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詩詞鑒賞是對古典詩詞的鑒定和欣賞。對古典詩詞蘊含的形象、思想進行感受,理解和評判的思維活動和過程。在鑒賞中的思維活動和感情活動一般都從古典詩詞具體感受出發,實現由感性階段到理性階段的認識飛躍,既受到古典詩詞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豐富。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過去已經有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古典詩詞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
梨花聽書 ·文學評論 ·1萬字
只要人還追求心靈的自由,便一定會熱愛詩歌。蔣勛先生說:“當我們面對唐詩時,幾乎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唐詩好迷人,里面的世界好動人。再追問一下,也許是因為剛好唐詩描寫的世界是我們最缺乏的經驗,在最不敢出走的時候去讀出走的詩,在最沒有孤獨的可能的時候讀孤獨的詩,在最沒有自負的條件時讀自負的詩。”
蔣勛 ·文學評論 ·17萬字
《中國辭書學報》以促進中國辭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為己任,關注中外辭書發展,研究辭書理論和編纂實踐問題,以國際視野提升國內辭書研究水平,以理論創新推動辭書編纂創新。2016年中國辭書學會語文辭書分會、專科詞典分會、雙語詞典學分會、中青年辭書分會、辭書編纂現代化分會分別組織了學術會議。本輯文章是從2016年辭書學會的會議論文中精選出來的,共31篇,內容涉及語言學理論在詞典學中的應用、漢語辭書研究、雙語辭書研究、辭書編纂現代化研究、專科辭書研究等方面。
中國辭書學會《中國辭書學報》編委會 ·文學評論 ·19.7萬字
本書作者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詞學大師之一龍榆生。本書是根據龍榆生先生詞學學習創作課上講義編輯而成的著作,將數十年的研究心得和填詞經驗,融匯貫通,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詞學淵源、選調、作法等內容,同時也是講解宋詞欣賞的優秀讀物。其實很多人是喜歡讀詩、作詞、作曲的,但是苦于市場上同類型版本過多,良莠不齊,倒不如閱讀詞學大師的作品來的權威,吸收大師們日積月累的文化精華。作為一本國學大師的入門級圖書,無論讀者想要學習進步,還是想要鑒賞研究都能得到滿足。
龍榆生 ·文學評論 ·7.2萬字
本書精選了當代廣受讀者喜愛的“天才詩人”海子的五十余首抒情詩佳作,配以“天才畫家”韋爾喬的數十幅精美插畫,并由詩人、詩歌評論家譚五昌教授逐篇撰文點評導讀,文圖兼美,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美感。深入淺出的導讀文字,可領讀者進入詩歌海子詩歌藝術的堂奧。該書由設計藝術家、“中國最美的書”設計獎獲得者趙清擔任設計。
海子 ·文學評論 ·2.9萬字
《李清照及其接受史》是一部關于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研究專著。作者在古今浩繁的相關資料中爬梳抉擇,經過嚴密的分析論證,認為后人對李清照一代才女形象的認知和看待她的立場經歷了層累性的改變,幾乎所有關于李清照的慣常言論都是經過精心闡釋的產物,只有經過傳統這一棱鏡的折射后,李清照才為正統文化所接受。后人為了強化她的傳統形象,在明代結集的李清照的作品中,甚至混雜了后起的擬偽之作。作者將數世紀以來外加于李清照的累贅層層剝離,以重構一個接近本來面貌的李清照的形象,揭橥數世紀以來頗富趣味的李清照接受史。
(美)艾朗諾 ·文學評論 ·26.5萬字
