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要理解當代中國,就一定要了解中國的農業農村,農業和農村是這個國家的歷史源脈和這個民族的文化源流。本書以廣闊的視野、在歷史的縱深維度中深入淺出地對中國的農業、農村、農民進行了系統闡述講解,從中國古代的農業文明、農業制度、農業思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對中國農業農村發展道路的艱辛探索,從改革開放后中國農村所發生的歷史性巨變到新世紀以來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的建立,一部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文明演進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奮斗史。
陳錫文編著 ·社會學 ·13.6萬字
一本金句頻出的女性主義宣言,法國現象級圖書。呼喚性別平等,為“厭男”正名?!澳闶遣皇菂捘??”每當女性就性別歧視、性暴力等發聲時,就會遭到這樣的非議。但,厭男真的是這個意思嗎?《我,厭男》為厭男發聲,探究背后的心理文化機制與社會背景,進而一針見血地指出,厭女導致的系統性壓迫與厭男造成的輕微自尊傷害之間,有著天壤之別,長期被污名化的“厭男”和“厭女”不同,它并不是性別歧視,而是對性別歧視的回應,是對男性特權的憤怒,旨在呼吁女性擺脫羞恥與禁錮,關注由此帶來的團結與女性情誼,“想象一種全新的存在方式”,按自己的方式追尋自由與解放。區區104頁的小書,卻蘊藏著無窮大的能量,波利娜談論厭男而不止于厭男,將日常生活經驗與實際數據串聯起來,書寫女性處境,是一部四兩撥千斤,揭露男性特權、呼吁改變厭女現狀的振聾發聵之作。
(法)波利娜·阿爾芒熱 ·社會學 ·2.8萬字
很多人都以為,只要有愛,就能一直幸福下去。可是,相愛容易相處難。為什么好不容易遇到了愛的人,而我們卻留不住對方?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數親密關系問題,與愛本身無關,而跟懂不懂得管理親密關系有關。愛是純粹的,相處卻是關系,但凡關系就是管理學的大問題。一個在親密關系中擁有管理智慧的人,會向內管理好自己,向外管理好關系。不管你是單身、戀愛中或是已婚,管理親密關系都是我們必須具備的一項愛的能力。陳歷杰老師教你用管理學思維加心理學方法管理親密關系,讓相愛的人也能相守。
陳歷杰 ·社會學 ·11.8萬字
本書將給你一雙社會學的“眼睛”,教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如何了解生活環境、生活空間和社會秩序,如何發現普通現象背后隱含的社會和人性規律,如何用社會學的思維洞察事物表象,發現本質,幫助你更深刻地認識這個世界。
宿文淵 ·社會學 ·11.3萬字
本書為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所作的專題演講。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對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變遷及其對人們心理狀態的影響,做了透辟的論述,提出了許多值得審思的問題。清末民初的社會思潮,重大的政治事變,中西文化的沖撞,學術思想的演變,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現代的道德價值觀念,老少之間的代溝,新舊不同的讀書,舊八股與新八股,私塾與家教,尊師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個性、學識、心理、經驗、行為,等等。言語委婉,啟人心智。
南懷瑾著述 ·社會學 ·8.3萬字
“女生不適合做學術”?“女博士是第三種人類”?“女同學只會死讀書?”“不夠理性、不夠嚴謹、不夠創新,不夠……”“學得好不如嫁得好?”一句話,身為女性,意味什么?為什么她們大都拒絕性別標簽,甚至排斥在前面加上“女性”二字?上野千鶴子、戴錦華、賀桂梅、梁鴻、張莉、包慧怡……她們雖然國別不同、領域各異、代際也參差不齊,但全是業界翹楚,是文化領域繞不過去的名字。對她們而言,女性主義意味著什么?性別身份帶給她們的,是束縛、壁壘,還是成就、自由?她們又如何在男性為主導的規范中涉水而行?《開場:女性學者訪談》試圖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破除學術圈性別壁壘。全書以一問一答的形式,與11位學者展開了深度訪談,圍繞學思歷程、性別身份與學術研究關鍵詞,回溯了各自的思想脈絡,盤點了她們的不滿與困惑,野心與夢想;同樣,這些生命經驗也是大部分現代女性所共同擁有的痛與快樂。
新京報書評周刊 ·社會學 ·19.9萬字
本書作者娜娜曾在日本求學。在本書中,娜娜試圖從社會問題、風土人情、教育等多元視角中,挖掘中國人關于日本最感興趣或最令人吃驚的細節。仿佛拼圖一般,通過方方面面的細微內容的拼合,完整展現當今日本的現狀以及日本民眾的生活與情感,讓讀者以一種更新鮮、更輕松的方式了解這個一衣帶水的鄰國。
娜娜 ·社會學 ·8.4萬字
