從前編接入,始自王莽,結局三國。《前漢演義》附秦朝,《后漢演義》附三國,首尾相對,卻也是一個無獨有偶的創格。若要論及后漢的興亡,比前漢還要復雜:王莽篡國,禍由元后,外戚為害,一至于此。光武中興,懲前毖后,親攬大權,力防外戚預政;明帝尤有父風,章帝初政可觀;和帝以后,國事日非,外戚、宦官爭斗,終至同歸于盡,國家大權歸入州牧掌握,群雄爭霸,弱肉強食,遂有三國。
蔡東藩 ·隨筆 ·58.6萬字
東、西兩晉之一百五十六年中,除晉武開國二十余年外,無在非禍亂侵尋之日,不有內訌,即有外侮。歷來外患最烈,無過兩晉,五胡十六國,倏起倏衰,無窮無已。夫內政失修,則內訌必起;內度起,則外侮即乘之而入。木朽蟲生,墻罅蟻入,自古皆然,晉特其較著耳。東西兩晉,看似與外患相始終,究竟自成鷸蚌,才有漁翁。神州陸沉,銅駝荊棘,兩主被虜,行酒狄庭,無非是內政不綱,所以致此。幸虧淝水一戰,大破苻秦,半壁江山,僥幸保全。東晉君臣,稍勝即驕,由驕生惰,毫無起色,于是篡奪相尋,禍亂踵起,終致亡國。晉室覆亡,并非全是外患所致:倫常乖舛,骨肉尋仇,是為亡國的第一禍胎;信義淪亡,豪權互鬩,是為亡國的第二禍胎。
蔡東藩 ·隨筆 ·57.3萬字
中國歷史,自從夏禹以降,傳到滿清,中間幾經革命,幾經易姓,究不脫一個皇帝的范圍。怎奈創業的皇帝,或有幾個賢明,幾個公允,傳到子子孫孫,多半昏憒糊涂,暴虐百姓;百姓受苦不堪,遂鋌而走險,相聚為亂,所以歷代相傳,總有興亡。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從古無不滅的帝家。近百年來,中外人士究心政治,統說皇帝制度實是不良,欲要一勞永逸,除非推翻帝制改為民生不可。于是有孫中山、黎元洪、袁世凱三人出來做主,把二百六十七年的清室江山一古腦兒奪還,四千六百多年的皇帝制度一古腦兒掃清。四萬萬同胞總道是民國肇興,震鑠古今,從此光天化日,函夏無塵,大家安享太平了。
蔡東藩 許廑父 ·隨筆 ·87.3萬字
明太祖朱元璋,應運而興,不數年即驅逐元帝,統一華夏,嗣后傳世十二,凡一十七帝,歷二百七十有六年,其間如何興、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統有一段極大的原因。先賢有言:“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國必興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長,國必衰亡?!边@句話雖是古今至言,但總屬普通說法,不能便作一代興衰的確證。明代由興而衰、由盛而亡,卻蹈著元朝五大覆轍:第一弊是骨肉相殘,第二弊是權閹迭起,第三弊是奸賊橫行,第四弊是宮闈恃寵,第五弊是流寇殃民。此外還有國內的黨爭,國外的強敵,膠膠擾擾,愈亂愈熾,勉強支持了數十百年,終弄到一敗涂地,把明祖創造經營的一座錦繡江山,拱手讓與滿族,說將起來,也是可悲可慘的。
蔡東藩 ·隨筆 ·51.8萬字
漢晉以降,外族漸次來華,雜居內地。嗣是五胡十六國,迭為興替。后來弱肉強食,彼吞此并,輾轉推遷,又把十六國土宇,渾合為一大國,叫作北魏。后來北魏又起內訌,東分西裂,無暇顧及江南,所以江南尚得保全。及東魏改為北齊、西魏改為北周,西土又分作為三分,周第一強,齊為次,江南最弱。鼎峙了好幾年,齊為周并,江南但保留十分之二,險些要盡屬北周了。就中出了一個大丞相楊堅,篡了周室,復并江南;既受周禪,又滅陳氏,居然統一中原,合并南北。
蔡東藩 ·隨筆 ·61萬字
東周漸衰,西秦崛起,戰國七雄,攻戰殺伐,秦王贏政憑借祖宗基業,集聚關中百萬壯士,恫嚇誘騙,蠶食鯨吞,將六國一一翦滅,把九州版圖據為己有。贏政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便把三皇五帝的名稱各取一字合成一詞,自稱為皇帝。皇帝專制四字,是籠罩全書之大宗旨。秦造成之漢沿襲之,是秦漢本一脈相關,無甚區別。秦朝自贏政起,經胡亥、子嬰共歷三世,只存在十五年。依事演述,寥寥數回,不成一卷。而且雖名為一朝,但只聞暴政,未見平治,實為由周至漢之過渡時代,故列于漢前,簡述事跡。前漢二百多年間,有女寵、有外戚、有方鎮、有夷狄、有劈幸、有閹宦、有權奸,古今以來亂國之禍端,俱匯集其中。
蔡東藩 ·隨筆 ·56.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