本書是一本名家文學評論讀物。作者聞一多先生站在一個嶄新的高度,以歷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詩的精華之處。全書沖破了傳統的學術方法、學術研究的狹隘和封閉,從詩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詩歌,多有卓見。作為一部開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詩研究中的歷史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同時,聞一多的唐詩研究有他獨特的視角和方法,這對我們今天的學者仍然富有啟迪作用,對于普通讀者來說也可提高他們的文學鑒賞水平。
聞一多 ·文學評論 ·13.9萬字
「誰是金庸小說中武功天下第一?」「金庸小說的武學高手一代不如一代?」「獨孤九劍與重劍劍理,何者較為高明?」「你知道武林絕頂高手一掌可打多遠、一躍可跳多高、一奔能有多快、一拳能擊出多少斤嗎?」「掃地神僧、獨孤求敗和東方不敗,哪位武藝更深?郭靖、楊過、張無忌,誰人武功更強?」
陳廣隆 ·文學評論 ·27.2萬字
“貴州新聞獎”是貴州省新聞界的最高榮譽獎項。經過30多年的發展,該獎已經成為貴州新聞業的標桿,評選出了數千件影響深遠的新聞作品。本書精選近20年來貴州新聞獎(文字類)二等獎以上作品500余篇集輯而成,旨在為各高校中文系、新聞系學生以及廣大新聞從業者提供鮮活的學習范本,努力將其打造成為我省新聞專業人才培養的精品教材。為增強圖書的可讀性、可研性及參考借鑒價值,使其更具有實用性和指導意義,書中特邀部分作品作者回顧采編經歷,邀請行業專家、省各高校新聞專業教授對全部作品進行精當點評。
貴州省新聞工作者協會 ·文學評論 ·66.1萬字
《雙重的文學:民間文學+作家文學》是中國現代文學館鉤沉叢書中的一冊,本書由兩組文章組成:一、關于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對民間文學、神話學、歌謠學做了重要闡述的幾位作家的民間文學觀;二、筆者用文藝學的原理和方法探討和研究民間文學、闡述自己的民間文學觀。
劉錫誠 ·文學評論 ·34.7萬字
本書是專為青少年讀者背誦唐宋絕句而編著的一種選本。姚奠中先生從眾多唐宋詩人中選取140位詞人的329首適合背誦的絕句名篇,并由秀龍、陸渾兩位先生予以注釋、點評,每首絕句的注釋和點評文字,有助于讀者加深對所要背誦的絕句名篇的理解,而建立在涵泳理解基礎上的背誦,則是更有效的記憶性背誦。全書約315千字,作者在“前言”中對唐宋絕句的創作狀況、發展流變、主要詩人和重要作品、風格特點等作了簡要介紹,注釋簡扼而明快,評點則文筆省凈、用語典雅,有傳統詩文評之筆致。該書編排得當,是一本青少年讀者相約傳統文學經典,走進唐宋絕句名篇,通過涵泳背誦而培植文氣詩情的普及性強、人文品位高的讀物。
姚奠中 ·文學評論 ·19.6萬字
正如副題“譯與作之間的蹀躞”所示,作者自謙留下了一些文字,“形成自己在‘譯’與‘作’之間徘徊的學術態勢”,其實這是頗能體現衛茂平教授文學評論思想和理念的合璧之作,包括介紹德國文學和文壇萬象的第一輯;論述德中文學關系的第二輯;以及作者為譯著所作的前言和后記等短章(編為第三輯)。
衛茂平 ·文學評論 ·16萬字
聞一多先生一生,歷經詩人、學者、斗士三個階段,最后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詩篇。聞一多創作的詩篇,發展了屈原、杜甫創作中愛國主義傳統,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以及社會批判的性質。本書選取了聞一多先生關于詩歌的論述,以幫助我們了解動蕩年代中文人的思想歷程。有人評價聞一多的詩,是他的藝術主張的實踐。他的大多數詩作,猶如一張張重彩的油畫。他不僅喜用濃重的筆觸描繪形象,渲染氣氛,尤擅于在大膽的想象、新奇的比喻中變幻種種不同的情調色彩,再配上和諧的音節、整飭的詩句這些優美的藝術形式的框架,使他的詩成為一幅完整的藝術品。但有時由于刻意雕琢,便失去素樸與自然美的光華。可以說,聞一多的詩開創了格律體的新詩流派,影響了不少后起的詩人。