《道德情操論》初版于1795年問世,相比起《國富論》,該書更受斯密本人重視。全書共七卷,反復修訂過五次,直至亞當?斯密去世前,都還在大幅修改此書,并將最后一次改寫稱之為對人世最后的告別。眾所周時,《道德情操論》是一本道德哲學著作,但可能鮮少有人知道,其對于經濟學的價值,更是無與倫比,可以說此書為市場經濟的合理性奠定了倫理基礎。在書中,斯密首次提到了著名的“看不見的手”理論,可以說本書為多年以后在《國富論》中更詳細地展開關于利己心、交換、分工、財富生產與積累、自然自由、公共利益等的體系性的論述做了哲學鋪墊。此次也配以譯者導讀,并加入了大量助于理解的精美插圖,希望能夠成為最適合大眾閱讀的版本。
(英)亞當·斯密 ·社會學 ·11.7萬字
你把什么帶入了親密關系,使原本美妙的雙人舞變得不再和諧,出現種種破壞親密關系的言行?是你在關系中面臨壓力時的應對姿態?抑或是你難以抑制的情緒?是你頭腦中根深蒂固的觀點?抑或是你對對方特殊的期待?又或者是你家庭里的其他關系?薩提亞模式認為,這些行為背后的因素才是導致親密關系產生問題的真正原因,也是維護和改善親密關系的突破口。資深心理咨詢師、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師王俊華老師,從自身多年的心理咨詢經歷出發,以薩提亞模式的冰山隱喻為框架,講述有關親密關系的咨詢故事。通過這些故事,王俊華老師將帶你探尋隱藏在行為背后的因素,幫你在自我覺察中突破困擾親密關系的“卡點”,讓你收獲溫暖而堅定的親密關系。
王俊華 ·社會學 ·12萬字
寫在泥板、石碑、莎草紙、手抄本上的記憶可以保存數千年。寫在網絡上的記憶平均存在的時長只有100天。網絡平臺一旦關閉,我們的回憶、愛好、生活感悟、學習資料都會消失。一代代人積累的記憶成為人類區別于其他物種的進化優勢:知識和文化。如今我們卻面臨一個悖論:數據不斷膨脹,也在不斷丟失;信息觸手可及,我們卻記不住任何知識。在本書中,作者探索了從史前時代至今人類是如何記憶的,提醒我們數據存儲不是記憶,引導我們思考:在互聯網時代的數據洪流中,有限的注意力應該用來記住哪些記憶?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處理膨脹的信息?消失的記錄會對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以及誰來決定哪些信息可以傳播和流傳至后世。
(美)艾比·史密斯·拉姆齊 ·社會學 ·11.3萬字
這是一本針對青少年時代目擊或承受過家庭暴力的人士的團體輔導工具書,主要包括團體輔導方案,并對實施方案過程中的方法和技巧進行說明。目擊暴力,特別是父母間的暴力,會給青少年造成嚴重的內心創傷?!鞍捉z帶”希望通過團體輔導,做“事后補救”,消除暴力留在他們內心的陰影,讓已經成年的他們開心、快樂、自信,使他們能夠順利地開展親密關系。另外,更重要的一個目標是阻斷暴力的傳承,即讓他們自己不再成為施暴者。
方剛 丁新華 李璐 ·社會學 ·18.4萬字
這樣雄心萬丈的任務幾乎難以完成,上述所有問題中的任何一個我都不敢說自己擁有最終的發言權,我甚至不能確信我在本書中討論的很多思想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其中的一些思想最后被證明引領著正確的方向,我就會感到很滿足。我的目的是要讓你相信,一定要設法走出自身的局限,回顧一下我們這個有著各種缺憾的物種。自然學家都知道,每種哺乳動物都可以根據其行為差異輕而易舉地對其加以辨別,恰如根據外表辨別它們一樣容易,我相信人類也一樣。我們也有一些怪異的、人類獨有的行為方式,將我們和猩猩、寬吻海豚區分開來——簡單說來,我們有著進化而來的本性。我這樣一說,聽起來好像顯而易見,但是我們真的很少會這樣說。我們老是把自己拿來和自己的同類比,這種狹窄的視角委實令人沮喪。所以,假如說有個火星上的出版商要你寫一本討論地球上的生命的書,你會為每種哺乳動物各寫一章(這本書肯定會成為大部頭),不僅描寫它們的體型,同時也會描寫它們的行為習性。你已經寫到猿這類動物,現在你的任務是要描寫一下智人。對于這種看起來很好玩的大型猿類,你怎樣去概括它們的行為特征?最先出現在你腦子里的一個想法就是“群居動物”:它們生活在較大的群體當中,并且個體成員間的關系錯綜復雜。這也正是本書的主旨所在。
(英)馬特·里德利 ·社會學 ·18.4萬字
本書是中國第一本從社會學角度對去中心化數字貨幣及區塊鏈技術的社會信任問題進行系統性研究的作品。作者基于“制度—運行—文化”的結構性分析框架,揭示了社會信任從工業時代科層制模式的“集中式信任”,向信息時代網絡化模式的“分布式信任”的革命性轉型。
王薇 ·社會學 ·17.3萬字
根據中國目前的人口老齡化狀況,作者對老年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和主要概念等進行了系統梳理,簡要介紹了國內外與老齡社會相關的理論和實踐,并采用深度訪談等社會學研究方法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做了客觀的論述,提出了總體性養老制度的設想,即提倡以城鄉社區支持下的居家養老(包括家庭養老)為主,以機構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書適合作為社會學、社會工作、管理學等相關專業的師生和研究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供從事老齡工作的人員閱讀。
