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記者生活研究
會員

你眼前的這本關于記者的書確實值得一讀。記者的職業性質決定了他是審視、研究報道別人的,而很少為別人所研究,報道。其實,現代人離不開媒介,而記者是媒介的核心,更是其靈魂,他(她)既是信息的報道者,真相的揭示者,也是觀點與意見的提供者??梢姡鳛楝F代公共知識分子的記者,其生存的社會化程度極高,公眾關注他(她)也是關注我們自己。這本書從“生存狀態”著眼,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認識記者的新視角。而其討論的許多話題不僅具有現實性,更具有趣味性,其中僅僅與“三”相關的內容就很吸引人的眼球。比如,決定記者生存狀態的“三大要素”,記者“撬動歷史的三種角色”,記者作家的“三種主要形態”,記者屁股后面的“三把火”等等,都別有意趣。更值得提及的是,這是一位曾在主流媒體做過十年記者的人寫的一本關于記者生活的書,這決定了它與出自一般研究者之手的書有所不同。惟其做過記者,其談起這一行才不隔不玄,感同身受;惟其做過記者,其對這一職業的思考才能入木三分,“撓到癢處”;惟其做過記者,其對這一職業的“沙化”現象才會有切膚之感,對良好的新聞生態才會那樣渴求企盼;惟其做過記者,其文風才能那樣暢達,如同山間跳動的小溪,清新而流暢……不需恐懼淵深的學理,也不需畏難艱澀的表達。這部書別有韻致卻又淺顯易懂:沿著那一行行簡潔明快的文字讀下去,你會獲得一種春日游園的愜意;而間歇掩卷,你又會浮想聯翩,領悟頗多。

劉少文 ·新聞傳播 ·23.1萬字

最新章節 第9章 后記 2019-04-19 11:21:04
風險傳播的場域研究
會員

在全球風險社會,媒介是風險治理的一個關鍵要素。如何認識風險的客觀性和建構性,如何洞悉風險傳播的生產規律,如何把握受眾的風險感知特點,如何從中國社會、媒介實踐和受眾心理出發,最大限度地發揮媒介在風險復合治理中的作用,是本書的重點所在。全書以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為切入點,首次提出風險傳播場這一概念,并從自主極和他律極出發,對場域的生產機制進行深入剖析。為此,在研究方法上,實現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文化學、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領域的融合,定量分析與定性研究的結合,歷史研究和文獻研究的并重。在研究中,借用和改造了休梅克的把關層次理論,分析了自主極和他律極的不同資本的生產力在場域的不同時空中的變化過程,論述了風險傳播場的動態性和半自主性。針對國內風險傳播的定量研究少、風險感知調查薄弱、實證研究往往僅限于某單個案例的情況,進行了兩項實證研究:第一,1200名受眾的風險感知與媒介使用的調查;第二,1095名媒介人員的風險傳播素質的調查。在此基礎上,以媒介為出發點,構建了風險復合治理框架,提出了政府、組織、媒介、個體等風險治理單元在常態和異態環境下的不同策略。

胡登全 ·社會學 ·23.5萬字

署長筆記:新聞原理的思考(新聞四部曲)
會員

梁衡“新聞四部曲”的時間跨度為1978年到2018年,記錄了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新聞業發展的全過程,也記錄了作者四十年來在一線記者、學術評定、新聞管理和總編輯等四個不同崗位、不同側面的新聞人生。早年出版過的“新聞三部曲”是梁衡先生的新聞學術代表作,包括《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20世紀90年代推出后反響很大,成為當時的新聞入門必讀書。這次在三本書的基礎上又增加《總編手記:版面背后的故事》,合為“新聞四部曲”,正好是作者一生四種新聞人身份的忠實寫照。它不是作品集,是作品加剖析;也不是回憶錄,是回憶加思考。“新聞四部曲”是一個時代的記錄和一位新聞人的人生總結?!妒痖L筆記:新聞原理的思考》,是作者在國家新聞出版署工作期間的工作記錄和全局性理論、政策的思考筆記。本書第一次闡述了新聞的基本屬性、新聞與政治、新聞與文學、新聞事業與市場經濟、新聞事業與新聞行政管理、記者修養等方面的全新觀點。這次再版不僅對原有文字、圖片做了訂正,又新辟了“新聞與文化“”一章,收入了《中國報業50年》等重要文章,是一本新聞學術和管理方面的指導用書。

梁衡 ·新聞傳播 ·22.4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松县| 当涂县| 启东市| 榆树市| 四子王旗| 新安县| 铁力市| 威远县| 北流市| 兖州市| 黄山市| 西林县| 抚宁县| 通江县| 本溪市| 兴仁县| 福清市| 崇文区| 团风县| 桐柏县| 张北县| 安化县| 尉犁县| 福州市| 石城县| 衡阳市| 西充县| 盐津县| 开原市| 宁阳县| 福州市| 绥中县| 昌平区| 织金县| 岳池县| 酒泉市| 丰台区| 镇雄县| 湘潭县| 福州市|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