聞一多 ·文學評論 ·6.4萬字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為有知識的文人所畫的畫,而是具有“文人氣”或“士夫氣”的畫。“文人氣”,即今人所謂“文人意識”。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豐富的人文關懷、特別的生命感覺的意識,一種遠離政治或道德從屬而歸于生命真實的意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人畫,就是“人文畫”——具有人文價值追求的繪畫。本系列作品,通過對元代以來十六位畫家的觀照,來看文人畫對生命“真性”追蹤的內在軌跡。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從“荒寒意象”“眇眇愁思”“亂中妍雅”探討惲壽平所推崇的“元真氣象”,其中寓含著他的繪畫真性觀。
朱良志 ·文學評論 ·2.8萬字
本書由“亞非文學論要”(簡史)、“躞蹀留微痕”(東方文學研究論文及評介文字)和“文苑擷英”(名作欣賞)組成。作者以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亞非文學的概論,并對東方文學研究的諸多問題做了闡釋,鑒賞文學不俗,既可為教學引導,也有一定的學術性。
王燕 ·文學評論 ·23.6萬字
杰弗里?哈特曼始終堅持調和式批評的理論立場,扮演著一個調節者角色。第一,在歐陸哲學與英美批評之間進行調節,主張英美批評從實用批評范式中脫離出來,形成更富于思辨的批評話語;第二,在猶太圣經闡釋傳統與現代闡釋經驗之間進行調節,從密德拉什的獨特闡釋模式中,發現走出當代形式主義之爭的有效途徑;第三,在文學與批評之間進行調節,主張批評的文學性和創造性,并以隨筆這一文體表現出來;第四,在文學自我和文化自我雙重身份之間進行調節,通過證詞錄像將大屠殺、記憶、創傷等文化問題與文學問題聯結起來,闡明文學批評家應當承擔的時代責任。在此種調和式批評中,哈特曼獲得了一種更為寬闊的視野,其批評思想因而具有極大的超越潛能。
王鳳 ·文學評論 ·16.1萬字
《西湖夢尋》記杭州歷史掌故、繪西湖風俗畫卷,是晚明小品圣手張岱代表作之一。本書作者對張岱《西湖夢尋》原文作了較為詳細的注釋,并在每一篇目后加以亦莊亦諧的“評品”,或補充相關資料,或分析文旨技巧,頗具新意,可讀性較強,是品讀張岱小品文、理解其審美思想的理想讀本。
(明)張岱著 林邦鈞注評 ·文學評論 ·16.3萬字
本書是陳湛銓教授主講香港學海書樓時所撰之蘇東坡詩講稿。全書闡述蘇東坡生平事略,并將其詩遴選編年,加以箋注疏正,除網羅諸家說法外,時復注中有注,疏中有疏,解說極為詳盡,確是深入了解蘇東坡其人其詩之佳作。
陳湛銓 ·文學評論 ·19萬字
本書是一部名家賞析宋元文學經典著作的文學普及讀物,詳細解讀了宋元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及其經典作品,包括柳宗元、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陸游、楊萬里、姜夔、柳永、晏殊、王安石、辛棄疾、秦觀、白樸、元好問、馬致遠、睢景臣、關漢卿……等,作者均為專力于文學研究與欣賞的學術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吳小如、沈祖棻、周汝昌、袁行霈、儲仲君、葉嘉瑩、霍松林、韓兆琦、李健吾……等。所輯篇目,都是有生命力、有影響力,曾得到廣泛好評的優秀賞析文章,被賞析文章,亦為公認的名篇,引導讀者從更寬泛的背景、更專業的角度欣賞文學名篇、感受名篇魅力,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欣賞外國詩歌的普及讀物。
袁行霈等 ·文學評論 ·14.8萬字
《封神演義》是中國白話長篇神魔小說代表作之一,其影響僅次于《西游記》。長期以來,是大眾閱讀廣泛的古典小說,也是影視劇等改編演繹的熱點之一。《封神演義》看似通俗,卻有相當豐富、復雜的文化蘊涵。本書以嚴謹、嚴肅的學術研究為基礎,以深入淺出為宗旨,揭示《封神演義》深層的、有趣的內蘊,增進讀者對相關文化傳統的了解。全書有綜論、人物形象、藝術結構、傳播影響等板塊,設置豐富的話題,如“封神榜”與民間封神傳統,歷史文獻與小說中姜太公的多重側面,以蘇妲己為中心的女妖話題,哪咤的“魔童”“弒父者”“福將”復雜形象,魔幻世界的魔幻器物,《封神演義》與《西游記》的關聯等等。作者結合原著文本,注重細節闡釋,文筆流暢風趣,可讀性較強。
陳洪 ·文學評論 ·1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