楊善華 ·社會學 ·12.6萬字
在職場中不斷付出,卻被當作老好人、背鍋俠;不會愛、不懂愛、不知如何表達愛;表面獨立內心孤獨,無法展開深度的人際交往;在關系中總是過于強勢或討好,不能有分寸地與人相處……每個人一切的社會活動,所產生的情感和情緒,都是自己內在關系模式的反映。而關系中的所有問題,都是我們審視自己,把自己打磨得更加成熟的契機。在優質的關系中,每個人都在進步。我們能夠充分地欣賞別人的優點,而又不自卑或喪失自我;我們能夠敞開心扉吐露自己的心聲,同時又可以有自信地處理關系中的沖突?!对谌穗H關系中成長:擁有受益一生的高質量關系》中,關系心理學家胡慎之精心選取了日常生活中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從問題入手,引導我們認清自己的內在關系模式,客觀地審視在關系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也認識到他人對我們有形、無形的影響力,從而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每個人都可以從《在人際關系中成長:擁有受益一生的高質量關系》中看見關系中的自己,擁有受益一生的高質量關系。
胡慎之 ·社會學 ·8.5萬字
在智人出現后的大約30萬年中,大部分時間里,我們至少與其他四個人屬物種共享這個星球。這些人屬物種都聰明、強壯、有創造力。但是,在大約5萬年前,智人在認知上產生了飛躍,使我們比其他物種更具優勢,成為現在唯一繼續存在的人屬物種。那時候發生了什么自從查爾斯·達爾文提出“適者生存”以來,適應的概念就一直被與強壯、聰明和攻擊性混為一談。事實上,我們在演化上真正的優勢是一種非同一般的友善,一種與他人協調和溝通的高超能力。正是它,使得人類歷史上所有的文化和技術奇跡成為可能。本書作者從認知演化視角出發,研究了人類長期以來的好伙伴狗及其近親狐貍,以及人類自身的演化近親倭黑猩猩,最終著眼于人類本身,發展出了“自我馴化假說”,揭示了使智人得以蓬勃發展的神秘認知飛躍。但是,這種友善也是有代價的。我們對“自己人”多么友善,對“外人”就多么殘忍。具有威脅性的外人被視為非人,被降級為亞人類。人群之間的沖突和對立由此產生,并且難以調和。促使我們成為地球上最寬容物種的機制,也同時使得我們變得殘忍。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看待文化和認知演化的新方式,并且傳達了明確的啟示:為了生存和繁榮,我們需要擴大“朋友圈”,把被視作外人的“他們”變成屬于自己人的“我們”。
(美)布賴恩·黑爾等 ·社會學 ·12.6萬字
“江湖”、街頭、村落……國家與社會之間存在廣闊的邊緣地帶。在這個地帶,縫隙無處不在,是滋生沖突的溫床。靈活、高效的行政技術,為彌合縫隙、防止沖突提供了可能性。
呂德文 ·社會學 ·10.7萬字
在大多數中國人的心里,從來就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佛道,不過是妄圖逃避苦痛時日的借口,以及期望上蒼賜福的交易;儒教,毋寧說是現世相處的哲學;而面向祖先的祭供,則除去追憶過往的儀式,剩下的就只有盼望冥世先祖們能夠保佑和降福于自己了。
(法)葛蘭言 ·社會學 ·11.1萬字
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李秋零主編、主譯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魯士王家科學院本(通稱“科學院版”)為底本,全部直接從德文譯出,原文為拉丁文的則直接從拉丁文譯出??茖W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開發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并且經過了德文編輯者的詳細???。中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參考了已有的各種譯本,同時也對一些名詞、術語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中譯者以其在西方哲學、宗教學、語言學方面的深厚學養,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信、可讀的康德著作文本,對康德翻譯與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德)康德著 李秋零譯注 ·社會學 ·18.4萬字
本書主要是通過比較研究的方法,系統介紹國內外警察的產生、發展、體制、職能以及警銜制度等有關警察職業的基本知識,旨在為有志于警察職業的年輕人以及其他關心、關注警察職業的人提供一個全方位、多角度了解警察職業的窗口。本書的需求對象主要有兩類:一是有志于警察職業的年輕人,包括警察院校的學生、初入職警察崗位的新警,本書可以幫助他們更多地了解自己即將或正在從事的職業全貌。二是其他關心、關注警察職業的人,本書將為他們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警察職業提供一個專業的渠道。
馮燕 ·社會學 ·1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